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副标题 Wangguoweijiqiwenxuepiping(MandarinChineseEdition)
作者 叶嘉莹
开本 16
页数 411
书名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
装帧 UnknownBinding
类型 文学
目录导航

内容介绍

本书成书于1997年7月,于1998年6月第二次印刷,出版后深受读者的欢迎和好评,专家和学者也赞誉有加,是此领域的重要书籍。本书主要是想以静安先生之性格及其所生之时代作为两条主要的线索,尝试着以静安先生之心为心,来做一种还原式的探索。

作者介绍

叶嘉莹

叶嘉莹,号迦陵。生于燕京旧家,40年代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为诗词名家顾随先生入室弟子。50年代台湾大学任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60年代赴美任密西根州立大学、哈佛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温哥华,任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1989年退休后,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客座教授,南开大学中国文学比较研究所所长及中国社科院文学所名誉研究员。

作品目录

第一编 王国维的生平第一章 从性格与时代论王国维治学途径之转变一 静安先生之性格(一)知与情兼胜的禀赋(二)忧郁悲观的天性(三)追求理想的执著精神二 时代对于静安先生之影响(一)静安先生早年读书之志趣及时代变乱对其所产生的第一度影响(二)时代变乱对其治学途径所产生的第二度影响第二章 一个新旧文化激变中的悲剧人物――王国维死因之探讨一 自沉之经过及关于其自沉原因的几种不同说法二 静安先生与罗振玉之关系三 静安先生与清室之关系四 静安先生与民国政府之关系及其真正之死因五 余论第二编 王国维的文学批评第一章 序论一 静安先生的两组文学批评及其重要性二 中国文学批评之传统及其需要外来之刺激为拓展的必然性三 晚清时代静安先生在西方文化刺激下的觉醒第二章 静安先生早期的杂文一 早期杂文中所表现的有关文学批评的几点概念二 形成此几点概念的重要因素三 对《〈红楼梦〉评论》一文的评析(一)《〈红楼梦〉评论》之写作时代及其内容主旨(二)《〈红楼梦〉评论》一文之长处与缺点之所在(三)对《红楼梦》本身之意义与价值的探讨(四)静安先生《〈红楼梦〉评论》一文致误之主因第三章 《人间词话》中批评之理论与实践一 《人间词话》之基本理论――境界说(一)对“境界”一词之义界的探讨(二)有关境界的一些其他问题二 自批评之实践中所归纳出的一些重要理论(一)关于“隔”与“不隔”的问题(二)关于代字、隶事及游词的问题(三)关于文学演进之历史观(四)关于创作者所当具之修养与态度(五)关于《人间词话》的评赏态度及评说方式三 余论――《人间词话》境界说与中国传统诗说之关系(一)严沧浪以禅语为喻的兴趣说(二)兴趣之义界――诗歌中兴发感动之作用(三)王阮亭的神韵说及其与兴趣说之关系(四)神韵说与兴趣说的主要分歧(五)境界说与兴趣说及神韵说之比较(六)三种诗说产生之时代背景及时代与诗论之关系(七)中西诗论之比较及今后所当开拓的途径附录由《人间词话》谈到诗歌的欣赏从《人间词话》看温韦冯李四家词的风格――兼论晚唐五代时期词在意境方面的拓展谈诗歌的欣赏与《人间词话》的三种境界说静安词《浣溪沙》一首论王国维词:从我对王氏境界说的一点新理解谈王词之评赏《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补跋

编辑推荐

《王国维及其文学批评》1979年首版于香港,1982年由广东人民出版社再版,此后在国内多次重版。中国近代学术大师王国维先生以自沉湖水了结了自己的一生,这一令人惊愕的举动留给后人颇多疑惑。正当五十一岁盛年的他,何以在学术研究如日中天的辉煌时刻,遽尔轻生?早期致力于西方哲学和文学研究的他又何以在治学后期转而做古文字、古器物、古史地的考证研究?对于这两个令人百思难解的疑问,本书在第一编论王国维的生平中做出了令人信服的解答,也是本书极引人入胜之处。本书的第二编论王国维的文学研究,主要探讨王国维的《<红楼梦>评论》及《人间词话》。这一部分的理论思辨较强,其中部分观点被多数学者沿袭,被点评为二十世纪最权威的评价。

作者简介

叶嘉莹,号迦陵。蒙古裔满族人,出身叶赫那拉氏。1924年出生于北京,毕业于辅仁大学国文系。1950年代任台湾大学教授,并在淡江与辅仁两大学任兼职教授。1960年代应邀担任美国哈佛大学、密歇根州立大学客座教授。后定居加拿大,任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终身教授,并曾于1980年代至1990年代再度赴美,在耶鲁大学、印地安那大学讲学,1991年当选为加拿大皇家学会院士。自1970年代末返大陆讲学,先后任南开大学、四川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校客座教授,1996年在南开大学创办中华古典文化研究所,设立“驼庵”奖学金。2008年,荣获中华诗词学会颁发的首届“中华诗词终身成就奖”。2012年6月获聘中央文史馆馆员,2013年荣获由中央电视台、文化部、国务院新闻办公室、国务院侨务办公室、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孔子学院总部/国家汉办共同主办的“中华之光”传播中华文化年度人物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