濠村乡人口数据:(第五次人口普查数据)
总人口 | 6597 |
男 | 3569 |
女 | 3028 |
家庭户户数 | 198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6484 |
家庭户男 | 3485 |
家庭户女 | 2999 |
0-14岁(总) | 1329 |
0-14岁男 | 699 |
0-14岁女 | 630 |
15-64岁(总) | 4673 |
15-64岁男 | 2553 |
15-64岁女 | 2120 |
65岁及以上(总) | 595 |
65岁及以上男 | 317 |
65岁及以上女 | 278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6344 |
2017年,常住人口6582人。
总人口 | 6597 |
男 | 3569 |
女 | 3028 |
家庭户户数 | 1980 |
家庭户总人口(总) | 6484 |
家庭户男 | 3485 |
家庭户女 | 2999 |
0-14岁(总) | 1329 |
0-14岁男 | 699 |
0-14岁女 | 630 |
15-64岁(总) | 4673 |
15-64岁男 | 2553 |
15-64岁女 | 2120 |
65岁及以上(总) | 595 |
65岁及以上男 | 317 |
65岁及以上女 | 278 |
户口本地住在本地 | 6344 |
境内已发现新石器时代遗址1处。清属瓯宁县禾供里。民国期间先后属水吉特种区、水吉县,为革命老区乡,老区自然村11个占自然村数的92.73%,境内的仙山岗为闽北著名的游击队根据地。解放后境内属水吉县第三区。1956年9月划归浦城县石陂区管辖。有濠村、溪口、毛土乾 、后濠、樟源5个乡共62个自然村,124.35平方公里土地。1958年9月属石陂人民公社,1961年7月成立濠村人民公社,辖9个大队。1984年9月改今名,辖7个村委会、1个乡办林场、68个村民小组。
濠村物产资源丰富。全乡山地总面积13.32万亩,有林地面积11.1万亩,森林覆盖率达67%,用材林、毛竹林、工业原料林、经济林、薪炭林分布广、蓄积量大,名优特产品银杏、板栗、白莲、松脂、油桐籽、笋干、香菇,是县内林特产最多的乡(镇)之一。
境内蕴藏着丰富的花岗岩矿,还有铁、铜、煤、萤石等矿产资源,品位高,质地优良,具有较高的开发利用价值。1999年新发现北坑石英矿1座,有较高开采价值。有良好的旅游资源尚待开发利用。以濠村为腹地,何山的天然楠樟混交林、下叶村老藤缠绕的外亭桥、水坑仔的鹧鸪垅、天仙岗的古刹、南山的苍松古寺、龙井的瀑布、顶前花岗石、莫上的红枫、濠岭的原始银杏林、后坑的锥栗坂、樟坑的千亩翠竹、岗上的蝙蝠洞、尺溪的参天花梨木树、连瓯的千年古樟、悬洲河的鸳鸯戏水等景点呈环状分布,生态环境和自然景观融为一体。
2005年,据浦城统计局提供资料,该镇农作物总播种面积35200亩,其中粮食作物播种面积20510亩,总产量6333吨;经济作物中油料播种面积2400亩,总产量156吨,蔬菜瓜、果类播种面积8400亩,总产量4710吨;营林生产中幼林抚育出材量4936立方,全部木材量16783立方;畜牧业中当年出栏猪4400头,家禽67000只;茶叶采摘面积360亩,总产量9吨 ,园林水果采摘面积1379亩,总产量314吨。
根据“福建省情资料库”资料,辖44个自然村,设7个村委会、67个村民小组。清代均属瓯宁禾供里。
濠村村 村委会驻濠村。辖濠村(濠溪、黄源街)、公路下叶、下叶、鹧鸪垅、池岭尾、池坑、良上塅等7个自然村,设17个村民小组。
仑下村 村委会驻大仑下。辖大仑下(龙下)、小仑下、连瓯、尺溪等4个自然村,设4个村民小组。
溪口村 村委会驻蒋溪口。辖蒋溪口、半路亭等5个自然村,设10个村民小组。
毛墘村 村委会驻毛墘。辖毛墘(毛悬)、何山、寺前、昌洋、河畔、旱塘等6个自然村,设9个村民小组。
樟源村 村委会驻大坪。辖大坪、樟源(樟理)、禾垅、池源、松树夹(松树甲)、樟坑、葛源、上西坑、下西坑、院前、杨梅坪、源头、大洋塅等13个自然村,设12个村民小组。
北坑村 村委会驻外桥。辖外桥、谷丘、上村、后坑(以上合称北坑)、莫上、三百塅等6个自然村及青山岗农点,设9个村民小组。
后濠村 村委会驻后濠。辖后濠、濠岭、顶前等3个自然村,设6个村民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