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奥塞梯

南奥塞梯

中文名 南奥塞梯
政府首脑 根纳季·别科耶夫(代总理)
主要民族 奥塞梯人、格鲁吉亚人、俄罗斯人
国歌 南奥塞梯共和国国歌
人口密度 19人/平方公里
外文名 theRepublicofSouthOssetia
时区 东3区
道路通行 靠右驾驶
人均GDP 250美元
主要宗教 东正教
人口数量 8.5万(2020年)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中世纪与近代

南奥塞梯国徽南奥塞梯国徽奥塞梯人是外高加索的一支民族,是萨尔马提亚人其中的一支部族。他们在中世纪时期受到格鲁吉亚与拜占庭的影响,成为基督徒。由于匈奴人的统治,他们被逐出在如今俄国顿河以南的家乡,部分越过高加索山脉,来到格鲁吉亚。来到格鲁吉亚的奥塞梯人分成了三部分:西部的Vigor,受到伊斯兰的影响、南方的Tualläg,形成今日的南奥塞梯、与北方的Iron,形成今日的北奥塞梯(现属于俄罗斯)。北奥塞梯于1767年开始,就接受俄罗斯的统治。大部分的奥塞梯人都信奉基督教,只有少数的穆斯林。

统治

今日的南奥塞梯及邻国格鲁吉亚,于1801年被沙俄吞并。俄国二月革命之后,奥塞梯人成立国家委员会,主张奥塞梯人的自治。然而此时被孟什维克派控制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决心吞并奥赛梯地区,为了换取德国与土耳其的承认和支持,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将许多有穆斯林的区域割让给土耳其政府。德土两国的支持使格鲁吉亚得以打败布尔什维克党人,占领南奥塞梯。1918-1920年间,南奥塞梯成为格鲁吉亚政府与奥塞梯反抗军的战场。茨欣瓦利被格鲁吉亚叛军占领并掠夺,南奥塞梯人被屠杀。奥塞梯方面的资料则显示战争中有5000名奥塞梯人被杀害,13000人因疾病与饥饿而死亡。在几次对格鲁吉亚的反抗失败后,奥塞梯人弥漫着同情苏维埃政府与布尔什维克的情绪。

1921年,苏联红军击败英美帝国主义支持的格鲁吉亚民主共和国,并成立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许多奥塞梯人也参与了这次解放格鲁吉亚的战役。格鲁吉亚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政府于1922年4月20日成立南奥塞梯自治州,并以当时格鲁吉亚人仍占多数的茨欣瓦利为首府。虽然南奥塞梯有自己的语言(奥塞梯语),但俄语和格鲁吉亚语都是官方语言之一,在行政上通行。

争端

1989~2008年

南奥塞梯地图南奥塞梯地图(3)1989年以前,南奥塞梯自治政府与格鲁吉亚之间基本上维持和平状态。不过1990年,苏联东欧剧变,格鲁吉亚高层决定窃取政权与苏联分手独立。南奥塞梯议会却于该年9月宣布成立忠于苏维埃政府的南奥塞梯苏维埃民主共和国。格鲁吉亚国会的回应则是宣布取消南奥塞梯的自治地位。格鲁吉亚认为独立运动是苏联所煽动的,目的在于制造干预格鲁吉亚独立的借口,格鲁吉亚警察也与当地百姓爆发冲突,造成了死伤。1991年底冲突扩大,造成约1000人的死亡,逾十万名南奥塞梯人逃离家园,其中大部分进入了北奥塞梯。1992年1月,南奥塞梯举行全民公投,公投结果显示,绝大多数南奥塞梯居民支持独立。1992年,为了避免与俄罗斯间的冲突进一步扩大,格鲁吉亚与俄罗斯、南奥塞梯三方达成达戈梅斯停火协议,双方暂时停止军事行动。交战双方同意组成俄罗斯-格鲁吉亚-奥塞梯混合维和部队,并于1992年11月6日,由欧洲安全与合作组织派遣一个团队进入格鲁吉亚监督维和任务。自此至1994年中,南奥塞梯大体维持和平状态。2004年6月,局面因格鲁吉亚加强打击走私而再度紧张。一连串的军事行动造成了十数人的伤亡。格鲁吉亚政府也指责俄罗斯的维和部队偏袒南奥塞梯,并希望以联合国部队取代之。

格鲁吉亚在苏联解体后,逐渐向西方靠拢,接受美国的军事与经济援助,美国也依赖当地的油管,得以不经由俄领土输出里海石油至西方国家。格鲁吉亚不但是美国在反恐战争的盟友,这些年来更积极要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而俄罗斯这些年来凭其庞大能源蕴藏重新崛起,由于南奥塞梯地区是重要的能源运输路线,东西双方都势在必得,俄罗斯为防止北约东扩,即以南奥塞梯的独立问题牵制格鲁吉亚加入北约的进程。

2008年4月,格鲁吉亚传出可能加入北大西洋公约组织的消息。双方冲突也因此一触即发。

2008年8月,格鲁吉亚向南奥塞梯开火。

2015年3月18日,俄罗斯总统普京同南奥赛梯总理列阿尼得·哈里托诺维奇·提比洛夫签署了《俄罗斯与南奥塞梯一体化条约》。签署协议包括特别是两国建立联合的防空和安全地带,并开放边界检察站、合并海关机构,规定南奥塞梯的一系列国内机构同俄罗斯合并,并简化流程。协议期限为25年。

当地时间2022年3月30日南奥塞梯地区领导人表示将于近期做出法律行动以加入俄罗斯联邦。南奥塞梯立法机关领导人也表示关于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全民公投会在近期举行,新闻秘书表示,该地区加入俄罗斯联邦的所有法律手续将于4月10日地区领导人选举结束后完成。[4]

当地时间2022年5月13日,南奥塞梯领导人比比洛夫宣布关于南奥塞梯加入俄罗斯联邦的全民公投将于7月17日举行。[5]

2022年5月30日,南奥塞梯领导人艾伦·加格洛耶夫(Alan Gagloyev)在公告中称,在与俄罗斯协商完成之前,南奥塞梯将暂停于2022年5月13日颁布的“关于呼吁南奥塞梯共和国举行全民公投”的政令。[1]

人口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在格鲁吉亚-奥塞梯冲突之前,约有三分之二的南奥塞梯人口是奥塞梯人,25%-30%是格鲁吉亚人。现今的人口组成比例未知,不过根据预估,南奥塞梯约有45,000名奥塞梯人与17500名格鲁吉亚人。直至2008年8月,约有70%的南奥塞梯人拥有俄罗斯护照。

1926 普查 1939 普查 1959 普查 1970 普查 1979 普查 1989 普查

奥塞梯人 60,351 (69.1%) 72,266 (68.1%) 63,698 (65.8%) 66,073 (66.5%) 65,077 (66.4%) 65,200 (66.2%)

格鲁吉亚人 23,538 (26.9%) 27,525 (25.9%) 26,584 (27.5%) 28,125 (28.3%) 28,187 (28.8%) 28,700 (29.0%)

俄罗斯人157 (0.2%) 2,111 (2.0%) 2,380 (2.5%) 1,574 (1.6%) 2,046 (2.1%)

亚美尼亚人1,374 (1.6%) 1,537 (1.4%) 1,555 (1.6%) 1,254 (1.3%) 953 (1.0%)

犹太人 1,739 (2.0%) 1,979 (1.9%) 1,723 (1.8%) 1,485 (1.5%) 654 (0.7%)

其他 216 (0.2%) 700 (0.7%) 867 (0.9%) 910 (0.9%) 1,071 (1.1%) 5,100 (4.8%)

总数 87,375 106,118 96,807 99,421 97,988 99,000

政治

2008年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8月1日至8月7日:前哨战

8月1日,格鲁吉亚方面首先突然向南奥塞梯发动战争。激烈战斗在格鲁吉亚部队和南奥塞梯准军事武装之间展开。战斗造成6人死亡,21人受伤。交战双方指责对方先开火。8月3日,俄罗斯政府准许南奥塞梯人开始疏散到俄罗斯境内。交火第一天,共有20辆巴士载着难民撤离交火区。8月4日,5个营的俄罗斯部队部署到连接南奥塞梯与北奥塞梯的罗基隧道(Roki tunnel)。零星的战斗持续数天。8月6日,格鲁吉亚称,他们损失了一辆装甲运兵车并且有3名士兵受伤,另有10名格鲁吉亚士兵在零星的战斗中阵亡。

8月7日至8月8日:格鲁吉亚进攻

格鲁吉亚部队对外宣称南奥塞梯军违反停火条件袭击格鲁吉亚村落,因此攻击南奥塞梯自治州武装部队。而俄罗斯宣称,8月8日凌晨04时45分,格鲁吉亚部队使用多管火箭炮和重型火炮对城市炮击,进而出动两个营的兵力在坦克和装甲运兵车掩护下占领首府茨欣瓦利。导致千多名当地居民和13名俄罗斯维和士兵死亡,150名士兵受伤。茨欣瓦利市严重损毁,俄方随即调遣驻北高加索部队进入该区。茨欣瓦利平民不得不躲藏在地下室里。有非政府组织质疑当日的死伤人数。人权观察声称,他们曾在12日与13日到茨欣瓦利视察,发现44人死亡,而且几乎没有死亡名单,该组织因此认为,死亡人数被严重夸大。该组织还声称,他们曾采访一些村落,记录当中一些事发在南奥塞梯有关抢掠及其他人道灾害的描述,与及记录相信是格鲁吉亚军在市中心使用榴弹火箭炮的证据[,在该数日死亡人数暂时仍在争拗,未能下定论。俄方则在8月8日声称,俄方维和部队和南奥居民的伤者或尸体已被格鲁吉亚军方“处理”。

8月8日:俄罗斯参战

因为在南奥塞梯有众多公民,俄军宣称保护国民,进入南奥塞梯并且和格鲁吉亚军开战。同时俄军的主战坦克、步兵战车和自行榴弹炮也赶往冲突区。格鲁吉亚政府号称有60名平民死于俄军的空袭。俄伞兵部队开始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俄国防部报告说,格鲁吉亚军已造成至少10人的俄罗斯士兵死亡。

8月9日:战事升级

俄军解放了被格鲁吉亚军占领的茨欣瓦利。并开始轰炸格鲁吉亚控制地区。在北京参加奥运开幕式的普京总理谴责格鲁吉亚的“侵略行动”,并赶往北奥塞梯看望伤员。普京的发言人表示,这次视察没有任何军事成分。对此格鲁吉亚总理发布戒严令,宣布格鲁吉亚全国进入“战争状态”,及在下午向俄罗斯要求停战谈判,但被拒绝。因为俄罗斯声称格鲁吉亚部队并没有撤退,而仅仅是在重组力量。俄罗斯和格鲁吉亚军队展开夜间激烈炮战。第比利斯附近的一个飞机场早些时候被轰炸。格鲁吉亚政府对外声称,他们已击落10架俄罗斯战机及俘虏3名飞行员。更多的俄罗斯伞兵和装甲部队被部署在南奥塞梯地区。

8月10日:格鲁吉亚军败退

俄罗斯轰炸了驻扎在阿布哈兹自治共和国中的格鲁吉亚军(该自治共和国和南奥塞梯一样,虽然名为格鲁吉亚领土,却实质上处于独立状态),战事扩大到阿布哈兹,阿布哈兹已宣布进入“战争状态”,宣布动员预备役人员。另外俄罗斯黑海舰队也在格鲁吉亚黑海沿岸部署3艘驱逐舰,计划封港。乌克兰政府表示不排除会禁止俄舰返回位于乌克兰的基地,以防卷入纷争。受俄罗斯猛烈攻击的压力下,格鲁吉亚军已开始自南奥塞梯撤退,但俄罗斯与格鲁吉亚在南奥塞梯地区的交战仍在继续。俄方维和部队控制了茨欣瓦利大部分地区,并与格鲁吉亚军在市郊展开激战。俄罗斯方面宣布在黑海阿布哈兹海域击沉了格鲁吉亚海军的一艘导弹快艇。同一天有两架俄罗斯空军Su-25攻击机被击落。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宣布单方面停火,并签署停火令,愿意开展对话。俄罗斯总理普京表示政府已准备101亿卢布援助南奥塞梯。

8月11日:格鲁吉亚军宣布停火,俄军继续进攻

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处于俄军的控制之下,但南奥塞梯战火亦然持续。格鲁吉亚内政部表示,俄罗斯战机凌晨空袭了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郊区的一个特种部队营地和一个空中控制中心。另外阿布哈兹战事有扩大现象,阿布哈兹总统谢尔盖·巴达普宣布部分地区进入军事状态。格鲁吉亚有2500名的警察部队部署在靠近阿布哈兹的地区。俄罗斯驻当地维和部队司令在11日已向驻守阿布哈兹的格鲁吉亚守军发出最后通牒,要求格鲁吉亚军缴械,在当地时间晚10点前全面施行“去军事化”。同时俄军向阿布哈兹增派了9000名伞兵以及350辆装甲车。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誓言绝不会投降。俄军坦克派遣一队坦克深入格鲁吉亚境内,攻打战略城市哥里。另一方面,俄罗斯装甲车队已占据位于格鲁吉亚西部塞纳基(Senaki)的军事基地。随着俄罗斯部队的挺进,傍晚数千名格鲁吉亚官兵、坦克和其他军用车辆从南奥塞梯以南的哥里败退到第比利斯。由于俄罗斯军队的逼近,战火开始威胁格鲁吉亚首都第比利斯,而俄罗斯派遣紧急情况部车队已经抵达南奥塞梯首府茨欣瓦利,准备提供人道援助。

8月12日:俄方停火

南奥塞梯方面称,格鲁吉亚军队炮击用于撤离难民的道路,并且继续攻击南奥塞梯,虽然已经有人声称格鲁吉亚实行停火。俄军方发言人宣称,俄空军损失的一架Tu-22M逆火战略轰炸机很可能是被格鲁吉亚的S-200地对空导弹所击落。另外格鲁吉亚总统米哈伊尔·萨卡什维利声称,哥里一度失守落入俄军手上,城市房屋和基础设施损毁严重,但外国传媒和美国则称俄军并未进入哥里市。格鲁吉亚指责俄罗斯出兵哥里,但俄罗斯声称他们只是在执行侦察任务。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早些时候向国防部下令暂停针对格鲁吉亚的军事行动。但据俄罗斯维和部队发言人称,俄方停火后,在南奥塞梯的格鲁吉亚军队仍然不时地在不同位置向俄军射击。格鲁吉亚总统萨卡什维利表示格鲁吉亚决定退出独联体,俄罗斯对此表示遗憾。

8月13日与14日:格鲁吉亚媒体谴责俄罗斯参战

格鲁吉亚媒体报道在双方宣称执行停火令后,俄军坦克仍然可见于哥里与第比利斯之间,直到8月14日,哥里仍然是处于被俄国军队“占领”的状态,格鲁吉亚记者声称在城市周围听到了一连串的爆炸声。

另外亦有格鲁吉亚媒体声称俄军11日至13日期间在哥利对格鲁吉亚人实行种族灭绝以及在当地杀人放火抢劫并且强暴当地妇女。

8月15日至22日:俄军撤离

8月14日上午8时左右,俄军开始由格鲁吉亚撤退。21日,俄罗斯宣布将依照法国提出的六点和平方案,在23日前将部队撤离格鲁吉亚,有美国电视台记者在与俄军一起移动时仍遭格鲁吉亚民兵枪击。8月22日,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宣布全体俄军撤离到南奥塞梯,部分驻守在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

后续

2008年9月4日,俄联邦委员会主席谢尔盖.米罗诺夫申明,若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再次受到侵犯,俄方必定采取回击的方式。也提起不允许任何人杀害俄方的公民,不允许任何人对即将跟俄国签署相关协议的国家做出侵略。

2015年

2015年3月20日,俄罗斯宣布与南奥塞梯签近乎合并条约,普京与当地领袖签署近乎全面合并的条约,订明当地军事及经济将并入俄国,并让南奥塞梯人民尽快取得俄国国籍。格鲁吉亚斥条约破坏其主权和领土完整,称是俄罗斯全面吞并格鲁吉亚的前奏。美国、欧盟及北约均强烈谴责事件,拒绝承认条约。

经济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1990年代与格鲁吉亚的战争之后,南奥塞梯在经济方面艰苦经营:一方面,共和国内的就业及供应已经缺乏,加上格鲁吉亚切断对共和国的供电,迫使南奥塞梯政府要向北奥塞梯买电。两地间的电力供应仅靠一条电缆维持。

除了经济上不稳定,南奥塞梯在政治上的不明朗,加上数以千计的难民及非法的毒品及军火交易都使该地区在最近几年变得非常不稳定。现时南奥塞梯政府拥有的唯一有经济价值的资产,就是连接南、北奥塞梯之间的Roki隧道的控制权。

外交

南奥塞梯南奥塞梯战争期间,欧洲联盟提出了六点和平方案,希望战争能即时落幕,美国则派遣国务卿莱斯前往法国与格鲁吉亚参与调停。格鲁吉亚要求美国与欧洲国家派出维和部队进入格鲁吉亚。美国表示不考虑在格鲁吉亚采取军事行动,只对其提供人道援助。美国官员向媒体表示,美国与欧洲盟国可能以将俄国逐出G8与其他国际组织,作为俄国进军格鲁吉亚的报复。国际奥委会则对于交战方不尊重奥运会期间停战的传统,表示遗憾。

2008年8月25日,在美国副总统切尼访问格鲁吉亚前夕,俄罗斯国会以悬殊比数,一致通过要求俄罗斯总统承认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的议案。次日,俄罗斯总统梅德韦杰夫签署议案,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美国总统布什对此表示,格鲁吉亚的领土与主权完整应受到所有国家的尊重,包括俄罗斯在内。G8中除俄罗斯以外的其他七大工业国,则对成员国俄罗斯“破坏格鲁吉亚主权”表示谴责。而以俄罗斯为首的上海合作组织虽然支持俄国此次的军事行动,不过会中并未通过支持南奥塞梯与阿布哈兹独立。独联体集体安全条约组织(GSTO)则发表声明支持俄罗斯,与俄国关系密切的成员国白俄罗斯更曾经考虑承认两个地区的独立。

南奥塞梯的官员表示,他们将允许俄罗斯在当地设立军事基地,在几年内,南奥塞梯将与俄罗斯的自治共和国北奥塞梯合并,成为俄罗斯的一部分。

2018年5月28日,叙利亚、南奥塞梯、阿布哈兹驻俄罗斯大使齐聚莫斯科,共同签署了相互承认并建立外交关系的联合公报。叙利亚自此承认南奥塞梯和阿布哈兹为独立国家。

2022年5月28日,俄新社报道,俄罗斯总统普京签署了一项联邦法律,批准了与南奥塞梯的双重国籍协议,允许公民持有两国护照。相关法律发布在官方法律信息门户网站上。[6]

联合国成员
国家 承认日期 注释
俄罗斯 2008年8月26日 2008年9月9日建交,双方互设大使馆
尼加拉瓜 2008年9月5日 2010年4月14日建交
委内瑞拉 2009年9月10日 2010年7月9日建交,双方互设大使馆
瑙鲁 2009年12月16日 2009年12月16日建交
叙利亚 2018年5月28日 2018年5月28日建交
非联合国成员
“国家” 承认日期 注释
阿布哈兹 2006年11月17日 2007年9月26日建交
德涅斯特河沿岸 2006年11月17日 2007年9月12日建交
纳戈尔诺-卡拉巴赫 2006年11月17日 2007年9月12日建交
顿涅茨克人民共和国 2014年6月27日
卢甘斯克人民共和国 2014年6月27日

词条图册

联合国成员
国家 承认日期 注释
俄罗斯 2008年8月26日 2008年9月9日建交,双方互设大使馆
尼加拉瓜 2008年9月5日 2010年4月14日建交
委内瑞拉 2009年9月10日 2010年7月9日建交,双方互设大使馆
瑙鲁 2009年12月16日 2009年12月16日建交
叙利亚 2018年5月28日 2018年5月28日建交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