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祥生

周祥生

中文名 周祥生
民族
出生日期 1895年9月16日
目录导航

生平事迹

 

周祥生,1895年9月16日生于浙江定海南门外周家塘一户贫农家庭里,原名锡杖,小名阿祥,私塾先生改其名为锡治,到上海后改名锡祥,开车行时再改名祥生。其父周贵世生有子女四人,周祥生仅读过3年私塾即辍学谋生。

1907年,13岁的周祥生离开家乡来到上海。他先是在一户葡萄牙人家中做帮工,每月仅得零用钱1元。次年到石牌楼(今淮海中路尚贤坊)一家小饭店做杂工。

周祥生

1909年,入法侨开设的日南楼饭店当学徒。3年后,经其在礼查饭店(现浦江饭店)餐厅部当领班的姑丈许廷佐介绍,进礼查饭店当侍应生。1915年,转入卡尔登咖啡馆。

1916年,许廷佐集资开设新礼查饭店,周祥生到该店,很快升为领班。他在各饭店服务10余年,学得了一口颇为流利的英语,由于每天要代客人雇车,还结识了一些车行主和出租汽车司机,熟悉了汽车出租业务,这为他以后投身这项事业打下了基础。

在一个偶然的机会中,周祥生得到一笔意外之财,他决意以此为创业之本,自谋生路。1919年,他以分期付款方式向英商中央汽车公司买进日产黑龙牌旧轿车1辆,首次付款600元,开始了经营出租汽车的生涯。

周祥生不会开车,便雇了一名司机合作经营,自己负责揽客兼摇引擎,在虹口与江湾一带做起“抛岗”生意(即违规在马路边停车揽客)。他们勤跑勤揽、早出晚归,生意居然不错。周祥生有个邻居在江湾跑马厅工作,常常送给他一些赠券,他就把赠券分送给坐车的客人,从而取得了一些客人的好感,他们不但经常坐他的车,还代他介绍别的客人。这样他的生意日益兴旺,到了1920年春,便将所欠车款全部付清。

英商中央汽车公司见周祥生信用不错,又兜售给他1辆美制汽车。不到3个月,他又将车款全部付清。他的堂弟周锡庆见其获利颇丰,遂出资与他合伙,又购进旧车1辆。起初他把行址设在鸭绿江路,至1923年,又将车行移到武昌路百老汇路(今东大名路)口,首次亮出了“祥生汽车行”的招牌。同年底,祥生车行的汽车增至5辆,并在北四川路设立了第一个分行。

初战告捷,周祥生激发了勃勃雄心,他不断通过分期付款的方式陆续购进汽车,使祥生车行逐渐发展起来。1929年,车行由周祥生独资经营。其时已拥有轿车20辆,设分行两处,在当时规模均很小的华商同业中崭露头角。同年,洋商车行发起成立“华洋出租汽车联合会”,周祥生当上了董事,次年又担任上海市出租汽车业同业公会会长。

1931年,是周祥生创业中起飞的一年。他的朋友、新顺记五金号副经理李宾臣熟悉外汇行情,估计近期外汇牌价有看涨之势,劝周祥生乘机扩大业务,并愿借银相助。于是周祥生放胆大干,到花旗银行做了押款,然后向美国通用汽车公司定车,在短短两个月里,周做了买卖400辆雪佛兰轿车的大生意。这次买卖既赚了一大笔钱,使祥生公司资本更加雄厚,周祥生本人的声誉和社会地位也随之上升。周祥生以企业家独具的眼光和魄力,决定抓紧有利时机发起招募新股,于这年11月改祥生汽车行为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

1932年元旦,祥生出租汽车有限公司正式登报宣布成立,总行设在市中心北京路西藏路口。李宾臣担任董事长,董事周祥生兼公司总经理,掌握实权。一时间,增租房屋,修葺装饰,电台广播,报纸宣传,很有气势。美国通用汽车公司曾派人找周祥生联系,表示愿意与他合作,代为设计经营,并邀请他免费赴美参观公司,目的是想控制祥生公司,为它推销汽车,争夺上海的汽车市场。但这些建议均为周祥生所拒绝。

自从有外国商人到上海试办汽车出租业务以来,洋商车行就一直占据着这个行业的统治地位,当时上海最大的洋商车行是美商的云飞和英商的泰来。周祥生在民族自尊心的鼓舞下,敢于同洋商车行进行不懈斗争。当时,全国人民的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上海人民抵制外货运动掀起了新的高潮。在此形势下,祥生公司更以“中国人坐中国车”为号召,全市人民坐出租车弃洋就华蔚然成风。到1937年,祥生公司股金已达50万元,有汽车230辆,分行22处,职工800多人。至此,“祥生”取代“云飞”,成为上海最大的出租汽车公司,周祥生也理所当然地登上了“出租汽车大王”的宝座。

百年商海周祥生

1937年10月初,抗日烽火已延及上海,因与公司董事会矛盾激化,周祥生辞去总经理职务,延至年底完全交卸,他所有的股权均由公司接受,自此就彻底脱离了祥生汽车公司。为了酬谢他创业之功,公司每月送干俸200元,并为他安排专车。周祥生脱离公司后,随即携家眷回到舟山躲避战火。1939年秋,由黄伯樵介绍到广州湾西南公路运输管理局代运物资,他从香港买进10辆卡车,来回于广州、贵州、重庆一线。1941年初,广州沦陷,他退至越南海防。1942年底,周祥生返回上海,在亚尔培路(今陕西南路)开设祥生饭店。1946年,他创办了祥生交通公司,1949年因经营困难而停业拍卖。1959年,周祥生因体弱多病获准退职。1974年2月12日病故。

周祥生离开祥生出租汽车公司后,其弟周三元继任总经理。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上海全部沦陷,日军断绝汽油供应,全市出租汽车行停业,祥生公司改营人力三轮车,惨淡经营至抗战结束才复业。但实力已大不如前,延至解放前夕,只有汽车八九十辆,职工300人左右。1951年,全上海出租汽车业实行公私合营,1954年统一改组为上海市出租汽车公司,走上了社会主义的轨道。

经营理念

 

当时出租汽车的大多数乘客都是通过电话叫车,周祥生认为电话号码有无特色,是否容易记住,对公司在竞争中的地位和业务发展有着举足轻重的关系。为此,他不惜重金,从英商电话公司申请到了“40000”的总机号码。

为了使“40000”深入人心,周祥生利用各种方式大做广告。他把公司的汽车一律漆成与众不同的墨绿色,车头上钉着白底蓝圈的圆形铜牌标志,车尾部喷涂有公司标志和“40000”号码。公司司机穿着统一的号帽、号衣,衣帽上也印着“40000”的醒目大字。周祥生还买了大量饭碗,做成同样的墨绿色,碗上印一辆汽车和“40000”号码,送给公司的老乘客。更有创意的是,公司制作了一个“4”字带四个大圆圈的广告牌耸立在街头,霓虹灯在夜空闪烁,别致而醒目。

当时的电话机通常是挂在墙上使用的,当接到电话而欲唤人之际,往往苦于听筒无搁放处,一不小心还会挂断电话。周祥生请人设计制作了一种小巧的金属搁架,架子上冲压着祥生公司的标记和“40000”号码,派人到戏院、酒楼、舞厅、赌场等热闹场所和用户家中免费安装,深受欢迎,前后共安装了数万只之多。祥生公司此举虽然花费了人力财力,但收获之大却非同寻常:只要叫车者一近电话机,“40000”就了然入目,大批生意就自然而然地属于祥生公司了。

“40000”不但简明易记,更巧的是恰与当时全国四万万同胞之数相吻合。当提倡国货、抵制日货运动兴起时,“四万万同胞请打四万号电话”成了鼓舞人心的口号,大大地提高了祥生公司的营业额。周祥生还根据报纸上刊登的讣闻、讣告,迅速派人按地址上门联系,详细介绍送丧用的汽车,索价很低,使一般丧家均乐意雇用。公司派出一长列式样新颖、涂着醒目标记的车队,随着出丧仪仗队缓缓而行,甚为壮观,吸引了众多路人围观,收到很好的宣传效果。

周祥生知道:单有人人皆知的电话号码是不够的,唯有服务周到,乘客满意,才是万年之策。他打出“服务社会,便利交通”的口号,营业守则突出“日夜服务,承叫即到”。他硬性规定,凡乘客叫车,10分钟内必须到达;调度员接电话必须语气亲切礼貌,绝对不许态度生硬;凡乘客上门叫车,必须车随人走;乘客遗忘在车内的物品要一律上缴,使失主能到车行领回失物;车辆外壳和座椅要始终保持清洁和完好,等等。他经常在外边打电话装作顾客,同时打祥生、云飞等几家公司的电话,检查最先到达的是否祥生汽车,倘若不是,调度和司机就要受到处罚。祥生公司的电话还兼其他社会公益服务,如问天气和火车、长途汽车、轮船班次时间,都能得到正确的回答。

周祥生要求调度室密切注意全市发生的重大事件,熟悉主要活动场所的规律。在剧场、影院散场,体育比赛结束,舞厅、夜总会关门等时间,总是及时派出车辆揽客。遇到清明、冬至等节日,也不失时机地到有关地段接客。火车站、船码头是揽客的主要场所,祥生公司和上海火车站订了约:在北站设分行,车子可以破例直接开上月台送客接客。每有火车进站,轮船靠港,调度室就从其他分站调出车来,停候在北站的车辆通常有近百辆之多。调度室还与医院和一些老顾客建立专门联系,按其所在地区编了号码,叫起车来更为简便。对于一些老顾客,公司采用月底结账一次收款的办法。

参考资料

 

[1] 宁波帮博物馆 https://www.nbbbwg.com/showNews.asp?newsID=1607

[2] 上海民营经济网 http://www.shmyjj.org/myjj/zgmh/lzh/u1a459.html

[3] 和讯理财 http://money.hexun.com/2007-12-14/102307094.html

[4] 上海通 http://www.shtong.gov.cn/node2/node2245/node4516/node55036/node60615/node60617/userobject1ai49100.html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