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总数:23881人 农业人口:23425人 非农业人口:456人
行政区面积:53.19平方公里 耕地面积:22492.5亩
主要民族成分:汉族,彝族,苗族,仡佬族,蒙古族等
发展口号:煤炭资源开发兴乡、科技兴烟兴农稳乡、产业结构调整富乡、基础设施建设美乡
所辖村:老街村,竹园村,沙坝村,羊场村,尖山村,海马宫村,显母村,革新村,歹鸡村
生产总值:9452.0
主要经济产业:烤烟,玉米,辣椒,茶叶
名特产品:“海马茶”,“小阁丫黄巴”,“沙坝手工面”
办公所在地:竹园乡老街村八组
自然条件:
资源:煤炭,页岩石,石灰石
竹园乡地势为西北低、东南高,地形地貌多样,构造复杂,东高西低,以岩溶地貌为主,最高海拔1840.6米,最低海拔1201.5米。境内属于大陆温暖带干湿交替温凉气候区,年均气温11.9℃~15℃,年积温2500℃~3500℃,冬无严寒,夏无酷暑。
全乡总面积为53.19平方公里,有耕地面积为22492.5亩, 林地14389.5亩,占总面积的18%;牧草地(荒坡)1000.2亩,占总面积的1.25%;居民点及工矿用地2608.05亩,占总面积的3.27%;交通用地619亩,占总面积的1.6%;水域面积678.3亩,占总面积的0.85%;未利用地18502.95亩,占总面积的23.72%。
全乡共辖老街、竹园、羊场、沙坝、歹鸡、海马宫、革新、显母、尖山9个村,89个村民组, 6147户23881人,其中:非农业人口456人,少数民族人口8620人,占36.1%。全乡居住汉、彝、苗、仡佬、穿青、蒙古等民族,形成各自独特的民族文化风情,最为隆重的有每年古历二月初九、二月十一苗族“跳花节”。
竹园乡沙坝手工面是利用本地优质小麦制成面粉后,用手工制成面条,在制作过程中,可以加入鸡蛋、优质化猪油,然后用火进行烘烤而成。沙坝手工面曾经在大方报、毕节报、贵阳都市报上报道过,特别是在大方县城,小有名气。现今,沙坝手工面不但成为沙坝村的土特产品,而且是竹园乡的特产。
竹园乡9个村,有7个村出产的辣椒,看上去,皮子虽然光滑漂亮,但是却是皱得让人感到不舒服,可是放在口里慢慢品味,却带着一种辣带微微的甜味,的确是安逸。每年,响水天椒公司都要在竹园乡订购1000亩以上辣椒。外地辣椒老板这几年来群殴乡收购数量达几十万斤,有的老板说,竹园乡的皱椒在县内外比好多地方的安逸。
海马宫茶早在明代时期已成为民间贡品进入皇家,后收录入《中国茶经》,享有“海马宫贡茶”的美誉。
交通便利,已经油化的老清毕公路和贵毕高速公路、启动的杭瑞高速公路在境内通过。
黔西北民居“生态家园”正在整乡推进,年产60万吨的龙泉煤矿和30万吨的迎峰即将试产。以“煤炭资源开发兴乡、科技兴烟兴农稳乡、产业结构调整富乡、基础设施建设美乡”的设想已初见端倪。
海马宫茶早在明代时期已成为民间贡品进入皇家,后收录入《中国茶经》,享有“海马宫贡茶”的美誉。但受地域、经济、技术的局限,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囿于市场、品牌制约和小规模生产的浅滩粗放经营,一流资源只有三流效益。
在上世纪80年末90年代初,竹园乡投入财政资金开辟新茶园3000多亩。2006年以来,乡党委、政府引入两家公司对其进行开发,轰轰烈烈开展“万亩茶园”建设,以“产业结构调整富乡”绿色生态农业为目标,引领茶农走致富路。
在明确了“万亩茶园”建设之初,乡党委、政府即开始着手宣传动员,由联系村领导带领包组帮户干部和村两委干部深入到农户,动员育龄妇女自管小组长、人大代表、党代表等,以展板、传单、群众会、远程教育平台及走村串户等形式,将茶叶种植的效益、市场前景和对产业结构调整的意义宣传到每家每户。
海马宫种茶历史悠久,但是因缺乏技术支撑,许多老茶树严重退化,难以适应茶叶产业发展的要求。自2006年海马宫茶业有限公司入驻海马宫以来,乡党委、政府要求公司要重视茶叶种植、生产的科技含量,并积极向外寻求技术支持。通过几年的工作,广大茶农逐渐认识到旧的种植模式已难以适应发展的要求,渴望增加茶叶种植科技含量的愿望很强烈。乡党委、政府邀请了茶叶专家进行实地培训,从思想根源上扭转茶农的认识,做好思想发动工作。
2009年,竹园乡将产业结构调整摆在了全乡工作的重要位置,以“两园”建设为载体调整产业结构。即打造海马宫、尖山两村“万亩茶园”和剩余7个村“万亩核桃园”。2009年11月9日,乡党委、政府组织种植户到遵义湄潭考察了茶产业,实地参观感受。2010年竹园乡争取到了“三江源”水土保持项目资金200万元、尖山村“整村推进”项目资金50万元及省农业厅项目资金30万元,全部用于海马宫、尖山两村的万亩茶园打造,仅2009、2010年种植面积就达8000余亩,加上原有种植的茶园面积,海马宫万亩茶园建设规模已经形成。
而特大旱灾给茶园建设造成了重大损失。2010年冬,竹园乡继续实施万亩茶园建设,成立了大方县海马宫玉茗茶叶专业合作社,从四川引进技术员打造了120亩扦插苗基地、打造了220亩精品种植示范基地。截止12月中旬,竹园乡万亩茶园补种工作全面结束。专业合作社还带动茶农规范化种植。竹园乡将引进具有实力的茶叶加工厂,以“合作社+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进行运作,并着力思考打造茶叶景区。
竹园乡大力发展能繁黄牛养殖,全乡主要在羊场、显母、沙坝、海马宫等村发展了1000余头,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而且,实行滚动发展,今后,竹园乡发展养牛业将有很大德前景。
公司将成立养鸡专业合作社,形成“公司+合作社+农户”的养殖模式,为养殖户提供种苗、技术、饲料、防疫、销售、信息等方面的优质服务,贯彻“成立为了农民、发展依靠农民、利益献给农民”的经营理念,充分带动农民的积极性,把传统、粗放、零散养殖发展成有极大影响力的蛋鸡养殖示范区。
2011年7月28日,贵州竹园惠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歹鸡村养殖场举行盛大的开工典礼,破土动工。这是竹园乡招商引资工作取得的又一重大成果。
据悉,贵州竹园惠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以蛋鸡养殖、禽蛋加工、销售、屠宰加工及物流为一体的专业公司,歹鸡村养殖场将投资建设存栏规模50万只蛋鸡的养殖基地,基地首期工程占地面积200余亩,总投资5000万元。
贵州竹园惠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歹鸡养殖基地的建设,标志着竹园乡现代化农业建设的开始,标志着竹园乡在农业现代化建设上实现“零”的突破,其意义非常深远。贵州竹园惠民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落户竹园,意味着农业内部产业结构调整取得了新的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