巢湖市(原巢县)的历史源远流长,有文字记载的历史就有三千多年。
商时地属南疆,故名南巢。[8]《尚书·仲虺之诰》:“成汤放桀于南巢。”
周时为巢(伯)国地。春秋时为楚属国。四至大致东到昭巢湖市关(今属含山县),西至庐江,南达长江,北到巢湖。巢国多次被吴国所占,《春秋》:鲁哀公十二年(公元前483年),“公会吴于橐皋”,即今柘皋。周元王四年(公元前472年),越灭吴,巢国还楚。
秦统一后,置郡县,柘皋一带为橐皋县,巢湖以南为居巢县,也作居鄛。两县均属九江郡。汉高祖四年(公元前203年)设淮南国,领居巢。景帝四年(公元前153年),居巢改属庐江郡(橐皋仍属九江郡)。东汉橐皋归逡遒县(今肥东),居巢为刘般封国,称居巢侯国。东汉末年,袁术占据淮南,重立居巢县。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居巢属吴。二十二年曹操占居巢,此后一直隶属曹魏。西晋在原居巢境分设居巢、临湖、襄安,隶属庐江郡。南北朝设南豫州,领南礁郡;刘宋大明三年(公元459年),居巢易名蕲,隶属刘宋。萧齐因之。南梁置合州,蕲所在的南谯郡属之。
隋统一后,改合州为庐州。开皇元年(公元581年),襄安改属庐江郡。据《隋书·地理志》载:襄安“有龟山、紫微山、亚父山、半阳山、白石山、四鼎山”。至此,今巢湖市东、西、北方位大致形成。
唐武德三年(公元620年),析襄安为开城、扶阳两县,隶属巢州。七年州废,合两县名巢县(巢县一名,当始此),隶属庐州。贞观元年(公元627年),分天下为十道,巢县属淮南道。天宝元年(公元742年),改州为郡,隶属庐江郡。至德元年(公元756年),归淮南军领辖,次年庐江郡改为庐州,随属之。五代始属唐。天祐五年(公元908年)唐亡,归吴。后晋天福二年(公元937年)属南唐,归昭顺军。后周显德五年(公元958年)归保信军。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公元978年)设无为军,治所在巢县城口镇(今无为县城),领巢县、庐江二县。至道二年(公元996年),县治设巢城(今巢湖市址)。熙宁三年(公元1070年),析巢县南、庐江东置无为县。至此,今巢湖市的四至基本确定。南宋景定三年(公元1262年),升巢县为镇巢军,属沿江制置使司。元至元十四年(公元1277年)设无为路,镇巢军隶之。二十三年再称巢州。二十八年,置巢州为县。自此巢县名至改置巢湖市前一直未变。泰定二年(公元1325年)分天下为十八道,巢县属淮西道。至顺三年(公元1332年)归淮南江北行省。至正二十四年(公元1364年),朱吴设中书省,巢县隶庐州府无为州。
清废州设府。顺治十八年(公元1661年),巢县属庐州府,归江南左布政使辖;康熙元年(公元1667年)改属安徽省,后属安庐滁和道辖。
民国元年(1912年)元月,巢县直属安徽省。民国三年6月至民国十七年8月属安庆道,民国二十一年10月至民国27年7月属第二专区,后改属第五专区。民国二十七年10月25日改属第三专区。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元月改属第五专区。
巢湖市1949年元月13日,内定巢县属江淮解放区第五行政区,县政府设柘皋镇。4月21日改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2月4日,巢县改属芜湖专区。同年县政府迁至巢城。1958年8月7日改属合肥市。1961年4月13日复属芜湖专区。1965年7月14日复设巢湖专区,专区驻巢城,巢县隶属之。1971年8月29日,巢湖专区改称巢湖地区,巢县隶属不变。1983年10月23日,省政府转发国务院批复决定,撤销巢县改置巢湖市,行政区域不变。1984年1月4日,巢湖市正式成立,仍属巢湖地区。
1999年7月9日,安徽省政府批复撤销巢湖地区及县级巢湖市,设立地级巢湖市,地级巢湖市人民政府驻新设立的居巢区青年路。原县级巢湖市改为居巢区,以原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为居巢区的行政区域,区人民政府驻东风路。巢湖市辖原巢湖地区的无为县、庐江县、含山县、和县和新设立的居巢区,实行市领导县、区体制。
区划沿革
2004年4月10日,撤销环城镇、半汤镇、亚父乡,新设立半汤街合肥地图道,原城区4个街道更名并适当扩大区域规模:撤销半汤镇设立半汤街道;原朝阳街道更名为亚父街道,将原亚父乡整建制并入;原城南街道更名为天河街道,将原环城镇的高峰等7个村委会并入;原城北街道更名为凤凰山街道,将原环城镇的灯塔居委会并入;原卧牛街道更名为卧牛山街道,将原环城镇的西圣等5个居委会和贾塘等5个村委会并入。调整后,居巢区辖5个街道、15个镇、2个乡:半汤街道、凤凰山街道、亚父街道、卧牛山街道、天河街道;银屏镇、散兵镇、炯炀镇、柘皋镇、夏阁镇、栏杆集镇、司集镇、中庙镇、槐林镇、坝镇镇、沐集镇、中垾镇、苏湾镇、赵柳镇、黄麓镇、庙岗镇、西峰乡。
2005年底,居巢区将原17个乡镇、5个街道调整为12个乡镇、6个街道:一、撤销沐集镇、中庙镇、赵柳镇、司集镇、西峰乡。二、调整槐林镇、黄麓镇、栏杆集镇、苏湾镇、夏阁镇的行政区域:将原沐集镇整建制并入槐林镇;将原中庙镇的临湖居委会和元觉、张岗、玉华、河东4个村委会并入黄麓镇;将原赵柳镇整建制并入栏杆集镇;将原司集镇整建制并入苏湾镇;将原西峰乡整建制并入夏阁镇。三、设立中庙街道办事处:将原中庙镇的中庙居委会和胜利、古塘、河西、龙桥、旭东5个村委会的区域设立中庙街道办事处。2005年末,居巢区总面积2082平方千米,总人口87万人。辖6个街道、11个镇、1个乡。
2006年,经省、市政府同意(民地字[2006]42号,巢政秘[2006]15号),将含山县清溪镇汤卞山村委会和三星村委会的赵庄、石罗堡2个村民小组,景林村委会的新村、林庄、方庄、景坳郑4个村民小组划归居巢区半汤街道办事处管辖,并将赵庄、石罗堡、新村、林庄、方庄、景坳郑6个村民小组并入汤卞山村委会。
2011年7月14日,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2011年7月14日,经国务院批准,安徽省人民政府正式宣布撤销地级巢湖市,设立县级巢湖市,并对部分行政区划进行调整,原地级巢湖市所辖的一区四县分别划归合肥、芜湖、马鞍山三市管辖。
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地级巢湖市。撤销原地级巢湖市居巢区,设立县级巢湖市。以原居巢区的行政区域作为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的行政区域。新设的县级巢湖市由安徽省直辖,合肥市代管。
原地级巢湖市管辖的庐江县划归合肥市管辖。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和县的沈巷镇划归芜湖市鸠江区管辖。含山县、和县(不含沈巷镇)划归马鞍山市管辖。
截至2022年,巢湖市下辖6个街道、12个镇。[9][10]
6个街道:中庙街道、亚父街道、卧牛山街道、凤凰山街道、天河街道、半汤街道。
12个镇:栏杆集镇、苏湾镇、柘皋镇、银屏镇、夏阁镇、中垾镇、散兵镇、烔炀镇、黄麓镇、槐林镇、坝镇镇、庙岗镇。
巢湖市位于省城合肥的南部,中心位于北纬29°47′~31°16′和东经115°45′~117°44′区位优越,交通便捷。淮南、合九铁路及合宁、沪蓉、合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长江流经巢湖市182公里,芜湖长江大桥和铜陵长江大桥横跨长江天堑,是巢湖市连接江南的跨江通道,政府驻地卧牛山街道。
巢湖市属北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主要气候特点是:季风明显、四季分明、气候温和、雨量充沛、光照充足。
巢湖市陆地总面积1538平方公里,其中农业用地面积1228平方公里,建设用地面积223平方公里。
巢湖市水面493多平方公里,域内巢湖水面464平方公里。水资源总量7.6亿立方,其中地表水1.5亿立方,地下水1.44亿立方。
巢湖市各类矿产29种,矿产地186处,[4]以非金属矿产居多巢湖市。特色矿产资源为各类石灰石、水泥配料用砂岩、白云岩、地热水、矿泉水,其中电石用灰岩、水泥用灰岩、冶金用白云岩。
巢湖市林业用地273.33平方公里,其中有林地253平方公里,经济林47平方公里。木材总蓄积量70多万立方米,林草覆盖率达23%。
巢湖市鸟、兽及两栖类野生动物有100余种。饲养畜禽类有肉鸡、蛋鸡、生猪、鹌鹑、鸭、鹅、牛、羊等。
巢湖市是少数民族散居地,现有少数民族30个,总人口1280余人,主要有回族、蒙古族、朝鲜族、苗族、壮族、独龙族等。其中,回族人口最多,其次是蒙古族,分别占少数民族总人口数的40%、26%。少数民族群众主要集中在卧牛山、凤凰山、亚父、天河4个街道和柘皋、烔炀、黄麓、栏杆集、苏湾、庙岗等6个乡镇。
2021年年末全市常住人口72.8万人,比上年增加0.08万人,其中城镇人口51.7万人,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为71.02%。全年人口出生率6.24‰,比上年下降1.5个千分点;死亡率5.19‰,比上年下降0.47个千分点;自然增长率1.05‰,比上年下降1.03个千分点。[5]
市委书记:张红军
副书记:汪功胜[11][12][13]
市长:汪功胜[14]
副市长:张明权、刘琳 、朱昌圣、苗宁宁 、黄从平[14]
巢湖
2021年全年地区生产总值(GDP)577.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6.8亿元,增长5.8%;第二产业增加值230.3亿元,增长16.6%,其中工业增加值146.9亿元,增长16.8%,制造业增加值132.8亿元,占生产总值比重为23.0%、比上年提升2个百分点;第三产业增加值299.9亿元,增长5.5%;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8.8:37.2:54.0调整为8.1:39.9:52.0。全市常住人口人均地区生产总值为79369元(折合10302美元),较上年增加10849元。全市万元地区生产总值能耗比上年下降4.39%。[5]
2021年全年农作物总播种面积为102.6千公顷,比上年同期增长1.2%。其中,粮食作物总播种面积为75.4千公顷,增长1.9%。稻谷50.9千公顷,下降1.2%;小麦18.6千公顷,增长11.4%。油料11.1千公顷,下降1.0%;棉花0.4千公顷,下降79.9%;蔬菜13.2千公顷,增长4.6%;瓜果0.7千公顷,增长1.3%。
2021年全年粮食总产量39.6万吨,比上年同期增长2.3%。其中,稻谷总产量28.4万吨,下降0.8%;小麦总产量8.5万吨,增长14.4%。油料产量3.1万吨,增长1.2%;棉花产量0.03万吨,下降75.0%;蔬菜产量41.3万吨,增长5.8%;瓜果产量2.0万吨,增长4.0%。
2021年年末全市生猪存栏量6.1万头,比上年同期增长278.5%;出栏量8.3万头,增长58.4%。家禽存栏量430.6万只,增长10.8%;出栏量1227.4万只,下降5.86%。肉类总产量2.6万吨,下降9.3%。其中猪肉产量0.6万吨,增长42.5%;禽肉产量1.9万吨,下降19.8%;禽蛋产量2.3万吨,下降31.6%。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72.1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7.2 %。其中,农业40.4 亿元,增长7.8 %;林业2.3亿元,下降6.6 %;畜牧业12.5 亿元,增长11.6 %;渔业15.0亿元,增长3.9%;农林牧渔服务业1.9 亿元,增长7.6 %。全市农林牧渔业增加值完成47.9亿元,同比增长5.8%。[5]
2021年年末全市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41户,比上年增加7户,其中:战略性新兴产业企业24户,与上年持平,高新技术产业实绩企业42户,比上年增加10户;产值超亿元企业44户,比上年增加8户。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增长25.8%;工业销售产值增长30.9%;营业收入增长35.0%;营业利润下降22.5%,利税总额下降17.5%。企业亏损面10.0%。
2021年全年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19.1%。其中,国有控股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6.2%;股份制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19.3%;外商及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5.3%。大中型企业完成工业增加值增长23.1%。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增长18.2%,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增长105.1%。工业产品销售率达99.58%,同比增长3.93个百分点。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中,32个工业大类行业有22个产值保持增长。五大传统产业产值增长11.3%,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64.5%,比上年下降7.6个百分点;其中渔网具行业产值增长9.1%;锚链及机械配件加工业产值增长17.9%;食品及农副产品加工业产值增长0.1%;建材业产值增长17.0%;化工业产值增长13.5%。
2021年,五大产业链产值增长69.8%,总量占规模以上工业的32.2%;其中电子信息产业链产值增长1823.4%;高端装备制造业产业链产值增长19.1%;高性能轻合金产业链产值增长40.9%;生物和大健康产业链产值增长22.2%;新型功能材料产业链产值增长17.0%。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的主要产品产量中,水泥879.2万吨,增长7.0%;水泥熟料1159.9万吨,增长3.4%;大米38.2万吨,下降23.5%;铸铁件17859吨,增长14.9%;植物油43.4万吨,下降12.3%;纱8173吨,增长25.8%,其中棉纱5680吨,增长37.4%;维纶纤维26003吨,下降1.6%;商品混凝土175.3万立方米,增长25.1%;钢结构32.5万吨,增长25.9%。
2021年全年规上工业企业综合能源消费量258.80万吨标准煤,同比增长4.1%,单位工业增加值能耗下降12.6%;加工转换产出电能59.38亿千瓦时,同比增长4.6%;电力消费量20.79亿千瓦时,同比增长6.9%。
2021年全市纳入统计范围的具有建筑业资质等级的总承包和专业承包建筑业施工企业78个,比上年净增10户。完成建筑业总产值100.6亿元,其中:在外省完成的产值10.3亿元,装饰装修产值1.9亿元。按构成分:建筑工程产值 72.8亿元,安装工程产值24.5亿元,其他产值3.3亿元。房屋建筑施工面积312.6万平方米,其中新开工面积179.9万平方米。[5]
固定资产投资
巢湖
2021年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13.4 %。其中:500万元以上城镇固定资产投资增长29.1%;工业投资增长54.5%,其中工业技改投资增长31.8%。
2021年,第一产业投资增长168.7%,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4.5%;第三产业投资下降1.4%。
2021年全年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35.4亿元,较上年下降25.2%,其中住宅投资28.5亿元,较上年下降18.8%。商品房施工面积189.8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4.9%;竣工面积45.0万平方米,较上年下降29.8%。商品房销售面积29.5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16.4%;商品房销售额32.8亿元,较上年增长18.8%。商品房待售面积1.6万平方米,较上年增长220.0%。
2021年全年项目投资237个,较上年增加40个;其中5000万元以上的大项目134个,较上年增加23个。项目投资完成投资额增长16.2%。
2021年全年列入合肥市重点项目计划共145个,完成投资211.9亿元,投资完成率109.6%。
服务业
2021年全年服务业(三产)增加值299.9亿元,按可比价增长5.5%。其中: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42.0亿元,增长8.0%;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8.7亿元,增长4.9%;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8.8亿元,增长8.9%;金融业增加值29.9亿元,增长3.2%;房地产业增加值45.9亿元,增长8.7%;其他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54.2亿元,增长1.7%;其他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89.0亿元,增长5.7%。
2021年年末在统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90家,其中:国家平台企业31家,省平台企业59家。规上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8.9亿元,同比增长4.9%。分行业看,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营业收入29.9亿元,增长4.4%;信息传输、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39.3万元,下降31.7%;房地产业营业收入0.28亿元,增长9.3%;租赁和商务服务业营业收入2.9亿元,下降8.6%;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1亿元,增长29.5%;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营业收入0.29亿元,增长122.3%;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0.47亿元,下降15.1%;教育业营业收入1.7亿元,增长11.3%;卫生和社会工作营业收入2.1亿元,增长14.4%;文化、体育和娱乐业营业收入0.19万元,增长42.5%。
2021年年末在统规模以上营利性服务业企业43家,其中:国家平台企业15家,省平台企业28家。其他营利性服务业营业收入4.6亿元,下降1.1%。
2021年年末在统规模以上高技术服务业企业12家,其中:国家平台企业2家,省平台企业10家。高技术服务业营业收入1.4亿元,增长41.4%。
商业、外贸和旅游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1.4亿元,增长15.2%。其中:限额以上[7]41.4亿元,增长7.4%。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198.6亿元,增长14.8%;乡村22.8亿元,增长18.8%。分行业来看,批发业78.4亿元,增长16.4%;零售业114.4亿元,增长13.3%;住宿业0.9亿元,增长14.8%;餐饮业27.7亿元,增长20.0%。
2021年全市外贸进出口6.29亿美元,增长19.6%,其中进口额0.52亿美元,下降21.5%;出口额5.77亿美元,增长25.5%。全年实际利用外资(外商直接投资)1.0亿美元,与上年持平。
2021年全市共有国家A级风景区8个,其中4A级景区2个,省级旅游优秀乡镇8个,省级旅游示范村17个,省级旅游名镇1家,省十大红色旅游景点1处。拥有旅行社22家,星级农家乐31家。
财政、金融和保险
2021年全年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完成25.5亿元,同比增长9.9%。其中,税收收入完成19.8亿元,同比增长11.2%;非税收入完成5.7亿元,同比增长5.8%。一般公共预算支出完成66.8亿元,与上年基本持平。其中,公共安全支出2.7亿元,同比增长2.6%;教育支出13.4亿元,增长0.8%;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3.03亿元,下降1.9%;节能环保支出2.3亿元,同比增长21.6%;农林水事务支出11.5亿元,同比增长2.9%。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余额722.0亿元,同比增长8.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472.0亿元,同比增长12.5%;全市金融机构人民币贷款余额631.2亿元,同比增长10.0%。
2021年年末全市融资性担保机构2家,担保385户,担保金额7.05亿元;小额贷款公司4家,贷款295笔,贷款金额4.96亿元。
2021年年末保险业实现原保费收入30.53亿元,其中:财产险公司原保费收入24.22亿元,人身险公司原保费收入6.31亿元。[5]
巢湖区位优越,交通便捷。位于长三角经济区沿江经济带中部、“合芜宁”金三角中心,距合肥和芜湖各60公里,是皖江开发开放及示范区建设的中心地带。宁西、合福高速铁路、淮南干线铁路,合宁、合芜高速公路穿境而过。
2021年全年已建成等级公路约3154.3公里,其中高速公路50.8公里,一级公路156.3公里,二级公路206.3公里,三级公路321.6公里,四级公路2419.3公里。农村道路灾后恢复重建162.7公里、农村公路提质改造工程57.27公里、交通扶贫项目26.6公里。荣获“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称号。
2021年年末全市民用汽车拥有量13.75万辆,其中:私人汽车10.61万辆。[5]
2021年全年申报合肥、省、部级科技项目26项,其中获批准8项,获立项扶持资金420万元;获取省市项目及自主创新政策76项,共争取资金612.8万元。全年专利授权1305件,其中发明专利授权120件,年末,全市有效专利516项,其中企业申请485项。
2021年全年通过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达39家,首次认定24家;新增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23家;入库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10家科技型企业入选合肥市2021年度高成长企业。新增合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实施产学研合作项目15项,技术合同交易5.5亿元,科技成果登记154项。
2021年年末全市共有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1家,较去年新增24家;省级高新技术培育企业52家,科技型中小企业163家。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省级以上科技企业孵化器1家,众创空间1家;合肥市众创空间3家;合肥市级技术创新中心1家,合肥市级科技服务平台1家。
2021年全市共有各级各类学校189所:幼儿园100所,义务教育学校75所(不含16个教学点),特教学校1所,普通高中12所,中职学校1所。全市在校学生100324人(不含中职,下同),其中城区学校学生69987人,占69.76%;乡镇学校学生30337人,占30.24%。公办学校学生77814人,占77.52%;民办学校学生22510人,占22.48%。全市共有教职工9154人,专任教师7335人。[5]
2021年全市共有文化馆1个、图书馆1个、博物馆1个、乡镇综合文化站(街道文广中心)17个。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4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8处,合肥市级文物保护单位9处;巢湖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4处;建立181个农家书屋(社区书屋),覆盖全市所有村(居)。全市公共图书馆图书总藏量达36.3万册。电影院5家,年末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100%,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达99.8%。
2021年全市共有国家级非遗2项,省级2项,市级20项,县级57项。开展庆祝建党100周年系列文艺演出、2021巢湖银屏牡丹观赏季等文旅活动30余场,举办各类书画、非遗展览10场。开展“文化进万家 云上过大年”、乡村春晚等线上群众文化活动,浏览量累计80余万人。举办“群众大舞台”活动13场,开展“文化讲坛”讲座5场次、公益电影放映1884场、“送戏进万村”153场。
2021年年末全市区域内共有各级各类医疗卫生计生服务单位406家,其中三甲医院1家、二甲医院2家、二级专科医院1家;市政府直属医疗卫生单位6家;乡镇级医疗卫生机构12家,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6家,村卫生室167家(含3个分室),社区卫生服务站20家(其中3家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直接举办,其余为社会力量举办)。社会力量举办的医疗机构医院19家(含2所厂矿医职工院)、门诊部14家,各类诊所156家,护理院1家,化验所1家。全市卫技人员5273人。全市千人口卫技人员7.24人,其中千人口执业(助理)医师2.84人,千人口注册护士4.20人。全市医疗机构床位总数4977张,千人口床位数6.84张。2021年全市市直医疗卫生机构及乡(镇、街道)一级在职在岗卫生技术人员979人,其中从事公共卫生服务人员427人,平均每千人口拥有公共卫生服务人员0.53名;乡村医生404名,每千农村人口拥有0.61名乡村医生。2021年度,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5.0‰,婴儿死亡率3.26‰,其中新生儿死亡率1.96‰,产妇住院分娩率100%。
2021年全年共举办体育竞赛展演活动15次,参赛表演人员达10000人次。已建成大型体育场馆1个,国家级健身广场7个(分布在黄麓镇、烔炀镇、中垾镇、栏杆集镇、苏湾镇、散兵镇、槐林镇),省级全民健身广场3个(分布在柘皋镇、栏杆集镇和坝镇);现共有全民健身苑202个、农民健身路径276个、村级农体工程218个、室内健身俱乐部50个、残疾人示范点10个、笼式多功能运动场39个,社会足球场地17个。全年建成22个全民健身苑,33个农民健身路径,12个村级农体工程,1个室内健身俱乐部。体育设施场地总面积196.5万平方米,人均体育场地面积达到2.7平方米。建成合肥市市级体育运动队校办训练基地3个(市二中男、女排球;市六中、市四中橄榄球),合肥市体育后备人才单项训练基地3个(市二中排球、市四中篮球、市六中橄榄球(女))。全市登记注册体育协会34个,社会体育俱乐部11个,其中国家级社会体育俱乐部2个。[5]
2021年全年节能环保支出2.3亿元,增长21.6%;工业废水排放达标率和工业烟尘排放量达标率均达100%。污水处理厂20座,其中城区5座,乡镇15座。垃圾处理站1个,垃圾中转站8个,市区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达96.3%,市区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
2021年全市共有环境监测站(子站)2个,可吸入细颗粒物(PM2.5)平均浓度为33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其中美欣达子站平均浓度为32微克/立方米,同比上升3.2%,二中子站平均浓度为34微克/立方米,与上年持平。全市13个乡镇(街道)大气小型标准监测站已全部投入运行,实时进行数据联网传输。
2021年全年空气质量优80天,良220天,优良率82.2%,空气质量优良天数比上年减少35天。
2021年当年人工造林面积206公顷,年末森林面积45212公顷,森林覆盖率达到17.68%(含巢湖水面);林木绿化率达到23.79%。[5]
2021年全年城乡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283元,增长10.5%;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2984元,同比增长10.2%;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394元,同比增长10.5%。全年城乡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0595元,同比增长6.2%;其中:城镇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24910元,同比增长5.7%;农村常住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5432元,同比增长6.8%。[5]
2021年年末全市从业人员53.0万人,比上年减少0.44万人。其中,城镇从业人员22.21万人,比上年增加0.02万人(第二产业从业人员14.44万人,比上年增加0.35万人;第三产业从业人员7.77万人,比上年减少0.33万人);乡村从业人员30.79万人,比上年减少0.46万人。全年城镇新增就业2.1万人,下岗失业人员再就业0.33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70%,较上年下降0.15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2.28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43.10万人,其中已享受政策13.92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3.21万人,城乡居民医疗保险参保人数64.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6.2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7.22万人
2021年年末全市养老服务机构26家,床位4245张。2021年末,全市城镇低保对象2338人,较去年下降12.3%;人均补差额589元/月,比去年下降3.4%。农村低保对象17204人,较去年减少16.9%;人均补差额600元/月,比去年增长14.7%。[5]
2021年年末本地固定电话用户5.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79.62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116.25部(含移动电话)。互联网宽带用户达30.57万户。[5]
半汤温泉
位于巢湖汤山之麓。《巢湖志》记载:温泉“山有二泉,一冷一暖合流。”因有半汤之名。半汤温泉的历史十分悠久,远在秦汉,此处温泉就为人们发现和利用。。
唐代诗人罗隐游览半汤温泉后,曾写下“饮水鱼心知冷暖,濯缨人足识炎凉”的诗句。温泉终年喷涌不断,水温保持在摄氏60℃以上,最高可达80℃。泉水清冽,无色透明,水中含有30多种活性元素。
中庙
中庙,矗立在巢湖北岸叫做凤凰中庙台的矶石上。庙始建于唐,后屡有修建。它盘踞于矶巅,三面临水。
在中庙南眺巢湖,湖中有一个飞红流翠的小岛,这就是姥山。姥山地险景秀,岛上有三山九峰,总面积1300余亩,最高处海拔104米。全岛苍松翠竹,花柳相映,果木成林。姥山之顶矗立着姥山塔,此塔初建于明代崇祯年间。
银屏山
巢湖之南,因山上有一大石,色白如银屏牡丹银,形似花瓶,因此又有“银瓶”之名。银屏峰海拔508米,为群峰之冠,登山可俯瞰全湖。围绕银屏峰的九座山峰,形状如狮子,名曰九狮山,古人称之为“九狮抱银瓶”,银屏山故名。
紫薇洞
紫薇洞位于巢湖西紫薇山上。山上遍布一种小树当地人管叫爱情树,前往游玩的情侣往往用红丝带系在树上以表爱情忠贞不渝。内有紫莓洞,洞位于山的正中间,此洞形成于地下暗河在地壳运动紫薇洞过程中的隆起,所以洞内石壁在暗河冲击下形成的一道一道的层纹十分清淅。
洞内有“四绝”、“三奇”景观。“四绝”为天沟、天板、天漕,玉螺账,石鹅管和天外飞瀑。“三绝”为铁索寒桥、双井开天、地下长河。此外,“龙潭听涛”、“群猴朝圣”、“洞中大龙湫”、“九龙壁”、“石葡萄”、“石褶裙”、“石针”、“石笋”、“葫芦寿星”、“猴子捞月亮”、“八戒照镜子”等景点,以及王乔炼丹留下的胜迹。
姥山岛
姥山岛位于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的巢湖湖心,是湖中最大的岛屿,地处中庙镇西南方向,地形椭圆,周长约四公里,面积1平方公里,海拔115米。岛上三山九峰,林木葱郁,四季常青,如青螺浮水,姥山岛为八百里巢湖唯一的“湖上绿洲”。
姥山岛由结晶质凝灰岩、安山岩等组成,为巢湖水上天然避风港和水战停泊处。山地植被覆盖率达80%以上,以黑松、毛竹、杉木、板栗林为主。山巅有古塔、古塘、古船塘。山上建有“望姑”、“虎上”、“望姥”三亭。此山四面皆水,如同一叶飘于水中。山巅的文峰塔建于崇祯四年,塔身为条石垒砌而成,高51米,七层八角,共135级。塔内砖雕佛像802尊,石匾25幅。
范增(前277年~前204年)秦末居巢(今巢湖市人)。秦末农民战争时,他劝项梁立楚王族巢湖概况后裔为楚怀王。秦军围攻巨鹿时,楚怀王派宋义、项羽等救赵,以他为末将。后归属项羽,成为其主要谋士,封历阳侯,尊为亚父。他屡劝项羽杀刘邦,项羽不听。后项羽中刘邦反间计,削弱其权力,他愤而离去,死于归途。
冯玉祥(1882年~1948年)巢湖人。张勋复辟时率部入京讨伐,民国十三年(1924年)10月发动北京政变,通电主和,改所部为国民军,任总司令兼第一军军长,并电请孙中山北上主持大计。次年任西北边防督办,多次赴苏考察,曾请中国共产党和苏联帮助整顿队伍。民国十七年联合阎锡山和李宗仁发动反蒋中原大战。民国二十二年成立抗日同盟军,任总司令,多次击败日军。民国三十五年出国考察水利,民国三十七年归国途中因轮船失火而遇难。
张治中(1890年~1969年)巢湖人。曾追随孙中山参加护法运动,参加北伐,民国十七年(1928年)后,历任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军政厅厅长、湖南省政府主席、蒋介石侍从室第一处主任、军委会政治部长等职。抗战胜利后往返于重庆、延安之间,参与国共谈判。民国三十五年与周恩来、马歇尔组成三人小组,主张和平解决国内问题。1949年任国民党政府和平谈判代表团首席代表,到北平进行和谈,和平协定被国民党政府拒绝后,毅然留住北平,并促成新疆和平解放。共和国成立后,历任西北军政委员会委员、国防委员会副主席、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民革中央副主席。
李克农(1899年~1962年)巢湖人。民国十五年(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任中共上海沪中区委宣传委员、中央苏区国家政治保卫局执行部部长、中共中央联络局局长。曾参加长征。西安事变时,任中央赴西安谈判代表团秘书长。抗日战争时期,任八路军驻上海、南京、桂林办事处处长,八路军总部秘书长,中共中央长江局秘书长,中共中央社会部副部长、情报部副部长。解放战争时期,任驻北平”军事调处执行部”中共代表团秘书长。1949年后,历任中共中央社会部部长、外交部副部长、中央军委总情报部部长、人民解放军副总参谋长。是全国政协常委、中共第八届中央委员。1955年被授予上将军衔。
授予时间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
2017年10月 | 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8年10月 |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科学技术部 |
2018年11月 | 创新型县城市 | 科学技术部 |
授予时间 | 奖项名称 | 授予单位 |
---|---|---|
2017年10月 | 2017年国家园林城市 | 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
2018年10月 | 2018年度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 | 科学技术部 |
2018年11月 | 创新型县城市 | 科学技术部 |
2018年10月,全国绿色发展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巢湖市排第53名。[15]
2018年10月,全国投资潜力百强县市榜单发布,巢湖市排第77名。[16]
2018年10月,巢湖市入选全国科技创新百强县市榜单,位居第89名。[17]
2018年12月,巢湖入选全国县域经济投资潜力100强排名榜第87位。[18]
2021年3月,入选“2021中国特色美食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53位。[19]5月,巢湖市入选 “2021中国未来投资热点百佳县市”榜单,排名第14位。[20]6月,巢湖市入选“2021中国最具发展潜力百佳县市”,排第87名。[21]
巢湖的主要菜系属徽菜系,讲究刀工,制作精细,汤汁鲜美,色香味俱佳。在这里可以品尝到的巢湖三珍、长江三鲜,东关老鹅汤、无为板鸭等。
巢湖银鱼产于巢湖,体呈圆筒状、无麟、透明无色、光滑、被誉为“巢湖皇后”。大银鱼体长15~20厘米。小银鱼体长4~7厘米,骨软无刺,鲜嫩可口,营养丰富。银鱼蒸鸡蛋、银鱼炒鸡蛋、银鱼汤等以银鱼为原料的菜肴味道鲜美。 | ![]() |
中华绒鳖蟹俗称河蟹、螃蟹或大闸蟹。一般重2~4两,即可清蒸整蟹,也可做蟹糊、蟹羹等,味鲜且具较高的营养价值。 | ![]() |
巢湖白虾亦称白米虾,秀色白虾。体小修长,全身白色,壳薄肉煮不红,清水蒸煮或烧炒后蘸少量酱油。醋食用,也可剥壳成米蒸烧食用。 | ![]() |
巢湖毛鱼产于巢湖,体小细扁长,晒干后,放适量盐、油辣子等蒸煮,吃米饭,稀饭尤佳,特别适合酒后吃饭食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