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ollicular conjunctival disease 以 眼睑内面生有其形较大,色黄而软的累累颗粒,如粟米为主要症状的眼病。常与椒疮并生,亦可单独生。可生于上胞,也可生于下睑,愈后不留疤痕,是不同于椒疮之点。相当于西医的“ 结膜滤泡症”、“泡性 结膜炎”。治以清化湿热。“粟疮”一名始见于代 《证治准绳》,其载,“粟疮生于两脾,湿热郁于分(脾胃属土)”。
粟疮是与椒疮相似,其主要症状是眼睑内发生色黄而软的粟粒状的病变 。每与椒疮(砂眼)同时发生,沙涩痒痛。重症可因粟粒磨擦眼球诱发翳 膜而影响视力。
皮肤粟疹或眼睑内生粟之病证。
该病多因表虚受风,火邪内郁,风火相结,郁阻肌肤而成。症见遍身出疹如粟,色红作痒,搔之成疮。日久血气内耗,皮肤失养粗糙,厚如蛇皮。
1.患眼异物感、流泪;
2.睑结膜及穹隆结膜充血、血管模糊、乳头肥大、滤泡增生、瘢痕形成呈灰白色线状或网状,睑结膜面粗糙不平,呈现无数的线绒状小点,是由扩张的毛细血管网和上皮增殖而成;
3.角膜血管翳。
痒甚者服消风散;日久肤如蛇皮者,内服皂角苦参丸。外敷二味拔毒散。相当于丘疹性湿疹,或痒疹之类。
1.主方五皮散(华佗《中藏经》)加减
处方:桑白皮10克,茯苓皮12克,陈皮6克,生姜皮8克,蝉蜕6克,荆芥10克,薄荷6克,白术10克,太子参12克。水煎服,每日1剂。
2.中成药
(1)参苓白术丸,口服,每次6克,每日2次,小儿酌减。
(2)金菊五花茶冲服,用法参照“针眼”之脾胃伏热型中成药。
经湿热壅阻型
【证见】 眼痒涩疼痛,眵泪胶粘,胞睑浮肿,睑内及白睛红赤;颗粒色黄,周围红赤。舌苔黄腻,脉弦滑。
【治法】 清热利湿祛风。
【方药】
1.主方除风清脾饮加减
处方:参见“椒疮”脾胃湿热型方药。
2.中成药参照“椒疮”中成药。
脾虚湿困型
【证见】 眼痒涩不适,胞睑微肿,睑内颗粒半透明,经年未消。舌淡苔薄白,脉缓。
【治法】 健脾除湿。
饮食上注意多喝水,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避免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避免抽烟喝酒。
避免过度用眼,避免劳累,避免熬夜,避免用眼不卫生,避免长时间的看电脑、电视,避免在光线不足或光线过强的地方看书,避免用不清洁的手部揉眼,避免经常性用手刺激眼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