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圩镇位于广东省化州市东北部,东连高州市,北接北流市,地处化州市西北出口,境内陵江秀水与梅石公路南北贯穿,北宝公路横跨西东,扼两省三市六镇之交通要塞。总面积52.8平方千米,人口21812人(2017),是粤桂边境区域贸易中心镇。
辖10个村委会,西岸、调马、茂坡、龙窝、陈洞、巷口、秧地坡、大塘、仓板及宝圩圩地,1个居委会。
宝圩镇(15)该镇自然资源丰富,山(宝岭)、水(陵江)、沙(河沙)、石(花岗石)、竹、木等。基础设施日臻完善,省道283线和北(流)宝(圩)公路辖区路段。圩镇中心建有1万平方米的大型农贸综合市场,是投资创业的首选之地。
2008年,全镇完成社会生产总值5.8亿元,同比增长10.2%; 工农业总产值4.47亿元,同比增长7.8%,其中工业总产值2.37亿元,同比增长9.5%,农业总产值2.1亿元,同比增长5.6%; 实现财税收入319.5万元,其中:财政收入4.5万元; 国税完成125万元,地税完成190万元; 农民人均纯收入3750元,较2007年净增50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0.8亿元;农村信用社、邮政储蓄银行累计存款总额达1.08亿元。
全镇兴办了皮革制品厂、红砖厂、电子半成品加工厂、木业加工厂、竹器加工厂、毛织厂、玩具半成品加工厂等等,该镇的杂里布产品远销省内外,享有“全国杂里半壁河山”的称誉,全镇企业发展到700多家,其中有7家规模以上企业。
全镇气候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气候温和湿润,土壤肥沃。这一系列等优越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为宝圩镇农业经济发展取得了良好条件。这里主要农作物有:水稻、百香果、香蕉、橘红、荔枝 、龙眼、 花生、番薯、玉米等。全镇境内发展香蕉1.5万多亩,年产值约8000多万元,创建了茂坡无公害香蕉生产基地和种作绿色香蕉生产基地,此两个基地生产的香蕉分别获得国家农业部无公害和绿色香蕉质量认证。此外,该镇种植有荔枝2.2万多亩,是省扶持的“一乡一品”荔枝生产基地镇;现种植速生桉2.7万多亩。
全镇公路建设、村道硬底化建设、村级办公楼建设、学校改危建设取得长足进步,基础设施建设日臻完善。全镇村道硬底化公路达38公里,实现了村村通硬底化公路。全镇11间中小学,已有9间被评为市一级学校,曾被评为茂名市改造老区农村小学先进集体。全镇11个村(居)委会,已有9个新建办公楼,村级办公条件明显改善,固本强基工作扎实有效。2005年,西岸村委会党支部被评为茂名市先进基层党支部。
圩镇面积由原来的1.5平方公里扩展到4.2平方公里,新建有朗山、宝山、江南、龙湖等四个商住小区。圩镇常住人口超10000人,供电、通讯、有线电视已遍布全镇每条乡村。全镇已有80%的农户住上了新楼房。
化州市宝圩镇系地处粤桂两省和化州市、北流市、高州市的交界地方,是一个以人流、物流和交通战略要塞而成名的好地方。宝圩镇现隶属化州市管辖,辖区2006年有人口23000多人,土地面积52.8平方公里。
为加快推进乡村风貌提升工作,全面改善提升乡村人居环境,从2018年起,宝圩镇在村居环境整治中,先从基础的环境整治入手,先集中力量开展“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简称:“三清三拆三整治”)的环境整治。在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建设工程的基础上,以村为突破口,全面推进“三清理”“三拆除”“三整治”整治工作。
在实行“三清三拆三整治”之后,全镇村里里的生产工具、建筑材料乱堆乱放、房前屋后和村巷道杂草杂物积存垃圾、沟渠池塘溪河淤泥、漂浮物和障碍物已基本效果控制。如今全镇已基本完成“三清三拆三整治”,全镇青山绿水,河流清澈排畅,空气清新宜人。这一系列整治措施使得宝圩镇成为化州市绿色农村环境整治的带头人,又为宝圩镇的经济建设赢得了发展条件。
梁 灏(镇党委书记):主持镇党委全面工作。
赖裕麟(镇党委副书记、镇长):主持政府全面工作,协助梁灏同志负责镇党委全面工作。
陈文杰(镇人大主席):负责镇人大全面工作,联系国土、村建规划、土地开发、城乡清洁工程等工作。
黄彪汉(镇党委副书记):协助梁灏同志负责镇党委全面工作,分管政法、信访、综治、维稳、应急、国土、村建规划、土地开发、城乡清洁工程等工作。
周国强(镇党委委员、常务副镇长):协助赖裕麟同志负责镇政府全面工作,分管工业、企业、财税、招商引资、安全、环保、物价、统计、供电、打私打假、食品药品监督、质量监督、统战、对台、宗教事务等工作。
袁高明(镇党委委员、武装部长):分管文化、宣传、精神文明、体育科技、武装、民兵、消防、农村农业、林业、三防气象、水利、扶贫开发等工作。
龙燕梅(镇党委委员、组织委员):分管组织、人事、共青团、妇女、儿童、工会等工作。
钟红波(副镇长):分管卫生、人口和计划生育、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医疗保障、城乡居民医保、新农保、社保扩面、旅游等工作。
凌小清(副镇长):分管党政办公室、保密、档案、行政服务中心、公路交通、客运站等工作。
黄伟安(副镇长):分管民政、殡改、社会事务、残联、教育等工作[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