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圩镇

岳圩镇

人口 1.33万
中文名称 岳圩镇
面积 99.63平方公里
目录导航

简介

  岳圩镇

难滩河自镇西北方入境,流经大兴、岳街两村(街),至7 4号界碑入越南境,境内河长约7公里。自化峒镇与岳圩镇交界的十九渡桥以下有连续急滩,浪花飞溅,烟雾满天,鱼过尤难,故名难滩河。该河两岸风景怡人,著名的有大兴风光等。镇境内河段水质良好,水势也较平缓,适合于漂流旅游。目前,该河跨国漂流旅游开发的各项前期准备工作已经展开,预计几年之后,难滩河跨国漂流旅游将成为岳圩镇乃至靖西县极具特色的旅游项目之一。岳圩镇地处中越边界,向北有柏油公路可至县城,南可往越南重庆、高平,东西方向有沿边三级柏油路贯通,西可达壬庄乡、龙邦镇、安宁乡等直至云南省,向东可至湖润镇、大新县等地。岳圩口岸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目前已被批准为国家一级口岸,边贸部门已经立项规划建设,在不久的将来,岳圩口岸将成为靖西县与越南进行跨国贸易的重要基地之一,发展前景广阔。

历史

宋、元、明、清至民国皆为频峒。清光绪间改为频峒团,团驻岳圩。民国21年改乡,属南区。解放后1950年初属化峒区,后称第二区。同年11月增设第四区于壬庄,改属第四区。1952年区驻从壬庄迁至岳圩。1958年改称岳圩公社。1962年改区,1966年复称公社,1984年10月改乡,1992年改为镇,辖7个村(街)公所,41个村民委员会。与越南接壤有4个村,20个屯。圩场有岳圩。1990年全镇有2594户,人口12894人,均为壮族,其中非农业人口328人。

交通

岳圩镇地处中越边界,向北有柏油公路可至县城,南可往越南重庆、高平,东西方向有沿边三级柏油路贯通,西可达壬庄乡、龙邦镇、安宁乡等直至云南省,向东可至湖润镇、大新县等地。岳圩口岸距镇政府所在地仅1.5公里。

农业

  岳圩镇

岳圩镇的产业结构以农业为主,现有耕地13855亩;主要种植水稻、玉米、黄豆、花生等。经济作物有烤烟、生姜、杉木、水果等。2002年全镇农业总产值为2572万元,粮食总产量591.2万公斤,财政总收入88.18万元。镇区集贸市场每年成交金额约500万元,成交货物有30多个品种,成交数量每年约有250吨,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外开放的不断深入,贸易量每年均有增加。农业主种水稻、玉米,兼种黄豆、红薯,经济作物有花生、甘蔗、田七等。年产粮418.90万公斤,人均有粮333公斤,人均纯收入232元,生猪年末存栏6000头,耕牛5435头,马88匹。有鱼塘水面约200亩。镇办企业有农机厂、农机站、锰矿场、林场、畜牧场、砖瓦厂等,年产值99.42万元。

招商引资

作为靖西县境内中越边民中草药材主要交易场所的岳圩口岸,中草药交易越来越旺,让参与中草药材经营的不少中越边民从中挣到不少钱。靖西县以中越边民通商为依托,充分发挥岳圩口岸优势,有针对性的开发我国必需的品种,尽量满足中越边民互市进口需要。由于岳圩口岸中草药材十分旺销,越南众多边民把金不换、何首乌、三豆根等中药材带进岳圩口岸进行销售,中药材销售量增长很快。岳圩镇的不少边民瞄准互市行情,参与中草药材合法经营。平时搞日用品、粮食经营的岳圩口岸个体户梁凤金,利用商店靠近岳圩口岸优势,也参与中草药材经营活动,今年,她获得较高的经营效益。 据了解,岳圩口岸中越边民互市钢材、饮料、日用品等各类进出口产品中,中草药材占很大的比重。岳圩口岸中草药材交易量达250吨,贸易额不低200万元.

基础设施

  岳圩镇农村调查

该镇实现了村村通公路,进行了全面的农村电网改造,有线电视覆盖率达100%,人民群众的物质和文化生活水平每年均有较大的提高。现有初中1所,小学校(点)12个,有教职工143人,在校生1898人。2002年通过了百色市“普九”验收。在卫生方面,有卫生院1所,干部职工16人,2002年通过了市创建“爱婴医院”验收。辖区内7个行政村都设有村卫生室,村医生和村保健员共16人。2000年以来通过抓沼气池建设项目,全镇共新建池520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镇有岳圩初中1所,在校学生470人,教职工32人,小学7所,教学点31个,在校学生1750人,教职工88人。公路北通县城。往南经岳圩海关出国境通越南重庆县。镇直属单位有教育办、供销社、粮所、税所、食品站、农行营业所、卫生院、计生站、农业推广站、农经站、广播站、农机站、林业站、水管所、兽医站、邮电支局、财政所、工商所、文化站、电影场(队)等,武警岳圩边防派出所在镇镜内,1979年前设有中华人民共和国岳圩关、百色地区岳圩水文站。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