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统祠墓

庞统祠墓

中文名 庞统祠墓
2006年 庞统祠墓成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位于 罗江县西五公里
建议游玩时长 1小时
所属城市 四川省德阳市
目录导航

地理概况

庞统祠墓庞统祠墓(5)庞统祠墓,位于罗江县西五公里,古代由秦入蜀都最后一道关隘,是缀连在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南临益州开千里沃野,北望秦岭锁八百连云,东观潼川层峦起伏,西眺岷山银甲皑皑”。

祠墓为建安十九年(公元214年)庞统中流矢卒后,蜀汉昭烈帝刘备所建。三进四合布局,石木结构(石墙、石柱、石漫、石柱廊、石窗),古朴敦厚、肃穆庄重。依次排列着山门、“龙凤”二师殿、“栖凤”殿、庞统陵墓。祠内存有庞统及诸葛亮雕塑像,历代匾联、碑刻、字画等大量珍贵文物史料。 庞统祠墓又叫“落凤坡”,在当地又称“白马寺”,其所在地白马镇的名字也因此寺而得名,因庞统当年与诸葛亮齐名,诸葛亮称“卧龙”,庞统称“凤雏”,当时二人皆已效力于刘备。

王屏蕃乱蜀,墓、祠均毁。清康熙三十年(1691年)修复,现存大门、正殿、两侧亭、栖凤殿,祠外为庞统墓祠,墓周围松柏千株,郁郁葱葱,风景如画。祠内天井有大柏两株,相传是张飞所栽。正门、侧门皆刻有楹联匾对,其一云:“明知落凤存先帝,甘让卧龙作老臣。”正殿背后的石壁上,刻有晋代陈寿撰的庞靖侯传。二马亭分建于两侧,一曰白马亭,一曰胭脂亭,二亭象征刘备、庞统换马之事。

祠墓周围古柏参天、郁郁葱葱、自成方阵,如一块镶嵌在古蜀道上的巨大翡翠。祠墓旁有车辙深邃、长满苔藓的古驿道,有诸葛亮长子诸葛瞻与魏军邓艾浴血奋战尽忠的将台,奇石沟壑、溶洞山泉,堪称蜀汉遗迹之一绝。是怀古揽胜、观赏旅游、休闲娱乐、避暑度假的好去处。

2006年05月25日,庞统祠墓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历史缘由

墓的由来

庞统祠、墓,原名汉靖侯祠, 史料载:“《秦蜀驿程后记》上有诸葛公庞靖侯祠,有碑题汉代龙凤二师祠,又有古落凤坡碑,今名白马关”。

庞统祠墓庞统祠墓东汉建安十三年(208年),孙刘联军以不到五万人的兵力,在赤壁(今湖北嘉鱼县东)击败曹军数十万,刘备占据荆州。赤壁之战后,庞统深知刘备在此难以得志,劝说刘备以此地主据点,向西扩展,夺取益州为立国之基。建安十六年(211年),庞统随刘备入蜀,主持军务。入蜀之初,刘备与益州牧刘璋明争暗斗,庞统极力协助刘备,运筹于帷幄之中。曾向刘备谋上中下三策,刘备择其中策而行之。建安十八年(213年),刘备攻打刘璋时,“进攻雒城,庞统率众攻城,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三国志蜀志庞统传》)。刘备痛惜,称帝成都后,追赐庞统为“关内侯”,单谥“靖”,故称靖侯,又在归葬庞统的地方建祠祭祀。

庞统的事迹被后人推崇。自刘备为庞统建祠后,庞统祠墓几经兴废。现存祠墓是清康熙四十六年(1708年)在王屏藩乱蜀时(1682年)摧毁的祠墓原基础上重建的。古往今来,许多军事家、政治家、文人墨客常来此凭吊忠烈,并留下观感诗文。南宋诗人陆游《过庞士元墓》有“士元死千载,……父老岁时思,……”的咏叹。

庞统祠墓周围古柏掩映,挺拔刚劲,苍翠葱郁,传说有为张飞亲手所植者。远望参天的古柏林,似绿云翻腾,气势壮观;近看枝叶,霜皮溜雨,黛色参天。据测祠内所存两株古柏,距今已一千七百余年。

1951年,罗江县人民政府维修了庞统祠墓,列为文物加以保护。1979年又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80年,四川省人民政府核定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1992年,先后修建了石砌外围墙,兴建了知名书法家题写的“凤雏碑廊”,增建了南大门等。并将此列为从广元至成都三国遗踪旅游线上的重要一站。

一年一度的庞统祠墓庙会,相传是纪念庞统生日(正月二十六)的民间传统祭祀活动,发展至今,已成为多功能的群众性怀古览胜、文化娱乐、旅游踏青、物资交流的盛会。每逢春光明媚,游者或漫步古驿道上,或登高远眺,或流连于古柏浓荫之下,或徘徊于庞统祠内,无不情趣盎然。

墓边相关典故

庞统祠墓庞统祠墓落凤坡古驿道傍祠而过,全部由石板砌成,车辙斑斑,苔藓密布,是古代自秦入蜀的大道,在罗江县境内约4.7公里。

庞统血坟位于庞统祠墓北约3公里的古驿道边。历史小说《三国演义》描写庞统在进围雒城途中,在此坡受伏中箭身亡,后人将此改称落凤坡,庞统穿戴的血衣就地收葬,建“血坟”一座,并于驿道旁立碑刻“落凤坡”三字,以示标志。

张飞点将台位于庞统祠墓西,是一座自然形成的石叠平台,据说点将台是张飞思念庞统,在夜梦中用赶山鞭赶石筑成。实为诸葛亮长子诸葛瞻抵御将邓艾点将布防处。站在点将台上远眺,方圆几十里山水尽收眼底,别有一番风光。

内部结构

庞统祠墓庞统祠墓(16)庞统祠墓的主体结构分为门厅、二师殿、栖凤殿和墓4大部份。整个建筑风格典雅古朴、庄严肃穆。祠墓周围数百株苍翠古柏参天蔽日,郁郁葱葱。静,则无声无息;动,则林涛啸鸣。远看,如黛色城堡;近观,似翠屏高耸;侧视,如雄兵方阵。千姿百态,蔚为奇观。

二师殿前有两株千年古柏,传说是张飞为悼念庞统所植,故名张飞柏,其树冠左呈龙形,右似凤状,又称龙凤柏。二师殿是奉祀庞统、诸葛亮的殿堂。塑像背景再现了东汉末年群雄争霸、风起云涌的战乱场景。二师殿后是栖凤殿,供奉的庞统坐像为侧身正面立像,再现了庞土元多谋善断,坚毅果敢的大将风度。

步出栖凤殿后墙的两侧耳门,庞统的墓园就出现在眼前。墓顶为石雕镂空宝顶,下压八角凤尾;墓体为石箍圆柱实体,总体宛如一顶巨大的将军盔。庞统墓的外观造型与庞统的身份十分相符,在名古墓中堪称一绝。听说前来参观凭吊者,手摸墓顶石雕角檐3下,再摸自己头顶并绕墓3圈,会免灾除病,许愿会显灵。

祠墓主人

庞统庞统庞统,刘备谋士。字士元,襄阳(今湖北省襄阳)人。号“凤雏”先生,与诸葛亮齐名。庞统胸怀韬略,素有大志,他是东汉末年、三国之初可遇而不可求的良才。庞统才高量雅,被司马徽称为“南州士之冠冕”。平日和司马徽、诸葛亮、崔州平、石广元、孟公威、徐庶等人是要好的朋友。庞统和诸葛亮在这些朋友中是出类拔萃的大才。世人称:“伏龙、凤雏,二人得一,可安天下”。 刘备领荆州时,任庞统为耒阳县令,在县官位上不理县事,后经诸葛亮、鲁肃再三推荐,被刘备任为副军师中郎将。在建安十九年(公元二一四年)与刘备进取川中时,在领军攻打雒城之时为流矢所中,卒,时年三十六岁。(《三国演义》中杜撰为:在卉县(今四川省广汉北)落凤坡被刘璋手下名将张任用伏兵乱箭射死,有贬低庞统之嫌。)庞统战死后追爵为关内侯。后人对庞统之死作诗叹息:

古岘相连紫翠堆,士元有宅傍山隈。

儿童惯识呼鸠曲,闾巷曾闻展骥才。

预计三分平刻削,长驱万里独徘徊。

谁知天狗流星坠,不使将军衣锦回。

《三国演义》的庞统有更多的智谋表现。而史实的庞统则与法正先后为刘备在野战、军事方面的倚重的智囊。陈寿先生比法正为程昱郭嘉,比庞统为荀彧。

相关词条

好太王碑 曾侯乙墓 邾国故城
神乐署 西什库教堂 越王勾践剑
阿拉沟金饰 曹全碑 孔雀河古墓沟
汤和墓 宣武门天主堂 玉玺
好太王碑 曾侯乙墓 邾国故城
神乐署 西什库教堂 越王勾践剑
阿拉沟金饰 曹全碑 孔雀河古墓沟
汤和墓 宣武门天主堂 玉玺

词条图册

好太王碑 曾侯乙墓 邾国故城
神乐署 西什库教堂 越王勾践剑
阿拉沟金饰 曹全碑 孔雀河古墓沟
汤和墓 宣武门天主堂 玉玺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