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长速度快、养殖效益高、病害少、耐低温等优点,是适合推广养殖的名优鱼类品种。
1、生活习性
南方大口鲶属温水性鱼类,生存适宜水温为0~38℃,生长适宜水温12~30℃,最适宜生长水温25~28℃。水中溶氧3毫克/升以上时,南方大口鲶生长正常;水中溶氧低于2毫克/升时,开始出现浮头;水中溶氧低于1毫克/升时,将导致死亡。南方大口鲶属底层鱼类,白天大多成群潜伏在池底,夜间分散出来活动。南方大口鲶性情温顺,不善跳跃,不钻泥,容易捕捞。
2、食性
南方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吃鱼、虾、水生昆虫、底栖生物等,能吃相当于自身体长三分之一的鱼。在人工饲养条件下,也吃动物内脏和畜禽加工下脚料,如鸡肠子,猪肺等。经过驯化,也食蛋白质含量40%以上的颗粒饲料。
大口鲶(4)3、生长
南方大口鲶生长较快,在人工养殖条件下,当年繁殖的鱼苗当年即可长到500~750克,第二年可长到1500~2000克,第三年可长到3000~4000克,最大个体可以达50千克以上。
4、繁殖
在自然水域,南方大口鲶4龄开始性成熟。在人工养殖条件下,3龄就开始性成熟。在我省则需到6月份。产卵水温18~28℃,最适宜产卵水温22~25℃。卵为沉性卵,油黄色,扁球形,具有较弱的粘性。
5、形态特征
体长,后部侧扁。头宽扁。眼间甚宽。口亚下位,弧形。颌有绒状齿。须4对,发达,口角须超过鳃孔。鳃腔内有辅助呼吸器官。背、臀鳍均长,不与尾鳍相连;胸鳍具硬刺;尾鳍圆形。分布于长江及以南的各水体。为热带、亚热带鱼类,耐寒力差。
池塘主养大口鲶鱼:
1、鱼种放养 为提高成活率,提高养殖效益,投放的大口鲶鱼种须在8cm以上,且规格整齐,放养密度8cm-1Ocm规格每亩投放1000尾-1500尾;10cm-12cm每亩投放800尾-1200尾,池中搭配150g-250g的大规格鲢鳙鱼种100尾-120尾,用来调节水质。
2、饵料投喂 大口鲶属肉食性鱼类,主要以活鱼或冰鲜鱼、动物内脏为饵料,但也可通过人工驯化摄食人工配合饲料。
(1)肉食性饵料:投放大口鲶鱼种时,相应投放比其稍小的鲤、鲫等鱼种,每日仍以冰鲜鱼块为主,也可投喂猪肺、牛肺等动物内脏,在这些动物性饲料无法保障时,可通过人工驯食,摄食人工配合饲料,能收到较好的效果。
(2)人工配合饲料:配合饲料蛋白质含量在41%-50%,投喂时各池设(2-4)个饵料台,便于观察摄食情况。
大口鲶养殖:不同生长阶段的投喂技巧
大口鲶天然分布于我国长江以南的各大江河水域中,常见个体重约2至5千克。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人工驯化养殖。饲养表明:南方大口鲶具有生长快、个体大、养殖周期短、饲料易解决、适应环境强、经济效益显著等优点,是极好的水产优良养殖品种之一,推广养殖前景广阔。大口鲶属凶猛肉食性鱼类,野生状态下以捕食各种鱼虾和水生昆虫类为生,在驯养过程中能使其食性发生改变而以人工配合饲料为主。由于大口鲶有同类相残现象,所以在其不同养殖时期要注意投饲技巧,以确保养殖效益的提高。
一、亲鱼培育时期
亲鱼培育是人工繁殖的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它直接影响到亲鱼性腺发育及繁殖工作的成败。大口鲶亲鱼培育的饵料有活饵和人工配合饲料两种。对于野生的大口鲶亲鱼,因其食性短期难以转变,应以活饵为主,投喂鲤、鲫、泥鳅、小杂鱼等,适当搭配畜禽内脏,每周投喂一次。对于人工培育的亲鱼,可采用专门的亲鱼配合饲料,饲料中蛋白质含量要达到52%左右。在亲鱼培育期最好采用人工配合饲料与鲜活饵料交替投喂,效果更好。
二、鱼苗培育时期
刚孵出的鱼苗完全靠自身的卵黄为营养,2天左右,卵黄开始慢慢消失,仔鱼能够正常进行水平游动时,便可下塘开口吃食。鱼苗的开口饲料可用熟蛋黄或小型枝角类和桡足类。将鸡蛋煮熟,去壳取蛋黄用纱布包好,在盛水的盘中挤压蛋黄,使其形成蛋黄颗粒水浆,全池泼洒。随着鱼体不断长大,可投喂水蚤、摇蚊幼虫、水蚯蚓、蝇蛆及各种小家鱼苗,或喂些蚕蛹粉、猪血、人工幼苗配合饲料等。投喂量以下次投饵前池中略有剩饵为宜,这样可避免因投喂不足导致鱼苗间互相残食。注意投喂生物饵料时应严格进行消毒后才能使用,可将生物饵料洗净后放入3%的食盐溶液或0.5ppm高锰酸钾溶液中浸泡3分钟~5分钟,防止病原体入池后诱发病患。
三、鱼种培育时期
鱼种培育时期,大口鲶经历由吃活饵料转变为吃人工配合饲料的转食过程,这段时期大口鲶相互残食最为严重,此时要投足大口鲶喜爱的饲料。鱼种达5厘米后,需投喂人工配制的转食饲料,其基本成分是鱼粉、蚕蛹粉、猪血粉、酵母粉、饼粕和小麦等,外加诱食剂如鱼肉糜、虾蟹糜、动物肝脏糜等。转食过程7天~12天,每日投饲2次~3次,投喂量为鱼体重的 15%~20%。在70%的鱼种均能摄食人工配合饲料时,即可完全投喂人工配合饲料,每天2次。配合饲料成分要求:粗蛋白42%~48%,粗脂肪8%~10%,糖25%~30%,粗纤维6%~8%,另加一定量的维生素和无机盐。
四、成鱼饲养时期
成鱼饲料主要是人工配合饲料,要求粗蛋白质36%~42%,颗粒直径3毫米~5毫米。在池塘养殖条件下,有条件的地方可投喂鲜活动物性饲料,包括各种野杂鱼、家鱼苗种、罗非鱼自繁仔鱼、动物内脏、蚯蚓、蝇蛆、螺蚌肉等,这些饲料质量好,但数量有限,适合农家小规模养殖。一般成鱼饲料可按以下配比:鱼粉25%,花生仁粉18%,酵母粉5%,鱼油1.1%,玉米粉10.4%,复方氨基酸2%,预混料2.5%。加工中要注意原料尽可能粉碎,并且粘合剂质量要好,以保证饲料颗粒在水中1小时左右不松散,以提高饲料利用率。
在网箱养殖条件下,因大口鲶属底层鱼,不喜上浮抢食,而喜欢在箱周围和4个箱角栖息活动,所以必须设置饲料台,一般每10平方米水面设1个,悬挂在箱内离网底20厘米~30厘米处。投喂时将饲料撒在饲料台上方水面,在饲料颗粒逐渐下落过程中被大口鲶吞食。在大口鲶全长5厘米~10厘米时,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8%~10%,日投3次~4次;全长在10厘米~13厘米时,日投饵率为鱼体重的4%~6%,日投2次~3次;全长在23厘米以上,投饵率可降为鱼体重的1%~3%,日投喂1次~2次。每天最后一次投饵可安排在晚上10时左右进行。在稻田养殖大口鲶的条件下,可以投喂从其他水域中捕获的野杂鱼或以廉价的低值鱼作为饲料,也可将这些小杂鱼用绞肉机绞成肉泥,混合其他植物性饲料,以面粉粘合制成混合饵料投喂,既方便又实惠,能满足大口鲶小规模养殖的营养需要。如果采用稻田养殖或规模较大时,则需投喂人工配合饲料。
(1)病原
柱状曲挠杆菌。
(2)症状
病鱼不摄食。鱼体色黑,游动缓慢,常浮于上层水面,鳃丝颜色变淡,边缘附有污泥或杂物,严重时鳃丝末端腐烂。挑取少许粘液附物镜检,可见到成丛纤细长、柔软能做弯曲运动的杆状菌。该病主要危害成鲶,可引起大批量死亡,流行于4~8月。
(3)防治
①用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
②内服鱼虾壮元或每千克饲料加恩诺沙星2.3克。
(1)病原
肠型点状气单胞菌。
(2)症状 病鱼体发黑,食欲明显减退,剖开鱼腹,可见肠壁局部充血发炎,肠内粘液较多,疾病后期可见全部肠道发炎,呈浅红色,肠粘膜往往溃烂脱落,肠内含有血质色粘稠液体,胃、肠内无食物。该病危害成鲶和大鱼种,发病期为每年4~6月,常与烂鳃病并发。
(3)防治
①用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均匀泼洒。
②口服药物每千克饲料加50克鱼虾壮元,每千克饲料加3~4克思诺沙星。
(1)病原
主要是由嗜水气单胞菌引起。
(2)症状
病鱼头顶部明显充血,出血、在水中呈呆滞的抽搐状游动,停止摄食;眼球突出,眼眶出血发红,鳍及鳍基出血,鳍条末端腐烂,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其末端出现不同程度的腐烂;肌肉局部或斑块状出血;肛门红肿,肠道充血发红;胃、肠内食物减少,部分病鱼肝、肾点状出血,胆囊肿大变色。该病一般发生在3~5厘米的鱼种阶段,流行于5~6月,发病水温为24~28℃,发病1一2天鱼即开始大批死亡。
(3)防治
可采用内外结合治疗法。用0.2×0.000001二氧化氯或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投喂5%鱼虾壮元拌料,连喂5天为l疗程,病情严重时。隔天重复1疗程。
(1)病原
可能由斑点气单胞菌引起。
(2)症状
鱼体部分皮肤变白,游动缓慢不吃食,鱼体两侧出现红斑溃疡。该病危害鱼鳃,发病时间为4~5月。
(3)防治
用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全池泼洒。或用5×0.000001~10×0.000001呋喃唑酮浸浴病鱼15~30分钟。
(1)病原
白皮假单胞菌或柱状曲挠杆菌。
(2)症状
发病初期,病鱼尾柄处发白,随着病情发展,迅速扩展蔓延,以至自背鳍基部后面的体表全部发白,严重时尾鳍腐烂残缺不齐,该病主要危害体长3~5厘米的苗种,发病时间为4-7月。
(3)防治
①全池遍洒痢特灵和畜用红霉素合剂。用量为痢特灵0.4×0.000001、红霉素0.4×0.000001,分别溶解后全池泼洒,隔天再泼一次。
②用4%食盐水加少许醋浸洗病鱼。
(1)病原
车轮虫。
(2)症状
车轮虫寄生于鲶鱼鳃丝或体表。寄生于体表的车轮虫,严重时可见病鱼嘴部、鳍等处有一层白翳;寄生于鳃丝则引起病鱼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镜检可发现大量车轮虫。该病主要危害体长5厘米以下的苗种,可造成死亡,流行于每年4~5月。
(3)防治
①全池泼洒0.2×0.000001二氯异氰尿酸钠。
②全池泼洒苦栋子煎液,用量为5×0.000001,使用前煮沸2小时。
(1)病原
斜管虫。
(2)症状
主要寄生在鲶鱼的鳃丝上,严重感染时鳃粘液增多,鳃丝末端发白、腐烂,鳃组织肿胀、贫血。该病主要危害苗种,可致鱼死亡。流行于4~5月。
(3)防治
同车轮虫病。
(1)病原
多子小瓜虫。
(2)症状
小瓜虫病是危害鲶鱼最严重的疾病。如果环境条件适于该病,几天内可引起鱼大量死亡。多子小瓜虫侵入鱼的皮肤和鳃组织后,形成大头针大小的白色小点状囊泡,肉眼可见,大量寄生于鳃时,鳃丝颜色变淡,粘液增多。该病危害苗种和成鱼严重。水温20~25℃时适宜多子小瓜虫生长和繁殖,流行季节4~6月。
(3)防治
①用20×0.000001福尔马林与3×0.000001呋喃唑酮合剂全池拨洒,每隔5天泼1次,效果较好。
②用3×0.000001亚甲基蓝全池泼洒,隔3~4日用一次,连用三次。
(1)病原
水霉菌。
(2)症状
被感染后的鱼,其体表的任何部位均可长出小丛或大丛的灰白色棉花状菌丝体。病鱼游动失常,消瘦死亡。全年均可发生该病。
(3)防治
用2%~4%食盐浸溶病鱼15~30分钟或用3×0.000001治霉灵全池泼洒
(1)病原
鲶华丽绦虫。
(2)症状
病鱼体色稍黑,游动缓慢,胃、肠内无食物,肠内有较多淡黄色粘液,剖开腹腔肉眼可见绦虫寄生在肠内。危害10~54日龄鲶鱼苗时,感染率为60%,未发现引起大量死亡的情况。成鲶虫体主要寄生于肠中,堵塞肠道,严重影响成鲶生长,发病时间为每年4月。
(3)防治
①每千克饵料添加40~500克鱼虾壮元另加3~4克恩诺沙星。3~5天为1疗程,投喂前停食1天。
②每50千克饵料加20克丙硫咪唑,投喂3天。
大口鲶杂交种既具有大口鲶父本固有的个体大、生长快、摄食力强和肉质鲜美的特点,又具有鲶鱼母本固有的较温和、同类相残力较弱,摄食力较低和养殖成活率高的特点。因此,大口鲶杂种在养殖过程中,显示出其杂种优势,综合发挥父母本特有的优点。广大养殖户已从放养大口鲶原种迅速转向养殖大口鲶杂交种;市场上出售的所谓大口鲶鱼亦基本上是大口鲶杂交种。
大口鲶杂交种的养殖技术:
珠江三角洲大口鲶杂交种成鱼养殖基本上采用单养方法,池塘除放养少量的鲢鳙鱼作为控制浮游生物繁殖以外,均不放入其他鱼类混养。每亩成鱼池放养7~8cm大口鲶杂交苗1200~1500尾。投喂饲料全部用切碎的冰鲜杂鱼。
每天投喂1~2次,投喂量最初按鱼总重量的7~8%,以后,随着鱼类的成长,下降至5%。在广东夏季水温(28℃~32℃)的条件下,养殖55~60天后,每尾平均体重0.4~0.5kg,最大每尾0.6~0.8kg,已达商品鱼上市规格。此时若不收获,一直养到年底,平均每尾体重3.5~4.0kg,最大可达6.0~6.5kg。成鱼养殖的饲料系数为2.8~3.0。按每年池塘养殖大口鲶杂交种两造计算,年亩产约1500kg。
大口鲶杂交不育,因此,每年需要通过鱼苗繁殖场杂交育种。珠江三角洲水质污染日益严重严重,而大口鲶和鲶鱼均来自江河,在繁殖过程中,胚胎和仔鱼对水质要求比较严格,对环境污染物较敏感,在胚胎和仔鱼发育过程中往往出现因水质欠佳而出现大量夭折死亡。珠江三角洲池塘主产区某些专门从事包括大口鲶杂交繁育的特种水产繁殖场可以考虑逐步从水质严重污染的地区迁移到水质良好的地区继续有效地从事各种优质鱼类繁育工作。
南方大口鲶是珍贵鱼类,它具有喜暗怕光怕惊的生活习性,为此在池塘中养殖应在塘底用红砖砌成若干暗洞供其栖息,水面放养适量的水葫芦,水浮萍等水生植物,既可为鱼类遮荫,又可作为饵料。
1、池塘清整与培育肥水:
将池塘水排干至10厘米深时,按每亩用生石灰120公斤化浆泼洒全池,彻底杀灭池内病原体、细菌和寄生虫。后再注入新水约20厘米深,投资经发酵的猪粪或人粪尿等有机肥250公斤/亩。7-8天后池水中便出现大量浮游动物。这时再结合施适量化肥,如过磷酸钙,尿素,每亩分别施40公斤、10公斤,再适当加10厘米新水,以刺激浮游动物生长。
2、苗种放养。
接着放5-8厘米的南方大口鲶苗,每亩放0.3-0.5万尾,同时套养少量罗非鱼、鲢鳙鱼。
3、施肥与投饵。
大口鲶在鱼种阶段以水中浮游动物为主食,投喂饵料为辅。为此根据池水肥瘦情况及时施用有机肥,每次施用发酵粪肥250公斤/亩,每隔10~15天施肥一次。随着苗种个体逐渐增大,施肥次数与施肥量相应减少,并适当加大投饵量。先投喂水蚯蚓,进行转食驯化。随后用鱼粉、蚕蛹、血粉、酵母、小麦粉等原料,用杂鱼浆诱食剂,配制成团状饲料,日投4~6次,投喂量为鱼体重15%,一般转食过程5~7天。转食结束后,就用全价配合饲料,每天喂3次,投喂量占鱼体重4~8%。
4、水质管理。
放养一个半月后水质会变肥甚至恶化,此时要定期注入新水,每次加水30~40厘米,使池圹水深保持?1.5?米以上。结合用生石灰泼洒鱼池,使水质保持清新,透明度保持25厘米。
5、防治病害。
在鱼病流行的7~9月,用强氯精挂袋消毒;同时用痢疾灵、土霉素制成药饵投喂,每15天一次。此法主治烂鳃、腐皮病、白皮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