宜章县

宜章县

中文名 宜章县
著名中学 宜章一中、梅田二中、麻田中学
主要民族 汉族、瑶族
外文名 yizhang
地理位置 湖南省最南端、南岭山脉中段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代码 431022
县长 邓生华
方言 西南官话、湘南土话、客家语
邮政编码 424200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湖南省郴州市
政府驻地 玉溪镇民主西路15号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宜章县地图宜章县地图宜章古称义章,建县于公元617年。976年,为避宋太宗赵光义讳,改称宜章。

隋大业十三年(617),后梁萧铣在荆州称帝,据有郴州,称桂阳郡,析郴县南境始置义章县,县治设永福下村(今麻田镇新村)。

唐武德七年(624),义章县并入郴县;八年,复置义章县,属潭州桂阳郡。

武后长寿元年(692),义章县分置义章、高平两县,同属江南道桂阳郡。义章县治仍设在永福下村,高平县治则设在今宜章县城。

唐开元二十二年(734),废高平,徙义章于高平县治,属郴州。

宋太平兴国元年(976),为避太宗赵光义讳,将义章县改名为宜章县,属湖南道郴州军。

元至元十三年(1276),宜章县属岭北湖南路郴州。

元至元十四年(1277),属湖广行中书省湖南道郴州路。

明洪武元年(1368),宜章县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府;洪武九年(1376),属湖广行中书省郴州直隶州。

清顺治四年(1647),宜章县属湖广行省郴州直隶州。清雍正二年(1724),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道郴州直隶州。

中华民国元年(1912),宜章县属湖南省衡永郴桂道;民国三年(1914),属湖南省衡阳道。民国十一年(1922),湖南道制撤销,宜章县直属湖南省政府。民国二十七年(1938),属湖南省第八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属湖南省第三行政督察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1949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县专区。

1950年11月,郴县专区更名为郴州专区,宜章县属湖南省郴州专区。

1952年11月,宜章县属湖南省湘南行政公署。

1954年7月,复置湖南省郴县专署,宜章县复属郴县专署。

1959年3月,临武县并入宜章县,县治设宜章县城。

1961年7月,临武县分设,宜章县和临武县均属郴州专署。

1979年3月起,郴州专署改名为郴州地区行政公署,宜章县属之。

1995年5月22日,郴州市人民政府正式成立,宜章县隶属郴州市。

1996年,宜章县面积2124平方千米,人口约53万人。辖11个镇、16个乡:城关镇、梅田镇、麻田镇、迎春镇、黄沙镇、一六镇、岩泉镇、栗源镇、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城南乡、浆水乡、长村乡、东风乡、莽山瑶族乡、天塘乡、白沙乡、笆篱乡、关溪乡、沙坪乡、太平里乡、平和乡、赤石乡、里田乡、新华乡、长策乡。县政府驻城关镇。

宜章县宜章县(3)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宜章县常住总人口534250人,其中,城关镇42166人,白石渡镇12297人,杨梅山镇13183人,瑶岗仙镇8277人,梅田镇32790人,麻田镇20335人,黄沙镇27667人,迎春镇20279人,一六镇37517人,栗源镇30682人,岩泉镇32036人,城南乡28811人,浆水乡19676人,长村乡13711人,东风乡15330人,天塘乡23726人,莽山瑶族乡7443人,笆篱乡17994人,白沙圩乡19007人,关溪乡16243人,长策乡12009人,里田乡13312人,新华乡8388人,赤石乡16428人,平和乡11110人,太平里乡14087人,沙坪乡19746人。

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宜章县常住总人口579340人,其中,城关镇74185人,白石渡镇11580人,杨梅山镇12869人,瑶岗仙镇8228人,梅田镇32805人,麻田镇19826人,黄沙镇34164人,迎春镇22068人,一六镇41271人,栗源镇31309人,岩泉镇36511人,城南乡34204人,浆水乡21255人,长村乡14729人,东风乡14342人,天塘乡25702人,莽山瑶族乡7793人,笆篱乡19282人,白沙圩乡16987人,关溪乡13545人,长策乡10817人,里田乡11948人,新华乡9502人,赤石乡14370人,平和乡10893人,太平里乡11203人,沙坪乡17952人。

2010年,宜章县辖11个镇、16个乡(其中1个民族乡):城关镇、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梅田镇、麻田镇、黄沙镇、迎春镇、一六镇、栗源镇、岩泉镇、城南乡、浆水乡、长村乡、东风乡、天塘乡、莽山瑶族乡、笆篱乡、白沙圩乡、关溪乡、长策乡、里田乡、新华乡、赤石乡、平和乡、太平里乡、沙坪乡。县政府驻城关镇。[6]

2015年9月,《湖南省国土资源厅推进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实施方案》出台。根据《方案》,宜章县成为湖南国土资源省直管县经济体制改革试点县(市)。[7]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宜章县下辖14个镇、5个乡。[8]

区划详情

14个镇:白石渡镇、杨梅山镇、瑶岗仙镇、梅田镇、黄沙镇、迎春镇、一六镇、栗源镇、岩泉镇、玉溪镇、天塘镇、笆篱镇、里田镇、五岭镇。

5个乡:浆水乡、长村乡、莽山瑶族乡、关溪乡、赤石乡[8]

宜章县下辖乡镇

玉溪镇 白石渡镇 麻田镇 梅田镇 迎春镇 黄沙镇 一六镇 白沙圩乡 瑶岗仙镇 杨梅山镇 莽山瑶族乡
岩泉镇 栗源镇 五岭乡 浆水乡 长村乡 天塘乡 笆篱乡 关溪乡 赤石乡 里田乡 平和乡

2015年,根据宜章县乡镇区划调整方案,调整后下辖5乡14镇:平和乡和杨梅山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杨梅山镇。白沙圩乡和笆篱乡成建制合并设立笆篱镇。梅田镇与麻田镇成建制合并设立梅田镇。撤销五岭乡设立五岭镇。撤销天塘乡设立天塘镇。

乡镇行政区划调整后,宜章县共撤销3个乡级建制,现辖浆水、长村、关溪、赤石、莽山瑶族乡5个乡,玉溪、白石渡、瑶岗仙、迎春、黄沙、一六、栗源、岩泉、梅田、杨梅山、笆篱、天塘、里田、五岭14个镇,总面积2142.7平方千米,总人口62.69万人。

自然环境

玉溪镇 白石渡镇 麻田镇 梅田镇 迎春镇 黄沙镇 一六镇 白沙圩乡 瑶岗仙镇 杨梅山镇 莽山瑶族乡
岩泉镇 栗源镇 五岭乡 浆水乡 长村乡 天塘乡 笆篱乡 关溪乡 赤石乡 里田乡 平和乡

地理位置

地形地势

宜章县宜章县宜章县位于东经112°37′~113°20′,北纬24°53′~25°41′之间,地处湖南省南端,东邻汝城县、广东乐昌市,南邻广东乳源县、阳山县,西接广东省连州市、湖南临武县,北接郴州市北湖区、资兴市,全县边境长392公里,其中与广东交界长达225公里,古称“楚粤之孔道”。

气候类型

宜章县风光宜章县风光(10)宜章县境南北两端高,中间低,地面坡度基本上由南北西三个方向向中部和东部倾斜。东面长策乡仙鹅抱蛋海拔1842米,北面骑田岭二尖峰海拔1654米,南面莽山主峰猛坑石海拔1902.3米,为境内最高点。境内最低点是东面的栗源镇老坪山村高车,海拔155米。最高与最低点相比,高差1747.3米,全县地形平均比降44.2%。

宜章县内山地面积共185.3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7.68%;丘陵面积共80.52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25.04%;岗地面积共17.37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5.41%;平原面积共32.95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0.26%;水域面积共5.18万亩,占全县总面积的1.61%。

水文特征

宜章县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性气候区。气候介于岭南、岭北之间,冬季虽受北方冷空气影响,气温较岭南低,但因县北部有骑田岭等大山作为屏障,削弱了北方冷空气的强度。以骑田岭为界,往往南晴北雨,南热北寒,岭北大雪,岭南微雪,冬季气温明显高于湘中湘北。

宜章县总的气候特点是:四季分明,春早多变,夏热期长,秋短温冬,冬无严寒,霜雪不多;热量丰富,降水集中,但雨量分布不均,夏秋易涝易旱。晴久则隆冬亦暖,雨久则盛夏生寒。宜章县的春季要早于湖南大部分地区。夏季气温高,但无酷暑。

自然资源

宜章县境内有大小河流276条,分属珠江、湘江两大水系。其中注入珠江的有武水、长乐水、玉溪、章水和渔溪等259条,流域面积共2015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94.04%。注入湘江的有策水等17条,流域面积共127.7平方公里,占全县总面积的5.96%。县内长度达到5公里以上的河流共有66条,流网冲沟总长度达到966公里。

淡水资源

矿产资源

宜章县宜章县(3)宜章境内水面由河流、池塘、水库等构成,共5.18万亩。河流所占面积最大,共有3.71万亩。可供养殖的水面有1.7万亩,其中池塘占0.9万亩,水库占0.56万亩,其他占0.24万亩。全县地下水多年平均补给量为8.43亿立方米,多年平均枯季径流量为3.33亿立方米。全县每年可供开采利用的地下水总量大于4259万立方米,占枯季径流量的12.8%。县境内多年地表水资源总量达到33.62亿立方米,其中多年平均降水量为31.87亿立方米,其中河川径流总量占18.33亿立方米。

生物资源

宜章县内矿产资源丰富,截至2010年,县内已发现的矿产36种,即煤、铁、锰、钛、钨、锡、锑、铅、锌、铜、钼、铋、镁、铝、汞、金、银、钽、铌、铍、锆、铀、钍、砷、石墨、硅石、水晶、萤石、硫铁矿、钾长石、石灰石、白云石、大理石、花岗石、高岭土、耐火粘土等。宜章县是全国100个重点产煤县之一和湖南省10个煤炭基地县之一,已探明的煤炭储量为1.81亿吨。

人口

宜章县生物资源品种繁多,水稻有籼、粳两大类,共有20多个品种;旱粮有红薯、玉米、大豆、小麦、大麦、高粱等30余个品种;经济作物有柑桔、脐橙、茶叶、烤烟、苎麻等180多个品种;全县已查明的树种有90多科,共5844种,其中属国家一级保护树种1种,二级保护树种8种,三级保护树种11种;竹类有17种,植物药物共有1100种。畜禽有近10种。鱼类有29种。有珍稀野生动物32种,其中国家一级保护动物有5种、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有27种。

政治

人口

2020年,年末全县总人口(户籍人口)65万人,其中:城镇户籍人口21.6万人,乡村户籍人口43.4万人;人口出生率9.04‰,人口死亡率4.4‰,人口自然增长率4.63‰。[9]

民族

截至2009年,宜章县共有汉族、瑶族等21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总人口为725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1.27%。境内原住少数民族是瑶族,主要聚居在莽山瑶族乡和崎田岭地区,属过山瑶和八排瑶支系,主要分布在莽山瑶族乡,梅田镇龙村,城南乡曹家村、麻田镇桐子树下村、东风乡贺家村曹家峦,长村乡千家岸村江家。莽山瑶族乡成立于1957年12月,是郴州成立最早的二个民族乡之一。少数民族人口在郴州占第二位。

经济

政府领导


县长 邓生华
常务副县长
王佳文
副县长 李军(挂职)、李桥亮、汪东清、刘海飞(挂职)、肖雪莲、彭英九、唐锐、张勇
参考资料来源:宜章县人民政府[5]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润槐
县委副书记 邓生华
参考资料来源:华声在线[10]湖南在线[11]

综述

政府领导


县长 邓生华
常务副县长
王佳文
副县长 李军(挂职)、李桥亮、汪东清、刘海飞(挂职)、肖雪莲、彭英九、唐锐、张勇
参考资料来源:宜章县人民政府[5]

第一产业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润槐
县委副书记 邓生华
参考资料来源:华声在线[10]湖南在线[11]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2021年全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242.18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8.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9.26亿元,增长9.7%;第二产业增加值84.89亿元,增长10.1%;第三产业增加值128.03亿元,增长7.7%。产业结构持续优化,三次产业结构比重由上年的12.9:34.0:53.1调整为12.1:35.0:52.9,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较上年下降0.8个百分点。

2021年,全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41648人,增长10.3%;失业人员再就业9663人,增长4.3%;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4628人,增长1.2%;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2.3%,比上年下降0.5%;农村外出就业劳动力12.96万人,增长5%;在外务工总收入56.45亿元。[2]

文化

2021年,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48.7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其中,农业总产值25.32亿元,增长4.3%;林业总产值1.43亿元,增长5.8%;牧业总产值19.63亿元,增长20%;渔业总产值0.89亿元,增长1.7%;农林牧渔服务业总产值1.51亿元,增长7.3%。全县农作物总播种面积80.6千公顷,增长1.7%。其中,粮食播种面积45.54千公顷,增长3.7%;产量27.43万吨,增长4.9%。油料种植面积5.58千公顷,增长1.2%;产量1.09万吨,增长2.5%。玉米种植面积10.69千公顷,增长0.2%;产量5.77万吨,增长6.5%。蔬菜种植面积13.09千公顷,增长2.2%;产量43.48万吨,增长1.3%。烤烟种植面积2.74千公顷,增长1.5%;产量0.55万吨,增长1.8%。肉类总产量4.66万吨,比上年增长2.1%,其中,出栏生猪78.99万头,增长26.4%;出栏牛1.65万头,增长4.4%;出栏羊4.22万只,增长1.9%;出笼家禽443.91万羽,下降0.2%。

2021年,年末全县农产品加工企业602家;县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90家,其中,省级7家;市级24家。实现企业总产值42.27亿元,比上年增长6.1%;实现销售收入29.25亿元,增长7.6%;实现利润3.12亿元,增长14.7%。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688个,专业合作社成员5996万户,家庭农场856个;实现休闲农业经营收入10.89亿元。

2021年,全年耕地流转面积20.75万亩,比上年增长9.2%;流转耕地占承包耕地总面积的比重为40.96%。年末农业机械总动力94.22万千瓦,小型拖拉机287台,耕整机17834台,排灌机械26036台,机动脱粒机24403套,联合收割机375台。

2021年,全年开工各类水利工程100处,水库90座,水利工程投入资金1.09亿元,完成土石方14618万立方米,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8平方公里;完成病险水库除险加固12座,有效灌溉面积27319公顷,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0.07公顷。年末全县水库蓄水总量8040亿立方米,总用水量1.97亿立方米,人均用水量299.2立方米,县乡公路里程2043.23公里。全年农村电网改造升级完成投资0.37亿元,行政村配电网改造完成22个。[2]

地方俚语

工业

2021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10.1%。规模以上工业中,轻工业产值106.3亿元,增长22.1%;重工业产值81.8亿元,增长22.4%;大中型工业产值53.1亿元,增长23.2%;园区工业产值133.6亿元,增长26.5%。按行业划分,采矿业产值21.6亿元,增长33.6%;制造业产值164.8亿元,增长20%;其中烟花爆竹业产值增长16.6%,建材业产值增长12%;新兴产业产值增长26.1%,其中新一代电子信息产业产值增长30.2%。主要产品产量中,铅精矿折含量0.64万吨,下降9.6%;锌精矿折含量0.19万吨,增长1.6%;钨精矿折含量1.35万吨,增长9.6%;水泥231.2万吨,下降22.1%。规模工业经济效益中,利润增长的行业只有15个,盈亏相抵后利润总额增长24.6%,其中,采矿业利润总额增长65%;制造业利润总额增长18.8%;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利润总额增长749.4 %。

建筑业

2021年,全县建筑业总产值14.45亿元,增长16.4%。具有资质建筑企业12家,房屋施工面积66.15万平方米,下降10%;房屋竣工面积62.04万平方米,下降3.2%;商品房销售面积67.84万平方米,增长5.2%;商品房销售额28.98亿元,增长1.0%。全县在库统计的房地产开发企业31家,全年商品房销售均价4272元/平方米;住宅销售均价4161元/平方米。[2]

名优特产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投资500万元以上施工项目176  个(不包括房地产项目),其中新开工项目 131 个;投资亿元以上施工项目77 个,其中新开工项目57个;全县重点建设项目68个,其中工业项目 32个。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9.6 %。按产业分,第一产业投资下降19%;第二产业投资增长50.9 %;第三产业投资增长20.9 %。其中,基础设施投资增长2.8 %;民生投资增长4.8 %;生态环保投资增长47.6 %;工业投资增长50.9%;房地产开发投资下降 21.9%。

国内贸易

2021年,全县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91.83亿元,比上年增长14.3%。按行业分,批发业零售额7.53亿元,增长17.4%;零售业零售额72.45亿元,增长13.7%;住宿业零售额1.46亿元,增长20.8%;餐饮业零售额10.39亿元,增长17.9%。按地域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 64.7亿元,增长14.2 %;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7.13亿元,增长15.4 %。限额以上法人批发和零售业商品零售额中:粮油、食品类增长33.6%,饮料类增长30.9%,烟酒类增长22.1%,服装、鞋帽、针纺织品类增长17.3%,化妆品类下降62.5%,金银珠宝类增长12.5%,日用品类增长34.7%,五金、电料类增长45.7%,体育、娱乐用品类增长18.5%,书报杂志类增长167%,家用电器和音像器材类增长3.6%,中西药品类增长11.6%,文化办公用品类增长28.7%,家具类增长19.6%,通讯器材类下降11.2%,石油及制品类增长14.2%,建筑及装潢材料类增长38.4%,汽车类增长10.8%。

对外经济

2021年,全县外贸进出口总额14823万美元,比上年增长55.7%,其中出口额13585万美元,增长43.4%。全县新批境内省外项目70个,其中引进亿元以上境内省外项目数20个。实际到位内资101.16亿元,增长26.1%;其中亿元以上项目实际到位资金46.6亿元。实际利用外资409万美元,增长104.5%。按产业类别分,第二产业实际利用外资251.13万美元;按投资项目分,新引进外资千万美元以上项目3个,千万美元以上项目合同利用外资388.98万美元。

旅游

2020年,年末全县共有国家级旅游景区4家,其中4A级景区1家。全年接待游客850.47万人次,比上年下降0.5%;实现旅游总收入73.9亿元,比上年下降0.3%。

金融、证券和保险

2021年,全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14.68亿元,增长9.1%。其中,税收收入11.9亿元,增长10.1%;非税收入2.78亿元,增长5.1%。地方财政收入9.9亿元,增长12.5%。上划中央“两税”2.72亿元,增长2.7%;上划中央所得税1.01亿元,增长2.9%。一般公共预算支出38.14亿元,下降3.3%;其中民生支出33.48亿元,增长4.6%。

2021年,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245.47亿元,增长5%。其中,单位存款余额38.07亿元,下降23.2%;个人存款余额207.36亿元,增长12.6%;全年新增本外币各项存款11.74亿元,下降15%。年末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187.22亿元,增长17.8%。其中,短期贷款余额33.25亿元,增长29.6%;中长期贷款余额143.93亿元,增长16.8%;房地产开发贷款11.77亿元,下降3.1%;农、林、牧、渔业贷款16.97亿元,增长22.8%。不良贷款比率1.6%,比上年提高3.23个百分点。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保险业务机构14家,全年各类保险保费收入6.85亿元,增长3.6%;其中,寿险保费3.66亿元,增长4.3%;财产险保费2.03亿元,增长22.3%。各项赔款和给付支出2.43亿元,增长21.5%;其中财产险赔款2.03亿元,增长22.3%。年末证券公司营业部1家,全年证券交易额129.32亿元,下降8.5%。其中,A股开户数1586个,基金开户数1416个。[2]

交通

铁路

宜章县语言纷繁复杂,是西南官话与本土方言并存的双语区。按行政区划分:县治所在地玉溪镇和白石渡镇、五岭乡、杨梅山镇的部分村以及平和乡平和洞的月梅村使用西南官话(即宜章官话);东部的瑶岗仙镇、里田乡、赤石乡、平和乡以及杨梅山镇的部分村使用赤石方言(即赤石土语或说赤石平声);中部的梅田镇、麻田镇、浆水乡使用梅田方言(即梅田土语);南部的长村乡、迎春镇、黄沙镇、天塘乡、莽山瑶族乡、白沙圩乡、笆篱乡、一六镇、岩泉镇、栗源镇、关溪乡使用的是一六方言(即一六土语)。按河水流域分:宜章官话分布在章水、玉溪河、白沙河流域境内,土地面积约440平方公里,讲宜章官话的人约22万人口;赤石方言分布在渔溪、黄溪、策水、平和水、浯溪水流域境内,土地面积约380平方公里,讲赤石方言的人约8万人口(另以赤石片为中心向周边辐射为泛赤石片区,涉及苏仙区大奎上;资兴清江、滁口;汝城县文明乡;广东省黄圃、白石、庆云等地,土地面积约600平方公里,讲类赤石土话的人口约12万人);梅田方言分布在武水河梅麻浆境内,土地面积约222平方公里,讲梅田方言的人约8万人口;一六方言分布在乐水、辽水流域境内,土地面积约1300平方公里,讲一六方言的人约22万人口。另外,讲矿区语言人口约2.5万人。[12]

宜章县语言纷繁复杂,是宜章官话与土话并存的“双方言区”当地人一般都会说两种话,对外说宜章话,对内说土话。宜章官话属西南官话湘南片,包括东安、零陵、永州、双牌、新田、宁远、道县、蓝山、江永、江华、嘉禾、桂阳、临武、宜章、郴州等地。宜章人所使用的土话在《中国语言地图集》里被通称为湘南土话。

宜章县的语言分为多种,一是以玉溪镇为中心的宜章官话,它属西南官话,发音与西南官话大致相同,只是语调之间的微小差异;二是以赤石方言、梅田方言、一六方言为代表的地方方言。宜章方言纷繁复杂,赤石、梅田、一六三种方言与宜章官话不同语系,他们之间不能相互进行语言交流。一六方言区域内的笆篱堡、白沙圩、关溪圩还有一种当地人所谓的“军话”,这种话类似宜章官话,这是因明代茶陵,攸县籍人到宜戍边形成的。三是玉溪镇的水浸窝村190人讲客家话;一六方言区域内的11个乡镇境内还有讲当地特点的客家话的人约44300人;四是分布在玉溪、梅田、麻田、长村少数村庄约2000余人,莽山瑶族乡约3200人讲瑶语,亦称为勉语藻敏方言。此外,迎春镇的山上和浆水乡的大地岭土话,称为“方言孤岛”。

公路

宜章脐橙

宜章脐橙宜章脐橙宜章脐橙具有独特的品质:果形椭圆,外观橙红;甜酸适度,香气浓郁;果肉柔软、果汁丰富;可食率76%以上,胡萝卜素含量高,可溶性固形物含量12%以上,固酸比大于国家标准,果实横径大于65mm。多次荣获国际农博会、食博会金奖。

莽山苦笋

莽山苦笋莽山苦笋莽山苦笋又叫“仙笋”,生长于海拔500米至1600米的林间、草丛中。该产品可炒食,可汤食,入口微苦,苦后而甘,鲜美无比。其性味寒苦甘平,有消火降火、清热解毒、调理肠胃、促进消化、增进食欲的功效,内含丰富的维生素、蛋白质、氨基酸、粗纤维等人体必需的营养成份和微量元素。2000年,获湖南省农博会“明星产品”称号。

莽山蜂蜜

莽山蜂蜜莽山蜂蜜莽山蜂蜜:有润肺止咳、补益脾胃、润肠通便、缓急止痛、解毒的功能。内服可治疗肺燥咳嗽、咽痛音哑、脾胃虚弱、脘腹虚痛、肠燥便秘;外用可治疗痈疮肿毒、水火烫伤。蜂蜜中含有大量的糖类、维生素和矿物质,因其本身的化学结构,它的矿物质更容易消化吸收蜂蜜,能减轻疲劳和改善睡眠。此外蜂蜜外用可治疗烫伤、冻伤、疮痛肿毒等。

莽山银翠

“莽山银翠”茶,条索紧结,肥硕,银毫满披,栗香浓郁,耐冲泡,得莽山原始生态灵气,为中国绿茶中的精品,1996年获“湘茶杯”金奖。1997年被评为 “湖南名茶”,1999年、2000年在湖南农博会上连获金奖。常饮“莽山茶”对人体健康非常有益。

宜章蜜柚

宜章香柚果形美观,皮薄光滑,单果重1.5—2.5公斤,果肉饱满,蜡黄色、晶莹透亮、柔嫩多汁、酸甜适口、香气浓郁、无核,可食部分60—68%、可溶性固形物10.7—11.6%、全糖9.17—9.86克、全酸0.734—1.011克,并富含多种维生素与营养成分。果实10月中下旬采收,果实耐贮存。

航空

2021年,全县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8.52亿元,比上年增长5.4%。公路客运量316.99万人,公路旅客周转量19547.39万人公里,年末公路线路里程2043.23公里。年末机动车保有量121984辆,其中,汽车保有量68740辆;摩托车保有量52470辆;农用运输车213辆;挂车561辆。[2]

社会

宜章县境内贯穿京广铁路,在县境内长20.92公里,设有白石渡站、太平里站。白石渡至杨梅山货运专线起于京广铁路白石渡站至杨梅山浯溪站,全长13 .8公里。

南岭铁路在宜章县境内总长达到53.3公里。白石渡到车湾村八里排货运专线有3条支线全长2.9公里,主要用于干法氟化铝厂产品运输。 武广铁路客运专线(宜章段)全长18.18公里。

教育事业

京珠高速公路、厦蓉高速公路、宜凤高速公路、衡武高速公路分布于宜章县境内,S324线、京珠高速、G107线、宜凤高速、厦蓉高速、衡临高速构建出宜章“三纵三横”的交通网络格局。

科学技术

郴州北湖机场

韶关国际机场(4C)

文化体育

医疗卫生

宜章县第一中学宜章县第一中学

2021年末,全县共有义务教育阶段合格学校284所,落实义务教育保障资金7.86亿元,发放国家奖学金、助学金162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718万元。中等职业教育招生2845人,毕业生957人;普通高中招生5272人,毕业生4222人;初中学校招生10549人,毕业生10875人;普通小学招生7869人,毕业生10953人;特殊教育招生13人,毕业生33人;幼儿园在园幼儿18410人;各类民办学校16所,在校学生12352人。全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99.9%,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9.2%,毕业生升学率96.2%,本科上线率48.9%,新高考首考本科上线1612人。[2]

社会保障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高新技术产品企业60家,全年高新技术产业总产值81.61 亿元,增长27.9 %;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24.49 亿元,增长29.3%;研发经费支出6.79亿元,增长10.9%。全年专利申请217件,其中,发明专利3件;授权专利233件。年末全县各类气象台站1个,自动观测点31个。[2]

人民生活

2021年,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1个,文化馆1个,公共图书馆1个,纪念馆1个,广播电台1座;乡镇综合文化站19个,农家书屋数376个,体育场地2008个,运动场1342个。全年全民健身运动参加人数35.6万人,获得市级以上运动会奖牌5枚;送戏下乡136场,送电影下乡4163场。年末有线电视用户数23862户,年末有线电视入户率22.6%;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9%,广播综合人口覆盖率99%。[2]

资源环境

2021年,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526个,其中,医院34个;妇幼保健院(所、站)1个;专科疾病防治院(所、站)0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46个;卫生监督检验机构1个;乡镇卫生院27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44个;农村卫生室442个。医疗机构床位数3897张,其中,县级医院床位数986张;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220张。卫生技术人员3318人,其中,医生1296人;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1166人;注册护士1595人。[2]

安全生产

2021年,全年全县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城镇居民649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77.44万元,城镇低保对象月人均补助580元/月;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农村居民11384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4351.28万元。企业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31580人,机关事业单位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3688人;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5.75万人;参加工伤保险人数49559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25415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25415人。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1255张,收养各类人员351人。城镇建立各种社区服务设施26个,其中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26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1888万元,筹集社会福利资金166万元,直接接收社会捐赠1611万元。[2]

邮电通信

2021年,全年发放城乡低保、特困供养、孤儿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基本生活保障金等7019.2万元,乡镇临时救助金450万元。全县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902 元,比上年增长9.2%。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668元,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632元,增长10.7%。居民消费价格指数100%,其中食品烟酒消费价格指数97.9%,衣着消费价格指数101.1%,居住消费价格指数100.3%,生活用品及服务消费价格指数99.9%,交通和通信消费价格指数105.1%,教育文化和娱乐消费价格指数100.6%,医疗保健消费价格指数99%。[2]

旅游

宜章县人民医院宜章县人民医院

2021年,全县耕地面积28931.67公顷,补充耕地282.22公顷,净增加耕地1.14公顷,批准建设用地27.52公顷,建设占用耕地12.81公顷,建设占用耕地占补平衡率100%,出让国有土地使用权102.25公顷;基本农田保护面积27807.73公顷,保护率100%;实施县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12个,实施县以上土地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规模83公顷。各类矿产42种,已探明储量矿产28种。其中,金属矿产18种,非金属矿产6种,水气矿产2种。

2021年,全年平均气温20.4度,降水量1403.5毫米。全年完成造林面积1075公顷,其中完成荒地造林面积1075公顷,退耕还林工程造林面积65.5公顷。年末实有封山育林面积2600公顷,活立木蓄积量51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3.5%。自然保护区2个,其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1个;自然保护区面积19833公顷。全年全县空气质量达标率97.8%,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地表水达标率97.2%,城市污水处理率97%,日均污水处理量3.76吨,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处理率100%。化学需氧量排放量91.57吨,化学需氧量排放量削减率0.93%,化学需氧量排放量达标率98.2%;二氧化硫排放量424.31吨,二氧化硫排放量达标率100%,氨氮排放量13.99吨,氮氧化物排放量516.03吨;工业环保三同时执行合格率100%,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75.2%,建成环境噪声点位达标率93.3%。[2]

荣誉

2021年,全年各类安全生产事故8起,各类安全生产事故死亡人数7人,亿元GDP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零,工矿商贸企业从业人员十万人生产事故死亡人数为零,煤矿百万吨死亡人数为零,火灾事故死亡人数为零;全年发生道路交通事故为零,道路交通万车死亡人数为零。[2]

词条图册

2021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5.3亿元,增长6.7%;邮电业务营业收入32.43亿元。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95亿元,增长6.6%;电信业务总量4.35亿元。年末全县固定电话用户4.01万户;移动电话用户50万户,互联网宽带用户16.22万户。全县邮政业务网点32个,其中,邮政所16个;代办所15个。[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