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色市凌云县水源寺位于凌云县城东北约一公里的百花山下水源洞景区,洞中潺潺流出的澄碧河水为珠江源头之一,洞外奇峰四合,古木参天,飞鸟争鸣,河水碧波荡漾。早在明朝天顺年间,就有高僧利用水源洞天然的洞府结庐修行。几百年来,寺庙相继建了庙宇,立了佛像,香火甚盛,游人不断。历代名人骚客在水源洞石壁上留下了近百幅摩崖石刻。但是文革期间,寺庙的部分建筑被毁,2009年4月,在党委政府的高度重视下,凌云县统战部精心指导十方信徒对凌云县水源寺重建开光,而且先后邀请到惟因、隆刚两位法师来寺庙常住。水源寺成为广西百色地区唯一正式开放的寺院。
凌云县水源寺作为中国最早的洞穴寺庙,香火旺盛,纳天气灵。水源寺依溶洞内壁一面而建,泗水河从另一面轻轻淌过,淙淙的水音伴着阵阵诵经声,更增添了一份和谐。有水有寺但看不到水究竟源自哪里,这就是水源寺的神秘之处。
水源洞旅游景区位于凌云县城北百花山下,距凌云县城约1公里,是凌云县著名的岩溶景点和佛教旅游胜地,也是广西壮族自治区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自治区级森林公园,百色市十八景之一。水源洞景区分为内洞和外洞两部分。洞外绿堤两道,垂柳、古榕遍岸,飞鸟争鸣,两座对称排列的石拱小桥,古朴典雅。从洞内流出的河水冬暖夏凉,形成了一座天然泳场。清幽的河水中,游鱼怡然自得,尽显宁静和安逸。洞内有占地22000平方米、宽38米、高20.8米的大厅。洞门最高处的山崖绝壁上,刻有乾隆四十三年(1778)左江观察使王玉德所题的“第一洞天”四个雄伟苍劲的大字,大厅四周绝壁上刻有明、清以来文人墨客的题字、题联、题诗80余幅,是凌云县古石刻最集中、保护最完整的地方,展示了凌云近千年的州、府、县建制历史文化。大厅内供奉弥勒、观音、罗汉等神像和建有三开间问心庙,因其具有灵性,香客络绎不绝。大厅深处的内洞,长约1000米,洞内石笋千姿百态,维妙维俏,现辟有5大景区20多个景点供游人观赏游玩,是集溶洞探秘和烧香朝拜的旅游胜地,现北京故宫博物馆存的泗城府画卷中就有水源洞一景。
凌云县水源寺的常住师父有两位:
惟因法师:毕业于北京中医药大学,2000年在四川成都文殊院发心出家。出家后各地参学。2009年应凌云县宗教办礼聘来水源寺常住。
隆刚法师:2000年在四川乐至报国寺礼上昌下臻老法师剃度出家,出家以后在四川佛学院进修,毕业后各处参学。应凌云县宗教办及凌云水源寺邀请来水源寺常住。
凌云县水源寺的三尊大佛是2008年请进寺庙的。中间的是佛教创始人释迦摩尼,右边的是药师佛,为东方净琉璃世界之教主。左边的为阿弥陀佛,是在西方极乐世界的他方佛。
寺庙的顶部是乌黑的一片,这是蝙蝠留下的痕迹。其实在洞中有蝙蝠不奇怪,但是寺庙中有蝙蝠就是代表这吉祥,因为蝙蝠的“蝠”与佛教中的“福”乃同音。每到初一十五都会吸引来自各地的善男信女们前来烧香许愿。水源寺的灵性可见一斑。
在寺内可以清晰的看到很多副摩崖石刻。它给后人提供了很好的书法价值,人文价值和历史价值。这些摩崖石刻有赞美景致的,有针砭时弊的,有怀才不遇的,也有为国分忧的。
寺庙里面有一个高约五尺,宽约三尺的“佛”字。这是一个出自80岁高龄的人的手,关于这个佛字有这样一个传说。据说,有个姓刘名璜的年轻人,风流倜傥,文武双全,可惜怀才不遇,喜欢云游四海,后来来到水源洞,被这里美丽的风景所迷住。于是在这落发为僧。平日里他乐善好施,为咱们县的百姓做了好多好事。而在城南的寿桃山下有个姓袁恶霸,这人终日挑拨事端,一天来到水源洞,挑衅刘老和尚,刘璜80岁了还被迫应战,最终将姓袁恶霸打败。刘老和尚感叹到,人之初,性本善, 之所为恶是因为向佛不成,于是乎在壁上挥剑刻下了这个佛字,告诉信男信女们要用心向佛。也有人说,当时刘老和尚是用他脚下的草鞋运用力度刻下的这个佛字,当然这已无从考证。
已经八十高龄的刘璜老人还写得如此笔力遒劲的大字,可见他绝非等闲之辈。据说刘璜老人文武双全,但怀才不遇,仕途坎坷,清道兴年间,云游到水源洞,见山明水秀,风光怡人,便落发为僧长住下来,他精通琴棋书画,以诗会友,十分风雅。这个“佛”字,意思是说,洞景清幽,足以养性,平生仆仆风尘,老来游此,尘心尽涤,仿佛步入佛国,求得精神上的安慰。
凌云县气候宜人,资源丰富,风光秀丽,景色迷人,四季如春,气候温暖湿润,随时可前往凌云寺参观游拜。值得一提的是,每年清明时节,凌云都会举办盛大的茶交会,届时春茶盛世,可品尝当地享誉全国的名茶白毫茶!顺便到茶山一游,当地富含负氧离子的空气清新宜人,形如金字塔的茶山风景秀丽,身处其中犹如超脱凡俗,可以净心养性,远离城市的喧嚣,忘却时间的纷繁复杂与尔虞我诈。
交通路线:1、南宁—百色—凌云县城—水源寺
票价80元,路程约3小时;
2、百色—凌云—水源寺
票价20元,路程约1小时40分钟;
水源寺开放时间:8:00-19: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