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
长武县(5)始皇二十七年(前220年),始置鹑觚县于浅水塬,隶属北地郡领辖。《周地图记》载:太子扶苏与将军蒙恬,率兵北上屯边,治驰道,通四域。见塬高水浅,因欲筑城。遂以觞设奠,乃有鹑鸟飞升觚上,视为灵异,故以鹑觚为县名。
西汉
鹑觚县隶属朔方刺史部北地郡。武帝建元元年(前140年),于鹑觚塬西部置阴槃县,亦属北地郡。元鼎三年(前114年),拓广疆界,厘定区域建制,又于鹑觚塬北部置浅水县,隶属并州刺史部上郡。并以北地郡分置安定郡,隶属凉州刺史部,阴槃县改属安定郡。初始元年(9年),王莽新朝改浅水县为京室(一说改曰广信)。地皇四年(24年),鹑觚、阴槃、浅水县置并设。
东汉
鹑觚、阴槃同属凉州刺史部安定郡。光武帝初年废浅水县。灵帝中平五年(188年),因避匈奴内侵,阴槃县侨迁寄理新丰,遂废。兴平元年(194年).置新平郡,隶属凉州刺史部。次年,鹑觚县改属新平郡。东汉末年,改行州、郡、县制,鹑觚又隶属安定郡。
三国曹魏
建安十八年(213年),鹑觚县并入魏境,隶属雍州新平郡。黄初七年(226年),鹑觚县改属扶风郡。
西晋
鹑觚县隶属雍州安定郡。
东晋十六国
鹑觚县,前赵,隶属雍州安定郡。后赵,改安定郡为赵平郡,仍辖鹑觚县。《魏书》记,鹑觚县有鹑觚塬,一名浅水塬。有停台山。建武十年(344年),废鹑觚县。十六国相继更迭,郡县不立。屡变屡陷,改设无常。姚苌之乱(385年),百姓夷灭,“郡县俱废,并无理所。”
南北朝
遭受长期战乱,鹑觚地域属后秦、大夏。至北魏又置州、郡、县。神四年(431年),鹑觚地域归属北魏。熙平二年(517年),原鹑觚县西部置东阴槃县(亦名东槃),隶属泾州赵平郡。后经分裂改制,西魏大统元年(535年),复置鹑觚县,治所设于枝屯塬邵寨镇,隶属泾州赵平郡。元钦元年(552年),以东阴槃县南临宜禄川,故改称设置宜禄县,仍属泾州赵平郡。北周初废赵平郡。保定三年(563年)废宜禄县。辖地东北部归新平郡白土县,南部归安定郡鹑觚县,西部归安定郡安定县。
隋
初废郡设州县。开皇三年(583年),废新平郡。次年豳州置新平县。大业三年(607年),又改豳州为新平郡。义宁二年(618年),原宜禄县辖地仍分属安定郡鹑觚县和新平郡新平县。
唐
武德元年(618年),行州县两级制,恢复豳州。贞观元年(627年),以道统州。贞观二年(628年),析新平、保定、灵台县地,重新分置宜禄县,隶属关内道豳州。《唐书》记,宜禄县有浅水塬,有长武城。垂拱二年(686年),宜禄县城由浅水塬移今城址,衙署设昭仁寺东。辖地有飞云镇、长武城。开元十三年(725年),州改豳为邠,仍属关内道,辖宜禄县。天宝元年(742年),废邠州,复设新平郡,仍辖宜禄县。至德元年(756年),宜禄县改属保定郡。乾元元年(758年),宜禄县又归属复设的邠州。
五代十国
梁、唐、晋、汉、周,宜禄县皆属邠州。十国时期的后梁、后唐,宜禄县置依旧,隶属邠州。
宋
淳化五年(994年),改道为路,郡县并称。宜禄县隶属永兴军路、邠州新平郡,归靖难军节度。太平兴国以后宜禄县城迁往冉店镇。咸平四年(1001年),泾州长武城(今泾明乡长武村)升镇置长武县。咸平五年(1002年)废为寨,属保定县。大观二年(1108年),复以寨置长武县,隶属泾州保定郡,归彰化军节度。
金
天会九年(1131年),邠州被蒙古兵占领。元光元年(1222年),蒙古兵又攻占邠州,宜禄县归金领属。宜禄、长武同为望县并存,分属庆原路邠州和泾州。
元
宪宗三年(1253年),忽必烈领兵屯邠州,宜禄县归元辖地。中统三年(1262年),设陕西行中书省,辖邠州。又设都元帅府辖邠州、泾州。至元七年(1270年),废宜禄县,辖地并入庆原路邠州新平县。至元十一年(1274年),废长武县,辖地并入庆原路泾州泾川县,今长武境内无县置。
明
洪武二年(1369年),宜禄地域归明朝统辖。洪武三年(1370年),废新平县。置宜禄镇,隶属邠州,驻巡检司戎守。弘治十七年(1504年),移宜禄镇于冉店,仍故名。设驿递,巡检司亦驻防冉店镇。由于“地处西凤平庆交汇区,四鄙多山,阻为盗薮,居民患之。嘉靖年间,寇掠帑解,设邠泾兵宪以镇之。”隆庆五年(1571年),增设州同治驻冉店镇。万历九年(1581年),有抚台按院巡历关西道,乡民士绅恳求复建县置,遂申报诸司府道转奏朝廷。万历十一年(1583年)三月,奉旨准奏,“割邠州一隅添置长武县,取县西旧长武城故地为名。”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巡检司移驻窑店镇。长武建立县置之初,改迁治所于宜禄镇,扩充驿堡,修筑城廓衙署。从此,长武县境域规模趋于定型,相因沿袭。《明史》记,长武县北有泾水,南有汭水。西有窑店巡检司。旧《长武县志》记,明万历置长武县,有亭口镇、窑店镇。
清
清初沿用明制。长武县隶属陕西布政使司西安府。雍正三年(1725年),邠州升为直隶州,长武县改隶邠州。乾隆三十四年(1769年),陕西巡抚奏称:长武界联甘肃,为陕省西路之门户,由甘入陕首站。自新疆开辟,商贾络绎。接界处所,犬牙交错,东拏西窜,最易藏奸。近年来诉讼滋繁,民风微悍,洵非精明强干之员,难资弹压整顿。同年五月二十四日,奉旨准将长武改为冲繁难要缺。清末,长武县仍属邠州直隶州领辖。[11]
中华民国
民国成立,废府(州)、厅制,设省、县两级。民国二年(1913年),长武县隶属陕西省督军府。民国三年(1914年)设道,长武县隶属关中道。民国五年(1916年),长武县隶属邠、乾镇守使公署。民国六年(1917年),长武县直属陕西省长公署。民国十五年(1926年),改属陕西省政府。民国十六年(1927年),议准长武为二等县。民国十七年(1928年),长武县归属邠乾区。民国二十四年(1935年),长武县归属设于邠县的陕西省第七行政督察区专员公署。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实施新县制,议准长武为四等县。民国三十六(1947)、民国三十七年(1948年)调整区划,长武县仍属第七行政区。[12]
中华人民共和国
1948年4月21日,解放军西府出击战役曾解放长武,设县人民政府,归属陕甘宁边区西府工委、邠县分区。因形势不利,主力部队撤离,县人民政府随军转移。
1949年7月25日,长武再次获得解放。人民政权建立之初,长武县隶属陕甘宁边区邠县行政督察区(分区)。1950年5月5日,区划整编,长武县改属宝鸡专区。1956年10月1日,撤销专区,长武县归陕西省人民委员会直辖。1958年12月8日,陕西省人民委员会决定,撤销长武县建制,长武、栒邑与邠县合并,称邠县,仍直属陕西省辖。
1961年8月2日,国务院批准陕西省调整专县行政区划,恢复原并大县的各县建制,并复设咸阳专区。9月1日,宣布重新恢复长武县建制,隶属咸阳专区。10月,咸阳专区改为行政公署。
1969年,成立咸阳地区“革命委员会”。
1971年,恢复咸阳地区行政公署,仍辖长武县。
1983年9月,咸阳行署改为地级市,长武属咸阳市人民政府辖县。[13]
截至2018年,长武县下辖1个街道、7个镇。长武县人民政府驻昭仁街道东大街3号。[14]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428001000 | 昭仁街道办事处 |
610428101000 | 相公镇 |
610428102000 | 巨家镇 |
610428103000 | 丁家镇 |
610428104000 | 洪家镇 |
610428105000 | 亭口镇 |
610428106000 | 彭公镇 |
610428108000 | 枣园镇 |
统计用区划代码 | 名称 |
610428001000 | 昭仁街道办事处 |
610428101000 | 相公镇 |
610428102000 | 巨家镇 |
610428103000 | 丁家镇 |
610428104000 | 洪家镇 |
610428105000 | 亭口镇 |
610428106000 | 彭公镇 |
610428108000 | 枣园镇 |
长武县位于陕西省西北,渭北与陇东高原结合部的过渡地带,北临甘肃省正宁县,宁县,泾川县,与子午岭相望,南与灵台县接壤、关山余脉相近,东与彬县相连,介于东经107°38′—107°58′,北纬34°59′—35°18′之间,南北长30.05千米、东西宽27.23千米,总面积567.1平方千米。
长武县地势西南高,东北低,由西南向东北呈倾斜状,地面坡度较大。塬川相间,沟谷发育,形成渭北典型的黄土高原沟壑地貌。泾、黑、南三条河流,将县境土地切割为长武塬、巨路塬和枣园塬三个部分。习惯称长武塬为北塬,巨路塬和枣园塬为南塬,自然形成两大农业区域。由于长期流水冲刷,造成塬高沟深坡陡的地貌特征。塬面最高海拔1274米(冢子坳),川道最低海拔847米(安华村),塬滩最大高差427米,塬沟相对高差200—300米。境内无明显山脉走向。旧志记,长武有“高而平坦的鹑觚原、黄萯原、支屯原”。并有“宜禄川、泾水、汭水、南水和宜山、盘谷山、三台山、停台山、岐山、黑虎山、香山、画阁山、龙缠峰、回龙山、马鞍山、翔雁山、石家山、神龙山。又有集贤冈、四鳌山、五凤巢”。所称诸山,实则立足河滩而仰视的沟壑、丘陵和梁峁,高度均不及塬面水平。境内地面比降坡度,从0至25度以上可分为6级。有塬、坡、滩三个主要地貌形态。[15]
长武县处于西北内陆腹地,属暖温带半湿润、大陆性季风气候区。又属东南暖湿地区与西北干旱地区过渡带。受黄土高原地形和海拔高度影响,明显形成垂直气候特点。春温回升慢,夏热多伏旱,秋凉雨连绵,冬长冷于寒。气候资源背景及分布状况为:光能资源比较丰富,热量利用条件较差,降雨适中,分布不均。从60年代以来,气候明显变暖,冬雪过程减少,春旱次数增多。受季风影响,一年之内,春、夏、秋、冬四季,干湿冷暖分明。
春季大陆性极地气团削弱北撤,热带暖湿气团日趋加强北进,温度逐渐回升,降水量开始增多。但冷空气活动频繁,气温日差较大。多出现季风,常伴有寒潮、霜冻、大风天气,易出现春旱,影响小麦返青和大秋春播。
夏季受副热带高压控制,天气燥热,降水量集中,光、热、水同季。由于乌拉尔山高压脊前下滑的冷平流,以及高塬沟壑区的地形局限,降水多以阵性雷雨出现,且往往造成局部地区暴雨、冰雹并夹杂短时大风。受冷空气不同路径侵袭及地形影响,雨量分布多寡不均,常有程度不同的夏旱、伏旱或夏涝发生。
秋季为暖湿气团和干冷气团的交替期。初秋多处在副热带高压边缘,气温骤降,多连阴雨天气。晚秋持续出现天高气爽、月郎星稀的晴好天气,对小麦苗期生长和冬前分蘖有利。
冬季受强大的西伯利亚冷气团控制,雨雪稀少,寒冷干燥。由于冷空气入侵影响,常造成朔风凛冽,急骤降温天气。寒流侵袭,雪花纷飞,水面结冰,大地封冻,呈现一派北国风光。[16]
泾河、黑河、南河穿流长武县,库、塘、井、泉、窖遍布各地。河流、井、泉分布规律,大体与地表径流相适应,属黄河水系。全县水利资源较为贫乏,且开发利用困难,多数地区属于旱作农业。全县水资源,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两部分,总量为3944.18万立方米(不含重复计算的泉水出水量325.6万立方米),人均281.03立方米,亩均103立方米。全县可控制利用的地表、地下水资源量1056.83万立方米,占水资源总量的26.8%。[17]
栽培植物
长武县栽培农作物分为3大类,55种,185个品种。
树种资源有28科,45种、108个品种。
各类果树资源有6科、9属、20种。
庭院栽培供观赏的花卉主要有牡丹、芍药、迎春、蔷薇、玉簪、凤仙、鸡冠、石竹、菊花、月季、刺梅、大理花、夜合、牵牛、虞美人、夹竹桃、绣球、金钟、美人蕉、茉莉、梅花、一串红、夜兴花、夜来香、万寿菊、十样锦、文竹、吊兰、令箭荷花、玉兰、海棠、仙人球、仙人掌、紫罗兰、蝴蝶梅、君子兰、兰草、水仙、金盏、蜀葵、珊瑚、铁树、万年青、棕树、雪松等。[18]
野生植物
野生植物分布有41科,155种。主要有野生果类、油料、纤维植物等。
草种有51科,214属,300种。
野生植物除饲草和灌木薪柴外,中药材有240余种。[19]
饲养动物
长武县家养畜禽14种,37个品种。引进饲养鱼类16种。[20]
野生动物
长武县已知鸟类有15目,33科,109种。
兽类有6目,14科,41种。两栖爬行类动物12种。
虫类,天敌昆虫有五个目,11科,36种。以蜂、瓢虫科最多。农作物害虫有6个目,23科,68种。[21]
煤
长武县属渭北煤田黑腰带,彬长大型煤矿待开发区。煤层分布呈水平状态,东西向延伸,主要可开采煤层平均埋藏深度400—600米之间。彬长煤田总蕴藏量达59亿吨。长武地区煤炭资源为31亿吨。主要分布在亭口、谢家河、孟村、胡家河、刘家坪一带。拟建的亭南地方煤矿,矿权面积15平方千米,地质总储量为1.96亿吨。矿井设计年生产能力60万—90万吨。可开采量为9443万吨。煤质属粘褐煤,有害元素含量少,低灰、低硫、特低磷,高发热量。
石油
油页岩分布广泛,石油、天然气蕴藏丰富,尚待进一步勘探,具有远期开发价值。[22]
铁
1958年,在芋园乡柳沟村发现铁矿,藏量7万吨,含铁20—60%。由于土层深厚,含铁量低,无工业开采意义。[22]
硝
产于芋园乡硝弯村一带,为制革和医药原料。民间以加工出售芒硝为副业。[22]
卵石、沙
沿泾、黑河川道,储量丰富,供建筑、水泥预制品使用。[22]
礓石
沟壑、河道的红土、河淤土中均有层理分布,为铺筑公路的优良基石。[22]
2019年末,全县总户数(公安局户籍)60377户,比上年增加47户;总人口186542人,比上年末减少166人。据省、市统计局调查评估,2019年底常住人口为176774人,比上年末增加4374人,其中,城镇人口72159人,比上年末增加3630人。[9]
职务 | 姓名 |
---|---|
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 何锐[10] |
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 王高锋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委员、常委、书记 | 何锐[10] |
县委委员、常委、副书记 | 王高锋 |
2019年,全县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02.55亿元,同比增长5.5%,其中: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7.91亿元,同比增长4.2%;第二产业实现增加值62.60亿元,同比增长6.9%;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2.04亿元,同比增长2.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4.5%、73.4%和12.1%,分别拉动经济增长0.8个百分点、4.0个百分点和0.7个百分点。人均地区生产总值58736元(年均常住人口174587人)。三次产业结构由上年的16.2:63.1:20.7调整为17.5:61.0:21.5。
2019年,全年实现非公有制经济增加值52.66亿元,占GDP的比重为51.35%。[9]
2019年,全年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34.34亿元,同比增长4.6%(可比价)。其中:农业产值26.84亿元,林业产值1.65亿元,牧业产值4.37亿元,渔业产值0.03亿元,农林牧渔服务业实现产值1.45亿元。
2019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8.19万亩,同比增长0.36%。其中:夏粮9.94万亩,秋粮8.25万亩。
2019年,全年粮食总产5.43万吨,同比减少0.14万吨,同比下降2.52%。其中:夏粮产量2.44万吨,秋粮产量2.99万吨。主要粮食产品中,小麦产量2.44万吨,玉米产量2.46万吨,油料产量0.06万吨。
2019年,全年园林水果面积达到25.93万亩,同比增长4.35%。其中:苹果种植面积25.16万亩,同比增长4.49%,挂果面积17.76万亩。园林水果总产量达到345698吨,其中:苹果产量达到335000吨。
2019年,全年肉类总产量1666.5吨,同比增长10.30%。其中:猪肉产量1039吨,牛肉产量53.8吨,羊肉产量175吨,禽肉产量291.1吨。年末猪存栏13656头,出栏猪13953头;牛存栏766头,出栏牛369头;羊存栏9153只,出栏羊10943只;活家禽存栏24万只。禽蛋产量1918吨,奶类产量2204吨。[9]
工业
2019年,实现工业总产值125.05亿元,同比增长5.8%,实现增加值53.53亿元,同比增长8.3%,占GDP比重为52.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18.78亿元,同比增长6.0%,实现增加值47.66亿元,同比增长8.8%;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27亿元,同比增长3.3%,实现增加值5.87亿元,同比增长2.7%。
建筑业
2019年,建筑业实现增加值9.063亿元,同比下降0.5%。[9]
彬长发电厂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2019年,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2.24亿元,同比增长5.2%。其中:限额以上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6.19亿元,同比下降1.36%;限额以下企业(单位)实现消费品零售额6.05亿元,同比增长27.86%。按经营地分,城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17.79亿元,同比增长5.17%;乡镇消费品零售额完成4.45亿元,同比增长5.17%。按行业分,批发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03亿元;零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17.55亿元;住宿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0.4亿元;餐饮业实现消费品零售额3.25亿元。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同比下降21%。
邮电通信
2019年,全年邮电业务总量11539万元,同比增长10.66%。其中:邮政业务总量2414万元,同比增长5.33%;电信业务总量9125万元,同比增长12.16%。互联网宽带用户达到22359户,移动电话用户数达到119659户。
财政和金融
2019年,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1亿元,同比增长8.1%。其中:税收收入6.12亿元,非税收入0.68亿元。全县财政支出21.26亿元,同比增长8.4%。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1.71亿元,教育支出3.38亿元,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3.07亿元,卫生健康支出2.25亿元,城乡社区支出3.96亿元,农林水支出3.54亿元。
2019年,年末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不含外资)各项存款余额82.54亿元,同比增长7.56%,比年初新增5.8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余额63.93亿元,同比增长10.55%,比年初增加6.12亿元。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38.20亿元,同比增长11.7%,比年初新增3.97亿元。住户贷款15.19亿元,同比增长12%。其中:短期贷款4.1亿元,同比下降4.68%;中长期贷款11.09亿元。[9]
大唐昭仁寺唐碑
2019年,全年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2.523亿元,同比增长3.0%。
长武县境内有国家高速G70福银高速公路、国道312线贯穿,建设中的西平铁路在此设有长武站。
2019年,全年公路客运量1008万人次,客运周转量42181.44万人公里,公路货运量587万吨,货运周转量5643.4万吨公里。年末使用载客汽车110辆,载货汽车356辆。境内公路里程930公里,高速公路(福银高速)里程28公里。[9]
2019年,全县有普通高中(含职业中学)2所,教师389人,在校学生3553人;初级中学9所,教师534人,在校学生4707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达到100%。小学47所,教师942人,在校学生10487人。幼儿教育事业快速发展,全县共有公办幼儿园29所,在园幼儿人数达到5300人,农村学前一年入园人数1605人,学前三年毛入园率达98.8%。平均受教育年限达到12.94年。[9]
长武中学
2019年,全县共有剧院、影剧院1个,露天舞台60个;表演团体4个,186人;公共图书馆1个,图书总藏量53千册,农家书屋133个。文化馆1个,自乐班65个,540人。
2019年,全县拥有医院、卫生院22家(含民营医院),床位1018张。共有卫生技术人员155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299人,卫生防疫人员213人。[9]
2019年,社会保障不断完善,全县建成县级社会福利院1个,敬老院1个,社会救助中心1个。随着精准扶贫工作的深入开展,低保、五保、高龄补贴、“新农保”待遇逐年提高。
2019年,全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676元,同比增长9.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718元,同比增长8.9%。[9]新城区
长武境域为古人类文化发祥地之一。先民游牧,群居泾、黑河谷地带,凿穴而居,从事渔猎和农耕,创造了灿烂的古代文明。县境内地上地下保留着珍贵的文化遗存。已发现的古遗址、古墓葬和古建筑,都有较高的价值。1958、1980和1988年,经过3次文物普查,全县发现规模宏大的遗址119处。其中,仰韶文化遗址11处、龙山文化遗址21处,秦、汉遗址52处,其它遗址35处。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处,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6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1处。明文公布保护级别,划定保护范围,树立保护标志,建立健全登记册、卡、档案等管理制度,所在乡村落实了保护组织和人员,加强对古遗址的保护管理。
浅水塬大战
尧头沟、鸦儿沟遗址
昭仁寺1972年10月,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县城北侧的尧头沟、鸦儿沟观测第四纪地层剖面,从中下层灰色砂质土和砂砾中,发现石器和哺乳动物化石。并在药材收购部门拣选获得一枚人牙化石。哺乳动物化石有鼠属、披毛犀属、似野马、野驴、大角鹿属、班鹿、牛类7种。人牙化石为一少年个体上萌出不久的左上第二臼齿。经鉴定属更新世晚期智人牙齿化石。为科学地研究确立“长武人”提供实物标本,使古人类化石序列增添了新的材料与地点,考古界称为“重大发现”。
下孟村遗址
1959、1960年,陕西省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考古人员,在冉店乡下孟村,两次发掘仰韶文化类型的氏族村落遗址。出土较完整的方形、圆角、半地穴式居屋7处,灰坑107个,陶窑5座,瓮棺葬8座。出土原始生产工具和生活用具80件。石器有斧、刀、锛、凿、网坠、纺轮、圆球;骨器有铲、锥、针、箭头;陶器有黑、灰及彩陶钵、盆、罐、细泥红陶和夹砂粗陶。纹饰有绳、线和堆纹。考古证实,母系氏族先民在今长武一带的活动,延续了相当长的时期。仰韶文化类型下孟村遗址的发掘,为研究新石器时代中期,母系氏族社会繁荣期的村落布局、经济形态、社会组织及社会性质具有重要价值。
碾子坡遗址
1980年,国家考古研究所泾渭考古队考古人员,在冉店乡碾子坡村,系统地发掘了先周部族遗址。出土文物陶器有甑、罐、盆、瓮;石器有斧、锛、凿、铲、刀、锥、纺轮;青铜器有镜,有制作粗糙的鼎,重10.75公斤。经鉴定,碾子坡遗址包含多种不同性质的文化遗存。主要内涵属先周文化,约相当古公亶父迁岐之前的遗存。对探讨先周文化面貌和特征,增添了新的资料。《历史学年鉴》专题刊载,称为考古新发现。
长武景点(4)昭仁寺前身为"慈福寺",唐武德年间,李世民与薛举、薛仁杲父子大战浅水源,太宗为纪念阵亡将士而在“慈福寺”的基础上建成“大唐昭仁寺”。东与彬县大佛寺相接,西与平凉崆峒山、北与庆阳石窟相连。寺内大雄殿阶石层垒,月台宽敞,面宽进深各三间,跨度数十米,占地百余平方米。采取单檐歇山式结构,木梁折叠式拱架。飞檐梁角,举折平缓。殿无金柱,工艺精巧,宽敞方正,合于力学,造型雄伟,庄重恢宏,俗称“一担挑八角”。殿内粉墙洁净雅素,檩梁朱红古朴。显示了唐代以来工匠高超的修造技艺和创造才能。
柳毅庙位于县城东北柳泉村关山半坡处的平台上,关山下著名的笔蹲井是柳毅昔日为龙女传书取水研磨时用笔蹲下的,故称笔蹲井。与柳毅庙相邻的有龙女牧羊山、马刨泉、柳泉古戏楼、白皮古松等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