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科学

地理科学

目录导航

主干课程

地图与遥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城乡规划、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现代地理科学基础理论扎实、基本知识全面、基本技能熟练,教学能力适应现代地理教学发展需要,能在高等院校和中等学校从事地理教学、教学研究和其他教育工作,也能在科研机构、相关管理部门和企业从事科研、管理、规划与开发的高素质复合型专门人才。[3]

学科发展

地理科学最初是由美国阿克曼(Edward Ackerman,1911~ )在1965年出版的《地理科学》一书中提出。书中阐述了现代地理学研究的四大课题,即①自然地理学:研究作为人类居住区或环境的地文—生物系统;②文化地理学:探索人类社会与由人类活动所产生或改变了的居住地的特征之间的相互作用;③政治地理学:研究政治过程与地理区域的相互作用;④位置论(包括传统的经济地理、城市地理和运输地理):通过引用数学方法,深化理论,提高概括水平,把经济、城市、运输的研究在一个区域内结合起来。其内容包括:在一个理论系统中探索空间的性质、把系统方法应用于空间关系的研究、以及3个子系统的一体化等。此外,书后还附有丰富的上述各领域的现代著作目录。本书的内容和所附书目对于了解现代地理学的成果以及当代地理学发展的前沿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随后地理科学专业出现。详情参考《世界百科著作辞典》。

设置背景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地理科学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4]

知识技能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主干学科

地理学

实践教学

包括室内与野外实习、生产实习和毕业论文,一般安排10周~12周。

专业实验

地图学实验、地质学实验、地貌学实验、气象与气候学实验、水文学实验、植物地理学实验、土壤地理学实验、沉积学实验、地理模拟实验、地理信息系统实验等

学制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依学分制学籍管理规定,修业时间不得少于三年,不得多于六年。

学位:理学学士

学位要求

1、本专业学生必须修满172学分方可毕业。其中公共基础课50学分、学科基础课22学分、专业必修课28学分、专业选修课18学分、教师教育课程必修12分、教师教育课程选修4分、跨学科校选课4学分,集中性实践教学环节22学分,课外活动及社会实践项目12学分。

2、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规定者,可授予学士学位。

分配表

项目 周数学期 入学教育及军训 课堂教学 期末考试 专业(或教育)实习 专业见习或考察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教育 合计
2 15 2 19
18 2 20
16 2 2 20
18 2 20
18 2 20
16 2 2 20
10 2 8 20
4 2 10 1 17
总计 2 115 16 8 4 10 156

课程结构

项目 周数学期 入学教育及军训 课堂教学 期末考试 专业(或教育)实习 专业见习或考察 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教育 合计
2 15 2 19
18 2 20
16 2 2 20
18 2 20
18 2 20
16 2 2 20
10 2 8 20
4 2 10 1 17
总计 2 115 16 8 4 10 156

相近专业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分配 占总学分比例
讲授 实践 讲授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845 18 35.4% 0.8% 49 1 28.2% 0.57%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354 54 14.8% 2.3% 19 3 10.9% 1.72%
专业课程 必修 442 20 18.5% 0.8% 26 2 15.4% 0.72%
选修 296 12.4% 18 11.5%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 182 36 7.6% 1.5% 10 2 5.8% 1.19%
选修 72 3.0% 4 2.3%
跨学科课程 选修 72 3.0% 4 2.3%
小 计 2263 122 94.9% 5.1% 132 8 76.4% 4.2%
集中性实践教学 必修 22 12.6%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必修 12 6.8%
毕业学时与学分要求 2385 学时 172 学分
必修与选修比例分配 必修占 81.3 % 选修占 18.7 % 必修占 84.9 % 选修占 15.1%

发展前景

课程类别 课程属性 学时分配 占总学时比例 学分分配 占总学分比例
讲授 实践 讲授 实践 理论 实践 理论 实践
公共基础课程 必修 845 18 35.4% 0.8% 49 1 28.2% 0.57%
学科基础课程 必修 354 54 14.8% 2.3% 19 3 10.9% 1.72%
专业课程 必修 442 20 18.5% 0.8% 26 2 15.4% 0.72%
选修 296 12.4% 18 11.5%
教师教育课程 必修 182 36 7.6% 1.5% 10 2 5.8% 1.19%
选修 72 3.0% 4 2.3%
跨学科课程 选修 72 3.0% 4 2.3%
小 计 2263 122 94.9% 5.1% 132 8 76.4% 4.2%
集中性实践教学 必修 22 12.6%
课外活动和社会实践 必修 12 6.8%
毕业学时与学分要求 2385 学时 172 学分
必修与选修比例分配 必修占 81.3 % 选修占 18.7 % 必修占 84.9 % 选修占 15.1%

就业方向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自然地理与资源环境(原资源环境与城乡规划管理的两大分支)、地理信息系统、测绘工程、城市规划、旅游管理、地质工程、土木工程

考研方向

专升本

主要可以从事的工作

◆ 教师——从事中学地理教学工作

1、中学教师(初中、高中地理教师;)

2、大学教师(城乡规划、旅游方向,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学士学位及以上)

◆ 编辑——在地图出版社从事地图的绘制、编辑工作

◆公务员——在地质局、国土规划局、环境保护局、水文水利厅(局)、气象局、城乡规划研究院工作

(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专业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自然地理学等)

◆ 工程测量人员——在大型建设集团从事与建筑、土地测量等相关的工作

(大部分要求地理专业硕士学位及以上,研究方向主要为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等)

培养目标

自然地理学 、人文地理学、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学科教学(地理)

培养要求

知识技能

全面面向21世纪科技、经济、社会和基础教育发展需要,本专业培养掌握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的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地理科学思维的基础扎实、适应面广、创新意识与实践能力强的高素质中学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师资及其相关专业的后备人才。

主干学科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地理科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接受地理科学思维和地理科学技能的训练,同时兼顾环境科学理论与方法的培养,并通过教育理论课程和教学实践环节,形成良好的教师素养,获得从事地理教学、地理教学研究、地理科学研究、地理实际应用及环境教育等各种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1、具有扎实的地理学和环境学基本理论、基础知识,掌握地理科学和环境科学的基本实验技能和基本思想方法;

2、掌握教育法规,掌握并能够初步运用教育学、心理学基础理论,具备良好的教师素养和从事地理教育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3、了解地理科学的最新发展和地理教育的最新研究成果,了解相近专业学科的一般原理和知识,并获得广泛的人文科学的修养;

4、具备运用现代教育技术开展地理教学和环境教育的基本能力

5、掌握资料查询、文献检索及运用现代信息技术获得相关信息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科研能力

实践教学

地理学

知识和能力

地图与遥感、自然地理学、人文地理学、经济地理学、中国地理、世界地理、地理信息系统、地理教学论、区域分析与规划、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等。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