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

目录导航

历史沿革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建院初期师资队伍主要由东北大学(原东北工学院)、北京科技大学(原北冶金工程学院冶金工程学院(12)京钢铁学院)、中南大学(原中南矿业学院)和重庆大学等冶金系统高校教师组成,汇聚了我国解放初期最早的一批冶金矿业方面的专家学者。1994年,经原国家冶金工业部批准,在冶金系基础上成立了冶金工程学院。

学术研究

科研建设

冶金工程学院从产-学-研有机结合协调发展的总体目标出发,积极组织和支持广大教师开展各种科研工作。截止2014年累计完成科研项目达50余项,其中国家“863”计划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2 项,省部级和横向科技项目 48 项,获科研经费512.4万元;通过省市鉴定验收的科技成果1项;获得省市科技进步奖1项。出版著作6部,发表论文144余篇。论文质量不断提高,其中被SCI、EI等收录的达40余篇。申请专利22项。

序号 著作名称 主要完成者 著作说明(期刊、出版社、时间)
1 第四届湿法冶金国际会议文集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2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兰新哲、赵西成、王快社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中国金分析进展与实践 兰新哲等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矿物资源与西部大开发 兰新哲等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5 金属提取冶金学 王成刚,薛娟琴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0,9
6 水平连铸工艺与设备 王忠涛 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

研究机构

序号 著作名称 主要完成者 著作说明(期刊、出版社、时间)
1 第四届湿法冶金国际会议文集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04
2 材料科学与工程手册 兰新哲、赵西成、王快社等 化学工业出版社,2004
3 中国金分析进展与实践 兰新哲等 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
4 矿物资源与西部大开发 兰新哲等 冶金工业出版社,2002
5 金属提取冶金学 王成刚,薛娟琴 世界图书出版社, 2000,9
6 水平连铸工艺与设备 王忠涛 陕西科技出版社,2003

科研成果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冶金工程学院设有冶金工程研究所和化学工程与工艺研究所。

办学规模

序号 获奖类型 项目名称 获奖者 颁发证书单位 获奖时间
1 项目奖 提金氰化物综合回收与治理工艺及成套装备研究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 论文奖 Ferrous low alloy making from Jinchuan flash smelting slag by smelting reduction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3 专利奖 废旧干电池回收处理装置 兰新哲、翟克勇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4 项目奖 酒钢高炉降焦节能系统研究 兰新哲、杨双平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5 项目奖 酒钢炼钢工艺优化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6 项目奖 稀有金属钛、锆的提取与加工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7 项目奖 管线钢抗硫腐蚀实验研究 兰新哲、张秋利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8 论文奖 Preparation of nanogold colloid by chemical reducing with PVP protection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院系专业

序号 获奖类型 项目名称 获奖者 颁发证书单位 获奖时间
1 项目奖 提金氰化物综合回收与治理工艺及成套装备研究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2 论文奖 Ferrous low alloy making from Jinchuan flash smelting slag by smelting reduction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3 专利奖 废旧干电池回收处理装置 兰新哲、翟克勇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4 项目奖 酒钢高炉降焦节能系统研究 兰新哲、杨双平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3
5 项目奖 酒钢炼钢工艺优化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6 项目奖 稀有金属钛、锆的提取与加工 兰新哲、赵西成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7 项目奖 管线钢抗硫腐蚀实验研究 兰新哲、张秋利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8 论文奖 Preparation of nanogold colloid by chemical reducing with PVP protection 兰新哲等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 2004

教学建设与成果

师资力量

院系名称
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

所获荣誉

院系名称
冶金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金属材料,材料成型及控制

发展前景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冶金工程学院截止2014年博士点2个:材料学和材料加工工程;有2个一级学科硕士授权点:冶金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有工学硕士点6个:冶金物理化学、钢铁冶金、有色金属冶金、材料加工工程、应用化学和化学工艺;工程硕士招生领域3个:冶金工程、材料工程和矿业工程;本科专业4个:冶金工程、材料成型及控制工程、金属材料工程和化学工程与工艺;其中冶金物理化学学科为省级重点学科。冶金工程专业与金属材料工程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及校级名牌专业。学院还在积极组织申报“钢铁冶金”和“冶金物理化学”两个博士点。建院(系)以来,先后有260余名专家学者在学院工作,包括许多我国冶金工业领域的知名学者和专家。

学院截止2014年在读研究生、本科生约1093人,其中硕士研究生143名,博士研究生21名。建院(系)以来已为国家培养了6000余名德才兼备的科技与管理人才。学院与国内冶金、材料加工、资源等行业10余家大中型企业建立了校企全面合作关系,建立了产学研高速发展网络,为冶金工业的高科技信息化奠定了人才培养和科技成果转化基础。

组织机构

学院截止2014年在职教职工90余人,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副研究员、高级工程师37人。聘任兼职教授3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现任教师中曾先后获得“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称号,入选“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人员”,“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教育系统“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多人次荣获宝钢教育奖励优秀教师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

截止2018年3月,学院师资力量雄厚,在职教职工113人,教授26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6人,陕西省“百人计划”学者7人,副教授、高级工程师32人。聘任兼职教授36名,其中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1名。师资队伍中,研究生以上学历比例为100%,其中博士学位比例达到86.3%。现任教师先后获得"陕西省十大杰出青年", "新世纪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教学名师”,"陕西省优秀青年教师",“陕西省科技新星”,陕西省"三八红旗手","陕西省优秀青年科技工作者",“陕西省巾帼标兵”等称号。多人次荣获宝钢教育奖励基金优秀教师奖、陕西省优秀共产党员、党务工作者和思想政治工作先进个人等荣誉称号。[1]

学院工会

经过近50年的发展,学院科研能力逐年增强。先后承担国家“863”、国家“九五”重点科技攻关、国家自然科学重点基金等国家级项目十余项,成果均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80年代以来承担省部级重点项目、企业横向项目100余项,取得成果90余项,其中获省部级奖30余项,申报获得专利20余项,取得了很好的经济和社会效益。在校学生发表学术论文700余篇,其中有80余篇被SCI和EI收录;本科生获国家发明专利十余项;学生屡次获得国家、学校和企业设立的各类奖学金特等奖和一等奖。学院2004级本科生马燕星、2004级研究生王训宏、2007级研究生王文等3人先后获得宝钢教育奖励基金优秀学生特等奖,占学校获宝钢教育奖特等奖人数的四分之三;王训宏还荣获第三届中国青少年科技创新奖。学院培养的学生深受社会欢迎,毕业生供不应求。

词条图册

学院学术氛围浓厚,先后组织了十余次国家级及省级学术会议,与美国、英国、德国、日本、加拿大、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多所大学有经常性的学术往来。学院是中国有色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中国金属学会、中国黄金协会的理事单位,是中国青年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材料研究青年委员会协会的理事单位,是陕西省金属学会副理事长、陕西省青科联理事长、陕西省金属学会常务理事单位,为参与国家和地方科技进步计划的制订及管理咨询工作做出了一定的贡献。

近几年以来,在全国高等学校冶金工程、金属材料工程、材料成型与控制工程、化学工程与工艺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正确指导下,按照全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水平评估的有关标准,学院积极改善教学条件,优化育人环境,不断充实师资队伍,努力提高教学水平,在教学和教改方面做了大量工作,正朝着更高的目标奋勇前进。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