授予文学、法学学士学位;硕士专业环境与资源法学,可授予法学硕士学位;并承担全校本科、研究生英语、日语、俄语、法语、德语等教学任务。文学院下设中文系、英文系和对外汉语教研室、法学教研室、戏剧影视文学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一教研室、大学英语第二教研室、研究生外语教研室、当代文学研究中心、贾平凹文学创作室、建筑文化研究所、资料室、模拟法庭实验室及语言教学实验中心等教学研究单位。另外,校对外汉语培训中心设在我院,承担学校留学生教学及培训任务。学院现有教职工150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42人,博士3人,在读博士10人,硕士79人。聘任著名作家、评论家、戏剧家王蒙、刘宽忍、熊召政、谢有顺、李星、惠敏莉、丁科民等兼职教授7人。文学院由原外语系与原人文学院汉语言文学、法学专业合并建立,近年来科研成果丰硕,从“十五”到“十一五”期间,共承担了国家、省、市各类软科学研究课题50余项,出版专著和教材110余本,在各类学术杂志上发表论文400余篇,一批优秀专著、论文和教材获国家、省部级奖励。中文与英文专业相互融合、相互支撑,中外语言文学研究并重,已形成以贾平凹研究及作品翻译为特色的中国现当代文学研究、依托我校主体学科的建筑文化研究、建筑与环境法规研究、文学与文化比较研究及对外汉语和大学英语研究等学科团队,其中贾平凹研究学术成果,在国内外产生了一定影响,建筑文化研究初具规模,形成自己特色。
文学院教学设备先进,拥有数字及模拟语言实验室及网络多媒体教室20余间,面向全校的外语教学广播电台一座,以及供法学专业教学实践使用的模拟法庭一间,并主办校内文学期刊《馨火》、英语刊物《英语学习》。学院图书资料室藏有中文、外文图书30000余册,有中外文期刊90余种。
文学院现有教职员工170余人,其中教授6人,副教授44人,讲师67人,助教30余人。聘任王蒙、熊召政、谢有顺、李星、刘宽忍、惠敏莉、丁科民等知名人士为兼职教授。文学院目前的招生规模为每年300人左右,现有在校本科生1000余人,硕士研究生90余人,留学生40余人。
10余年来,文学院为国家培养了1000余名优秀中文、法律、外语人才,他们现在已活跃在社会各个领域和各条战线上。1998年以来的10余届毕业生中已有数十名同学考入清华、北大、复旦、上海交大、西工大、西外、西大等重点高校攻读硕士学位或博士学位。本科生一次就业率连年高达98﹪以上,受到用人单位的好评和欢迎。
党委书记:王冠甫
院长:贾平凹
常务副院长:杨延龙党委副书记、副院长:张恩茹
副院长:韩鲁华、曹勇、肖飚
师资队伍
中文系汉语言文学专业于2003年9月开始招生。本专业充分发挥贾平凹等名人名家的人文影响,走文理渗透,高起点办专业的路子,将我校的汉语言文学建设成既具有深厚的人文精神和语言文字功底,又拥有理工科院校所特有的科学精神和动手能力的新型专业。本专业迄今已招收七届学生,三届毕业生,就业率均达到100%。现有校内实习基地3个,校外实习基地3个,专职教师13人,其中教授2名,副教授5名,讲师5名,助教1人;硕士研究生学历6人,博士学历3人;另外还有兼职教授5人。
学科研方面,成绩突出,曾多次获奖,得到师生、学校和社会的好评,出版教材多部。截至目前,中文系共承担国家科研课题1项,省级科研课题6项,校级科研课题5项,出版著作十余部。近五年发表科研论文81篇,其中核心期刊45篇,多次获省级、校级科研奖。
专业培养目标
业培养系统掌握汉语言文学知识、具有一定文艺理论素养,知晓现代经济、科技,能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新闻出版、文档管理等部门从事文学评论、科学研究、文稿编辑、新闻宣传、文秘服务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人才。
专业内容
学习汉语、文学史和作品、文学基本理论和从事语言文学工作必需的经济、科技、文化等方面的相关知识以及新闻、文秘等方面的实务知识。
主要课程
理论、基础写作、古代汉语、现代汉语、中国古代文学、中国现代文学、中国当代文学、外国文学史、中国古代文论、西方文论、美学、马克思主义文论、民间文学、比较文学、语言学概论。
毕业主要就业方向
毕业后可在企事业单位、研究机构、新闻出版、文档管理等部门从事文学评论、文稿写作、文献编辑、新闻宣传、文秘服务等方面工作。
对外汉语教学专业教研室成立于2008年,现有专职教师7名,其中教授1人名,副教授1名,讲师2名,助教3名。获硕士学位或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共6人,分别涉及英语语言学、英美文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中国古代文论、比较文学、汉语国际教育等专业方向。所有专职教师均承担本科教学及留学生汉语教学。对外汉语教学专业专门培养有较深汉语言文化功底、熟练掌握英语、日后能在国内外从事对外汉语教学的师资,或从事对外文化交流工作的实用型专门人才。自2008年起对外汉语教学专业开始招收本科学生。
专业特色
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国外也掀起了一浪又一浪的“汉语热”,西安是海内外享有盛誉的古都,吸引着更多的国外学生来学习。国家汉办积极培养对外汉语教师,鼓励大学成立国际文化交流机构,推广汉语及中国文化。我校为继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大学、西安外国语大学之后陕西省内第四个设置对外汉语专业的学校。
人才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掌握语言学和对外汉语教学基本理论,熟悉对外汉语教学的基本规律和方法,了解与本专业有关的社会科学、人文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具备良好的文史素养和英汉双语教学能力,能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行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大众传媒、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对外宣传、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专业内容
本专业学生主要学习语言学和第二语言教学的基本理论,掌握扎实的汉语言文学和英国语言文学基本理论和知识,受到中国文学、英语语言文学、中外文化及交流等方面基本训练,熟练地掌握英语,同时掌握一门第二外语,具有从事语言或文化的教学、研究和交流的基本能力。
主要课程
基础英语、高级英语、英汉写作、英汉互译、现代汉语、古代汉语、汉英语言对比、中国文学、外国文学、中国文化概论、中国民俗文化、建筑文化、中国建筑艺术欣赏、西方文化与礼仪、语言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对外汉语教学法等。
毕业生就业方向
可在国内外各级各类教育科研、行政机关、新闻出版、文化管理、大众传媒、公司企业等单位从事对外汉语教学、对外宣传、中外文化交流等工作。
院长:贾平凹,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美文》杂志主编。从1973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贾平凹的作品被翻译成英语、法语、德语、俄语、越语、日语、韩语等多种语言在世界二十多个国家传播。国际上获得的大奖主要有,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浮躁》1987)、法国费米娜文学奖(《废都》1997)、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2003)等;国内获得第一届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满月儿》1978)、第三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腊月正月》1984)、第一届全国优秀散文(集)奖(《爱的踪迹》1989)、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贾平凹长篇散文精选》2005)以及第四届华语文学传媒大奖(2005)、世界华文长篇小说红楼梦奖(《秦腔》2006)、第七届茅盾文学奖(《秦腔》2008)等。
贾平凹(wā),原名贾平娃,中国当代著名作家。1952年出生,陕西省商洛市丹凤县棣花镇人,现居住陕西省西安市。1975年毕业于西北大学中文系,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著有小说集《贾平凹获奖中篇小说集》《贾平凹自选集》,长篇小说《商州》《白夜》,自传体长篇《我是农民》等。全国政协委员,
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人大代表。中国当代著名作家,西北大学中文系毕业后任陕西人民出版社文艺编辑、《长安》文学月刊编辑,现为中国作家协会主席团委员、陕西省作家协会主席、西安市文联主席、西安市作协名誉主席、西安建筑科技大学文学院院长、《美文》杂志主编,中国海洋大学驻校作家等。贾平凹是我国当代文坛屈指可数的文学奇才,被誉为“鬼才”。他是当代中国一位最具叛逆性、创造精神和广泛影响的作家,也是当代中国可以进入世界文学史册的为数不多的著名文学家之一。《腊月·正月》获中国作协第3届全国优秀中篇小说奖;《满月》获1978年全国优秀短篇小说奖;《废都》获1997年法国费米娜文学奖;《浮躁》获1987年美国美孚飞马文学奖,最近获得由法国文化交流部颁发的“法兰西共和国文学艺术荣誉奖”;《秦腔》获第七届茅盾文学奖。作品《我不是个好儿子》、《月迹》、《落叶》入选中学教材、《一只贝》《我的小桃树》入选小学教材。2010年11月15日,第五届“中国作家富豪榜”重磅发布!贾平凹荣登作家富豪榜第25位,引发广泛关注。有《满月》,《腊月·正月》,《丑石》等著作。
近日,经过紧张投票,首届“惠生·施耐庵文学奖”获奖作品揭晓。贾平凹的《古炉》、阎连科的《我与父辈》、董启章的《天工开物·栩栩如真》(海外作品)、宁肯的《天·藏》等4部作品获奖。顾坚的《青果》和谷怀的《南瓜花》获特别奖。
施耐庵文学奖组委会负责人刘春龙介绍说,施耐庵文学奖作为针对长篇叙事文学的奖项,评奖范围并不局限于小说,还包括长篇散文、传记、报告文学、诗歌等一切长篇叙事文体,因此奖项面向的作品范围更广,得以让更多更好的作品能脱颖而出。“施耐庵文学奖有自身独具的特色和评奖标准,而不是其他文学奖项的后补本。”
他从1974年开始发表作品,1982年后从事专业创作,目前已出版的作品版本达300余种。著有长篇小说《商州》、《妊娠》、《逛山》、《油月亮》、《泉》、《废都》、《白夜》、《土门》、《病相报告》、《怀念狼》、《秦腔》、《高兴》、《古炉》等;中短篇小说集《山地笔记》、《小月前本》、《腊月·正月》、《天狗》、《黒氏》、《美穴地》、《饺子馆》、《艺术家韩起祥》、《兵娃》、《丑石》、《制造声音》等;散文集《月迹》、《心迹》、《爱的踪迹》、《走山东》、《商州三录》、《说话》、《坐佛》、《敲门》、《做个自在人》、《走虫》等;诗集《空白》以及《平凹文论集》,《太阳路》其他《丑石》《酒》等作品。《丑石》已被选入北师大版小学六年级上册语文课文。《我的小桃树》被选为鄂教版六年级下册第8课.《画人记》被选入苏教版《现代散文选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