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北新村小学

西北新村小学

目录导航

学校简介

西北新村小学,地处城关区西南龙尾山麓。始建于1941年10月,原名南京国民政府交通部兰州扶轮小学,解放后更名为西北公路局兰州职工子弟小学,1979年改为现名。学校占地12962平方米,建筑面积3618平方米。有21个教学班,一千二百余名学生,教职工55人,教师学历达标率100%,其中本科22人,大专31人,小学高级教师17人。

五十年代,学校被列为省、市重点小学,教育质量享誉省内外,成为全省小学教育的典范,先后进行了国家教育部“九年一贯制”等多项试验和课堂教学的改革。在这片沃土上,涌现出了一批全国、省、市级优秀教师和6名甘肃省特级教师,为国家培养了一批又一批优秀人才。全国优秀教师、“三八红旗手”、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李景兰被毛泽东、刘少奇主席亲自接见,并于1959年作为全国首批教育专家赴前苏联考察.

近几年来,为适应新世纪人才的需要,学校以创“三优”(优良校风、优质教育、优美环境)和“三特”(学校有特色、教学有特点、学生有特长)为目标、以素质教育为导向、以健康教育、体育艺术教育为两翼,逐步形成了鲜明的办学特色。学校狠抓了以改进课堂教学为主的教育教学改革和特色学校建设,狠抓了以学生习惯养成教育为内容的德育教育,加强校园环境、校园文化和基础设施建设,不断深化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为根本,全面地实施素质教育,取得了丰硕成果。涌现出了一批省、市、区“优秀教师”、“教学新秀”、“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等中青年教师。学校两次被授予“甘肃省教育系统先进集体”称号,2000年成为“兰州市示范性学校”,2005年成为全区“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先进学校”,多此评为市、区“先进集体”、“教育质量优秀奖”,学校足球队在省、市、区的各级比赛中屡创佳绩、多次夺冠,并六次代表省市参加全国足球比赛。

         “桃李满天下,芳香飘万里”是学校的自豪,也是学校永远的追求。

伴随着新一轮课程改革的春风,我们将继续秉承“勤奋、文明、健美、创新”的校训,以此激励全校师生团结奋进、再铸辉煌。

优秀人才教师队伍

      指导思想:

以“三个代表”为指针,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全会以及今年全国“两会”精神,以人为本,积极谋求发展,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开展读书活动,向理论学习,向实践学习,使教师更新教育观念,树立素质教育思想,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能够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和发展需要,具有良好敬业精神和高尚的职业道德,努力使一批教师成为教学骨干、学科带头人和研究型教师。努力造就一批师德高尚,业务精湛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培养目标:

         1、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保证教职工崇尚科学、敬业爱岗、反对迷信、拒绝赌毒。

2、师生普法教育率 100%,遵纪守法率100%。

3、培养教师在新课程理念引领向学习型和科研型教师转变,形成鲜明的个性化教学风格。

         4、将计算机学习操作作为重点,整体提高学校信息技术水平。

         5、每人每学期读1——2本好书(政治、业务),提高个人素养。

6、各个层次的学科带头人或教学能手要达到40%。

      具体措施:

     一、加强学习,提升理念,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⒈结合新的形势,将学习摆在突出位置,从内容上创新,从形式上求活;认真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坚持学习理论与研究现实相结合,发扬学用结合,学以致用的学风,与时俱进,积极构建学习型教师组织。

⒉内容上突出四条主线: 十六大和十六届三中全会精神、 新课程理论、计算机及网络应用、企业及校园文化理念等。

      ⒊抓好四层次的学习, 抓好“一个利用”。

A、中心组坚持学习制度,定时间、定内容、定主讲人,每位成员要做学习表率。要将集中学习和调查研究紧密结合,自觉运用理论指导工作,解决实际问题,不断提高领导班子素质。

B、党员、建党积极分子和教学骨干坚持党课学习,力争先学一步,学深一些。

       C、教职工学习以自学为主,每学期集中辅导一次。开展读好书活动,组织读书演讲交流,努力提高教职工的理论素质和业务素质。

D、组织五加一校本培训,提高教师的业务素质。

“一利用”:利用学校教育网拓展教育空间,拓宽信息渠道,增大网络使用率,为教师提供更大的交流学习工作平台。

      ⒋着重抓好三项教育。

       1、办学理念的渗透。以“以人为本,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发展”为目标,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做好服务学生的各项工作。

       2、加强师德建设,提升教师师德素养。

3、加大信息技术教育和使用的力度,大面积、可持续提高信息技术教育水平。采用分层培训的方法,提高管理人员、任课教师的信息技术水平;最大限度地使用可利用资源,利用网络资源,实行无纸化办公,提高信息技术使用率。

       4、引导教师逐步成为研究者。提倡教师要将自己作为“研究者”,把学校作为研究中心,把教室作为研究室,在工作中研究,达到研究即工作,工作即研究的境地,努力做到学以致用。

5、压担子,平等竞争。不搞论资排辈,不搞平均主义,鼓励当领头雁,把思想好、责任心强、素质高的教师选拔到组长以上的管理岗位上来,使一批青年教师尽快成熟。

6、一切为了教师的发展。努力为教师的“问题解决”提供一切条件与可能,让教师主动参与,使他们成为研训的主体,为他们创设一种情感和认知相互促进的教学环境,让他们在轻松愉快的教学气氛中有效地获得知识、能力,并获得情感体验,更具有发展的潜在性。

      二、立足岗位,反思实践,努力达到师资高水平 。

      1、以“自主学习,信息交换”为日常培养形式。

倡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定期和不定期地向教师推荐教育理论书目和教育报刊上的文章篇目,让教师自主选择学习,为教师们研讨提供了共同的话题。通过展示教师的教学设计、听课笔记、读书笔记、教学后记、教学案例、教学论文、组织教师学术讲座及报告会等多种形式,促进彼此间的信息交换。教师通过彼此间信息的交换最大范围地促进教育信息的流动,从而丰富每位教师的信息量和感性认识,为进一步的学习准备条件。

       2、以课堂教学研究为重点。

倡导教师从经验中学习,在反思中成长。努力改变以往培训中过分重于理论学习而与实践脱离的状况,引导教师运用理论对自己的实践进行反思,在“实践——反思——实践”的过程中提高自己对问题的理解力,从实践的经验中感悟教育理论及新课程的落实。重点抓“三课”,即:日常研究课、同组共研课、课题研讨课。教导处在日常听推门课的基础上,针对教师们在实施课堂教学中的茫然与困惑,跟踪教师上研究课,探究如何用新的课程理念指导课堂教学,解决具体问题。同组共研课主要以教研组为单位确定内容、共同研究、互听互评,使课堂教学质量不断完善。教学节研讨课是在共研课基础上组织开展的,目的在于展示个性、研讨交流,促进教师们共同发展。在“三课”研究中,鼓励教师务实理论学习,深入研究,扎实实践,大胆创新,学校努力做到每听必研,每听必评,将研训贯穿于备课、说课、上课、评课、研课之中。让教师在研评活动中交流、受益、提高,达到“以课促研,以研促学”的目的。同时积极为教师创造参加各级课堂教学竞赛活动的机会,努力让更多的教师在更高层次受磨练、长见识、展个性、积累经验,促使骨干教师脱颖而出。

        3、以课题研究为载体。

学校以“新课程下,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的研究”为主要内容参加省、市级教育科学重点课题研究,在课题实验中,要求人人参与,全体合作,充分显示校本研训的全员性和主体性原则。鼓励教师个性化的教学行动研究,即对自身教学反思诊断——筛选问题——确定课题——各自认领——制定方案——进入实验,让课题研究成为教师的自觉行为。学校对参加课题实验的教师建立专业成长档案。档案中有教师的教案、听课笔记、经验总结与自我反思、学习培训笔记、公开课教案及评议、个人参加集体活动的资料、获奖情况及指导的学生作品。通过对这些资料的收集体现教师的发展过程、研训效果。

       4、以信息技术运用为促进。

继续抢占信息化教育制高点,坚持以信息技术推动和提升课程改革的策略,创造一切条件,让教师会用、用好、用活、用精。实行教师计算机技能分层培训,即45岁以上教师学习演示文稿制作、45岁以下任课教师学习主题网站选题构思制作、行政管理人员学习网页编辑及网上信息资源的查询、收集、存储、处理等,努力以信息化目标带动教师观念现代化,使教师在更大空间、更高层次交流发展。

5、引入竞争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

师资队伍建设是学科建设的基础和核心,学校通过组织实施拔尖人才、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评比和选拔,激励教师进步;大力推行实施“星级教师”评选,让不同层次的教师都有努力的方向。

       6、建立教师成长记录,探索教师成长规律,造就一支高素质的教师队伍。

  校 长 : 王 雅 钦

  电 话 : (0931)8464589 邮 编 : 730030

  地 址 : 兰 州 市 城 关 区 西 北 新 村 100号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