肛周脓肿

肛周脓肿

中文名 肛周脓肿
所属科室 肛肠科、普外科
主要病因 肠道细菌进入肛窦、引起肛腺感染、蔓延至肛周间隙
多发群体 20~40岁男性
发病部位 肛门、肛管、直肠周围
目录导航

疾病分类

1.肛周皮下脓肿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属于最表浅的脓肿,分布在肛缘皮下,以后侧和两侧居多。感染途径是肛窦和肛缘皮肤,病灶多局限,很少向周围蔓延。内口在病灶相对应的齿线位置。局限性红肿,疼痛明显,但很少发热。

2.会阴筋膜下脓肿

位于肛门前侧,主要是男性,会一直延伸到阴囊根部。这一部位的脓肿分深浅两层。感染途径是肛门前侧齿线处的肛窦和裂伤的肛管皮肤,所以内口一般也位于此处。发病后如果没有得到及时治疗,往往会向阴囊蔓延。临床表现同皮下脓肿。

3.肛管后间隙脓肿

位于肛门后侧,分深浅两层,浅层和肛周皮下间隙相通。深层通向两侧坐骨直肠窝。感染途径是齿线处后侧肛窦和肛门后侧裂口。内口多在后正中齿线位置。发病后易向两侧蔓延。疼痛明显,发热或不发热,局部红肿明显。

4.坐骨直肠窝脓肿

这是肛周最大的脓肿,左右各一个,并通过肛管后深间隙相通。感染途径基本都是肛窦,内口位置有两种可能,一是和病灶相对应位置,一是后正中。一侧脓肿会向对侧蔓延,形成马蹄或半马蹄形脓肿。绝大部分复杂肛瘘都是来源于这一部位的脓肿。红肿热痛均明显。患者坐卧不安,饮食不下,非常痛苦。

5.括约肌间间隙脓肿

是指内外括约肌之间,是众多肛周感染的原发部位。前面谈到肛窦是细菌入侵肛门的最主要入口,但真正进入肛门内部依靠的是肛腺,而大部分肛腺的腺体位于括约肌之间。细菌往往是先在这里感染,然后再向其他个间隙扩散蔓延。其内口没有确定部位,但以后正中齿线位为多,蔓延方向也不定。疼痛明显,早期红肿不明显,肛门可松弛,广泛压痛。

6.直肠黏膜下脓肿

直肠下端黏膜下,前后左右都有,属于高位脓肿,细菌入侵途径是肛窦,病灶多局限,也很少向周围蔓延,内口和病灶在同一位置。很少发热,以坠胀和便意感为主要表现,指诊可触及直肠下端柔软隆起。

7.直肠后间隙脓肿

位于直肠后侧,是所有脓肿中位置最高的。细菌感染途径是肛窦,内口在后正中齿线处,发病后有可能向两侧骨盆直肠间隙蔓延,形成高位马蹄脓肿和肛瘘,临床治疗难度大。疼痛显著或不显著,坠胀、便意感,发热,直肠后侧触及较硬隆起,肛直环瘢痕样变。

8.骨盆直肠窝脓肿

位于直肠下端的两侧,左右各一,盆底之上,腹膜之下,下面对应的坐骨直肠间隙,属于高位脓肿。感染途径是肛窦,内口多位于后正中齿线,发病后有可能借道直肠后间隙向对侧蔓延,也可能向下蔓延至坐骨直肠间隙。表现同直肠后脓肿,可在直肠下端两侧触及较硬隆起。

发病病因

引起肛周脓肿的病因较多,主要原因有以下几个方面:

1、感染性因素:现代医学认为,感染是引起本病的主要原因。

2、医源性因素:临床上属医源性引起的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也不少见。

① 内痔插枯痔丁或注射疗法,因操作不当或药剂不洁感染形成粘膜下脓肿。

② 直肠周围注射化学药物刺激,引起组织坏死,造成直肠周围脓肿。

③ 乙状结肠镜检查,造成腹膜穿孔感染,引起直肠后间隙脓肿。

④ 局部麻醉感染,或油溶液注入后吸收不良,而形成脓肿。

3、手术后因素:临床上亦可见到肛门直肠手术引起感染,而形成的直肠周围脓肿,以及尿道术后感染、会阴部术后感染、产后会阴破裂缝合后感染、尾骶骨骨髓炎术后感染等引起的脓肿。

4、其它:直肠内异物损伤后感染,放线菌病,直肠憩室炎感染,肛管直肠癌破溃或波及深部的感染,及身体虚弱,抵抗力低下,或患有慢性消耗性疾病,或营养不良,都是肛门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原因。 

发病机理及分类

1、病理 肛管直肠周围感染可分为3个阶段:①肛腺感染阶段;②肛管直肠周围脓肿阶段;③肛瘘形成阶段。

肛腺感染后在内外括约肌之间生成脓肿,然后沿联合纤维向各方面蔓延,发生各类脓肿。向下达肛周皮下形成肛周皮下脓肿;向内至肛管皮下组织内形成脓肿或破溃;向外穿过外括约肌至坐骨直肠窝形成坐骨直肠窝脓肿,有时继续向上穿过肛提肌形成骨盆直肠间隙脓肿。脓肿可围绕肛管及直肠的下部由一侧蔓延到另一侧形成马蹄形脓肿。

2、分类

(1)按感染病菌分类:①非特异性肛周脓肿:由大肠埃希杆菌、厌氧菌等混合感染引起;②特异性感染:临床较为少见,以结核性脓肿为主。

(2)按脓肿部位分类:①肛提肌下脓肿(低位脓肿):包括肛周皮下脓肿、坐骨直肠间隙脓肿、低位马蹄形脓肿等;②肛提肌上脓肿(高位脓肿):包括骨盆直肠间隙脓肿、直肠后间隙脓肿和高位马蹄形脓肿等。

(3)按脓肿的最后结局分类: Eisenhammer(1978)将肛管直肠周围脓肿分成瘘管性脓肿及非瘘管性脓肿2大类。①非瘘管性脓肿:凡与肛窦、肛腺无关,最终不残留肛瘘者,均属非瘘管性脓肿;②瘘管性脓肿:即为经肛窦、肛腺感染而致,最后遗留肛瘘者。

临床症状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肛门直肠周围脓肿常有的症状是:先感到肛门周围出现了一个小硬块或肿块,继 而疼痛加剧、红肿发热、坠胀不适、坐卧不宁、夜不能眠、大便秘结、排尿不畅成里急后重等直肠刺激症状。并随之出现全身不适、精神疲惫乏力、体温升高、食欲减退、寒战高热等全身中毒症状。一般在1周左右可形成脓肿,在肛门周围成直肠内指诊可摸到柔软、压痛、有波动的肿物,用注射器穿刺可抽出脓汁。若自行溃破或切开排脓后疼痛缓解或消失,体温下降,全身情况好转。但流脓的伤口却不易愈合或暂时愈合后又复发流脓,经久不愈,就成为肛瘘。由于脓肿发生的位置不同,症状也不同。

1、肛周皮下脓肿 主要是疼痛,最初为胀痛、化脓时跳痛、排便时疼痛加重,脓肿在肛门前方可发生尿潴留,脓肿在肛门后方出现尾骶部疼痛。全身中毒症状轻,局部肿胀,发红、压痛、有波动感。

2、坐骨直肠窝脓肿 患者有周身不适、发热寒战、体温升高等全身中毒症状。局部见肛门一侧肿胀、发红、灼痛、跳痛、压痛、坐卧不安,活动和排便时痛加重,有排尿困难等。

3、骨盆直肠窝脓肿 患者全身症状重,先寒战高热,周身疲倦,严重者可有败血症的中毒症状。局部症状轻,仅有直肠下坠感,酸痛或不适的表现,亦可发生排尿困难。

4、直肠后脓肿 全身症状与骨盆直肠窝脓肿相似,但局部症状主要在尾骶腰部酸胀坠痛,向背部及两侧大腿放射,尾骨有压痛,患者不能端坐。

5、直肠粘膜下脓肿 患者有周身不适,疲倦,发热。局部以直肠刺激症状为主,有里急后重,下坠,便次多或便意感等。结核性肛门直肠周围脓肿与上述细菌性感染不同,患者常是慢性发病,脓肿经数周、数月后才能形成,局部疼痛不剧烈,伴有低热,局部红肿也不明显,破溃后流出的脓液清稀、乳白色,脓口凹陷,周围皮肤发青或呈青白色,常有多个流脓的外口,经久不愈。全身检查可以发现肺部、大肠或其他部位的结核病灶,脓液培养可找到结核杆菌。

并发症

1.低位肛瘘。

2.坐骨直肠窝脓肿。

检查化验

常规方法:触摸法,探针检查、注入染色剂、灌注双氧水、介入法低位切开高位乳胶管引流法、双氧水灌注法。

双氧水灌注法适应各种瘘、尤其是高位 复杂的。 方法:在喇叭型肛门镜下在直肠内齿线上方塞3到4个干棉球,防止双氧水流入直肠腔烧妁肠黏膜。将装有双氧水的针管接上一细塑料管插入肛篓外口,将外口用纱布适度压紧,从外口向管道内缓慢推注,在肛镜下可见白色泡沫从内口流出。

介入法对复杂性难治性肛瘘诊断也很重要,有以下两种常用:

碘油检查面:检查前清洁肠道,在X线的指引下,从外口缓慢注入造影剂,然后在透视下,从不同位置进行观察和摄片。

超声:复杂性难治性肛瘘超声可以准确的诊断和有效的治疗。传统的外科手术容易形成肛瘘,超声能准确地确定肛周围脓肿的部位、大小、轮廓、形态以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同时可以确定脓肿是否完全液化,不仅如些,超声可以准确地确定穿刺部位,进针方向和角度以及深度。从而完全、彻底、干净地引流。

诊断

1、肛门烧灼痛或跳痛,排便或行走时加重,少数有排尿困难。

2、可伴有发冷、发热、全身不适等症状。

3、B超可测及脓腔。

4、血白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计数增多。

5、肛门周围有硬结或肿块,局部温度增高、压痛或有波动。位于肛提肌以上的脓肿,直肠指检可触及压痛性肿块,直肠内穿刺可抽出脓液。

肛周脓肿如何诊断:

①挤压法:即采用分叶状肛门镜扩张暴露脓肿部位的隐窝,然后压迫脓肿,以观察脓汁排出之所在,即可确定内口。

②双合诊:把食指插入肛管,拇指在皮肤触摸,脓肿波动员明显的皮肤及粘膜最薄区,即是区口、外口的位置。

③肛门镜检查:可见肛隐窝局部充血,可有脓性分泌物。

④探针检查:在肛门窥器下,用探针钩隐窝,较易进入,且有溢脓者,即为内口。也可在术中,切开引流时探及内口。操作中要切忌暴力,以免造成人为的假内口,致使手术失败。

⑤亚甲蓝溶液染色。

治疗措施

本病的治疗没有太多选择,治愈的方法只有手术,且越早越好。在无条件或身体条件不允许手术的情况下可以选择药物治疗。

1.药物治疗

2.手术治疗

(1)抽脓减压局部消毒,用20ml注射器从脓肿最薄弱处刺入脓腔,抽取脓液,边抽边上下移动针头,直至无脓可抽。

本方法可以暂时减轻脓腔张力,缓解疼痛,适用于临时的应急处理,但不能代替手术。如果病情发展快,如坏死性筋膜炎等,就不能用,以免耽误病情。

(2)切开排脓在局部麻醉下,从脓腔中间部位,切开小口排脓,术后用甲硝唑冲洗脓腔,并放置油纱条引流。

属于暂时性的应急处理,或是二次手术疗法的第一次手术。可以排出脓液,迅速减轻症状,但不能代替根治术,一般约需3个月左右,待瘘管形成,内口明确,再行根治术。

(3)根治术①低位脓肿-直接切开。②马蹄脓肿-切开加旷置。③高位脓肿-挂线术。④高位脓肿-等压引流术。由于切割挂线依然切断了肛直环,痛苦大,创口深。为了进一步降低手术创伤,可以采取双向等压引流手术治疗,术中采取半切割挂线,并放置引流管,就可以不切断肛直环而使脓腔愈合。

日常护理

1、尽量少坐多站,坐久了会加重痔疮。

2、培养侧着睡的习惯。仰卧睡时,痔疮位于心脏层的下面,结果血液流向痔疮部位,加重了血管的充血肿大。

肛周脓肿肛周脓肿3、保持肛门清洁,可用高锰酸钾温水坐浴。

4、每次排便后,记得用温水将肛门清洗干净,并烘干。

5、多食果蔬,矫正便秘。多吃燕麦、糙米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在餐桌上适当地生吃新萝卜、莴笋、黄瓜、生菜、大白菜心等可以使痔疮的状况得到改善。

6、注意少吃油炸熏烤食品,少吃味香肥美的油腻食品,晚餐不要吃得太干、太饱。

7、平时可服维生素E,有助于治疗顽固性便秘。

8、在意念指导下使肛门一松一紧,每次5分钟,每日2次。

9、冷敷:把一块湿毛巾放在塑料袋里,然后放人冰箱冷冻20分钟,从塑料袋里拿出,敷在肛门周围10分钟左右。

10、避免便秘,大便要有规律。肛周脓肿的预防和康复保健  (一)预防保健:本病目前尚无较好的预防方法,宜采用综合措施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机体抗病能力。预防要点是注意肛门清洁卫生,经常清洗或坐浴。同时要防治便秘和腹泻。

(二)康复保健:肛周脓肿一旦形成应立即进行抗感染治疗;并注意卧床休息;减少活动。饮食宜清淡易消化,忌食刺激性食物。局部可熏洗、坐浴或热敷;年迈体弱或婴幼儿患肛周脓肿后,由于抵抗力差,炎症容易扩散,更应尽早治疗。

疾病预防

肛管直肠周围脓肿的发病有多方面的原因,但肠道菌群失调与免疫力下降是两个根本原因,因此预防肠道菌群失调和提高免疫力是预防肛周脓肿的根本之策。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