笨鸟集

笨鸟集

字数: 180千字
出版社: 中国文化出版社
类别: 文学/作品集
中文名: 《笨鸟集》
出版时间: 2012年9月
目录导航

作品导读

—《笨鸟集》序
孙涛
山西盂县深藏在逶迤的太行山中,历史悠久,民风淳朴,更有一座大山名曰藏山,演绎出了一曲千古传颂的忠义故事。战国时代,晋景公重用权臣屠岸贾要灭掉贤臣赵氏全家,赵氏家臣程婴,以自家婴儿替代赵氏孤儿,让屠岸贾实现了对赵氏斩草除根之愿,而真正的赵氏孤儿赵武,则被程婴带入太行,匿于藏山。15年后赵武长大成人,程婴告其真相,赵武终于复仇。这个历史故事经过世人代代相传,已经成了忠与奸,正与邪,善与恶,迫害与反迫害的永恒主题,烙在了盂县人的心里。对于生在盂县大山里的王毓康来说,故乡藏山那个千古流传的故事,从小就听大人们讲得烂熟于心,而从这个故事中传递出的道德良知、为人准则,也就从小浸润在心底了。
我认识王毓康时,正是“文革”中的1971年春上。我俩如两片被狂风吹落的树叶,带着不同的心理疼痛和颓落的轨迹,落在了同一个地点,成了太原市北郊区通讯组的临时组员。他是想远离阶级斗争的险恶环境,请求调回故乡而不能,我是戴着臭老九的帽子,作为再教育的对象分配至此。让掌权的工农领导看中的,无非是我俩的一技之长,刻刻蜡版,写写文章。刻蜡版是个辛苦差事,但王毓康却一笔一划,刻的认真,一如他做人那祥,不去讨巧绕弯子。至于我那时写的文章,无非是照两报一刊的官话套话,鹦鹉学语,没有个人意志,也不敢有个人意志,只是让领导满意,保住好不容易得到的饭碗罢了。
那年秋天,突然有一日,上级传采命令,所有党员,立即到选煤厂礼堂去听重要报告。后来听说,那是在党内传达我们天天颂祝“身体健康,永远健康”的副统帅,飞在蒙古上空自我爆炸的文件。我和王毓康那时还是党外群众,自然没有资格去听这种绝密文件。直至那个五七一工程纪要作为林彪罪证,传达给基层群众后,我俩才知晓被九大写进党章的接班人,和红太阳翻了脸,向全国人民开了一个大大的玩笑。虽然,会上照着文件说套话,但私底下,我与王毓康却扪心互问:这文化大革命,岂不是蒙骗着我们?这场革命,究竟还要革到何年?我俩便是从那时,开始了对“文革”的反思和怀疑。
话说到了1976年,一直沉浸在万寿无疆颂祝声中的红太阳殒落了,不可一世的“四人帮”被抓了,“文革”结束了。但我俩却遭到了厄运。不是仅仅我俩,在当时的太原市北郊区,受全省清查中极“左”思想的影响,不足二百五十多名的区委机关及公社干部,一下子揪出5名区委常委和56名干部,头上被扣上“四人帮”黑爪牙的帽子,受到了专政、审查和批斗。虽然在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全部平反,但那一段黑色岁月,让我们再次体会到了派性斗争的残酷和极“左”的可怖。也正是在那段日子里,王毓康那神大山的品格,受到了如我这类受审查者们的尊敬,也受到了审查他的那些运动积极分子的尊敬。即便有人骂他是茅厕里的石头叉臭又硬,但他坚持不因高压而给别人胡说,也不因诱导和逼供而给自个胡说的品格,分明就是盂县太行山里花岗岩石头的质地,在山风和阳光下,坚硬挺拔,绝不走形。
再往后,我调离了那块让我曾充满屈辱的土地。几年后,王毓康也荣调省级机关,进入《山西老年》编辑部,多年后以副主编身份退休。当年在太原市北郊区,也曾遇到过在思想上、生活上关心我俩的领导,如王毓康在他这本文集自序中。提到的支左部队首长肖银成政委,此君日后调回石家庄步校,成了军内的党史理论大家。我也与他一直保持联系,可谓良师益友,此处不再赘叙。
…………

作者简介

王毓康,1940年12月生。山西盂县人。中共党员。1961年7月高中毕业后,被选送军校,毕业于解放军第二炮兵技术学院。曾任太原市北郊区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区文联副主席;《太原北郊报》副社长、副总编;宣传部宣传科长;区法院民庭副庭长、法庭庭长;《山西老年》杂志社副主编、副编审。太原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发表小说、散文、报告文学、诗歌等30余万字。其中小说《水獭黄氏儿》获全国老年期刊优秀作品一等奖。《油灯洼的那盏灯》获双塔文艺三等奖。8次获全国老年期刊优秀作品及编辑奖。1962年获部队嘉奖。1983年获太原市政法系统先进工作者二等奖。主编《太原市北郊区民间故事集成》。参编、编审《山西办事指南》、《献给旅客的爱》、《交通漫画》等8部。策划、编撰电视专题片《津水河畔的拓荒人》等4集,均在山西电视台播出,受到老同志们的欢迎。

基本信息

作者:王毓康
出版:中国文化出版社
总编审:中国文化出版社国内编审处
责任编辑:艺兴
装帧设计:李琛
印刷:中国文化出版社印刷厂
开本:880×1230mm1/32
字数:180千字
印张:***
版次:2012年9月第1版第1次印刷
定价:32.00元

出版社简介

中国文化出版社是一家历史悠久的综合性出版机构,主要出版文化、艺术、教育、卫生、经济管理类图书和书画、摄影作品集以及各类学术专著。该社前身是1936年成立于上海的中华文化书局,1938年迁入香港,1955年更名为香港文化出版社,1982年定名为中国文化出版社。在多年的发展中,经历了不同的历史阶段,出版了上万种图书,业务范围遍及世界多个国家和地区。目前,中国文化出版社已成为一家在国内外具有广泛影响的多元化文化出版机构。业务包括图书编辑出版、书刊代理发行、文化学术交流等。附属机构包括作家委员会、《水墨味》杂志社、《艺术典藏》编辑部、《中华翰墨》编辑部等。总社地址:中国·香港九龙弥敦道208-212号四海大厦。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