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训

许训

中文名 许训
身份 太尉、司徒、司空
性别
目录导航

人物资料

姓名:许训

字:季师

籍贯:汝南平舆(今安徽临泉)

时代:东汉

官职: 太尉, 司徒, 司空

父亲:许敬

儿子: 许相

族侄: 许劭, 许靖

根据光荣石田三成头像的改图根据光荣石田三成头像的改图

籍贯考证

《平舆县历史沿革》记载“夏、商时期,平舆称挚地,为古诸侯国之一,国君任姓,古城在今西塔寺,周朝时并入沈子国。因文王之母太任归省家书中有“平舆”抵达(即坐车平安回到娘家)字样而得名。周朝,周公之孙始封于沈,建立沈子国,古城在今射桥乡古城村,公元前506年为蔡所灭。战国时期,沈地属楚,为平舆邑。秦朝,置平舆县,治所在今平舆北射桥乡古城村。汉朝,平舆县属汝南郡。三国时期,平舆县属魏,豫州汝南郡。晋朝,平舆县属豫州汝南郡。南北朝,废平舆县。北魏,复置,治所在今平舆县城西南。北齐,废。--------”

《沈子国》记载“公元前1063年,武王死后,其子成王继位,封聃季载于聃。唐代张守义《正义》注:“聃,国名也。季载,人名也,伯邑考最长,所以曰:“伯”,诸子中咸言“叔”,以载最少,故言季载。”武王同母兄弟四人,为嫡出。季载为武王胞弟,居第四,故称季。据众多的史料记载,聃国就在颍州西一百二十里处,即今古城址。有人提出疑问:既然聃季载封于聃,为何又叫沈子国呢?原来在古时,“沈”与“聃”二字互相通用。《辞海》“沈”条注:“沈”,古国名,一作聃。“聃”、“沈”古音名通用。看来聃季载封于沈当无疑义了。------公元前221年,秦王政26年庚辰,始皇统一中国。全国分36郡,310余县,临泉当时设平舆县。汉晋南北朝时期:公元前206年,西汉高帝刘邦承秦制,临泉仍为平舆县。其西部新置鲖阳县(今鲖城镇)。572年,北朝北齐武平三年,废平舆县。------据明嘉靖《沈邱县志》载:“沈子国城在县东南三十里,即周聃季所封处,今遗址现存,地属颍州(今阜阳)。沈亭在县东南废沈子国城东五里,秦高士沈郢建为游钓之所,今为颍州预备仓基。元至正十六年四月,明兵取颍州路,改颍隶凤阳府,省汝阴、沈邱(丘,以下同)二县,沈邱县废。------”   依《安徽省地方志-建置沿革志-第三篇 市、县(市)建置-第十一章 阜阳市 第六节 临泉县》记载“今临泉县城关镇原名沈邱集,建县后改为沈邱镇。解放初为临泉市,建国后易名城关镇。位于北纬33°04′与东经115°15′之间,是个古老的城镇。它是由古沈子国、平舆县城、沈丘县城故城,自明初废后向东移0.5公里处形成的集镇。明清设巡检司。临泉县创建后,改为沈邱镇,分为3个镇。古沈子国、平舆县、沈丘县旧治遗址,位于今城关镇西0.5公里,现叫古城子的地方。此处作为古国邑长达577年后废为沈邑。沈丘为古县名,“沈”源于古沈子国,“丘”源于沈子的葬所。今故遗址南岸有老土圻,高5米,周长0.5公里,传为沈子季载墓,合称沈丘。隋大业末建县,故引旧邑及沈子丘墓为县名。秦灭楚后,因其处为楚北上东渐重邑,西陲重镇,因地处一马平川的淮北大平原上,而因旧邑置新县,因沈子国不是直接亡于秦,为消除楚国的影响,以地势平坦而名新县为平舆县。在滨临泉河(古颍河主要支流,又名颍河)处有古沈()亭,为沈子后,春秋时期秦国的隐士沈郢钓鱼游息处。值得指出的是历史上及当代有些著作将安徽省临泉县古沈子国遗址作秦、汉(寝)县,东汉固始侯国(县),寝()丘、固始县与今临泉县无关。平舆县名始于《史记·白起王翦列传》载李信攻平舆,约秦王政二十一年三月攻下沈邑后建县,改名平舆,以地势平坦名县。即《汉书·地理志》汝南郡平舆条应劭注为:“故沈子国,今沈亭是也。‘舆’音‘豫’。”此县直至隋开皇三年(583年)才正式废除。大业初,复置平舆县已改治今河省新蔡境内。此后平舆县已与今临泉县故沈丘集,今临泉县城关镇及县无关。隋末,在故平舆废邑置沈州及沈丘县,系起用古国邑名。唐贞观元年(627年),废沈州,沈丘县改属颍州(治今阜阳市区),直至明初(约1368年)始废沈丘县,故城遂废。后居民向东迁徙,形成今临泉县城关镇(故沈邱集),成为颍州,后升为颍州府附郭县阜阳县西部的重镇。弘治十年(1497年),割陈州、项城县、颍州各一部分地区重置沈丘县于故沈丘县城(今临泉县古城子)西北15公里的乳香台北(今河南沈丘县城南老县城),也与今临泉县城及县境无关了,与现在的沈丘县新城则更无关系了。这里需要指出的是,有人把故沈子国邑、沈亭划到今平舆县北更不对,因此处一马平川,并无供垂钓的颍河之滨的沈亭,倒是有古亭又写成挚亭,是牧羊的地方。因此,古沈邑、秦汉以降的平舆县治,隋末至明初的沈丘县治及古沈子国、第一个平舆县、第一个沈丘县在今临泉县。

依上所述,秦汉至南北朝,平舆县治都在今安徽临泉古城子。许训为东汉人,见《后汉书·灵帝纪》、《后汉书· 许劭传》,《后汉书〉作者系范晔为南朝刘宋时期人,无论以人物所处年代算,还是以将之写入正史的作者的视角算,平舆县治都在今安徽临泉古城子,而不在今河南平舆北射桥乡古城村。

相关资料

《后汉书·灵帝纪》:(建宁二年,公元169年)五月, 太尉闻人袭罢, 司空许栩免。六月, 司徒刘宠为 太尉,太常许训为司徒,【训字季师,平舆人。】太仆长沙 刘嚣为 司空。【嚣字重宁。】

《后汉书· 许劭传》记载“劭从祖敬,敬子训,训子相,并为 三公,相以能谄事宦官,故自致台司封侯,数遣请劭。劭恶其薄行,终不候之。”

人物生平

许家是东汉著名的政治家族,但是其在士人中的声望却有褒有贬。这个家族既有因“ 月旦评”而驰名的 许劭、 许靖兄弟,也有因为党附宦官而臭名昭著的许训、 许相父子。

许训虽然人格猥琐,但是却因为 宦官的帮助仕途顺利,他是东汉少有的将“ 三公”当全的人:建宁二年6月——建宁四年3月( 司徒); 熹平三年12月——熹平五年5月( 司空);熹平五年5月——熹平五年7月( 太尉)

后来他的儿子 许相也位至 司徒。从某种意义上说许家父子这样依附宦官的人得都重用,也反应了东汉王朝末期的腐败。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