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义地说,有明显的射电辐射的星系,都可以叫作射电星系。在10~10赫范围内射电功率为10~10尔格/秒的星系,称为正常射电星系;射电功率比正常射电星系强10~10倍的星系,称为特殊射电星系(见河外射电)。历史上曾把射电星系当作某种光学特征异常的“活动”星系。现在看来大多数射电星系的光学特征并不特殊。射电星系大多是椭圆星系 (E)、巨型椭圆星系(D)、介于二者之间的ED星系和超巨型椭圆星系(cD),不规则星系很少。它们往往是星系团中最亮的成员星系,质量也大。有的射电星系是N型特殊星系和塞佛特星系。
有明显的射电辐射的星系﹐都可以叫作射电星系﹐在10~10赫范围内射电功率为1037~1041尔格/秒的星系﹐称为正常射电星系﹔射电功率比正常射电星系强10~10倍的星系﹐称为特殊射电星系(见河外射电)。历史上曾把射电星系当作某种光学特征异常的“活动”星系。
从射电星系与其他活动星系核既相似又有区别来看,有人认为射电辐射只是某些类型天体在某个演化阶段上的表现。射电星系可能是类星体的一种演化结果,是“死亡”了的类星体。总之,射电星系与光学体之间的关系还有待进一步研究。至于中心天体如何产生巨大的能量,这是研究各种活动星系(见激扰星系)的重要问题。不久前对 M87进行观测,结果发现在它的核心确实存在一个超大质量的天体,相当于个太阳质量,很可能是一个黑洞。因为射电星系比类星体距离我们近,如果它们有某种共同“活动”机制的话,那么仔细研究射电星系,对于解决类星体的能源问题是大有帮助的。
一般的星系都有射电辐射。通常指发出强烈的射电辐射(比一般的星系强一百到一百万倍)的星系。射电星系的射电连续谱一般为幂律谱,且有偏振,谱指数平均为0.75。射电辐射具有非热性质,起源于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中运动时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有些射电星系的射电辐射流量和偏振常有变化。
射电星系的射电形态多种多样,可分为致密型、核晕型、双瓣型、头尾型和包含多个子源的复杂型。射电星系大多为椭圆星系、巨椭圆星系和超巨椭圆星系。射电星系的光谱很像塞佛特星系,多数类似于Ⅱ型塞佛特星系,少数类似于Ⅰ型塞佛特星系。不过,塞佛特星系却是旋涡星系。射电星系同其他也发出强烈射电辐射的星系,如类星体、塞佛特星系、蝎虎座BL型天体等其他活动星系核的关系,尚有待研究。有些射电星系还发出强烈的红外辐射和X射线。
现在看来大多数射电星系的光学特征并不特殊。射电星系大多是椭圆星系 (E)﹑巨型椭圆星系(D)﹑介于二者之间的ED星系和超巨型椭圆星系(cD)﹐不规则星系很少。它们往往是星系团中最亮的成员星系﹐质量也大。有的射电星系是N型特殊星系和塞佛特星系。
近年来,还发现很多射电星系也是强的X射线源和红外源。单纯从射电特征来看,是不容易认识天体本质的。例如只凭射电资料,就无法区别射电星系和类星射电源,也无法确切肯定对应哪种类型的光学体。反之,从光谱分析,可以分出宽窄两类,分别同类星体和Ⅰ型、Ⅱ型塞佛特星系相似。
2022年2月,名为Alcyoneus的巨大射电星系在离地球约30亿光年的地方被发现。Alcyoneus星系的直径大约有1630万光年,而地球所在的银河系直径不到10.6万光年。这使得Alcyoneus的直径大约是银河系的153.77倍,是截至2022年2月人类发现的宇宙中最大的已知星系。[1]
来自射电喧噪活跃星系的电波发射是同步加速辐射,被臆测是非常平滑的、自然的宽频和高度偏振。这暗示发射电波的等离子体体包含至少是有相对论性速度(洛仑兹因子大约在~10)的电子和磁场。因此等离子体体必然是中性的,质子或正子必然是其中的成分之一,但是没有办法从同步加速辐射中直接观察出微粒的种类。而且,没有办法从观测中确定微粒和磁场的能量密度(也就是说,相同的同步加速辐射可以来自强磁场的少数几个电子,也可以是来自弱磁场的大量电子)。它是可能在特定的发射区域内,以给定的发射率,在最低的能量密度下测量出的最低能量状态(Burbidge 1956),但多年来没有特别的理由可以相信在真实状况中,任何地方的能量都在极小能量的附近。
一种与同步加速辐射为姐妹程序的是逆康普顿过程,相对论性的电子与四周的光子作用,经由汤姆孙散射提高能量。来自射电喧噪源的逆康普顿发射特别重要的结果是X射线(e.g. Croston et al. 2005),因为他只与电子的密度有关(和已经知道的光子密度),对逆康普顿散射的测量允许我们估计粒子和磁场的能量密度(依赖某些模型)。这可以用来论证是否多数来源的情况都接近于极小值能量的附近。
同步加速辐射没有被限制在电波的波长范围内:如果电波源的粒子能被加速到足够的能量,在红外线、光学、紫外线或甚至在X射线,也都能检测到在电波区域的特性。但是,后述状况的电子必须获得超过1Tev的能量,而在通常状态下的磁场,电子很难获得如此高的能量。再一次,偏振和连续光谱被用于区别来自其他过程的同步加速辐射。喷流和热点是常见的高频同步加速辐射的来源。在观测上要区别同步加速辐射和逆康普顿辐射是很困难的,幸好在进行的过程中在一些物体上会有一些歧异,特别是在X射线。
在产制相对论粒子的过程,同步加速辐射和逆康普顿辐射都被认为是粒子加速器。费米加速在电波喧噪活跃星系中似乎是有效的粒子加速过程。[2][3]
1、致密型:约15%的河外射电源有约0.001或更小的精细结构,与光学体位置相重合。用甚长基线干涉仪观测,发现它们通常由若干组源组成,例如3C84(NGC1275)。
2、核晕结构:主体为恒星状源,外围有晕,并向两个相反方向延伸。中心可能有几个致密子源组成的复合结构。例如室女座A,中心有与光学源(M87)对应的双致密子源,外面由分布很广的射电发射区包围着。它最突出的光学特征是以每秒几万公里的高速从核抛射出亮的蓝色喷射物,长达1.5千秒差距。这些喷射物又是强的紫外线和X射线源,由几个高偏振的凝聚块组成。光学晕为30千秒差距,射电晕还要大。
3、延展的双瓣结构:延展源射电星系中约有一半大致具有这种结构,即外面是两个分立的射电子源(外延展瓣),中心为光学天体。例如,天鹅座,A射电星系两个外瓣相距186千秒差距,每个瓣约17千秒差距,外面较亮,形成热斑,与中心天体基本上在一条直线上。甚长基线干涉仪发现还有一个更弱的致密核,恰好位于中心的两个光学源之间。在米波段,两个外瓣之间有辐射桥。
射电星系4、复杂源:由多个子源组成的狭长辐射带,一般在光学体的两边以两个较强的子源为主体,靠里面又有一个至多个组源以及低亮度区域,形态较为复杂,直线分布也不很规则,例如3C288等。
5、头尾结构:前面是一个有光学星系对应的致密源,随后有几对逐渐增大的双射电子源,并拖着范围逐渐增宽、频谱指数逐渐变陡、强度逐渐减弱的射电尾巴。尾巴长达数十至数百千秒差距。它们都是星系团的成员。
射电谱和偏振射电星系的射电连续谱一般写成幂律谱,射电星系大多具有直线谱,平均值为0.75,辐射流量一般不变。其致密结构有平坦谱(约为0~0.25)或者复杂谱,即有一个或多个极大值或极小值,而且辐射流量大多是变化的。近年来的厘米波段偏振测量表明,几乎所有射电星系都有线偏振,由百分之零点几到百分之几。
从一个源来看,一般在较致密区域,线偏振较低,只有百分之几;而在延展的低亮度区域,却可高达60%。由观测大多数射电星系的频谱和偏振推断,射电辐射机制属于相对论性电子在磁场中运动产生的同步加速辐射。在延展区域,因较透明而得到直线谱;而在致密区域,因不全透明,自吸收可产生平坦谱以及各组源谱迭加而形成的复杂谱。光谱和能量,射电星系的光谱特征很象塞佛特星系,也可以分为两大类。大多数射电星系的中心光学源的光谱具有窄的轮廓,如Ⅱ型塞佛特星系。少数为宽线轮廓,如Ⅰ型塞佛特星系。从同步辐射磁能与电子能量均分出发,可以得到高达1060尔格的射电星系总内能。射电星系的寿命约107~ 9年。
射电星系对于中心光学体有着明显的对称双型结构,外子源与光学体之间有许多相关特性。近年高分辨射电干涉仪发现外延展子源中也有较
射电星系60年代用综合孔径射电望远镜进行的大量观测表明,具有星系级能量的暗弱射电源的数目,比射电源空间均匀分布假设所预期的多很多,即射电星系在空间实际上不是均匀分布的。由此推断,在宇宙学时标上,射电星系是从较强的源演化成较弱的源的。
腾讯科技讯据国外媒体报道,近日,澳大利亚天文学家公布了半人马星座A的射电星系图像,他们已经成功绘制出了射电星系的详细图像,从而有利于我们更进一步的了解射电星系这一奇怪的天文现象。
据报道,由澳大利亚科学家莱纳.费因博士领导的团队在上周悉尼举行的关于人马星系多样性的学术会议上,公开发布了他们绘制的图像。科学家通过澳大利亚联邦科学与工业研究组织的国立天文望远镜发现:“只有很少的星系是这种形状的,它们就像是广袤太空中的一头蓝鲸。
”为了绘制这个详细的图像,科学家利用澳大利亚小型阵列和帕克型射电望远镜群持续观察了1200个小时,拍摄了406张图片,并花了10,000小时使用电脑来处理这些照片。
半人马星座A是半人马星系群中的一个星系,距离地球1400万光年,由射电星云浓密的包围着。新的图像显示,星云的结构是由一个中新心的超大质量的黑洞所放射出来的射线粒子群流所堆积的。当粒子流在星系中释放能量事,形成了不同的两半。来自堪培拉斯壮罗山大学的肯·弗里曼教授说:“这个详细的图片给了我们关于这个星云的总体印象和观点。星云就像是天空中的云彩一样,就像云有不同的形状一样,射电星系也是一样。”
科学家介绍,要想研究射电星系,对一系列光谱的大量的研究是必不可少的,比如视觉光谱和X线光谱,而了解他们之间的不同正是天文学所关注的。[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