麦香村麦香村,开业于1929年,是由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大南街“宝和兴”杂货铺掌柜姜明善(山西祁县人)出面,与潘秀仁(原国民党绥远省党部书记)、贾联魁(原国民党部庶务股长)集资开办的。当时以50元大洋为一股,共集资3000余元,租用了大南街路东大烟商楮有珍的房产,改建成有五大间并带二层楼的门面。饭庄装潢考究,一律青砖贯顶,朱漆彩绘,高大排场,饭馆取名“麦香村”。字号“麦香村”的招牌,相传是当地书法高手韩渐逵所写。
麦香村(4)
麦香村饭庄以山珍海味、四时名菜为主,烤、熘、爆、炒、炸、蒸、焖、煎、烩,无一不精。婚宴先上京点心,五香瓜子,什锦喜糖,然后上四个大件菜和四个座底菜(即俗称的八大件),并上八个小件菜。顺序是上了一个大件,接着再上两个小件,这就叫做‘一领二’的酒席。其中,鱿鱼卷、红烧海参和烩乌龟蛋汤,是“绥包两地的三绝”。
麦香村的甜味性菜点有糖蘸羊尾(亦称酿羊尾)、拔丝山药、糖醋里脊以及冰糖莲子加京糕的果汁汤等。这些菜肴都是小孩子最爱吃的东西。说到糖蘸羊尾,其形方中带圆,又像一团白花花的棉花糖,吃起来似有甜甜、淡淡,近乎肉香的美味,又有滑滑爽爽,入口即化的快感。
麦香村的烤鸭,是十分考究的。不像现在某些餐馆出售的所谓烤鸭,皮肉吃起来硬邦邦的,难以下咽。那时的烤鸭是要经过选鸭,选料,填料的过程的。特别是填鸭工序,更需精心料理。它要在一个特别的专用木笼里填喂一个多月,而这木笼,绝对不容鸭子有站立活动的自由。每次填喂时,是把预先备好的高粱面团和高粱颗粒,搓成条捋着鸭子的嗉囊,一点一点地填进去的。为了达到皮酥里嫩的效果,填鸭师傅还须运用大头针先把白条鸭的皮挑起晾干,以致不惜费时费力。而且在烤制时,还要在吊炉上方备好杏木烧好的荤油,如此精工细作,最终才能将一只高标准的烤鸭端到食客面前。
麦香村的稍麦远近闻名,稍麦二字原写作“稍美”是沿用明代的写法,明代史料记载“北方麦子在四五月间,麦稍有一层白霜”而稍麦在制作收口处,也有好似白霜的面粉。在乾隆年间,有位叫杨米仁的诗人在《都门竹枝词》中有“稍麦馄饨列满盘,新添挂粉好汤圆”的诗句,“稍麦”二字从明代一直沿用到现在。
20世纪80年代末,因呼和浩特旧城大南街改造扩建,麦香村旧址被拆除,在距离旧址以北约500米处大南街路东重建麦香村。
2017年7月,麦香村在京开业首家门店。[1]
2017年10月,西贝暂停快餐项目。[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