糯稻

糯稻

植物界
糯稻
禾本目
稻族
中文学名 糯稻
目录导航

起源

水稻起源于我国长江流域,但是糯稻隐性突变何时被筛选及其起源时间尚无考证。《诗经》中已有糯稻的记载,后来糯稻向东部和西南部扩散,在我国西南少数民族聚居区、日本、韩国以及东南亚国家形成了各自的糯稻饮食文化,并沿传至今。[1]

形态特征

一年生草本,高1m左右。秆直立,圆柱状。叶鞘与节间等长,下部者长过节间;叶舌膜质而较硬狭长披针形,基部两侧下延与叶鞘边缘相结合;叶片扁平披针形,长25-60cm,宽5-15mm,幼时具明显叶耳。圆锥花序疏松颖片常粗糙;小穗长圆形,通常带褐紫色;退化外稃锥刺状能育外稃具5脉,被细毛,有芒或无芒;内秤3脉被细毛;鳞被2,卵圆形;雄蕊6;花柱2柱头帚刷状,自小花两侧伸出,颖果平滑粒饱满,稍圆,色较白,煮熟后黏性较大。花、果期7-8月。

品种资源

我国糯稻分布广泛,各主要稻区均选育了符合当地地理、市场环境需要的糯稻品种。北方稻区以粳型糯稻为主,一般为晚稻,较耐寒耐旱;南方糯稻籼粳都有,品种类型繁多,尤其是长江中下游和福建育成的糯稻品种较多,产量较高,一般单产超过500kg/667m2。云南、贵州及陕西汉中地区由于地理和人文环境特殊,资源丰富,包括许多特种米,但因地理环境限制产量一般不高,鲜有单产超过500kg/667m2的品种,其他突出的性状特点为耐阴耐冷、不抗倒伏。专用和特种糯米的选育集中于长江下游地区,且具有多样性和针对性,如酒米、保健有色米、以及聚集多个优良性状的巨胚糯米、香糯米等。[1]

2001年农业部稻米及制品质量监督检验测试中心征集全国除新疆、西藏、青海、山西、台湾外的26个省(市、区)的水稻品种919个,籼糯稻14个、粳糯稻19个,糯稻仅为3.6%。但是已收集并保存在中国国家种质库的糯稻品种达10370份,地方上的调查结果同样显示糯稻资源很丰富,如贵州省鉴定了953份糯稻遗传资源,其中,粳糯541份、籼糯412份,在6121份云南地方稻种资源中黑(紫)糯米有109份、酒用糯米1373份。这说明糯稻在生产上应用比例较小,主栽品种推广面积不大。[1]

我国有色糯稻以紫黑糯稻为主,红米中也有部分糯稻,绿米大多为糯稻,但资源较少。我国黑米特种稻资源丰富,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广东、陕西、四川、福建、湖南、江苏等地,多数为黑糯或紫糯,占全世界黑米品种的61.6%,主要省份代表性品种有贵州的惠水黑糯、屯里黑糯、高子黑糯等20余种;云南的西双黑糯、临沧黑糯、丽江紫米、墨江接骨糯等20余种;广西的东兰黑米、容县黑糯、隆村黑糯;陕西的洋县黑米、福建的云霄紫米、湖南的湘西黑糯、江苏的常熟鸭血糯、广东的韶关黑糯等。同时,以丰富的黑糯资源为亲本育成的优质品种也很多,如上农黑糯、黑优粘、黑珍米、乌金1号、矮血糯、黑糯138、黑丰糯、秦稻2号、龙锦1号、汉中黑糯、闽岩糯,以及黑糯三系杂交组合186A/161等。红米稻主要分布于云南、贵州、广西、江西、江苏、福建、湖南等省,代表品种有陕西安康地区平利三粒寸,江西红糯、乌谷红等。绿米品种较少,以糯米为主,如陕西商南县红壳稻、白秆子、岚泉冷水谷等17个品种,及以其种质为基础育成的“绿莹香米”;另外,还有广东育成的“珍珠绿米”,上海交大农学院育成的“上农绿米”。[1]

针对黄酒的生产,我国先后选育了系列优质酒米品种,如江苏的苏御糯、香粳糯、香血糯、金坛糯、桂花糯;四川的川新糯、宜辐糯1号;湖南的郴早糯1号等。适宜酿制紫米酒、黑米酒的品种有陕西的汉中黑糯、贵州的惠水黑糯、浙江的香血糯、上海的上农黑糯和乌贡1号、云南的滇瑞501等。为保证黄酒的质量,绍兴专门在当地规划了糯稻生产基地,主要推广品种为绍兴市农科院育成的绍糯119、绍糯9714、越糯1号、越糯2号、越糯6号等品种。[1]

主要产地

我国南北各地均有水稻的栽培区。

主要价值

黄酒、稠酒、甜酒是我国传统糯米的发酵饮品。[1]

《本草纲目》中指出,糯米本身作为一味中药,具有暖脾胃、止虚寒泄痢、缩小便、收自汗、发痘疮的作用。糯米作为中药炮制的辅料,相对其他米应用是最广的,同时以糯米为原料酿造的黄酒至今仍是炮制中药的液体辅料。[1]中医认为,糯米性温、味甘,入肺、脾经,是一种温和的滋补品。[2]

品种选育

传统育种

杂交可以聚合亲本的优异性状,并产生杂种优势,是高产优质糯稻育种的重要途径。从上世纪80年代,常规糯稻和杂交糯稻育种均采用该方法。杂交糯稻代表性品种有甬优5号、N2优28、黑糯三系186A、186B、161R及其杂交组合168A/161等。常规糯稻代表性品种有绍糯9714、春江糯2号、嘉65、浙糯36、浙农大454、闽岩糯、龙稻8号、龙糯3号、海丰糯1号、新稻10号、南丰糯、鄂粳糯437、贵农糯2号、糯两优6号、文糯1号、文稻4号、大华香糯、糯稻89-1、月亭糯1号、糯型巨胚稻、紫宝香糯1号等。[1]

诱变育种

辐射诱变可以创制丰富品质特异的品种资源,结合组织培养、胚挽救和突变间接利用的诱变育种是糯稻育种有效手段之一,当前生产上推广的主栽糯稻品种如鄂荆糯6号、扬辐糯1号、扬辐糯6号、宜辐糯1号等均是诱变育种产物。随着诱变筛选技术的不断成熟,建立了基于诱变技术的杂交糯稻育种技术体系,如福建农林大学采用60Co-γ射线辐照诱变杂交水稻的双亲,获得相应系的糯性突变体,结合杂交育种技术,进而育成糯稻不育系和恢复系,组配出一批同当前杂交稻产量潜力相当的杂交糯稻。诱变育成的代表性糯稻品种还有浙糯3号、浙糯5号、浙糯36、辐糯优396、三系杂交糯稻组合糯优1号、鄂糯9号、湘早糯1号等。另外,诱变技术在特种糯稻育种上也有很多新突破,如秋香糯、紫香糯861、黑珍米、香甜糯,近年福建农林大学还育成巨胚糯稻gewx1、gewx25。[1]

栽培技术

品种选择

在品种的选择上应根据种植户对糯稻生产的定位来选择适宜的品种。[3]

秧田选择处理

选择背风向阳位置,排灌方便,光热条件好,肥力中等偏上,无病虫害的田块作秧田。播种前将秧田耙匀、起垄,施肥后趟平,使肥料与土壤融合,垄面无渍水,方可播种。[3]

种子播前处理

播种前,选择晴朗天气将种子晒1-2d;晒种时,要摊薄勤翻,使种子晒得均匀,但要注意防止谷壳破碎损伤。通过晒种,不仅对种子有消毒作用,还可使种子干燥均匀,有利于浸种时吸水均匀,发芽出苗整齐。为了让种子发芽比较整齐一致,必须将种子浸足水分。浸种过程中要勤换水,每天早晚换水3次。待种子谷壳颜色加深,呈半透明状,胚部膨大,腹白清晰可见,胚乳变软即可。种子消毒结合浸种进行,在种子浸水12h左右后,捞起谷种滴干水,用强氯精粉剂,以清水稀释300倍,将种子在药液中浸12h消毒,再将种子用清水洗净并继续浸足水分后催芽。催芽时,将浸足水分的种子放入箩筐内,并覆盖润湿的麻袋以确保种子催芽的湿度与温度,催芽的温度通常控制在28-35℃。催芽1-2d种子即可催成“根长一粒谷,芽长半粒谷”的状态,便可播种。[3]

培育壮秧

为了提高播种质量,应定量均播,播后撒上草木灰并轻压,使种根与土壤接触。早稻育秧需搭架覆盖农膜进行保温,以促齐苗。农膜内温度超过40℃时要及时揭开两端,以防高温伤苗。过了3叶期秧苗较老健,气温稳定在15℃可揭膜炼壮苗;晚稻育苗可覆盖遮阳网,不仅可预防暴雨将种子冲散,同时还可预防鼠雀害而影响全苗、齐苗以及预防病虫害对秧苗的危害。移栽前5d蹲苗及视秧苗长势适施“送嫁肥”,促进新根萌发,以利于插秧后早扎根早回青。[3]

移栽

根据广西桂南的气候特点,早稻一般在4月上旬移栽,秧苗秧龄在28-30d;晚稻一般在8月上旬移栽,秧龄在18d左右。糯稻插植规格23cm×15cm,每穴插植3粒谷苗。注意浅插,插深2cm左右。[3]

大田管理

科学施肥

分蘖期是糯稻一生中体内含氮量最高,吸氮较多的时期,为了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必须早施、重施分蘖肥。一般在插秧后5d后追施分蘖肥,施肥量是总量的60%以上。施肥总量由田块肥力高低而定,中等肥力的田块,一般每667m2施纯氮8kg;氮磷钾比例为10∶5∶8,磷肥作基肥一次施下,钾肥施用方式为基肥∶穗肥=1∶1。[3]

合理灌溉

插秧初期因秧苗伤根,吸水力弱而叶片蒸腾快,叶片易凋萎卷叶,因此插后深水灌溉,一般灌水3-5cm;回青后则浅水灌溉,一般灌水2cm,浅水可调肥通气,促进分蘖,使分蘖节位降低;当分蘖期的群体总茎蘖数达到预期穗数的80%-90%时则进行晒田,以控制无效分蘖,促进根系生长;抽穗扬花期保持水层,灌浆结实期干湿交替,以促进子粒灌浆;收割前7d断水干田,此时不可过早断水,以免影响子粒的成熟率及千粒重。[3]

病虫害防治

对广西糯稻生产威胁较大的病虫害有稻瘟病、白叶枯病、纹枯病、细菌性条斑病,稻纵卷叶螟、稻飞虱等。为了保护农田生态环境及糯稻米食用安全性,在病虫害的防治过程中,应选用高效、低毒、低残留化学农药、生物农药及采用频振式杀虫灯进行诱杀的物理防治,同时,及时清除田间杂草,以控制病虫源。[3]

及时收割

当糯稻成熟度达到95%时,应抓紧时机抢晴收割,避免过熟掉粒和遇雨在穗上发芽,从而影响产量和米质。[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