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名由来
商河县原为滳河县,隋开皇十六年(596年)置县。因有滳水流经,故名滳河县。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县改为商河县。
商河县历史演变商河置县前的建置隶属,据现存原明、清及民国时期《商河县志》记载,尧、舜、夏、商属古兖州域。
周属齐国麦邱邑。
秦属齐郡。
西汉为平原郡之扐县、千乘郡之湿沃县。
东汉为平原郡之般县。
三国、魏晋、南北朝为乐陵郡湿沃县。
隋隶属于棣州。大业元年(605年),改属渤海郡。
唐武德四年(621年),复属棣州。武德八年(625年),棣州废,属沧州。贞观元年(627年),改属德州。贞观十七年(643年),复置棣州于厌次(今惠民东南),又属棣州。天宝年间(742年—756年),改棣州为乐安州,滳河县属之。
五代时(907—960年),隶属关系未变。
北宋元祐元年(1086年),滳河县改为商河县,属棣州。
南宋咸淳元年(1265年),并入无棣。未久,商河县复立,归属棣州。
明初,属济南府。宣德元年(1426年),改属武定州。
清初,商河县复属济南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改属武定府。
商河县城中华民国二年(1913年),废府州,行县道,商河县属岱北道,民国三年(1914年)改为济南道,民国十四年(1925年)划为武定道。民国十七年(1928年),废道制,省领县,商河县属山东省政府。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省下设行政区,商河县属第五行政区。
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由鲁北行政委员会领属。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10月改属冀南行署第八督察专员公署。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9月商河、惠民两县结合部成立商惠县,属冀鲁边区三专署。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11月撤销商惠县,恢复原商河县建置,属渤海区二专署。民国三十八年(1949年)7月改属泺北专署。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初属泺北专署。1950年属德州专署。1956年3月德州专署撤销,商河县归属惠民专署。1958年12月商(河)、乐(陵)合并为商河县(1960年改名乐陵县),属聊城专署。1959年4月改属淄博专署。1961年9月两县分治,商河县复属德州专署(1978年改称德州行政公署)。1990年元月商河县归属济南市。
明行乡里制,商河全境设5乡68里。
商河县(3)清康熙二年(1663年)增设安丰乡,全县分为6乡、60里、134约,辖1123个庄。宣统二年(1910年),取消6乡旧名。全县划为9区、52段。
民国初,沿用清制。民国二十年(1931年),全县划为9个区。区下设乡镇,共有12个镇、96个乡。民国二十三年(1934年),奉省令改划为9区、6镇、75乡、辖1017个村庄。
抗日战争爆发后,国民党县政府人员仓皇南逃,由于革命战争的需要,区划时有变更。民国二十八年(1939年)7月1日,商河县抗日民主政府成立后,相继设立了二区、三区、四区、七区、八区、九区共6个区公所。
民国三十年(1941年)7月,商河县政府分为商惠公路南、北两个领导机构开展抗日工作。次年9月,在商河、惠民两县的结合部建立了商惠县。商惠县抗日民主政府先后设立了三、四、五、六、七、八共6个区公所。原商河县二、八、九区划归商惠县。
商河县区划民国三十三年(1944年)11月,在惠民、济阳、商河三县结合部置三边县(后改为杨忠县、惠济县),原商河县的三、四区划入三边县。
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商河县全境解放。同年11月商惠县撤销,恢复商河县建制。全县设10个区。
1950年5月,惠济县撤销,其所辖郑路区、潘桥区、常王区归入商河县。全县共13区。
1952年春,撤销四区、十三区,全县为11区。
1955年12月,又撤销二区、七区,全县调整为9个区。
1956年3月德平县撤销,其所辖怀仁区及奎台区南部划归商河县。至此,全县共10个区。
1957年1月撤区建乡。全县10个区划为40个乡(镇),辖1012个村。
1958年3月全县调整为19个乡(镇)。同年9月全县实现公社化,19个乡(镇)转为政社合一的人民公社。12月商河、乐陵合并,称商河县(1960年1月改称乐陵县)。县内区划调整,共设20个公社。计有186个管区,2064个村。
1961年9月两县分治,恢复商河县。全县10个公社。
1965年5月公社规模调整,划为22个公社。计有974个大队,1058个生产队。
1983年全县22个公社,979个大队,3099个生产队。
1984年春,撤销公社,全县改建为6镇、16乡。共有998个行政村,1056个自然村。
1990年元月,商河县划归济南市。同时,奎台乡划入乐陵市。全县计6镇、15乡,959个行政村,1018个自然村。
截至2021年,商河县下辖1个街道,11镇,1个经济开发区,15个居民社区,948个行政村。商河县政府驻许商街道明辉路119号。
1个街道:许商街道。
11个镇:玉皇庙镇、龙桑寺镇、殷巷镇、怀仁镇、郑路镇、贾庄镇、孙集镇、白桥镇、韩庙镇、沙河镇、张坊镇。
1个开发区:商河经济开发区。
2016年商河县行政区划 | ||
---|---|---|
乡镇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村(居)(个) |
合计 | 1162.68 | 963 |
许商街道办事处 | 114.54 | 94 |
孙集镇 | 106.04 | 95 |
龙桑寺镇 | 92.50 | 94 |
沙河镇 | 86.87 | 66 |
韩庙镇 | 68.11 | 45 |
殷巷镇 | 122.98 | 104 |
怀仁镇 | 59.56 | 58 |
张坊镇 | 37.56 | 42 |
贾庄镇 | 108.89 | 91 |
玉皇庙镇 | 153.55 | 96 |
白桥镇 | 83.31 | 81 |
郑路镇 | 128.71 | 97 |
其他 | 0.44 | - |
2016年商河县行政区划 | ||
---|---|---|
乡镇 | 面积(平方千米) | 行政村(居)(个) |
合计 | 1162.68 | 963 |
许商街道办事处 | 114.54 | 94 |
孙集镇 | 106.04 | 95 |
龙桑寺镇 | 92.50 | 94 |
沙河镇 | 86.87 | 66 |
韩庙镇 | 68.11 | 45 |
殷巷镇 | 122.98 | 104 |
怀仁镇 | 59.56 | 58 |
张坊镇 | 37.56 | 42 |
贾庄镇 | 108.89 | 91 |
玉皇庙镇 | 153.55 | 96 |
白桥镇 | 83.31 | 81 |
郑路镇 | 128.71 | 97 |
其他 | 0.44 | - |
商河县地处山东省西北部,是济南市的北大门,东靠滨州市的惠民、阳信,公路直达渤海沿岸;西与德州市的临邑毗邻,南临济阳县,北与德州市的乐陵接壤。介于东经116°58′—117°26,北纬37°06′—37°32′之间,县境呈菱形,南北最长51千米,东西最宽43千米,总面积1162平方千米。
商河县的地质构造位置在惠民凹陷中部。惠民凹陷的构造分布是一隆、两洼、南斜坡的格局。一隆,即惠民凹陷中央隆起带。西起陈庄、经萧庄、盘河、临邑、商河、沙河街到林樊家,呈北东东走向,长150千米,宽10—16千米。商河县境内的胡集乡、商河镇、牛铺乡、沙河乡及其以北乡镇,位于中央隆起带中部。两洼,即在中央隆起带南北两侧的惠民凹陷北部洼陷带和惠民凹陷南部洼陷带,商河县的玉皇庙、钱铺、孙集、郑路、展家及其以南等乡镇位于南部凹陷带中部。南斜坡,位于惠民凹陷南部洼陷带以南,即惠民凹陷南部边缘斜坡带,在县境南部边缘及其以南。
惠民凹陷内构造活动较强烈,发育着受基底断裂控制的两大断裂体系。中央隆起带上展布着北东东断裂体系,形成三个帚状段,马寨到商河,商河到淄角镇段部分或全部位于商河县境;南部斜坡边缘上展布着北东东断裂体系,其中夏口至白桥一带、营子街至玉皇庙断层部分在商河县境内。
商河的地层和惠民凹陷一致,有古生界寒武系、奥陶系薄层灰岩、石炭系和二迭系的砂岩、泥质页岩和灰岩煤线地层,也有中生界侏罗系和白垩系。侏罗系是紫色砂岩等,白垩系是红色粘土等地层。新生界始新统孔店组--沙四段,岩性为一套巨厚的砂岩、泥岩互层,厚度在2000米以上。地层沉积有些缺失。
商河县属华北冲积平原,境内无高山和丘陵。地势平缓,自西南向东北缓缓倾斜,地面坡降为1/5000—1/10000之间。最高点为胡集乡小寺村,海拔17.10米;最低点为韩庙乡红庙洼,海拔8.94米,高低相差8.16米。历史上由于黄河多次漫溢溃决和淤淀不均,遗留下5条古河道高地带,在古河道间形成了坡地和洼地。高地、坡地、洼地相间分布,洼地星罗棋布全境,素有72洼之称。
商河县有河滩高地、高坡地、平坡地、洼坡地、浅平洼地、沙质河槽地6个地貌类型。
河滩高地
系古河道漫滩沉积而成,主要是垄岗河滩高地,地面坡度较大,地表径流和地下水径流通畅,一般无涝灾威胁;地下水埋深3米以下,矿化度为2.07克/升,井灌水质较好,河灌无盐化威胁,土壤水分以下渗为主,多为褐土化潮土。主要分布于徒骇河、沙河、朱家河沿线。
高坡地
系泛滥漫流沉积而成,位于河滩高地的下端,地面坡度相对较大,地段中有微微隆起。地下水埋深在3米左右,排水良好,矿化度1.5克/升。土壤类型以砂质潮土为主,其次是褐土化潮土,为全县土壤精华,是粮棉高产地。主要分布在商河南部土马河、徒骇河一带和商河西北部的怀仁、殷巷等乡镇。
平坡地
系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的单斜坡地,在高坡地下端,处于高坡地与洼地之间,地势平缓,地下水埋深2—3米,矿化度2.17克/升。土壤类型以沙质潮土为主,夹杂着零星的斑化潮土,耕性好,适宜种植多种作物,是全县主要地貌类型。全县各乡镇均有分布。
洼坡地
系黄河泛滥漫流沉积而成,位于平坡地的下端,地下水埋深1—3米,矿化度高,径流滞缓,盐分集聚,易泥涝易碱,是全县盐碱地的所在地,各乡镇均有分布,主要分布在各洼地的边缘地带。
浅平洼地
系黄河泛滥尾水缓流或静水沉积而成,地势封闭平缓,土壤表层多为厚层粘土,地下水埋深2米,矿化度2—3克/升。排水不畅,汛期易积水。主要分布在沙河、常庄、钱铺、商河、贾庄、张坊、郑路、孙集等乡镇。
沙质河槽地
多数由故河道遗留下的沙质河槽所形成。经过多年的淤积和农田基本建设形成了断断续续明显或不明显的槽状洼地,土壤质地多为砂质,地下水埋深较浅,有的甚至积水。主要分布在沙河故道和朱家河故道。
商河县地处中纬度,属暖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气候干燥度为1.2,大陆度65.7%。气候温和,年平均气温12.6°C;降水偏少,年平均降水量591.1毫米;光照充足,年日照时数2737.4小时。春、夏、秋、冬四季分明,季风特征明显。春季,始于3月28日,终于5月22日,持续56天,其特点是干旱、风多、回暖迅速,蒸发量大;夏季,始于5月23日,终于9月4日,持续105天,其特点是湿热、雨量集中、受海上副热带高压影响,盛行偏南风;秋季,始于9月5日,终于11月7日,持续64天,其特点是天高气爽、气温下降急;冬季,始于11月8日,终于3月27日,持续140天,其特点是干冷,雨雪稀少,受欧亚大陆冷高压的控制,盛行干冷的偏北风。
光照
商河县实际日照数年均2737.4小时,日均7.5小时,日照率62%,其中80%的保证率为2639.9小时。全县以春、夏季光照最多,日均8.4小时,冬季最少,日均6.3小时。
气温
商河县全年以1月份最冷,月平均气温为-3.6°C,最低气温月平均为-8.6°C,日最低气温≤-5.0°C的寒冷日数,年平均为64.1天,日平均气温≤-10.0°C的严寒日数年平均23天,最早开始于11月下旬,最晚结束于3月中旬。7月份最热,月平均气温为26.8°C,最高气温月平均为31.6°C。日最高气温≥35°C的炎热日数,年平均为15.8天;日最高气温≥30°C炎热期平均74.0天,一般从6月上中旬开始,至9月上旬结束。
地温
商河县封冻日一般在12月下旬,最早为12月6日,最晚为1月12日。
降水
商河县历年平均降水量591.1毫米。降水的四季分配,以夏季最多,平均为404.2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68%;冬季最少,平均为15.9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一年中各月的降水变化为单峰型,以7月份最多,平均为205.3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35%,1月份最少,平均为4.0毫米,占全年降水量的1%。全年降水量的3.1%为雪,平均降雪量为18.3毫米。
蒸发
商河县水面蒸发量全年以6月份最大,为332.2毫米,占全年总蒸发量的16.9%;1月份最小,为46.5毫米,占全年总蒸发量的2.4%。
风
商河县主导风向是西南风,其次是东北风。以2—4级的和风为主,平均风速3.2米/秒,年平均大风日数18天。4月份平均风速最大,4.4米/秒,大风日数平均为4天。8月份平均风速最小,2.2米/秒,大风日数平均为0.4天。
商河县境内的河流属海河流域徒骇河水系和德惠新河水系。徒骇河水系的支流有徒骇河故道、土马河、清水干沟、沙河,流域面积349.24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30%。德惠新河水系支流有商西河、商中河、改碱河、商东河,1990年流域面积813.43平方千米,占全县总面积的70%。文昌河
徒骇河水系
徒骇河又名土河,前身为古漯川,是境内最大河道。起源于山东省莘县文明寨,自杨庄铺乡南河头入县境,经白桥乡、郑路镇,至展家乡出境入惠民县,境内长31.7千米。流域面积347.06平方千米。
德惠新河水系
德惠新河1968—1970年开挖,因贯穿德州、惠民两地区而得名。起源于平原县马洪干沟。自怀仁镇三皇庙村西南入境,流经商河县及乐陵市边界,至韩庙乡买虎站东北出境入乐陵市。境内长21千米,河床底宽52米,深5—6米,径流量254.34米/秒,流域面积813.43平方千米,为境内商西、商中、改碱、商东四河的唯一排水河道。
引黄提水灌区渠系
商河县为邢家渡引黄灌区。渠首引黄闸在济阳县境。县境内1979年建引黄输水渠和二级沉沙池。黄河水通过引黄干渠经牛王渡槽过徒骇河,进入境内二级沉沙池。沉沙后,清水分流,一支入商西河往北输送,灌溉县境西半部农田并给庆云、乐陵两县(市)送水;一支由二级沉沙池东北口溢流堰泄入引黄输水渠,然后再分两路,一路通过垦禹公路沟入商中河,另一路利用土马河往东引至商东河与引徒骇河水汇流,通过各节制闸调配,送至境内各河系的支斗沟网。引黄输水渠是一地下渠,从二级沉沙池溢流堰起至商中河,全长18.67千米。河底高程11.67—8.46米,河底宽11米,设计流量25立方米/秒。
商河县自然灾害以气象灾害为主,其次是虫害、地震、盐碱等。气象灾害中经常发生,危害较重的是旱涝灾害、冰雹和干热风。
水资源
截至2016年末,商河县水资源总量为3.6769亿立方米,天气降水径流总量为6867万立方米,内河、沟渠和坑塘拦蓄库容为5228万立方米,地下水可利用量为1.1763亿立方米,引进黄河、徒骇河、德惠河水可利用量为1.9777亿立方米。
截至2016年末,商河县土地总面积1162平方千米,已利用土地面积10.9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93.8%。其中耕地面积6.67万公顷,水域面积1.3万公顷。
商河县草本植物资源有:大蓟、小蓟、马齿苋、马兜铃、蛤蟆草、木贼、王不留、风仙花、车前、风眼草、冬葵、艾、龙葵、列当、地锦草、地肤、地丁、蛇床、老鹳嘴子、血见愁、苍耳、谷精草、牵牛花、青蒿、泽兰、败酱草、青箱、菟丝子、茜草、贯众、菌陈蒿、浮萍、莎草、益母草、透骨草、夏枯草、猪眼草、曼陀罗、野菊花、旋复花、葶苈、蒺藜、锦灯笼、蒲草、蒲公英、打破碗花花、马伴草、芦苇、茅草、灰菜、曲曲菜、猪毛菜、狼尾草及其它禾本科杂草。
野生木本植物有:酸枣、杜梨、红荆条、野桑树、枸杞、爬山虎共6种。
兽类
商河县民国以前常见的兽类有黄鼠狼、刺猬、蝙蝠、野狸、狐狸、獾、野兔等。
建国后,狐狸、獾、黄鼠狼数量逐年减少,鼠类特别是田鼠自70年代以来随蛇、猫头鹰、猫的减少而有所增加。
鸟类
清至民国时期,主要有麻雀、燕子、灰喜鹊、喜鹊、大山雀、黄雀、啄木鸟、猫头鹰、杜鹃、白玉、蜡嘴、乌鸦、野鸽、野鸭、戴胜、鹌鹑等。
建国后,20世纪50年代末除“四害”时,麻雀的数量曾一度大减。猫头鹰、乌鸦、喜鹊的数量自60年代末以来逐年减少,90年代乌鸦、喜鹊已属罕见。
昆虫
民国以前有蚕、蜂、蝶、蜻蜓、阜螽、螳螂、蜉蝣、蟋蟀、蝼蛄、蝗虫、叩头虫、蚊、蝇、蠓、蚱蜢、蝎子、蚂蚁、蚰蜒、天牛、螟蛉、蠹虫、蛴螬等种类。
建国后,随农林作物种类增多,昆虫种类也相应增加,常见的农林昆虫324种,其中害虫238种。
鱼类
商河县野生鱼29种,分属6科,鲤科有青鱼、草鱼、马口鱼、赤眼鳟、鳘条、长春鳊、红鳍鲅、扇体红鲅、团头鲂、青稍红鲅、翘嘴红鲅、麦穗鱼、棒花鱼、鲤鱼、大眼鲤、鲫、银鲫、鳙鱼、白鲢;合鳃科有黄鳝;鳍科有鳜鱼;鮠科有黄桑鱼;鲶科有胡子鲶;鳢科有乌鳢。
节肢类
主要有虾、螃蟹、蜘蛛等。虾有毛虾、白虾、马虾及青虾。螃蟹数量很少,主要是河蟹。蜘蛛种类较多,危害农林作物的种类有长腿蜘蛛、麦圆蜘蛛、山楂红蜘蛛、苹果红蜘蛛;农林害虫天敌定名的有26种。
爬行动物
鳖、蛇、蜥蜴。
两栖动物
青蛙、蟾蜍。
软体动物
螺蛳、河蚌、蜗牛。
环节动物
蚯蚓、水蛭等。
截至2016年末,商河县勘测石油储量5000万吨,年产40万吨。石油伴生天然气储量达14亿立方米。西气东输管道天然气日供气量40万立方米。商河县自然资源
商河地热资源地下储量256亿立方米,可开采量179亿立方米,井口出水温度58—62℃,埋藏浅、温度高、水质优,属于医疗型地热温泉。
2021年,全县年末户籍总人口639503人。男女性别比例为103.7∶100。人口出生率7.35‰,死亡率6.05‰,自然增长率1.3‰。[2]
商河县人口以汉族为主,少数民族有回族、蒙古族、土族、壮族、彝族、满族、布依族、维吾尔族、朝鲜族、藏族、佤族、苗族、鄂伦春族等。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袁长奎 |
县委副书记 | 刘小兵、王磊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刘小兵 |
副县长 | 张成伟、王光芹、李俊卿、李友忠、路来勇、贾振中、旦增曲央、盛文龙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陈晓东 |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刘晓春、张勇、阮爱军、田海峰、陈勇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政协主席 | 张才林 |
县政协副主席 | 康建华、李和敏、李孝玉、张元刚、许秀芳 |
参考资料来源: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公众信息网 |
职务 | 姓名 |
---|---|
县委书记 | 袁长奎 |
县委副书记 | 刘小兵、王磊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长 | 刘小兵 |
副县长 | 张成伟、王光芹、李俊卿、李友忠、路来勇、贾振中、旦增曲央、盛文龙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人大常委会主任 | 陈晓东 |
县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 刘晓春、张勇、阮爱军、田海峰、陈勇 |
参考资料来源:商河县人民政府 |
职务 | 姓名 |
---|---|
县政协主席 | 张才林 |
县政协副主席 | 康建华、李和敏、李孝玉、张元刚、许秀芳 |
参考资料来源:政协济南市委员会公众信息网 |
2021年商河县地区生产总值[2]208.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9.2%。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6.1亿元,增长10.1%;第二产业增加值64.2亿元,增长13.6%;第三产业增加值88.2亿元,增长5.8%。三次产业构成比为26.9:30.8:42.3。全年人均地区生产总值39439元,增长15.9%,实现了经济总量、发展质量、人均均量“三量齐升”。
2021年,商河县城乡水务管理典型经验在全国推广,民生领域系统集成改革相关经验做法被国家级媒体刊发。获评全市首个国家级生态县、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四好农村路”全国示范县,实施全市首宗、全省面积最大的“农地入市”项目,全县首个公用型保税仓库建成投用、首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获批设立,国产自主品牌运动营养食品首次出口海外,济南市花卉产业研究院获评全县首个省级新型研发机构。成功承办全国农村环境服务现场会、党建引领合作社高质量发展论坛暨合作社文化节、省会经济圈北部县域协同发展论坛、第七届济南花卉园艺博览会暨第四届济南都市农产品博览会、山东省文化旅游商品展,圆满完成国际粮食减损大会现场观摩任务。成功入选全国整县屋顶光伏开发试点、全省乡村振兴政策集成改革试点县、山东省文旅康养融合发展试点区,顺利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先行先试成效显著。[2]
商河县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园兰化育苗温室
2021年,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后,商河县持续强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全市率先开展“亩产效益”评价改革,乡村振兴数字三农服务平台正式上线运行,“互联网+特色农产品”直播平台影响力不断扩大,“三领”加“五链”的“商河模式”成为提升乡村就业水平、改变乡容乡貌、实现高品质生活的最佳路径。2021年,玉皇庙镇获批创建国家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镇,贾庄镇获评第十一批全国一村一品示范镇,玉皇庙镇、白桥镇获评2021年度全国十亿元镇,玉皇庙镇瓦西村获评全国亿元村,殷巷镇逯家村获评“全国休闲美丽乡村”,许商街道、贾庄镇、殷巷镇获评省级产业强镇,怀仁镇、玉皇庙镇、贾庄镇入选山东省首批绿色能源发展标杆镇。全县获评省级乡土特色名品村达77个,国家农作物品种展示示范中心等6家园区成功入围第二批全国农村创新园区(基地)目录。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06.8亿元,增长11.6%;增加值60.0亿元,增长9.9%,拉动地区生产总值增长2.8个百分点,农业“压舱石”和“稳定器”地位更加稳固。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82.6万亩,增长0.7%;粮食总产79.7万吨,增长0.7%,播种面积和总产连续五年实现“双增”。蔬菜播种面积21.3万亩,下降0.5%;蔬菜总产量102.0万吨,增长5.2%,其中以辣椒、大蒜、黄瓜、香瓜为主的商河特色蔬菜产量稳步增长。造林绿化取得积极成果,全县完成造林面积0.6万亩。截止2021年底,全县森林面积16.7万亩,草地总面积0.7万亩,林草覆盖率18.07%,绿色生态的商河生产生活方式加快形成。
2021年末全县生猪存栏24.0万头、牛存栏7.3万头、羊存栏11.1万只、家禽存栏320.5万只;2021年全年生猪出栏33.1万头、牛出栏3.1万头、羊出栏20.4万只、家禽出栏772.6万只。肉类总产量4.7万吨,禽蛋产量3.8万吨。
2021年全县现代高效农业增加值11.6亿元,增长25.0%,占农林牧渔业增加值比重为19.4%,比上年提高1.5个百分点,成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新动能。全县设施种植面积7.6万亩,增长12.1%;设施蔬菜产量54.2万吨,增长17.1%;花卉设施种植面积0.3万亩,增长3.7%;中药材种植面积2.2万亩,增长97.6%,农业特色产业的发展成为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动力。年末“三品一标”农产品372个,农业龙头企业67家,家庭农场1619家,全县农业生产性服务组织35个。全县畜禽规模养殖场达215家,畜禽养殖专业户894家,生猪、奶牛、肉牛、肉羊、家禽等主导产业规模化养殖比重已达到86.6%,2021年底国家级、省级、市级畜禽养殖标准化示范场分别达到4家、6家、16家。[2]
2021年建成全市首个工业大数据平台,40余个产品入选济南优势工业产品目录,上市企业实现零突破,工业强县战略成效显著。年末规模以上工业企业[3]达153家,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26.6%;工业总产值增长23.0%;营业收入168.9亿元,增长21.6%;利润总额11.16亿元,增长182.5%。
2020年年底至2021年12月份累计新增47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这47家企业2021年营业收入32.8亿元,增长107.8%,拉动全县规模以上工业营业收入增长12.2个百分点。
2021年,全县列入高新技术产业统计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达到58家,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个数的38.7%。规模以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增长15.7%,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达46.3%,比年初增长1.1个百分点。62家进入济南市“十大千亿”产业规划的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总产值占全部规模以上工业的比重达43.4%,实现同比增长15.2%,其中大数据和新一代信息技术、智能制造与高端装备、生物医药和先进材料产业产值分别增长36.0%、21.6%、2.9%、28.9%。
2021年,纱4.9万吨,增长7.6%;服装214万件,下降25.0%;日用玻璃制品10.1万吨,增长7.9%;饲料28.1万吨,下降15.4%;鲜、冷藏肉4.8万吨,下降37.6%;纸制品9.5万吨,增长4.2%;商品混凝土185.2万立方米,增长27.8%;钢结构13.1万吨,增长12.1%。
2021年,全县总专包资质内建筑业企业37家,完成总产值14.5亿元,下降7.0%;建筑业营业收入15.6亿元,实现利税0.8亿元,房屋施工面积51.7万平方米。[2]
商河工业
服务业
2021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12.2亿元,增长7.4%;房地产业增加值18.1亿元,增长4.7%;非营利性服务业增加值27.7亿元,增长5.3%。年末规模以上服务业企业个数为14家,涵盖5个行业,共实现营业收入10.1亿元,增长13.9%。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实现增长22.4%。分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增长430.0%,第二产业投资下降30.3%,第三产业投资增长55.7%。分结构看,民间投资占全部投资的63.1%,高于全市平均水平16.6个百分点;高技术产业投资增长1726.0%,占全部投资的8.1%;建安投资增长37.0%;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6%。从投资规模看,全县亿元以上在库项目(不包括房地产)135个,占全部在库项目的43.1%,占全部在库项目投资的54.2%,大项目入驻明显。
国内贸易、对外经济
2021年全县累计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3.7亿元,增长15.4%。限额以上单位[5]实现销售额43.0亿元,增长4.4%。限额以上单位实现零售额8.0亿元,增长29.1%。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1个,成交额2.6亿元。
2021年,全年实现外贸进出口总额27.5亿元,增长99.1%。其中,出口23.4亿元,增长137.9%;进口4.1亿元,增长3.6%。合同利用外资26312万美元,增长127.1%;实际利用外资6290万美元,增长45.9%。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县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收入累计完成20.0亿元,增长33.4%,其中税收收入16.0万元,占比达80.0%。地方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3.4亿元,下降14.1%。其中,教育支出10.2亿元,下降11.9%;一般公共服务支出4.8亿元,下降10.2%;节能环保支出0.3亿元,下降91.0%;城乡社区支出8.8亿元,增长39.4%。
截止2021年底,全县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277.0亿元,比年初增长10.0%。其中,住户存款余额219.9亿元,比年初增长13.3%。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195.4亿元,比年初增长18.0%。其中,住户贷款余额120.7亿元,比年初增长16.2%;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余额74.7亿元,比年初增长21.0%。[2]
商河温泉基地
商河鼓子秧歌
商河鼓子秧歌是中华民族民间舞蹈艺术的瑰宝,列山东三大秧歌之首,是汉族北方四大民间舞蹈之一。1955年、1980年两次组成农民鼓子秧歌队参加全国民间音乐舞蹈汇演均获优秀奖,1989年参加“中国舞蹈蓉城之秋”舞蹈大赛,获得最佳节目、最佳方队、最佳组织工作三项大奖;1992年参加沈阳“国际民间舞蹈艺术节”获特等奖,1996年国家文化部命名商河县为“民间艺术之乡”。2005年入围全国文艺界最高奖-山花奖评选资格。2006年1月通过国家文化部的评审和科学认定,商河鼓子秧歌列为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省道S248线(商河至济南路段为双向六车道一级公路)纵贯商河县南北,S316线横跨县境东西,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1170千米,公路密度名列山东省之首。
2021年,建成全市首座A1级通用机场, 2021年底全县农村公路通车总里程2576.3公里(不包括国道1条、省道1条共77.7公里),其中县道12条258.5公里、乡道64条392.3公里、村道1109条1925.5公里,“外联内畅、互联互通”的通达商河格局正在形成。2021年末,全县民用汽车保有量13.64万辆(包括三轮汽车和低速货车3.90万辆),比上年末增加0.83万辆,其中私人汽车保有量13.12万辆,增加0.70万辆。[2]
2018年全县邮政业务总量7867万元,增长19.5%。年末固定电话用户3.6万户,下降18.1%;移动电话用户47.8万户,增长26.5%;全县登记注册的互联网业务用户12.9万户,增长61.2%。
2021年商河县拥有高端品牌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示范企业1家、国家知识产权优势企业6家、山东优质品牌企业3家、山东知名品牌企业2家、省级新型研发机构1家,32家企业通过知识产权贯标,10家企业获得知识产权质押融资5000万元。全年发明专利授权112件,实用新型授权970件,外观设计授权81件。全年共争取各级各类科技项目资金2802万元,增长54.2%,创历史新高。济南华庆农业机械科技有限公司承担的山东省重大科技创新工程“智能精准大蒜直播技术与装备研发”项目通过省科技厅项目综合绩效评价,被评定为优秀等级,与山东农业大学联合开发的“大蒜机械化播种与收获关键技术及装备”项目获得山东省科技进步奖二等奖。
2021年,商河县被国家文旅部正式命名为2021-2023年度“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是全省四个县区之一;商河民歌、花棍舞正式入选山东省第五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深入推进“非遗进校园”活动,组织非遗传承人、专业人员在18所学校结对进行辅导。第二家“泉城书房”建成并投入运营;“商河文旅云”全新改版,充实内容,实现即时便捷的线上服务;怀仁镇综合文化服务中心入选国家文旅部公共服务司最美公共文化空间大赛优秀案例。
2021年末全县拥有卫生机构445处,其中县级医疗卫生机构6处,镇卫生院12处,村卫生室339处,个体诊所88处。卫生从业人员2994人,其中卫生技术人员2382人。稳妥有序推进新冠病毒疫苗接种和加强免疫工作,设置15个新冠疫苗临时接种点,截至2021年12月29日24时,累计接种113.27万剂次,覆盖48.17万人;在全市率先完成70岁以上老年人疫苗接种,接种率达89.16%,是全市唯一完成任务的县。[2]
2021年,通过新建、整合、引进等方式,积极稳妥推进教育布局调整优化工作,有效破解“城区挤、镇街散、农村弱”问题,教育资源配置更加均衡。围绕学前教育,新建第四、第五实验幼儿园和4所镇区公办幼儿园,将19所撤并小学改建为公办幼儿园,全县公办幼儿园数量增加到104所,普惠性幼儿园覆盖率达到92.91%。围绕义务教育,2021年实现9所初中进城、22所小学集中,6079名农村初中生进城就读、6232名农村小学生就近到镇区就读。围绕高中教育,投资1.4亿元实施县一中餐厅、宿舍扩建项目,投资近3亿元建设弘德中学高中校区,配套设施更趋完善。职业教育实现新突破,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职业教育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县职业中专更名为济南新技术应用学校,引进全国最大的职业技能教育集团——新华教育集团,引进商河首所本科院校——山东工程职业技术大学,构建完善从中职、高职到本科的职业教育培养体系。
2021年末各类在校学生总计9.60万人,其中:职业高中在校生0.27万人,普通高中在校生1.04万人,初中在校生2.03万人,小学在校生4.04万人,幼儿园在园幼儿2.21万人,特殊教育学校0.01万人。年末专任教师6901人,其中:职业高中138人,特殊教育学校38人,教师进修学校44人,普通高中830人,初中1409人,小学2284人,幼儿园2158人。2021年全县高考创历史最好成绩,整体水平升至全市第二名,一本上线人数连续第三年突破“千人”大关,一本上线率36.8%,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16.16个百分点;本科上线率75.74%,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27.15个百分点。2021年全县中考成绩实现新突破,高分线以上人数占“五区县”总人数的39.56%,建档线以上人数占“五区县”总人数的23.75%、比去年提高5.89个百分点。[2]
全国特色小镇——商河县玉皇庙镇
商河县教育资源
2021年,实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经营“四大提升”行动,许商综合片区(七期)棚改旧改项目拆迁基本完成、安置房开工建设,市民服务中心、爱琴海购物公园建成投用,西城区路网工程初见成效,通过国家卫生县城技术评估。城区绿地面积905.11公顷,绿地率38.03%,绿化覆盖率41.80%,人均公园绿地面积23.80平方米。安装路灯460杆。全年拆除违章建设95处,共计5.4万平方米,城市发展再上新台阶。
2021年商河县空气质量综合指数为4.68,同比改善13.7%;可吸入颗粒物(PM10)、细颗粒物(PM2.5)、二氧化硫、一氧化碳浓度分别为81μg/m3、43μg/m3、14μg/m3、1.3mg/m3,分别改善17.3%、20.4%、26.3%、13.3%;良好以上天数256天,优良率70.1%,同比提高6.2个百分点。[2]
2021年,刑事案件立案1156起,破获各类刑事案件773起,刑事拘留310人,逮捕145人,查处治安案件1421起,行政拘留740人,成为全市率先完成刑拘、逮捕、行拘“三项任务”的单位。打击网络诈骗力度不断增强,全年为群众挽回损失258万元,“街面两抢”犯罪三年零发案,商河公安“打击”品牌更加响亮。
2021年,全年商河县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3起、死亡3人,未发生较大以上生产安全事故,实现事故起数、死亡人数“双下降”。消防救援队共接处警情397起(火警336起、抢险救援42起、社会救助19起),出动消防救援车辆610台次,出动指战员3976人次,抢救被困人员60人,保护财产价值1644万元。接警道路交通事故8379起,死亡87人,死亡人数同比下降2.3%,全县交通安全形势平稳向好,荣获“2021年度道路交通安全工作高质量发展先进区县”。[2]
2021年,线上线下齐发力,正式启用“商河县网上招聘用工系统”,全面探索“就业服务不打烊,网络招聘不停歇”的新模式,同时策划百日千万网络招聘、“春风行动”系列招聘、“军岗日”专场等各类招聘会26场,提供就业岗位1.4万余个,免费服务群众2万余人,成功转移就业8000余人。引进培训机构16个,培训城乡劳动者11029人。全年发放创业担保贷款5962万元、一次性创业补贴286万元、失业保险金1173万元、职业技能培训补贴905.8万元、公益岗工资131.7万元。全县实现城镇新增就业2082人,城镇登记失业率1.61%,远低于全市平均水平。
2021年,全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2863元,增长9.0%。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3201元,增长7.3%;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793元,增长10.2%。农村居民收入增速连续四年快于城镇,收入分配格局得到进一步优化。
2021年,编制完成《商河县养老服务设施建设专项规划(2019-2035年)》、成立县级未成年人关爱保护领导小组,构建完善“家庭、社会、政府”三位一体大格局。2021年建成并投入使用农村幸福院186处、社区日间照料中心3处、新建小区配建养老服务用房顺利移交、推动3处敬老院改造提升至国家二级养老机构标准,城乡养老服务设施覆盖率进一步提升。全面开展对经济困难老年人家庭适老化改造、高龄经济困难老年人“防走失”和“一键呼叫”关爱服务、长者助餐活动等活动,为全县123名孤儿、困境儿童和事实无人抚养儿童发放保障资金共计229.7万元,为11名孤儿发放11.5万助学金,全面落实残疾人两项补贴资格认定申请“跨省通办”,为符合两项补贴条件的12261名残疾人发放补贴资金2206.63万元,为7886名经济困难老年人发放补贴资金792.73万元。
2021年,农村低保、特困供养救助、孤儿、困境儿童保障标准分别提高10%,达到每人每月676元、1179元、1650元、1320元。2021年商河县有城乡低保对象14343人,累计发放资金8002.96万元;特困供养人员2343人,累计发放资金4126.74万元;救助210人次,累计发放资金44.99万元;救助低保本科大学新生48人,累计发放救助资金19.2万元;各镇街的临时救助备用金审批额度提高到3000元。2021年末城镇职工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5.5万人,增加1万人;失业保险参保人数4.1万人,增加1.7万人;工伤保险参保人数5.74万人,增加0.34万人。[2]
商代芦坊遗址,位于郑路镇芦坊村徒骇河北岸,面积300×200米,低于地面5米,出土青铜器、陶器、石器,属省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商代东温桥遗址,位于玉皇庙镇东温桥北,面积400×600米,出土有青铜器、陶器等。
古城遗址,位于县城西北怀仁镇与张坊乡交界处,距县城13千米。遗址占地9000平方米。
秦汉台子刘遗址位于胡集乡台子刘村。面积150×150米,台45×45×3.5米,残留大量绳纹筒、几何花纹残砖。
东信遗址,位于怀仁镇东信村南200米处,南临古沙河500米。现存遗址高出地面约4.9米,南北长30米,东西宽27米,面积810平方米,约为原址的三分之一。
鲁北相府遗址,位于赵魁元乡王家寨村,原山东豪门王氏家族所在地,本家多自称“五大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