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江县

从江县

中文名 从江县
车牌代码 贵H
主要民族 苗族、侗族、壮族、瑶族、水族等
外文名 CongJiang
火车站 从江站
下辖地区 12镇、4乡、3民族乡
县长 郭建强
机场 黎平机场
行政区类别 县级
国家/地区 贵州省黔东南州
副县长 戴建明
著名景点 增冲鼓楼、岜沙苗寨、加榜梯田、月亮山
电话区号 0855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从江县从江县元为福禄永从、西山大洞等处,属思州军民安抚司。明洪武三年(1370年)置福禄永从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永乐五年(1407年)置西山阳洞长官司,属思州宣慰司;六年(1408年)增设二长官司吏目;十二年(1414年)以福禄永从、西山阳洞二司隶黎平府;正统六年(1441年)改福禄永从、西山阳洞蛮夷长官司为永从县,属黎平府。清康熙二十二年(1693年)废西山阳洞长官司;雍正十年(1732年)添设永从县承一员,分驻丙妹,又移黎平府潭溪司吏司驻下江;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以贵阳府通判驻下江,改为黎平府下江通判,置下江厅。[10]

1941年撤永从,以东北地入黎平,西南地入下江,置从江县,以永从、下江各取一字为名。

民国二年(1913年)改下江厅为下江县,与永从县均属黔东道;三年(1914年)以丙妹县承地置丙妹分县,属从江县;二十四年(1935年)下江县属第十行政督察区;二十五年改属第八行政督察区;同年撤丙妹分县,并入永从县;二十六年(1937年)以后,永从、下江两县属第二行政督察区;三十年(1941年)并永从、下江二县为从江县,从江之名始此。1950年属独山专区,1952年属都匀专区,1956年划入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1958年撤销从江县,并入榕江县,1961年恢复从江县。

1996年,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西山镇、下江镇、停洞镇、洛香镇、宰便镇、东朗乡、翠里瑶族壮族乡、斗里乡、刚边壮族乡、谷坪乡、高增乡、加勉乡、庆云乡、往洞乡、光辉乡、秀塘壮族乡、加榜乡、加鸠乡、雍里乡。县政府驻丙妹镇。

2003年末,从江县辖7个镇、14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高增乡、谷坪乡、雍里乡、庆云乡、刚边壮族乡、加榜乡、秀塘壮族乡、斗里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往洞乡、东朗乡、加鸠乡、加勉乡、光辉乡。共有380个村委会、3个社区、6个居委会。

2012年,往洞乡撤乡设镇。调整后,全县辖8个镇、13个乡(其中3个民族乡)。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从江县下辖1个街道、12个镇、7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11]

区划详情

1个街道:丙梅街道。

12个镇:丙妹镇、贯洞镇、洛香镇、下江镇、宰便镇、西山镇、停洞镇、往洞镇、庆云镇、斗里镇、东朗镇、加鸠镇。

7个乡(其中民族乡3个):高增乡、谷坪乡、加榜乡、刚边壮族乡、秀塘壮族乡、翠里瑶族壮族乡、加勉乡。[11]


从江县从江县

自然环境

从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最高极端气温为41.3℃,最低极端气温为-19℃,年均降雨量1195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

自然资源

从江县从江县北靠黎平县,居都柳江中游,距省会贵阳450公里,距州府凯里252公里,距广西柳州280公里,桂林286公里,北海港600公里,国土总面积3244平方公里。辖21个乡镇,聚居着苗、侗、汉、壮、瑶、水等民族,是个多民族的县份。

境内地形地貌复杂多样年均降雨量1195毫米。境内自然资源丰富,现有林地面积31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592万立方米,森林覆盖率64%,是国家和贵州重点商品材建设基地之一。盛产椪柑、香猪、香菇、木耳等名特优产品及五倍子、杜仲、黄柏等贵重的中药材,地下还蕴藏着丰富的金、银、铜、锌、花岗岩等矿产资源。由于交通闭塞,自然优势未能得到充分发挥。[12]

人口

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从江县总人口301513人,其中:丙妹镇24200人,贯洞镇21352人,洛香镇18507人,下江镇30472人,宰便镇12239人,西山镇14712人,停洞镇22866人,高增乡14370人,谷坪乡10508人,雍里乡15367人,庆云乡10144人,刚边乡9735人,加榜乡10420人,秀塘乡7043人,斗里乡11779人,翠里乡11799人,往洞乡16613人,东朗乡17699人,加鸠乡10384人,加勉乡8041人,光辉乡3263人。

2019年全县年末常住总人口29.58万人,比上年末增加0.12万人。年末总户数94654户,全县户籍总人口38.53万人,比上年末增加6113人。全年人口出生率10.63‰,比上年降低3.99个千分点;人口死亡率5.33‰;人口自然增长率5.3‰,比上年降低2.18个千分点。

政治

政府报告

从江县从江县(3)2005至2013年以来,全县以培育市场主体为中心,切实加大力度,为市场主体的快速成长创造发展环境。

一是抓好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的培育。积极鼓励和引导农村专业合作组织的建立和发展,培育农村新型市场经营主体,加大农业结构调整力度,努力提高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截止2013年5月,全县发展有一定规模农业龙头企业18家,其中州级以上龙头企业12家,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59家,种养殖大户331户。全县建成以柑桔为主的果树商品基地8.4亩,2012年水果总产量1410万公斤,产值达2800万元。新建香猪养殖圈舍5758间45049平方米,香猪存栏17.64万头(其中香猪种猪存栏2.54万头),香猪出栏20.06万头。香猪生产加工企业发展25家,年产值达1.51亿元,香猪养殖户户均增收4600元,人均增收1037元。

二是大力扶持微型企业。认真落实“3个15万”优惠政策,全县微型企业发展迅猛。2012年,全县发展微型企业225户,带动就业1125人,注册资金1330万元。其中,2013年新发展微型企业75户,已办理营业执照40户,35户已通过评审,正在办理营业执照等相关手续。[13]

政府领导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郭建强
常务副县长
龙校一
副县长 龙治刚、陈远剑、姚元炳、潘勇、唐雯、刘芳
参考资料来源:从江县人民政府网[14]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周崇军
县委副书记 郭建强、石家彬
参考资料来源:从江县人民政府网[15]

经济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郭建强
常务副县长
龙校一
副县长 龙治刚、陈远剑、姚元炳、潘勇、唐雯、刘芳
参考资料来源:从江县人民政府网[14]

综合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周崇军
县委副书记 郭建强、石家彬
参考资料来源:从江县人民政府网[15]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2019年全县生产总值68.46亿元,比上年增长7.8%。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19.92亿元,同比增长5.6%;第二产业增加值10.48亿元,同比增长4.3%;第三产业增加值38.06亿元,同比增长10.3%。人均GDP实现23182元,比上年增长8.6%。

第三产业

2019年种植业增加值10.7 亿元,比上年增长7.3% 。粮食作物种植面积21783.8公顷,比上年下降5.58%;主要经济作物种植面积进一步扩大,油料种植面积7590.2公顷,下降19.57%;中草药材种植面积2020.5公顷,增长41%;蔬菜及食用菌种植面积9649.6公顷,增长9.78%。全年粮食产量122095.2吨,比上年下降3.82%。

2019年林业增加值 4.71亿元,比上年增长6.8% 。

2019年畜牧业增加值3.93亿元,比上年下降0.2%。猪(不含香猪)、牛、羊出栏数分别比上年下降16.71%、增长13.94%和3.74%;四类肉总产量11140吨,比上年下降1.02%。

2019年渔业增加值0.5788亿元,比上年增长5.6%。水产品产量4912吨,比上年增长19.2%。

2019年农林牧渔服务业增加值0.783亿元,比上年增长6.1%。

脱贫摘帽

2019年工业增加值5.65亿元,比上年增长1.7%。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2.23亿元,比上年增长1%(私营企业增加值2.23亿元,同比增长1%。私营企业增加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00%)。

2019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7.07亿元,比上年下降11.2%;应交增值税0.25亿元,比上年下降15%;资产总计8.74亿元,同比增长9.3%。

2019年建筑业增加值4.83亿元,比上年增长8.1%。资质内建筑企业实现建筑业总产值5.34亿元,比上年增长44.7%。房屋施工面积4.15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2.4%;房屋竣工面积1.14万平方米,同比下降86.1%。

文化

固定资产投资

2019年全县500万元以上项目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5.52亿元,同比下降5%(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5亿元,同比增长5.4%)。

国内贸易和物价

2019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6.21亿元,比上年增长2.9%。批发业销售额完成2.37亿元,比上年增长9.6%,零售业销售额完成23.52亿元,比上年增长8.1%,住宿业营业额完成0.92亿元,比上年增长8.1%,餐饮业营业额完成3.44亿元,比上年增长15.2%。

2019年居民消费价格总指数102%,与上年持平,在监测的各类商品及服务项目中,交通费价格指数、在外餐饮价格指数、新建商品住宅价格指数、二手住宅价格指数等有所下降,其中交通费价格指数降幅最大,达4.9个百分点,旅馆住宿、建筑安装、装饰工程和邮递服务等价格指数有所上升,其中旅馆住宿价格指数提升幅度最大,达14.3个百分点。

商务和旅游

2019年年内新增限上零售业企业3家(从江县星港百货超市有限公司、从江县鼎龙汽贸有限责任公司、从江县森绿公司),住宿业企业1家(贵州安蔓侗城印象酒店管理有限公司),并顺利通过国家审批。2019年末县域限上批零住餐企业(个体)共计15家(其中:企业14家、大个体1家;批发零售企业10家、住宿餐饮企业4家、大个体1家)。重点服务业共计5家(其中其他营利性服务业2家)。

2019年旅游总人数447万人次,比上年增长26%。旅游总收入33.2亿元,比上年增长30%。

财政和金融

2019年财政总收入4.46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22亿元,同比增长0.2%,人均一般公共预算收入750元,比上年减少5元。一般公共预算支出41.9亿元,比上年增长37.5%,其中八大项支出24.8亿元,同比增长24%。全年地方税收收入1.27亿元,比上年下降10.4%。

2019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存贷款余额完成132.92亿元,同比增长10.7%;其中,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存款余额71.75亿元,同比增长2.3%。金融机构人民币各项贷款余额61.17亿元,同比增长20.5%。

风俗文化

2020年11月23日,贵州省宣布,从江县退出贫困县序列,省内所有贫困县全部实现脱贫摘帽。 

民族风情

交通

占里详情

占里村位于贵州省从江县高增乡,距县城约25公里,全村现有180户8个村民小组722人,寨子虽不大,但这里的人们却创造了一项令世人惊讶的纪录:解放以来人口自然增长为零,被誉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占里村坐落在深山秘林中,是一个植被良好、民族风情浓郁的美丽侗寨,村外苍山叠翠,门前流水淙淙,一幢幢吊脚-楼错落有致,鼓楼、风雨桥历历在目,小河边十几米高的禾廊架上在秋收的季节里挂满了金色的糯稻。走进寨子,从路两旁的木楼缝中散发出的腌鱼香伴合着糯谷香扑鼻而来,既感到新奇又觉得亲切。

地方寨规

据当地村民介绍,占里的祖先为躲避战乱,在1000多年前由广西的梧州迁徙而来,他们溯都柳江而上,最后找寻到这块风水宝地定居下来。

占里人历来团结和睦,互敬互助,他们辟山开田、创建家业,过着祥和的生活,人口由最初的5户,很快发展到百余户。由于人口的过快增长,能开垦的山土几乎都被开恳尽了,和睦的大家庭开始出现争田斗殴等现象,子孙们尝尽了人多粮少、忍冻挨饿的苦头。于是,占里的祖先不得不理性地思考村民未来的生存问题:长此以往,子孙将无田可耕、无地可种。据老人介绍,最先提出控制人口增长的是清朝初期一个叫吴公力的祖先,他召集全寨村民在鼓楼开会,给子孙们订下了一条寨规:一对夫妇只允许生两个孩子,谁多生就依寨规进行处罚,严重超生的,永远逐出寨门,不得再回到这里居住。

这一寨规,在占里一直沿袭了数百年,至今还未有人违反过。如今,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和八月初一,全寨人都要聚集到鼓楼里听寨老训诫,并用侗歌传唱寨规;青年男女行歌做夜时,也要被要求先唱控制人口增长的歌,确保这一习俗一代代地延续下去,传到每一个后人心田。

如今,在占里村流行着许多控制人口增长、实行计划生育的歌词,比如:“一棵树上一窝雀,多一窝就挨饿”、“崽多了无田种,娶不了媳妇;女多了无银两,嫁不出姑娘”、“人会生崽,地不会生崽”等等,歌词含义深刻,给人以无尽的遐想与启迪。

这一有利于全寨安泰祥和的寨规,后人代代坚守不渝,形成了占里人独特的节育惯制,被人口专家称为“中国人口文化第一村”。

早在一百多年前,马克思就提出了人口生产要与物质生产相适应的理论,而中国西部贵州的一个普通侗寨竟然在数百年前就认识到了社会生产力水平不可能无限发展,认识到“适度人口”的朴素道理,这不得不承认这是一个自然生命的奇迹。在这里,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已成为每一对育龄夫妇自觉遵守的准则,成为每一个人的共识,他们先进的人口意识、充满哲理的朴素思想,使这里真正做到了男女平等,人地均衡。这里的女性也得到了广泛尊重,重男轻女的思想在这里几乎荡然无存。占里,可以说是封建和文明的结合体。

换花草之谜

在占里,还有一个令人费解之谜,那就是98%的家庭都做到了生育一男一女。难道这是冥冥天意?是占里人对医学的执着探索还是纯粹的巧合?这一千古之谜至今仍未得以破解。但是,占里人用祖传的草药和秘方来进行节育和选择性别,已成为不争的事实。他们将这种祖传秘方称为“换花草”,历代一人单传,且传女不传男,据说全村只有一个80多岁的老婆婆掌握这种秘方,对外从不宣扬泄露,外人想知道这些祖传秘方,是绝对不可能的,就是本村的男人们也不知为何物。当然,随着时代的进步,如今科学的上环、结扎等措施在这里也被接受。

“换花草”果真如此神奇吗?它真的能达到控制生男生女的目的吗?难道大千世界竟然还有这种奇妙的配方?对此我们不敢妄加评定。但是,耐人深思的是,占里人近千年来对人物均衡的苦苦追求,崇尚阴阳平衡的思想,不正是现代文明社会力求达到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目的吗?它也许是占里人在控制人口的漫漫长路上,经过长期探索、朴素的人口生育观的一种物化的象征吧!

社会

富足安康的侗寨

占里村自古以来一对夫妇只生两个孩子,使全村的人口长期保持在零增长状态。据统计,1951年全村总人口为720人,到2003年全村人口总数只增加了2人,为722人,很好地保持了该村的生态平衡,使他们拥有的土地、森林资源得到了最有效的保护。

占里虽然地处边远,但扑素、先进的人口意识却厚厚地回报了他们,这里群众的生活可以说丰衣足食、富足安康,人均水田面积1.5亩,比全县人均稻田面积高出一倍多,人均占有粮食大大高于全县人均水平,家禽饲养量也居全县前列。

当其他地方陷入人口猛增的泥坑,为“天下第一难事”所困时,占里却像“世外桃源”,根本不存在这个问题;当其他村寨为解决吃饭问题推广杂交水稻,千方百计增加产量时,占里却仍然沿袭传统种植糯禾,因为拥有这么多的良田,他们有选择种植香糯的资本。所以,无论你何时到占里作客,热情好客的村民们总是蒸好香喷喷的香糯、打上一壶壶米酒,用鸡鸭和腌鱼招待你。

由于生活富足,这里的老人们人均寿命70多岁,90岁以上甚至百岁老人在占里很常见。

占里,是锁在深山里的一颗璀璨明珠,是原生民族生态文化中一块不可多得的瑰宝。如今,占里不仅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关注,而且迎来了五洲四海的游客,它已开始愈来愈受到世人的瞩目。2000年8月,国家计生委科技司副司长肖绍博专程到占里进行了考察。近几年来,中央电视台前来拍摄了专题片《大山深处》,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中国青年报》、《中国社会报》等国内多家媒体及台湾《汉声》杂志社均作了专题报道。

瑶族药浴

在从江县瑶族村寨,每当农活劳累、身体不适或有宾客临门时,主人家都会煮一大锅药水倒入大浴桶中供大家浴用,以此健身洁体或消灾治病,这就是瑶族药浴。药浴一直伴随着瑶族人民走过一代又一代,是瑶族同胞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瑶族是一种喜洁好凉的民族,他们长期居住在山高多水的山区。由于山高路陡,交通闭塞,人们的治病健身只能靠与之朝夕同存的山草藤木。经过几千年的采用与实践,瑶族先民们逐渐掌握山上一草一木的性能和药效,并配成由追枫伞、半边枫、九龙藤、血藤、节节草等20多种中草药的药浴配方,人浴之,能消除疲劳、医治百病。药浴健身的方式主要是当人体浸泡于药浴时,药汁通过人体的毛细血管传遍全身,以达到舒筋活血和治病的目的。按照当地瑶族的风俗,采药、洗浴是有一定规定的。采药:以“消灾”日为准,采回药后要洗净、切碎,再放入大铁锅中煮出药味方可。洗浴的顺序是:家中有客时,先客后主,家中无客时,则按先男后女、先老后幼的顺序洗浴。

在瑶族村寨,人们认为药浴是健身的根本保证。常药浴,可治疗百病,特别是风湿和妇科病,据说产妇洗后三天可挑水打柴。无病者药浴亦能消除疲劳、延年益寿。

教育事业

近几年来,从江县委、县政府通过对县情的深化认识,把加强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交通带动战略作为全县工作的重中之重,提出了“西进南下北上”的交通发展战略及“一横一纵主干线,三横两纵支干线与村级公路纵横交错”的交通发展规划。确立了“重点放在经济路,打通有价值的断头公路,改造运输量大、标准低的原有公路,在此基础上兼顾乡村公路”的从江交通建设指导思想,从江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取得了极改善。

解放前,县境内因无公路,各种进出物资的运输仅靠都柳江承担。从江县是贵州省通车最晚的县,直到1964年才修通黎平至从江县城的第一条公路,填补了从江无公路的空白。1992年全县只有公路16条,里程为416.8公里,无一条达标公路、无汽车站、无水运码头。1992年至1994年建成公路两条,里程15.33公里和八洛50吨级1个泊位客货运码头;1997年建成公路两条,里程19.08公里和建成从江50吨级客货运码头,建成腊俄大桥;2000年至2001年完成三级公路8.3公里,四级通乡公路两条,里程50.1公里,省标通乡公路20.2公里,完成了通县油路40公里,改造镶边两条四级公路32公里;建立从江汽车站。

2019年全社会运输总周转量61109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其中,公路运输总周转量61078万吨公里,比上年增长36%;水上运输总周转量31万吨公里,与上年基本持平。

科学技术

文卫体育

从江县是省政府决定在2005年实现“两基”目标的县份之一。2001年县委、县政府把“两基”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把“两基”工作摆在优先发展的重要战略位置。根 据贵州省“两基”验收的各项指标要求,到2005年全县应有在校初中生16529人,教师数增加950名,校舍66237平方米,课桌凳11758套,实验仪器18套,图书11758册。而从江的实际情况与之相差很远,任务十分艰巨。县委、县政府从全县社会经济发展的战略角度出发,提出了“实现‘两基',兴从富民”的指导思想,要求各乡镇党委、政府、各单位部门必须把教育作为改变从江贫困落后面貌的奠基工作来抓,把“两基”放在重中之重的地位,迎难而上。如今,从江的教育事业得到前所未有的发展,得到了质的飞跃,与2000年比较,校舍建筑面积增加88656m2,新增中学校7所,在校生增加4436人,学生毛入学率上升25个百分点,教师增加530人,课桌凳增加5600双人套,实验仪器增加13套。从江县教育事业的超常发展,得益于县委、县政府正确领导,得益于人民群众的全心身投入,我们相信从江教育事业会迎来光辉灿烂的明天。[16]

2019年末各级各类在校生和学校专任教师分别为69220人和3619人。其中,普通小学在校生32252人,小学学龄儿童入学率100%;初中学校在校生13048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100%;普通高中在校生5498人,高中阶段毛入学率88.3%。

非遗事业

2019年共申报项目36项,落地项目8个,落地资金725万元。其中省级科技计划项目5个,200万元;科技创新券1个,10万元;州级计划项目1个,10万元。宣传和培训方面:全年发放全民科学素质和科普工作资料2860余份,悬挂标语18条,医护专家对百姓进行义诊200余人次,接受群众质询724人次;开展科技培训28期,培训参加人员2720余人,赠送书刊58类19860册以上。

社会保障

2019年完成主要期刊、报纸装订,订阅期刊220种,报纸32份,共接待读者4200余人(次),书刊借阅2000余册(次)。同时在从江二高设从江县图书馆、文化馆分馆。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文化活动月”,让搬迁群众充分感受党和政府的关心关爱,体验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广播电视方面:加快“广电云”户户用工程建设,完成2017-2019三年目标63187户,切实让老百姓收看到了电视和用宽带。春节期间举办了春节联欢晚会、《珠郎娘美》侗戏展演、庆元宵灯谜活动、邀请桂林桂山书画院到从江联合开展书画作品联展,得到了群众一致好评,参与群众6万多人;编排脱贫攻坚文艺节目,开展扶志主题宣传,用文艺力量感染群众,促使群众思想观念从“等待脱贫”到“我要脱贫”,开展主题为“脱贫攻坚聚群力、政策宣传到万家”的“送戏下乡”文艺演出159场,让100000多群众接受感恩教育的精神洗礼。定期开展侗歌、侗戏培训,周末青少年舞蹈、书法免费培训吸引了城区少年儿童及外来务工子女140人报名参加。文化交流方面:组织34名侗族青年组成文化旅游演艺团队前往澳门,参加以“回家过年”为主题的“庆祝澳门特别行政区成立20周年“澳门2019农历新年花车汇演”。组织10名侗族儿童参加由国情教育(澳门)协会主办,永利关爱赞助的第三届全澳小学生国情绘画大赛颁奖典礼活动。组织演员赴澳门参加第十三届澳门艺术节。组织演员赴澳门参加第三十届澳门艺术节《百艺看馆》。赴澳门“德晋慈善会感恩斋宴贺祖国成立70周年及澳门回归20周年”。赴北京参加第十四届斯迈夫国际体育消费展览会,进一步宣传推介了从江文化旅游资源;赴洛阳参加非遗展演活动,并现场展示了苗族侗族刺绣、蜡染等非遗项目;组织从江民歌歌师赴西安参加民歌展会。赴杭州萧山参加“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2019”、第一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及世界旅游联盟2019年年会,《杭州萧山:对口帮扶贵州从江协作旅游扶贫》案例作为唯一一个微电影在会上首播,并将在联盟180个国家播放。赴北京参加爱彼迎“体验匠心”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示范项目闭幕仪式,我县侗族大歌作为非遗传承人项目代表进行开场表演行动。组织参与了第七届澳门国际旅游(产业)博览会、2019世界旅游联盟·湘湖对话等系列活动,与帮扶地区组团旅行社广泛对接,扩大了帮扶地区客源规模。文化保护工作:对全县文物保护单位、岜沙陈列馆及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录村寨进行安全检查与巡查,累计达90余次,开展消防演练2次,对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申请了公益性岗位文物专职管理员。开展针对传承人、民间艺人、贫困户等非遗培训;组织侗族侗族大歌表演队赴贵阳、广州参加2019年“文化与自然遗产日”非遗展演活动和从江县“文化与自然遗产日”宣传活动;新编侗戏《珠郎娘美》代表贵州省在北京地方戏演出中心参加了由中宣部、国家文化和旅游部共同主办的全国基层院(团)会演。旅游发展方面:推进加榜百里梯田国际山地旅游区等重点旅游项目建设,启动銮里公共服务设施(智慧旅游中心)项目预审、岜沙旅游综合服务区项目中间结算审计等工作,并取得阶段性成果;完善旅游基础设施,完成岜沙农用停车场、德桥旅游服务中心、占里旅游厕所、恰里旅游厕所、大歹村文化旅游标识牌等一批旅游配套设施建设;推进A级旅游景区创建,洛香镇四联景区、翠里乡高华瑶浴谷景区顺利通过州级评定,获评为国家3A级旅游景区;推旅游标准化工作,完成1个标准级旅游村寨、4家星级乡村旅游农家乐、3家旅游客栈的评定工作。

2019年全县共有医疗卫生机构407个,其中:县级公立医院2个,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个,政府办社区卫生服务机构0个(丙妹镇中心卫生院),乡镇卫生院19 个,村卫生室 366 个,诊所11个,民营医院5个;急救中心1个;卫生监督局1个,疾病预防控制中心1个。  全县医疗机构总编制数 870名,实际在编人员797 人,其中:县人民医院编制数213人,实际在编人员199人;县中医院编制数40 人,实际在编33人;县妇计中心编制数61人,实际在编58人;19个乡镇卫生院编制数556人,实际在编507人;全县在岗卫生技术人员740人,占全县卫生技术人员93 %。中高级职称104人,副高职称30人,执业(助理)医师466人,护士531人。每千人拥有执业医师1.56人,每千人拥有护士1.8 人。全县共有医疗机构住院床位数1476 张,每千人拥有床位数4.9张。

2019年组织了“新年登高健身 远望成就梦想”为主题的新年登高徒步活动,参与者达2200余人;紧抓社会协会组织机构建设,成立从江县首个特色训练基地--大洞中学苗山武术训练基地;积极开展群众体育活动,举办2019年从江县“大唐盛世”杯“7+1人制”足球春季周末联赛,举办从江县“法兰尼净水器”篮球邀请赛、从江县“第二届31岁以上中青年”篮球内部公开赛;组织青少年参加中国小篮球联赛,取得优异成绩;组织老年体协参加贵州省第八届老年人运动会暨柔力球比赛;组织我县54名运动员参加2019黔东南州青少年田径锦标赛,获得六枚金牌、八枚银牌、五枚铜牌的优秀成绩;组织全县侗族柳叶船参加第十一届全国民族运动会获得一等奖。启动实施5个乡镇(村)级农体工程,完成11公里绿色健身步道标识标牌并投入使用;落实鼓楼广场、月亮湾长廊已损坏的路径健身器材更换。举办两期全国青少年冬令营“黔行少年”运动营“从江站”,以“民族传统体育运动”为主题,共有201名青少年参加,期间青少年们不仅提高了身体素质及户外运动技能、也培养熏陶民族文化素养。感受少数民族风情,传承民族传统技艺。

环境保护

2008年,贵州省从江县申报的“瑶族医药(药浴疗法)”,入选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传统医药项目类别,序号974。

安全生产

2019年全县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04人,比上年增长0.8%。

2019年全县年末城镇新增就业人数3904人,比上年增长0.8%。

2019年末全县基本养老保险参保人数1.7791万人,比上年增长8.4%。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试点工作取得新发展,参保人数21.5791万人,比与上年基本持平。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1.1809万人,比上年增长5.7%。

邮电通信

2019年森林覆盖率达68.78%,林业生态建设保护和发展综合指数为2.46,大气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为1.93(该指标为逆指标),水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1.9,水资源“三条红线”管理指数为1.63,城乡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6.12%,土壤环境质量及管理指数为1.96。

人民生活

2019年全县一般生产安全事故8起,一般生产安全事故死亡人数为4人。

荣誉

2019年邮政业务总量2158万元,比上年增长11.9%。电信业务总量23.8亿元,比上年增长66.8%。

词条图册

2019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557 元,比上年增长8.5%。其中:工资性收入20906元;经营净收入3279元;财产净收入2344元;转移净收入8055元。城镇居民生活消费性支出16441元,分支出类别看,食品烟酒支出5393元,衣着支出1090元,居住支出3780元,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992元,医疗保健支出2053元,交通通信支出2112元,教育文化娱乐支出799元,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221元。

2019年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0219元,比上年增长10.8%。分收入类别来看,与上年相比,工资性收入同比增长35.7%,经营净收入同比下降23.8%,转移净收入同比增长24.1%。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8323元,同比增长18.9%。分支出类别看,与上年比,食品烟酒支出同比增长8.4%,衣着支出同比下降5.8%,居住支出同比增长23.8%,生活用品及服务支出同比增长67%,医疗保健支出同比增长224.2%,交通通信支出同比增长16.2%,教育文化娱乐支出同比下降5.5%,其他用品和服务支出同比增长29.3%。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