祁阳市

祁阳市

高速公路 泉南高速、祁道高速、祁冷公路
中文名 祁阳市
外文名 Qiyang
别名 三吾
地理位置 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东北部
气候类型 亚热带季风气候
行政代码 431121
方言 湘语—祁邵片—祁阳话
邮政编码 426100
人均生产总值 38769.7元(2019年)
政府驻地 长虹街道金盆西路
地区生产总值 375.70亿元(2021年)
少数民族 瑶族、蒙古族、回族等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古代历史

祁阳市祁阳市(3)祁阳历史悠久,早在约几万年前的母系氏族公社时期,境内就有人类活动,商周时期,祁阳已进入到奴隶制社会,1985年在下马渡镇寨子脑、书家铺和肖家村镇的晒禾坪等地发现打制、打制与磨制相间的石器以及商代窑址,说明祁阳很早就属于开化地区。春秋战国时,祁阳为楚之南疆。

秦始皇统一中国,置郡县,祁阳属长沙郡。西汉时分长沙郡南部置桂阳、零陵二郡,祁阳属零陵郡的泉陵侯国。东汉时除泉陵侯国为县,隶属未变,直至三国东吴末期,祁阳仍属零陵郡。

两汉时,祁阳这片土地上经济生活有了明显的进步,文化发展也达到了一定的水平。

东吴孙皓元兴元年~天纪四年(264~280),分泉陵县,置祁阳、永昌二县(另一说是民国《祁阳市志》载为东吴孙亮二年,即公元257年设县),祁阳市设县治(县城)于今祁东县金兰桥镇新桥头村,因县治地处古祁山(指衡南县之祁山,衡南称岐山,祁阳则算祁山)之南,故名祁阳。永昌县设县治于今祁东县砖塘镇烟合岭。当时祁阳境域限于清江流域和湘江以南的部分地区及今衡南县一部分地方。至两晋、南北朝时期,祁阳隶属未发生变化。

隋开皇九年(589),撤并州县,祁阳、永昌二县并入零陵。

唐武德四年(621),恢复建置,永昌县并入祁阳市,县域面积扩大了一倍,达到3800多平方公里。不久废县。

唐贞观四年(630),重新恢复祁阳市,仍属零陵郡。同时,将县治迁至老山湾(今茅竹镇老山湾村和茶园村一带)。这时祁阳不仅版图扩大了,而且县治也迁到濒临湘江、交通方便的“四达之衢”的新址,经济、文化有了新的发展条件。其时手工制陶业最为发达;虽经“安史之乱”,而“湖湘尚宁”,以至唐末,经济、文化一直是发展的。宋代祁阳隶属未变。元时属永州总管府。

明清时期属永州府。由于老山湾地势低平,常受水浸,城区狭隘,不利发展,明景泰三年(1452)将县治迁至西北高埠檀山湾,今祁阳市城。自宋至清四朝,虽多有战乱,社会经济是向前发展的,至清乾隆年间,能向“湘潭、汉镇”岁输稻谷10万余担;而文化上历宋、元、明、清四代,一直称盛,共考取进士122人,举人129人。

民国3年(1914),祁阳属衡阳道,不久,废道。

祁阳市祁阳市(3)民国27年,设行政督察区,祁阳属第七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时期,近、现代工业开始在祁阳兴办和发展,1938年前后,华东、长沙等外地11个工厂相继迁来祁阳,新兴产业工人骤增至3200多人,以及湘桂铁路通车,交通方便,商业发达,祁阳曾出现一个短时期的畸形繁荣。

1944年日军侵陷祁阳,外地工厂全部迁走,日军烧杀抢掠,加之天灾人祸,祁阳经济一度衰退。康熙永州府志记载:祁阳市,汉武帝析长沙为零陵郡,祁阳乃泉陵地也,后汉因之。

三国吴置祁阳市,隋改零陵县为永州,而祁阳并入零陵,不为县矣。唐李靖抚慰岭南,立祁阳为县,隶永州,历宋元明及国朝皆因之。编户一十四里。祁阳市袤一百三十五里,广一百九十里,东至衡州府常宁县界一百里,西至东安县界九十里,南至零陵县界三十五里,北至衡州府衡阳县界一百里。康熙年祁阳市领乡十四:坊廓乡,在城,旧名永兴。永隆乡,在县北。普乐乡,在县南。太平乡,在县北。永昌乡,在县东北。上祁阳乡,在县东。下祁阳乡,在县东南。上归阳乡,在县东南。下归阳乡,在县东南。上和平乡,在县东北。下和平乡,在县东。上文明乡,在县北。下文明乡,在县治北,明景泰后始增。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改第七行政督查专员公署为零陵地区专员公署。祁阳仍属之。解放后,祁阳共设6区。第一区,驻观音滩,辖三吾镇、保浯乡、观桥乡;第二区驻归阳,辖归阳乡、靖炎乡、四靖乡;第三区驻白水,辖福泉乡、民治乡、大忠乡、潘家乡;第四区驻洪桥,辖至昌乡、金兰乡、振中乡;第五区驻龙家亭子,辖四治乡、景卿乡、民有乡;第六区驻文明铺,辖保麓乡、同文乡、文明乡。

1952年,改属湘南行政公署(衡阳、零陵、郴州三个区合并为湘南行政公署),4月,将原祁阳市的东北部地区划出,另置祁东县。

1954年,将宁远县和常宁县的部分地区划入祁阳,置金洞区(今金洞林场),7月,撤湘南行政公署,祁阳改属衡阳地区行政专员公署。

1983年又改属零陵地区行政公署(永州市)。

1996年隶永州市至今。祁阳从三国东吴置县至今已有1700多年历史。隶属多有变动,且境域历代变异很大,但祁阳市名一以贯之,且均为“郡之首邑”、“一等县”、“特等县”。魏晋南北朝时期,祁阳曾是三度为“侯”一度为“伯”的封地。

近代历史

祁阳,一个偏远的小城,那里的人们对于第一辆国产汽车大多也一无所知。然而,对那段有关抗战时期工业内迁的沧桑历史,人们还唏嘘不已,并且感到十分荣光,对那群造车的人和“新中”公司等,还村巷相传、记忆犹新。            1942年夏天的一个月明之夜,注定要被载入中国汽车发展的史册。因为那天夜里,中国第一辆汽车诞生了。上海工业史学家刘浩林评价道:“实业家支秉渊在祁阳造的这辆车,可以说是严格意义上中国人自己造的第一辆车,因为这辆车的发动机是支秉渊自己造的,它的变速箱、传动器、转向机构等几乎所有的零部件都是支秉渊自己造的,所以非常了不起。”当时重庆《大公报》撰文赞誉支秉渊为“中国福特”。支秉渊驾车走山路,从山底到山顶要半天。爬坡的时候车子爬不动,如果滑下去就会掉进深谷里,这时候大家惊恐得大汗淋漓,司机死命地踩刹车,在关键时刻,车终于刹住了,大家有惊无险地逃过了一场劫难。

最后,汽车稳稳停在重庆中央图书馆门口的广场上。这场成功的驾驶,开创了国产引擎驱动汽车的历史,成为中国近代机械史上的一件大事。新中公司除了自装煤气汽车(共两辆)外,还为衡阳中国银行装了一辆。

1943年支秉渊还曾自行设计并试制成功一辆国产载重汽车,曾行驶于湖南黎家坪至祁阳之间,可惜后因日军侵占祁阳而受破坏,现只保留下照片。这些都是记者从国内少得可怜的史料里找出来的, 而本土关于这辆汽车、这个伟大的造车人的记载,只有简短的祁阳文史资料:“

1938年,支秉渊将新中由长沙迁至祁阳。……新中以一个拓荒者的姿态迁来此地。经四五年的惨淡经营,发展成为一个包括3个厂和6个卫星厂,从采煤、炼铁、轧钢、发电到制造机床、蒸汽机、煤气机、发电机、轧钢机乃至炭精、工具夹的联合企业,工人由200人增加到2000人,而且还从祁阳及外地招收、培训学徒200余人。此后胡厥文新民分厂移来,还先后招来资源委员会的湘江电厂与湖南省机械厂,使该县成为一个新的工业区。”

1950年5月,永州专区名称停止使用,统称零陵专区。

1952年11月,改隶湘南行政公署。1954年7月,改属衡阳地区专员公署。

1983年7月,重新隶属零陵地区专员公署。1995年11月,撤零陵地区专员公署设立永州市,祁阳市隶属永州市。

1987年末,全县共设11个区,1个区级镇;54个乡,12个乡级镇,辖916个村民委员会,37个居民委员会,8815个村民小组,216个居民小组。

1995年5月,祁阳市辖21镇6乡(含金洞管理区的1镇6乡)。

2008年6月,设内下乡。2010年12月,撤浯溪镇设龙山、浯溪、长虹街道。2011年10月,撤金洞管理区万宝山工区成立万宝山乡人民政府。

2021年1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民政部批复同意撤销祁阳县,设立县级祁阳市。[10]

2021年5月17日,祁阳市成立大会暨揭牌仪式举行。[11]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祁阳市下辖3个街道,20个镇,3个乡,1个原种场,1个畜牧场。[12]

区划详情

3个街道:龙山街道、长虹街道、浯溪街道。

20个镇:观音滩镇、茅竹镇、三口塘镇、大忠桥镇、肖家镇、八宝镇、白水镇、进宝塘镇、黄泥塘镇、羊角塘镇、梅溪镇、潘市镇、七里桥镇、下马渡镇、黎家坪镇、文富市镇、大村甸镇、文明铺镇、龚家坪镇、金洞镇。

3个乡:凤凰乡、石鼓源乡、晒北滩瑶族乡。

1个原种场:原种场。

1个畜牧场:畜牧场。[12]

自然环境

位置境域

祁阳市位于湖南省西南部,湘江中上游,永州市东北部。西接永州市零陵区和冷水滩区,东抵常宁市,南临新田县、宁远县、双牌县和桂阳县,北连祁东县。地理坐标为东经111°35′-112°14′,北纬26°02′-26°51′。东西横跨64.5公里,南北纵长90.5 公里,总面积2519平方千米。总人口106万人(2011年末),其中农业人口55.4万人,城镇人口50.7万。中心城区(长虹街道、浯溪街道、龙山街道)面积83.1平方公里,其中建成区面积31.3平方公里,人口30.8万。全市平均海拔112米,肖家村镇南部的摸天岭和黄凸山,海拔均为1438米,是市内最高点。

地形地貌

祁阳市地形以山地、岗地、丘陵为主,地势南北高、中部低;南陲阳明山脉重峦叠嶂,北边四明山、祁山山脉起伏连绵。山地约占祁阳市总面积41.56%,丘陵占13.84%,岗地占16.69%,平原占21.80%,水面占6.11%。[2]

气候环境

祁阳市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四季分明。其特点是:春温多变,寒潮频繁;夏多暴雨,易遭洪涝;秋常干旱,气候炎热;冬少严寒,间有冰冻。年平均气温市区18.2℃。年均日照为1591.9小时;无霜期为293天。年平均降雨量1275.7毫米,最高年份达1635.9毫米,最少年份为1000.3毫米。

水系环境

祁阳市水系均属湘江及其支流。湘江于大村甸镇的崇山村世瓦皂进入本境,从黄泥塘镇的九洲流入常宁、祁东。境内流程100.8公里,流域面积为23238.5平方公里,一级支流南有白水、北有祁水,东有清江。

白水

白水是湘江一级支流,发源于阳明山麓桂阳县的白水镇白水洞,经常宁市蒲竹源瑶族乡,于晒北滩瑶族乡枧下村的白竹背入境。流长117公里,流域总面积1810平方公里,其中境内流长78.1公里,集雨总面积1071.6平方公里。”白水河因而得名。

祁水

祁水是湘江一级支流,原名东江、小东江,发源于邵阳县米罗山水龙坳,经祁东县太和堂、城连圩、包圣殿、砖塘4个镇从祁阳市文明铺镇左家岭村进入,流经文明铺、文富市、黎家坪、下马渡、浯溪5个镇。河长118公里,集雨总面积1685平方公里,境内河长67.2公里,流域总面积568.2平方公里。因其盘绕祁山而得名。

清江

清江是湘江二级支流,源于祁东县大兴乡刘家岭村早曦岭东麓,从祁东、祁阳交界的羊角塘镇石井村进入,从清溪坪村流入祁东县归阳镇红光村后入湘江。沿途合泥鳅水、兰桥水、白塘水、谢家嘴水,流长41公里,流域总面积282平方公里,在祁阳市境内流长18公里,流域总面积148平方公里。因江水清沏而得名清江。

黄溪河

黄溪河又名黄花河,白水支流。源头为祁阳市串风坳西南歇马庵,从大忠桥镇入境,经大忠桥镇、白水镇,在白水镇廖塘汇入白水河,在境内流长23.5公里。因上游水流湍急、浑浊而得名。

大黄司河

白水主源流,发源于宁远县荒塘瑶族乡,从县内下入境,经晒北滩、小金洞两乡,于小金洞乡白沙凼汇入白水河,境内长40公里。

内下水库

水库大坝位于县境南端晒北滩瑶族乡内下村的朽木滩,距县城97公里。水库容量6800万立方米,灌溉农田1300公顷,能调节枯水发电115天。1989年始建,1997年建成,工程含大坝1座,输水隧洞1条,有高山渡槽压力前池和输水竖井。兼有防洪、发电、灌溉、养殖等功能。因库址地名而得名。

大江水库

大江水库位于湘江二级支流昌木套河中游,地处肖家村镇西南大江林场内,又名大江边水库。水库始建于1965年,1972年受益,是一处以灌溉为主,结合防洪、发电、养殖等综合利用的重点中型水利工程。水库控制集雨面积117.9平方公里,正常库容为4950万立方米,水库正常蓄水位184.5米,多年平均产水量1.4亿立方米,设计灌溉面积16.84万亩。大江灌区现有电站2座(总装机3850千瓦,其中坝后电站装机2430千瓦,二级电站装机1420千瓦),干渠4条(全长132.77公里),支渠13条(全长102.12公里)及各种大小附建1375处,灌溉祁阳、金洞、常宁3县(区、市)9个镇(乡),217个行政村,受益人口22万余人。现已建成著名旅游区,三圣湖度假村。

石洞源水库

石洞源水库位于潘市镇石洞源,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1958年修建,现为潘市街道周围居民及学校师生近万人饮用水源。

祁阳自然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水源充实,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性气候,四季分明,现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石灰石、铁、锰、锑、锌等20多种,享有“有色金属之乡”的美称;林木有杉、松、樟、楠等,经济林以油茶为主,兼有油桐、乌桕;药材主要有白果、乌梅、杜仲、淮山、丹皮、白芍、香附、乌药、蛇胆等100余种。其中烟煤储量1亿吨;用材林6.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200万立方米;油茶林40万亩;以柑桔为主的水果28万亩;水资源总量250亿立方米,水能蕴藏量21万千瓦。

自然资源

矿产资源

祁阳市已探明的矿藏有煤、石灰石、铁、锰、锑、锌等20多种,享有“有色金属之乡”之称。[7]

森林资源

祁阳地处湘南,永州市北部,阳明山北麓,是陶铸同志的家乡,是全国油茶之乡、国家油茶产业发展示范基地和国家级林业科技示范县,也是中央财政森林抚育补贴、造林直补和生态公益林补偿试点县,湖南省重点林区县。全县辖25个镇乡办场,总人口105万,土地总面积2538平方公里,其中林地面积153.8万亩,森林覆盖率46.63%,森林蓄积量259.8万立方米。近年来,全县围绕"发展现代林业,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科学发展"工作主题,坚守林业"三条线",统筹兼顾"造、抚、管、用",抢抓机遇,通力协作,林业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生态建设稳步推进,林业产业呈现持续、稳定、健康发展态势。[8]

祁阳用材林有杉、松、樟、楠等,经济林以油茶为主,兼有油桐、乌桕;药材主要有白果、乌梅、杜仲、淮山、丹皮、白芍、香附、乌药、蛇胆等100余种。其中烟煤储量1亿吨;用材林6.4万公顷,林木蓄积量达300万立方米; 油茶林40万亩;柑桔等水果28万亩。

水能资源

祁阳水资源丰富,水能蕴藏量32万千瓦。全县建有大小电站85处,总装机容量6万千瓦,年发电量1.6亿千瓦时。

(以上数据截至2013年)

人口

人口

2021年,全年出生人口5830人,人口出生率为5.71‰,比上年下降1.45‰;人口死亡5058人,人口死亡率为4.95‰,比上年下降0.15‰,全年自然增长人口772人,人口自然增长率为0.76‰,比上年减少1.6‰。

2021年常住人口81.19万人,其中:城镇常住人口30.83万人,农村常住人口50.36万人,城镇化率37.97%。[2]

民族

祁阳市有瑶族、蒙古族、回族、藏族、苗族、壮族、满族、白族、傣族、黎族、水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哈尼族、拉祜族、仫佬族、布朗族、彝族等少数民族。

1998年底统计,全县少数民族共4301人,占全县总人口96.6万人的0.44%。[13]少数民族中,瑶族最多,1998年3900人,占全县总人口的0.4%,占少数民族总人口的90.6%,为县内少数民族之最。其他少数民族一族只几十人,少则几人,甚至1人。

经济

综合

2021年全市地区生产总值375.70亿元,比上年增长8.6%。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58.95亿元,增长9.9%;第二产业增加值119.93亿元,增长8.5%;第三产业增加值196.82亿元,增长8.2%。

2021年,三次产业结构比为:15.7:31.9:52.4。工业增加值增长12.1%,工业增加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为24.0%。第一、二、三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9.4%、30.3%和50.3%。其中:工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为31.6%。第一、二、三次产业分别拉动GDP增长1.67、2.60、4.33个百分点。[2]

第一产业

2021年,全年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10.0亿元,增长11.0%。其中,农业产值52.61亿元,增长3.7%;林业产值11.51亿元,增长8.0%;牧业产值26.51亿元,增长29.2%;渔业产值13.79亿元,增长2.0%;服务业产值5.58亿元,增长7.2%。

2021年,全年粮食种植面积84.43千公顷,与上年83.82千公顷基本持平。其中,棉花种植面积0.07千公顷,比上年减少75.9%;糖料种植面积0.85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2%;油料种植面积24.9千公顷,比上年增加2.6%;烟叶种植面积0.04千公顷,比上年减少2.0%;蔬菜种植面积27.81千公顷,比上年增长3.3%。2021年粮食总产量55.52万吨,比上年54.46万吨增长2.0%。油料产量4.74万吨,比上年增长2.8%;其中,油菜籽产量3.46万吨,比上年增长2.7%。棉花产量93吨,比上年减少73.5%。烟叶产量150吨,与上年基本持平。茶叶产量309吨,比上年增长4.8%。蔬菜产量85.70万吨,比上年增长4.7%。

2021年,全年猪牛羊肉总产量7.01万吨,比上年增长22.8%。其中,猪肉6.65万吨,比上年增长23.1%。年末存栏生猪65.85万头,比上年增长10.0%;全年出栏生猪91.36万头,比上年增长23.8%。全年出栏牛1.56万头,同比增长12.2%;全年出栏羊8.61万头,同比增长14.5%。禽蛋产量1.94万吨,比上年增长5.4%。

2021年,农村用电量2.9亿千瓦时,比上年增长4.8%;年末机械总动力87.74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农民专业合作社1266个,农民专业合作社成员3.05万户。实施土地整治(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1个,高标准农田建设面积7.41万亩,增长24.1%。休闲农业经营主体102个,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接待72.86万人次,名优特水产品养殖面积1.43万亩,土地托管面积50.8万亩,秸秆还田面积131.5万亩。[2]

第二产业

2021年,全年实现全部工业增加值90.09亿元,增长12.1%。其中,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长9.7%。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总产值404.9亿元,同比增长22.5%。

2021年,规模以上工业统计主要产品中,大米53.27万吨,增长17.7%;饲料17.63万吨,下降0.03%;精制食用植物油4.40万吨,增长1.9%;罐头4.17万吨,下降8.9%;服装1216.59万件,下降51.4%;鞋6554.59万双,增长39.3%;水泥262.81万吨,下降24.1%;石灰石596.3万吨,增长151.4%;商品混凝土309.41万立方米,增长12.3%,铝材1.73万吨,下降13.0%;金属压力容器4.45万吨,增长7.8%。

2021年,全年建筑业资质等级以上企业 22个,完成总产值57.38亿万元,同比增长6.2%。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9.84亿元,同比下降1.4%。房屋施工面积125.75万平方米,同比增长18.1%。[2]

第三产业

固定资产投资

2021年,全年固定资产投资比上年增长2.4%。按投资方向分,工业投资增长1.2%,民生投资下降41.5%,生态投资增长63.0%,基础设施投资增长33.2%,工业技改投资增长42.1%。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长23.0%。

国内外贸易和招商引资

2021年,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28.98亿元,比上年增长15.8%。按销售单位所在地分,城镇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82.54亿元,比上年增长15.3%;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实现46.43亿元,比上年增长16.1%。按行业分,批发业完成51.98亿元,比上年增长21.9%;零售业完成71.61亿元,比上年增长21.1%;住宿业完成5.04亿元,比上年增长48.6%;餐饮业实现16.96亿元,比上年增长34.7%。

2021年,全年进出口总额54.72亿元,比上年增长38%。其中,出口21.09亿元,比上年增长36%;进口3.63亿元,比上年增长87%。

财政、金融

2021年,全年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26.77亿元,较上年增加2.58亿元,比上年增长10.7%。税收收入完成22.87亿元,较上年增加2.06亿元,比上年增长9.9%。非税收入完成3.9亿元,比上年增长15.2%。一般预算支出60.53亿元,比上年增长0.6%。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5亿元,比上年增长13.7%;教育支出13.37亿元,比上年增长2.1%,文化旅游体育与传媒支出0.78亿元,比上年下降4.5%;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10.57亿元,比上年增长8.2%;卫生健康支出9.08亿元,比上年增长4.2%;节能环保支出0.74亿元,比上年下降2.0%。农林水支出9.74亿元,比上年增长0.9%;住房保障支出2.88亿元,比上年下降19.4%。

2021年,年末全市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存款余额452.79亿元,比上年增长9.95%。境内存款452.3亿元,其中:住户存款401.81亿元,比上年增长12.6%;非金融企业存款26.89亿元,比上年增长38.6%。境外存款4774万元,比上年增长103.7%。金融机构本外币各项贷款余额259.15亿元,比上年增长13.4%。其中住户贷款余额为132.0亿元,比上年增长14.3%;非金融企业及机关团体贷款127.15亿元,比上年增长12.5%。农、林、牧、渔业贷款2.03亿元,增长26.1%。制造业贷款8.55亿元,增长14.4%。不良贷款比率1.36%,下降27.7%。[2]

文化

戏曲文化

祁阳是著名的曲艺之乡,旧有“唱不过祁阳”之说,这反映了祁阳一带戏曲艺术的繁荣,著名京剧大师梅兰芳先生曾经感叹:“祁阳子弟满天下”。发源于祁阳的曲艺有祁剧、祁阳小调、祁阳渔鼓、祁阳花鼓灯、祁阳木偶戏等,其中祁剧和祁阳小调均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祁剧文化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剧发祥于祁阳,旧称“大戏”、“祁阳戏”、“祁阳班子”、“楚南戏”等。新中国成立后,始定名祁剧。

明代中叶,江西“弋阳腔”目莲戏传入祁阳,与祁阳地方语言、音乐、祭祀、风俗、民情相结合,逐步演变为祁剧高腔。以后昆、弹腔相继传入,成为祁剧三大声腔。明嘉靖年间,祁剧已初具规模。此后,逐步流传到湘

南、湘西、湘中、粤北、赣南、闽西、广西、黔东一带,有“祁阳弟子遍天下”之称。在长期流传过程中,造成剧目、唱腔、脸谱、服饰、应工、表演风格的差异,形成两大流派:以祁阳、永州为中心的湘南各地祁剧叫永河派,以邵阳为中心的湘中、湘西各地祁剧叫宝河派。

祁剧戏班最早见诸文字记载的是清康熙年间的老春华班。此后到清咸丰、同治年间,永州所属县有老天元、老四喜、福禄祥,郴州所属县有吉祥班、祥泰班、清华班,邵阳所属县有天庆班、天福班等8个著名祁剧科班。宣统时期,永州所属县有四喜班、荣庆班、老永和、天仙园等4个著名科班。这些祁剧科班的相继成立与科班之间的互相交流和竞争,极大地推动了祁剧艺术的发展,也造就了一批又一批著名的祁剧表演人才。

清代,永州各县的著名祁剧艺人有:咸丰年间胜利班·吕字科的生角段世泄、刘洪喜,小生谢洪春,花脸胡洪贵,鼓师刘洪远;同治年间永庆班·永字科的生角张永发、张永胜,花脸桂永寿,丑角张永彩;光绪年间宝华班·玉字科的唐玉明、唐玉时、唐玉庆,文字科班的朱文才、萧文雅,永升班·荣字科的生角李荣祯、旦角苏荣兰、丑角李荣富;民国时期汉字科班的生角蒋丽臣、小生蒋汉柏、花脸邓汉葵,桃仁小社·柱字科生角桂柱禄,大舞台班的生角何观品、赵喜雄、胡玉禄、小生何翠福、张仙品、旦角苏荣兰、刘福满、正旦周品梅、老旦廖锦彩、花脸唐三雄、夏福洪、丑角张合年,洮阳小社生角田连禄,东华班吴字科生角郑浯滨、傅传滔、王浯洪,发舞台生角颜云瑞、小生张仙洪、旦角筱玉梅、正旦段炳南、老旦费雨生、丑角费相臣等等。这些名角,都在当时名噪一时,长久不衰,为祁剧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

在长期演出实践中,祁剧形成了自己的鲜明特色。在剧目上,高腔以《目莲》为主,内容主要是忠孝节义、因果报应;人物是人、鬼、神、佛同台;场景是天堂、地狱、人间交错。昆腔多为歌舞升平戏或才子佳人爱情戏,文辞典雅、表演细腻,唱腔婉转,优美动听。弹腔多演历史故事,褒忠贬奸,扬善惩恶,人物性格生动鲜明,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表演手法千姿百态。在语言上,祁剧道白以祁阳话为基础,结合中原音韵、湖广音韵等自成体系,演出范围广但观众都能听懂,尤其是小丑道白生动而丰富。在音乐方面,声腔分高、昆曲牌体和弹腔(南路和北路)板腔体;伴奏乐器主要有祁胡、月琴、三弦、曲笛、唢呐等管弦乐器和高音战鼓、大小锣、钹等打击乐器。在服装方面,原为短袖平靴,后为适应舞台造型,旦角加长了水袖,生、净改用了高底靴。在脸谱方面,使用红、黑、白3种基本颜色,交替配合,神态百出。

祁剧的传统剧目和现代编创剧目共有1000余个,其中弹腔剧目约占剧目总数的80%。主要传统剧目有:《目莲传》、《精忠传》、《观音戏》、《西游记》、《天官赐福》、《卸甲封王》、《二度梅》、《三天香》、《四国齐》、《阴阳树》、《混元盒》、《瑞罗帐》、《薛家将》、《粉哀庄楼》、《柳刚打井》、《合凤裙》、《作文过江》、《断桥》、《孟丽君》等;现代编创剧目有:《包公坐监》、《选贤记》、《范进卖鸡》、《草塘春秋》、《小河九道弯》、《海外来信》、《金银花》等。

祁阳小调

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祁阳小调流行于湖南祁阳、祁东、零陵、衡阳一带,据清代祁阳市志记载,在明、清之际该曲种已流行民间。早先以流经祁阳市境的湘江为界分为南北两派,湘江以南有演唱丝弦小调为主的南派,风格细腻;湘江以北有演唱花灯小调为主的北派,风格粗犷。后来在互相交流影响的过程中融合一起。

祁阳小调早期只唱不说,以后逐步发展成以唱为主、说唱结合的形式。一般是一人演唱,一人伴奏,也有男女对唱、坐唱、走唱和边舞边唱等演唱形式。祁阳小调现存300多个曲调,各有牌名,经常演唱并为群众喜爱的有[三杯酒] 、[讨学钱] 、[采茶调] 、[龙灯调] 、[一匹绸] 等。

唱词一般是七字句,四句一节:也有五字句和长短句的唱词。过去演唱时每个曲目只用一种曲调,为了适应思想内容与感情表现的需要,出现了一个曲目使用几种曲调的曲牌联套体。伴奏乐器有二胡、月琴、三弦、扬琴、琵琶等弦乐器和演唱者自行击节的碟子、盅子,有时也使用笛子、唢呐和一些打击乐器。新编曲目有《兄妹生产》等。

2010年,湖南省祁阳市的“祁阳小调”,入选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曲艺项目类别,序号12。

祁阳木偶戏

木偶戏源于汉代,盛于唐宋。在祁阳一带,元、明时期已有木偶戏演出。清嘉庆、道光年间,祁阳木偶戏已很盛行,遍布于文明铺和潘家埠一带。到了咸丰年间,有名木偶剧团首推祁阳文明铺李陶儿家的“仁和班”。民国时期,祁阳有半职业、职业木偶剧团108个,艺人500余人。著名艺人有刘光奎、王连生、唐耀、刘玉生等人。

新中国成立后,王连生等人被邀至北京传授木偶艺术两个多月。1954年,祁阳“仁和班”被邵阳文工团接走,成立邵阳木偶剧团。1956年,邵阳木偶剧团与长沙皮影剧团合并,成立湖南省木偶皮影艺术剧团,曾到苏联、蒙古等国家访问。1958年赴京演出,刘玉生饰《追鱼记》中的鲤鱼精,毛泽东观看后,与演员合影。同年12月在汉口演出,受到陈毅副总理和柬埔寨西哈努克亲王称赞,并被上海美术电影制版厂拍成电影。1961年至“文化大革命”,祁阳市创办木偶剧团1个,接收民间艺人18人,青年学徒7人,“文化大革命”中被解散。

祁阳渔鼓

民国年间,祁阳渔鼓的演唱遍及祁阳,以单人渔鼓和群口渔鼓的形式在城乡传唱,祁阳渔鼓曾广泛流传于祁阳、衡阳、耒阳、郴州一带,但是近年来已近衰微。不过祁阳渔鼓的一支祁东渔鼓却蓬勃发展,如今,祁东有渔鼓艺人400多人,有60多支演出队伍,活跃在祁阳、祁东等地广大农村、乡镇。

旧时一位叫刘贤忠的烧瓦匠捧着一个两尺竹筒拍筒敲打,演唱历朝趣闻和民间俚事,引得老百姓观看。邹祖溪(艺名懂乃积))拜其为师,是祁阳渔鼓的创始人。他把祁阳渔鼓带入丧堂,又让其走出丧堂,搭台演唱,每每为死者超度亡灵唱完夜歌后,便怀抱渔鼓筒,敲动简板边说边唱,把三皇五帝、才子佳人的故事,从古至今娓娓道来,一直唱到天亮。从此,丧堂成了渔鼓根植的土壤;在1952年中南戏曲观摩会演上,邹祖溪老先生演唱了祁阳渔鼓《廖仁福的互助组》,首次把渔鼓带进了大雅之堂。从那以后,“祁阳渔鼓”造就了一代又一代艺人,艺人各具风格的唱腔兴旺了渔鼓艺术

祁阳渔鼓的演唱主要风格为:无本可循、无曲可依,通俗易懂、伸缩自如,演唱方法有对唱、表演唱、渔鼓小品、戏剧演唱等多种演唱方法,演唱极其灵活,除某些较短的曲段有固定曲词外,长篇均无固定唱本,只有四字一句的“桥路本”,记录故事情节概要,演唱时靠艺人临场发挥,随口编唱,对情节与人物逐一进行深刻细致的描绘,增加浓墨重彩的渲染,以达到预期的艺术效果。演唱方式较为简便,演出者一人多角,进进出出,更换角色,甚至可以从角色中跳出来进入解说状态,使得演出更让观众理解。

舞台语言为“祁东土话”,渔鼓唱腔是由道士腔发展演变而来,因情节变化而派生出“道情”、“正腔”、“悲腔”、“垛板”、“散板”等几种唱腔,按字行腔,字少音多,唱词不同,行腔亦异,唱腔古朴、深沉、优美。祁东渔鼓大胆汲取祁剧、花鼓戏及祁阳小调的艺术精华,生、旦、净、丑各显本色,唱、拉、念、做随机应变,连服装道具、舞台、布景等都充分运用到渔鼓演出之中。演出作品内容和形式上,不仅有传统的渔鼓大书,还有大量新编的渔鼓小品等等,主要的演奏乐器为“渔鼓筒”,以及二胡,胡琴,月琴,电声乐等乐器。

祁阳渔鼓代表曲目有:《陶铸付款》、《乾隆下江南》、《好丑媳妇》、《玉镯冤》等。

渔鼓艺人代表人物有:刘兴国、邹华春、邹华山、邹昆山等。

地方特产

祁阳石

祁阳石产于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该石质不甚坚,温润细腻,多呈紫红色,石色匀净,常见浅绿色石脉。色佳者有山水日月人物之象,尤以紫花者稍胜,大者制屏亦雅。祁阳石质地细滑而沉,可用于琢制砚台,成砚称“祁阳石砚”或“祁阳砚”,肌理莹彻,云委波襄。

祁阳砚作为国内名砚、湖南顶级石砚,在《湖南通志》、《祁阳市志》、《浯溪考》、《祁阳石镜铭》(吴儆)、《後浯溪铭》(王邕)、《墨史》等中有清楚记载。祁阳石的品特色、生产和销售等等在祁阳石官方网站上均有详细介绍。

祁阳石有两大类,一类为浅绿色,另一类,称“紫袍玉带”。此外,还有黄褐、深褐、朱紫、橄榄绿、乳白色、黑色等,祁阳石雕琢成砚,是价值不菲的石砚精品。

由于历史原因,祁阳石在民国时期几乎开采殆尽,祁阳石资源奇缺,祁阳石砚存世不多,故有“祁阳石孰为难得,今已绝迹。”之说,祁阳石古砚在国内、国际文物拍卖中往往取得不俗的价位。

祁阳文明米粉

文明米粉是祁阳的传统风味,因其明末清初始创于该县文明铺镇而得名。

文明米粉在原料选用、粉丝制作和粉汤配制等方面,均有其独特的技巧和讲究。用来榨粉的原料,必须是优质稻米,以新谷新米为佳。祁阳文明米粉流传甚广。

祁阳油茶

油茶,又名茶籽树,属山茶科山茶属,是中国特有的木本油料种之一,油茶种子榨出的油称茶油,是优质木本食用油。油茶果从开花到成熟,历经十三个月,有花果同期“抱子怀胎”之奇观,其含天地灵气、日月精华之王者气象,令人叹为观止。而茶籽更是以其极低的出油率,极高的营养价值成为油中珍品。

祁阳草席

祁阳草席已有2000多年历史,是湖南有名的土特产品之一。主要有睡席、壁席等品种,既是床上用品,也可作为装饰品。祁阳草席织造精细,平展舒适,图案美观,色泽光亮,柔软耐磨,吸汗力强,畅销国内各地和世界80多个国家和地区。草席主要原料是席革、棉纱、苎麻。祁阳出产的席草色鲜、皮厚、质软,草芯有弹性,根条均匀,长短整齐。加工的方法是:将收割的席草拌上草木灰晒两天,使其呈宝蓝色,经过精制、精选,才能土机编织。织好的草席再经过日晒或烘烤、排、擦、整边、印花、高温熏蒸,再出厂。祁阳草席的印花图案十分精致,有名山胜水、历史古迹、人物故事、花鸟走兽,还有外国风光、民族风情等。除普通席外,还(有提花席、间花席。新近还发展了桌席、地毯席、窗帘等多种草织品。这种古老的用品,正放射出新的光彩。

祁阳笔鱼

祁阳笔鱼,产于湖南祁阳地区的浯溪一带,形似毛笔状,肉质细嫩,营养丰富,有“席上珍品”之称。用笔鱼和辣椒煸烧而成。成菜肉质细嫩,油而不腻,香味浓郁,鲜甘可口。据说这与宋代大文豪苏东坡有关。苏东坡有次途经祁阳,被当地山水奇景所吸引,祁阳知县特邀其夜游浯溪,并在船上设宴相待,苏东坡异常兴奋,当他正要挥毫作诗时,毛笔突然被一股旋风卷走,落在江中,立刻变成无数形似笔杆、色泽鲜艳的鱼。古人诗曰:“天意东坡不留字,神笔化作席上珍。”祁阳笔鱼便由此得名。

祁阳乌梅

祁阳乌梅,已有四百年的历史,种植在睦关头、云盘甸、太白山、赤塘等乡之低矮丘陵山地上。五月中旬果实未成熟时,将青梅采摘回家,用杉木炭灰拌匀后,炭火烤干即成乌梅。它有止渴、解热、镇吐、止咳、生津、驱虫等功能。故将乌梅列入珍贵稀有药物一类。经济价值很高,每百市斤价达180元。祁阳乌梅有青梅和红梅两大类:青梅类分桃梅和药梅,果实未成熟时幸免为青色,完全成熟时仍为青黄色。

交通

2013年1月8日,原祁阳火车站更名为祁阳北站,湘桂快速铁路祁阳南站更名为祁阳站。祁阳北站始建于20世纪三十年代,因位于祁阳黎家坪区,初得名黎家坪站,是当时湖南境内六大火车站之一,后更名为祁阳站,2013年,正式更名为祁阳北站。祁阳北站客运业务办理旅客乘降、行李、包裹托运;货运业务办理整车、零担货物发到。

湘桂铁路、衡柳铁路、G72泉南高速、G322国道、S320(三南公路)、祁冷一级公路(在建)、祁冷道高速(规划待建)、湘江千吨级祁阳港(在建)。

祁阳交通便捷,湘桂铁路、衡昆高速公路、322国道、祁冷公路[10]  、S320线贯穿全境,镇镇通油路,村村通公路;祁阳火车站年货物吞吐量150万吨,客运站是全国规模最大的县级站;湘江从县境中心穿过,终年通航,可直下洞庭湖,通江达海;永州机场距县城仅30公里,祁阳初步形成了水运、公路、铁路、航空现代化立体交通网络。

2021年,年末公路通车里程3079.7公里,其中:高速公路40.5公里。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增加值10.89亿元,增长7.1%。全年货运量2021.8万吨,其中:公路货运量1916万吨,增长18.0%,水运货运量105.8万吨,增长100%。货物周转量8.95亿吨公里,其中:公路货物周转量8.62亿吨公里,增长13.0%;水运货运量3281万吨公里,增长100%。客运量587.6万人,其中:公路563万人,增长8.0%;水运24.6万人,增长80.8%。旅客周转量1.35亿人公里,其中:公路旅客周转量1.32亿人公里,增长10.0%;水运旅客周转量328.8万人,增长84.6%。

2021年,年末民用汽车保有辆8.19万辆,比上年增长4.1%,其中:本年新注册汽车4753辆,比上年下降19.8%。[2]

社会

教育科技

2021年,年末全市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2829人,普通高中毕业生5595人,初中学校毕业生12952人,普通小学毕业生12244人。在园幼儿22353人。各类民办学校162所,其中:幼儿园143所。民办学校在校学生31633人,其中:幼儿园9634人。落实义务教育保障金14620万元。发放中职国家助学金305.6万元,中职国家助学金资助中职学生3056人次;落实中职免学费资金2491.2万元,中职免学费资助中职学生20760人次。发放普通高中国家助学金511.3万元。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100%。小学生升初中比率为 100%,高中阶段教育毛入学率93.02%。

2021年,全年专利授权量为460件,同比2020年授权393件,增长17.0%。授权专利中,发明专利授权20件,同比2020年13件,增长53.9%;实用新型专利183件,同比2020年171件,增长7.0%;外观专利257件,同比2020年209件,增长23.0%。[2]

祁阳一中

祁阳市第一中学创办于公元1912年,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原名省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学校占地180余亩,建筑面积67000平方米。校内古樟参天,芳草成茵,风景秀美宜人。学校现有教职员工238人,授课教师175人,其中特级教师3人,高级教师56人,一级教师85人。学校教学设施齐全,各科教学大纲规定的实验均能全部分组进行,多媒体教室、宽带网、有线电视网能满足现代化教学的需要,图书馆藏书10万余册。

学校创建之初,名为“祁阳市立中学堂”,校址设城北九塘冲延寿寺,是祁阳市创办最早的中学。1989年9月,学校被定为“湖南省实验中学”。1995年12月学校挂牌“湖南省重点中学”。1999年2月,学校取得“英国剑桥大学商务英语(BEC)培训中心”资格证。1999年10月,被聘为“湖南省CAI课件开发协作单位”。2000年10月,被教育部定为“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

学校素以学风严谨著称,多年来会考合格率保持在98%以上,优秀率达80%左右,高考成绩居湖南省领先地位。师生出版著作30余部,发表论文1000余篇,获省级以上奖励1000项,承担国家教育科研重点课题5项。

祁阳一中办学业绩突出。作为湘百年名校,祁阳一中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全面提升了教育质量。 2003年湖南省重点中学教育督导评估,学校名列永州市第一。2009年湖南省示范性高中督导评估,被评为全省十所优秀学校之一。特别是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攀升,综合办学水平雄居全市第一,已进入全省十强行列。其中2010年高考本科二批以上上线678人,一本上线218人,上线率名列永州市第一、全省第二,高二学考全科合格率达99.8%。学校先后获评“湖南省重点中学”、“全国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文明单位”等68项省级以上殊荣。湖南电视台、中央电视台以《古城祁阳话一中》为题,中国教育报以《湘南高中特区》曾分别对祁阳一中进行了专题报道。

祁阳一中尤其在推行新课改以来重视学科建设,2010年高考,文理8个学科校平成绩均居全市第一名,其中语、数、英三个基础学科具有无可企及的明显优势,学校受到省教育厅表扬,获评“永州市优秀学校”。

21世纪,学校将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把“创新教育”作为学校教学工作的核心,力争跻身于湖南省A类示范性普通高级中学和全国示范高中行列。

祁阳二中

祁阳二中原名重华中学,创建于1943年,是全县最早的完全中学之一,素以校风正、学风好、师资强、质量高闻名遐迩。自1998年停止初中招生以来,学校连年扩大高中招生规模,大幅度增加硬件投入,不断改善办学条件,强化内部管理,努力提高教学质量,现已发展成永州市示范性高级中学。学校拥有全县一流的师资队伍,近几年来,学校以普通中学的生源,连续保持高考应届生本科上线人数稳居全市同类学校第一...

祁阳二中的特长是培养专业生,其专业生位居全县第一。

陶铸中学

原名祁阳三中,1988年为纪念陶铸同志诞辰80周年,更名为陶铸中学。陶铸中学已有65年办学历史,先后培养了中国科学院院士刘大响、著名诗人毛梦溪等众多杰出人才的陶铸中学于2003年开始由增城市松田实业有限公司投资改建,实行“民有民办”。首创的“宏志班”已家喻户晓,成为了祁阳高中教育的品牌。

祁阳四中

祁阳市第四中学曾经是湖南省示范性高中(原名省重点中学)2011年底被摘牌。永州市首批重点中学。

祁阳市第四中学位于永州市北大门——黎家坪镇。祁阳四中的前身是保麓乡小学,1956年由黎家坪附中始创为祁阳四中。1978年定为省属重点中学,1980年调整省属重点中学时改为地区重点中学,即永州市重点中学。                 2003年,学校被定为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2005年12月通过省示范性高中检查组验收。

学校占地面积150亩,近几年来投资千余万元用于基础设施建设和硬软件环境的改造。校园绿树成荫,环境幽雅,是省园林式单位。学校现有教学班47个,学生3500多名,教职员工213人。

祁阳四中形成了文科见强的办学特色。自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学校为高等院校输送了6700多名合格的新生。在全市教育质量综合评估中,祁阳四中连续四年位居永州市市属重点中学的前列。特别是文科,近几年共有7名县文科状元出自四中。近几年在教育教学管理上既抓住了理科大头,又突出了文科的特色,使老字号的文科品牌再放异彩。

四中人不只是注重学生的分数,更看重的是培养学生的能力,引导和鼓励学生根据兴趣爱好主动发展,弘扬个性。多年来,学校通过配备师资,按国家教育部颁布的课时计划开足课时,同时还组建了音、体、美、艺特长班,开设了现代信息技术课,成立了心理咨询室和《新叶》文学社等,在素质教育的征途上取得了骄人的业绩:在国家级、省级和市级各种竞赛中,分别有8人次、47人次、178人次获奖。在体育竞赛中,破省纪录的12人次,破市纪录28人次。1991年,陶阳波同学在全国中学生钢笔书法大赛中荣获一等奖,其后来加入了湖南省书法家协会、中国书法家协会等专业书法家组织,被评为“中国百杰青年书法家”。

祁阳四中曾被授予“全国学校体育卫生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振兴中华,为人师表读书活动’先进集体”、“湖南省广播体操竞赛先进集体”、“湖南省勤工俭学先进单位”、“湖南省群众体育工作先进集体”、“湖南省扶贫工作先进单位”、“湖南省治安模范单位”、“湖南省一级档案室”、“湖南省园林式单位”、“湖南省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湖南省实验室工作先进单位”、“市文明建设先进单位”、“市首批绿色学校”等称号。

祁阳七中

祁阳七中原为祁阳市第七初级中学,源于1956年白水完小附设初中,1959年正式立名为祁阳市第七初级中学。1969年,学校在“村办小学、公社办初中、区办高中”的大形势下,学校更名为白水区中学。1980年4月,学校恢复祁阳市第七中学。1986年,学校升为副局级单位,1989年学校升格正局级单位。

1956年至1958年学校每年招2个初中班,共招6个班(初一班至初6班)。1959年至1968年,学校共招17个初中班(初9班至初26班)。1969年至1979年,学校共招27个高中班(高一班至高27班)、6个初中班、一个农技班(1975年)、一个机电班(1975年)。1980年至1989年,共招33个高中班(高28班至高60班),两个技工班(1982年)。1989年至今学校共招162个高中班(高61班至222班)、9个初中班(1990年至1996年每年招1个班,1997年每年2个班)。

文卫体育

2021年,年末有艺术表演团体400个,群众艺术馆、文化馆14个,公共图书馆22个,博物馆、纪念馆1个,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2个,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目录1个。广播电台1座,电视台1座。全市体育场地1613个,其中:体育馆1个,运动场(体育场、小运动场、田径场)182个,游泳池(游泳跳水场馆)2个,各种训练房(综合房及专项训练房)3个。经常参加体育锻炼人数42万人,开展全民健身项目16项次,新建农民体育健身工程的行政村12个。

2021年共有各类卫生机构830个,其中:医院16个,妇幼保健院1个,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3个,诊所、卫生所、医务室64个,村卫生室718个。卫生技术5656人,比上年增长1.3%,其中:执业医师和执业助理医师2477人,比上年增长2.0%,注册护士2561人,比上年增长1.1%。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1个,全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防疫站)卫生技术人员119人。卫生监督所1个,卫生监督所卫生技术人员40人。医院床位数7181张,乡镇卫生院19个,乡镇卫生院床位数2605张,乡镇卫生院卫生技术人员1325人。[2]

民生保障

2021年城镇新增就业人员7090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1.11%,比上年下降1.2%。失业人员再就业人数3390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 86.37万人,其中:城乡居民基本医疗保险参保81.19万人,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参保人数5.18万人。参加生育保险职工4.71万人。城乡居民基本养老保险登记参保52.49万人。城镇基本养老保险职工人数11.87万人。参加工伤保险职工人数7.58万人。参加失业保险职工人数5.24万人。领取失业保险金职工人数138人。

2021年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城镇居民人数6326人,发放城镇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3040.9万元。获得政府最低生活保障的农村居民人数20783人,发放农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经费6007.9万元。

2021年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床位数7787张,各类收养性社会福利单位收养人员数2860人。城镇各种社区服务设施79个,综合性社区服务中心43个。销售社会福利彩票4015万元。筹集福彩公益金690万元,直接接受社会捐赠700万元。

2021年全市全体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6765元,同比增长8.6%。农村居民可支配收入18053元,同比增长10.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14887元、增长13.4%;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1.2%。全市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38398元,同比增长7.1%;城镇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0019元,比上年增长5.4%。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0.0%。[2]

环境保护

2021年城市污水处理率99.38%,城市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100%。

2021年完成造林面积1400公顷。年末实有封山(沙)育林面积1167公顷。自然保护区1个,其中省级自然保护区1个:挂榜山小鲵自然保护区;自然保护区面积3620.5公顷。

2021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9起,死亡10人,其中道路交通事故8起,死亡9人,企业生产事故1起,死亡1人,消防安全领域未发生亡人火灾,安全生产形势平稳。[2]

邮电事业

2021年,全年完成邮政业务量1.13亿元,比上年增长6.7%。移动公司业务总量1.79亿元,比上年增长2.6%,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5.9万户,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6.73万户。电信公司业务总量1.72亿元,比上年增长5.5%;电信公司年末固定电话用户4.02万户,比上年下降6.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22.9万户,比上年增长6.0%;年末互联网宽带用户数10.9万户,比上年增长5.8%。[2]

旅游

概况  

祁阳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二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三处,国家级森林公园一处,省级自然保护区一处。

主要景点

浯溪碑林

浯溪碑林风景名胜区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省级风景名胜区、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湖南省十大文化遗产、百姓喜爱的“湖南省景”、湖南新“潇湘八景”。2009年2月1日,被国家批准为AAAA级旅游景区。景区位于县城西南的湘江西岸,此地山水秀美,苍崖石壁连绵78米。

文昌塔

祁阳文昌塔,矗立在“万卷书崖”之上,坐落在祁阳市城东区的湘江之滨、祁阳师范西侧;与浯溪碑林遥相对峙。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天主教堂

天主教堂坐落于县城浯溪镇九塘冲,县人民医院住院部旁,1936年建成,欧洲哥特式建筑。是湖南省现有最古老、保存完好的天主教堂。1995年被定为湖南省重点宗教活动场所,2006年被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龙溪古民居

龙溪李家大院及周边古民居位于祁阳市潘市镇龙溪村,现为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距衡昆高速公路出口1500米,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李家大院始建于明弘治十一年(1498),历经80余年陆续营建至万历十年(1583)才全部建成。

三圣湖

三圣湖旅游区位于祁阳市南面的大江林场和肖家村镇辖区内,区内有瑶、汉居民1068人,距市区45公里,是一个利用黄沙河与大江水库、八庙温泉等景点进行漂流、探险、观光、温泉洗浴、休闲、娱乐的旅游项目。

八庙温泉

又称暖水渡温泉,位于祁阳市城东40公里的肖家村镇八庙村,毗邻芭蕉村风景区和肖家中心小学。故名八庙温泉。该温泉属天然地质热泉水源,有泉眼18处,面积40多亩,水温均衡,恒温为37℃。

石洞源景区

石洞源风景区面积为10平方公里,是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的故乡。景区内现有陶铸故居、陶公亭、松风亭、陶母墓、铁铮图书馆。

金洞漂流

被称为“亚洲第一漂”的金洞漂流,惊险、刺激、安全,野趣横生,吸引了众多的游客。位于金洞国家森林公园,有“流金的仙人洞”之称。

潇湘楼

潇湘楼位于湖南省祁阳市城浯溪镇祁水(小东江)与湘江交汇处突兀的石山上,因傍古城墙潇湘门而得名。潇湘楼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现楼系民国初年重建,为砖木结构中西合璧式建筑,建筑面积一百余平方米。

陶铸广场

陶铸广场位于湖南祁阳城西,为纪念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陶铸同志诞辰100周年而修建,2008年建成。北面正对祁阳行政中心,西临祁阳大道,是金盆路、中兴路、银岭路、复兴路的合围区域,面积20万平方米。

著名人物

自古以来,祁阳就是舜文化、楚文化、湖湘文化的要地,浯溪文化的发祥地,祁剧的源头。自宋至清,祁阳人中进士的有126人,明清中举的有129人,列省市前茅。解放后考上大中专学校的不下三万人,获硕士、博士学位的及留学人员不计其数。建功立业、名垂青史者层出不穷:三国蜀相蒋琬,北宋榜眼路振由此及彼朝户部尚书陈荐,清朝兵部、吏部尚书陈大受,抗法名将欧阳利见,民国文学巨匠黄鹬,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陶铸,中国人民解放军中将周玉成、刘金轩,以及在全国各地、各个行业卓有建树的大有人在。

陶铸

陶铸(1908 01.16 - 1969 11.30),又名陶际华,号剑寒,化名陶磊。1908年1月16日出生于湖南省衡永郴桂道祁阳市石洞源榔树村(今祁阳市潘市镇石洞源陶家湾村)。

祁阳县祁阳县(4) 陶铸同志是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久经考验的忠诚的革命战士,杰出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党和军队卓越的政治工作者,党和国家的卓越领导人。他一生为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作出了重要贡献,是人民群众熟悉和爱戴的革命前辈。

荣誉

2020年9月13日,祁阳入选湖南2020年油料大县和茶油大县。[14]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