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饮食须知》,作者贾铭,浙江海宁人。生于南宋而卒于明初,历经三朝而享年106岁。明朝太祖听说有这么位奇人,召问他养生的方法,贾铭对曰:“要在慎饮食。”随后他就撰写了《饮食须知》一书呈进御览,这就是《饮食须知》的来源。
卷一 水火
天雨水 附潦水
立春节雨水
梅雨水
液雨水
腊雪水
冰
露水
半天河水
屋漏水附檐下水
冬霜
冰雹水
方诸水
千里水附诸流水劳水
井水附阿井水
节气水
山岩泉水
乳穴水
温泉附朱砂泉磐石泉
海水附盐卤
古冢中水附粮罂中水
磨刀水
地浆
浆水
齑水
甑气水
熟汤
生熟汤
诸水有毒
燧火附五火
桑柴火
灶下灰火
艾火 附八木火
卷二 谷类
卷三 菜类
卷四 果类
卷五 味类
卷六 鱼类
卷七 禽类
卷八 兽类
该书的最大特色是专论饮食的禁忌,《饮食须知》认为:“物性有相反相忌”,“各物皆损益相半”。全书共分谷物、菜蔬、瓜果、调味品、水产、禽鸟、走兽等七类,每类一卷,分类叙述各类食物的禁忌。如卷二:“粟米,与杏仁同食,令人吐泻”,卷三:“莴苣菜,患冷人不宜食”,卷六:“螃蟹妊妇食之损胎,令子头短及横生”等。
贾铭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认为任何好的东西都不可“多食”,这一观点在我们今天仍有很大的指导作用。如卷三:“葱,多食令人虚气上冲”,“南瓜,多食发脚气、黄疸”,卷四:“葡萄,多食助热”,卷四:“桑葚子,小儿多食,令心痛”等。这样的告诫在书中俯拾皆是,我国自古有“食有时”与“少吃多餐”的饮食熟语,正是不可多食的另一种说法——在现在这个以骨感撑腰的时代,一次不要多食,长期不饱食,正是减肥的核心理念。
因为贾铭所处的时代原因,书中的许多“反忌”有些缺乏科学依据,并不可信。如卷三:“取鳖肉如豆大,以苋菜封裹,置土坑内,一土盖之,一宿尽变小鳖也”,显得荒诞不经;卷八:“食本生命肉,令人神魂不安”,是迷信说法。卷四中说道:“落花生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就有点骇人听闻了。对于这类说法,也只能由读者自行评判与扬弃了。我倒认为可作《山海经》读,可作《聊斋》看,可作民俗风情考察,不亦乐乎?!
总之,贾老先生谆谆教导我们许多东西不能吃,不能一起吃,不能多吃。读完《饮食须知》,似乎让人有些不知所措,这也不能吃,那也不能吃,以前的生活好像过得太随便,往后的日子需循规蹈矩,步步为营。其实,读者大可不必如此。贾老先生编撰此书,材料来源于古书与民间见闻,有精华也有糟粕。但他的禁忌主要是对那些身体欠佳的人来说的,常人大可肆意咀嚼食物,享受饱食的快感。况且贾铭是近千年前的人物了,如今的人们体质好了,人体机能强了,抗毒能力也非同一般。许多禁忌似乎不用守了,当然,多增长点知识与多个心眼总不会错。
null
槟榔味苦辛涩,性温。头圆矮平者为榔,形尖紫文者为槟。槟力小,榔力大。勿经火,若熟使,不如不用。鸩鸟多集槟榔树上,其外皮即大腹皮也。宜依法洗制,方可用之。槟榔得扶留藤、瓦垄子灰同咀嚼之,吐去红水一口,则柔滑甘美。多食则发热,勿同橙、橘食。
莲肉味甘涩,性平。食莲子不去心,令人作吐。多食生者,微动冷气胀人,患霍乱及大便闭燥者少食。荷梗塞穴,鼠自去。煎汤洗镴垢自新。莲花及蕊须忌地黄葱蒜,花畏桐油。
藕味甘性平。生食过多,亦令冷中。少和盐水食,益口齿。同油炸米面果食,则无渣。忌铁器。
菱味苦性平。生食多伤脏腑,损阳气痿茎,生蛲虫,水果中最不治病。熟食多令腹滞气。腹胀,饮姜汁酒一二杯可解,或含吴茱萸咽津亦妙。同蜂蜜食,生蝤虫。小儿秋后食多,令脐下痛。花开背日,芡花开向日,故菱寒而芡暖。熟干性平,生则冷利。四角三角为芰,两角为菱,功用相同。勿合犬肉食。
芡实味甘性平。生食过多,动风冷气,熟食过多,不益脾胃,兼难消化。小儿多食,令不长。芡实一斗,用防风四两,煎汤浸过,经久不坏。
茨菇味苦甘,性寒。多食发虚热及肠风痔漏、崩中带下,令冷气腹胀,生疮疖,发脚气,患瘫痪风,损齿失颜色,皮肉干燥。卒食之,使人干呕。孕妇忌食,能消胎气。小儿食多,令脐下痛。以生姜同煮,可解毒。勿同吴茱萸食。
荸荠味甘,性寒滑,即地栗。有冷气人不可食,令腹胀气满。小儿秋月食多,令脐下结痛。合铜嚼之,铜渐消也。勿同驴肉食,令筋急。
甜瓜味甘,性寒滑,有小毒。多食发虚热、痼疾、黄疸,及阴下湿痒生疮,动宿疾症癖,损阳气下痢,令人虚羸,手足乏力,恢恢气弱。同油饼食,作泻。病后食之,成反胃。患脚气者食之难愈,食多解药力。夏日过食,深秋泻痢,最为难治。凡瓜有两鼻两蒂者杀人。五月瓜沉水者,食之患冷病,令终身不瘥。九月被霜者,食之冬病寒热。瓜性最寒,曝而食之,尤冷。张华《博物志》云:“人以冷水渍至膝,可顿啖瓜至数十枚;渍至项,其啖转多,水皆作瓜气。”未知果否?食瓜伤腹胀者,食盐花易消,或饮酒,或服麝香水可解。
西瓜味甘性寒。胃弱者不可食,多食作吐痢,发寒疝,成霍乱冷病。同油饼食,损脾气。食瓜后,食其子,不噫瓜气。以瓜划破曝日中,少顷食,即冷如冰。近糯米粘酒气,即易烂。猫踏之易沙。
葡萄味甘酸,性微温。多食助热,令人卒烦闷昏目。甘草作钉针葡萄,立死。以麝香入树皮内,结葡萄尽作香气。其藤穿过枣树,则实味更美。葡萄架下不可饮酒,防虫屎伤人。
甘蔗味甘,性微寒。多食发虚热,动衄血。同酒过食发痰,同榧子食则渣软。烧蔗渣烟最昏目,宜避之。
落花生味甘微苦,性平,形如香芋。小儿多食,滞气难消。近出一种落花生,诡名长生果,味辛苦甘,性冷,形似豆荚,子如莲肉。同生黄瓜及鸭蛋食,往往杀人。多食令精寒阳痿。
香芋味甘淡,性平。多食泥膈滞气,小儿及产妇尤宜少食。
甘露子味甘性平,即草石蚕。不宜生食,多食令生寸白虫。与诸鱼同食,令人吐。或以萝卜卤及盐菹水收之,则不黑。亦可酱渍密藏。
桑椹子味甘酸,性微温,小儿多食,令心痛。
黄精味甘微苦,性平。忌水萝卜。太阳之草名黄精,食之益人。太阴之草名钩吻,食之即死,勿同梅子食。
马槟榔味苦甘,性大寒。又名马金囊,产妇忌食。女人多食,令子宫冷绝孕。
椰子浆味甘性温。食之昏昏如醉,食其肉则不饥,饮其浆则增渴。
庵罗果味甘性温。俗名香盖,西洛甚多。多食动风疾,凡时疾后、食饱后,俱不可食。同大蒜辛物食,令人患黄病。
诸果有毒:凡果未成核者,食之令人发痈疖及寒热。果落地,有恶虫缘过者,食之令人患九漏。果双仁者有毒杀人。瓜双蒂者、沉水者,皆有毒杀人。凡果忽有异常者,根下必有毒蛇恶物,其气熏蒸所致,食之立杀人。解诸果之毒,烧猪骨灰为末,水服。
收藏青梅、枇杷、橄榄、橙、李、菱、瓜类,以腊水入些少铜青末,密封于净罐内,久留色不变。或用腊水入薄荷、明矾少许,将诸果各浸瓮内,久藏味佳,且不变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