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边镇位于定边县城所在地,是全县政治、经济、文化、商贸中心,全镇总土地面积148平方公里,城市占地12平方公里,耕地22000亩。全镇辖9个行政村,1个街道办事处,5个社区居委会,14个镇属企事业单位,162个中省市县驻镇单位;总人口8.2万人,其中常住人口4.3万人,农业人口8182人,回民1300多人,是全市少数民族人口最多的乡镇。307国道、西环路与靖王高速公路、在建的太中银铁路穿境而过,属陕甘宁蒙四省区交界处的交通要塞与商贸流通集散地。
定边镇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不同历史时期紧跟时代,做出了不平凡的成绩,镇党委、政府坚持依法治镇战略,从全镇改革、发展、稳定大局出发,努力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上台阶,取得了新的突破和显著成绩。1998年,镇党委首次被省委授予“小康乡镇先进党委”;1999年镇党委被原榆林地委评为“先进基层党组织”,被省委授予“双万工程”先进党委,年终全县工作考评中名列第一;2000年被原地委行署命名为“小康乡镇”和计划生育“三为主”工作先进集体;2001年镇党委被省委授予“六个好”先进党委,被市委、市政府评为“依法治理先进集体”,年终在全县工作考评十二个奖项中,获得十项表彰,2002年又被市委、市政府评为综合治理先进集体。
定边镇紧紧围绕建设市县“经济强镇、文化大镇、商贸重镇、和谐新镇”的战略目标和“依托城市、发展农村、城乡联动、整体推进”的思路,加快城市化进程和产业结构调整步伐,确立和形成了以“奶瓶子、菜篮子、林带子、新镇子”为主的四大主导产业,坚持生态立镇,科技兴镇,项目强镇,三产富镇,依法治镇的综合措施,落实改革、发展、稳定各项工作任务,取得一定成绩。在2006年,镇党委被陕西省委授予“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7年全镇生产总值实现2.2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实现2800元。2006、2007年连续两年在全县经济和社会综合发展年度考评中名列第一名。
定边镇具有悠久而光荣的革命历史,早在宋、明之际,这里的人民就为反封建、反压迫、反侵略做出了英勇斗争,特别是在定边人张献忠领导的明末农民大起义中,将推翻封建王朝统治的斗争推向了高潮。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定边镇在上世纪二十年代就有了早期的党小组,不断发展壮大,领导广大群众会同三边人民投入到了轰轰烈烈的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中,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定边镇行政建制与区划几经演变,于一九五八年成立了三星公社,基本上确定了行政区划,于一九八四年在机构改革中改为定边镇,同时组建了中共定边镇委员会。
定边镇作为县政府所在地,具有独特的地理和发展优势,镇党委、政府解放思想,理清思路,抢抓机遇,大胆开拓,依托优势,挖掘潜力,狠抓落实,以实际行动贯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均取得了长足的进步,主要工作是:
l、紧紧围绕一个目标,建成全市的“经济强镇、文化大镇、发展快镇、文明重镇”的目标。
2、建设两个园区:
一是农业综合示范园区。主要以改善生态环境,实施封滩禁牧,造林种草,高科技种植、养殖、精深加工等为主要内容。加大投入,增强科技,合理调整布局,已建成北园子村接壤西北防护林的万亩林草基地,李园子村3000亩优质草地,并成功实施了322亩的节水喷灌工程,于2001年底,建成了东园子村集连片联户开发的高质量温棚蔬菜基地和占地80余亩的大型综合贸易市场,发展舍饲养羊、养牛、养兔、养鸡等大户36户,高科技种植菌类、花卉、麻黄、种苗等户8户,农副产品精深加工厂3家,并实施了万亩中低产田改进工程和2个村的农电线路改造工程,农业综合示范园区建设初见成效,潜力巨大。
二是以新区建设为主的现代化城市园区。建设小城镇,走城乡一体化发展路子是定边镇的优势和希望所在,从1999年起,经省计委批准立项开发建设定边新区。几年来,通过外引内联,招商引资,截止2002年底,新区已成功开发1平方公里,基础设施投入8000万元,招商引资近2亿元,形成了较强的开发态势,可望在3——5年内将新区建成集办公、住宅、商贸、金融、文化教育、体育娱乐等为一体的功能齐备,设施齐全的现代化新型城市。
党委书记:纪凤智
政府镇长:高俊祥
人大主席:白启胜
党委副书记:赵佰雄
政府副镇长:冯建平 贺英峰 马维
科技副镇长:李屹立
计生副镇长:扈僚环
人武部长:李向林
工会主席:张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