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霍乱
这种疾病可引起突发的水样泻及呕吐,可致严重的水、电解质丢失。
2、脱水
皮肤弹性减退通常是由于中到重度脱水所致。
霍乱、脱水等。[1]
如果通过体格检查发现皮肤弹性减退,询问患者进食及饮水情况,有无水分丢失;患者最近是否长时间腹泻、呕吐、引流液或尿量增加;最近是否有过发热伴随出汗;患者是否在服用利尿剂,如果是,询问服药的频率;是否经常饮酒。
(一)高渗性脱水
其临床特点为口渴明显,少尿,尿密度(比重)升高,血容量下降较轻,重度脱水时可出现脱水热、嗜睡、抽搐和昏迷。根据体重下降的程度,将高渗性脱水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
1、轻度脱水
体重下降2%~4%,临床主要表现为口渴、乏力、皮肤黏膜干燥、直立性低血压、尿量减少等。
2、中度脱水
体重下降5%~9%,临床主要表现为皮肤弹性下降、眼窝深陷、心悸、血压下降。
3、重度脱水
体重下降10%以上,常出现循环衰竭和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受损表现如少尿、脉搏细弱、血压明显降低、谵妄、嗜睡甚至昏迷。
(二)低渗性脱水
其临床特点为早期即有低钠血症表现如手足麻木、恶心、呕吐等,尿密度(比重)降低,无明显口渴感;血容量明显不足,出现脉搏细速。重度低钠血症可导致脑细胞水肿而出现意识障碍。皮肤弹性明显下降,黏膜干燥,眼窝深陷,婴幼儿囟门凹陷等脱水貌较为明显。
(三)等渗性脱水
疾病早期或轻症者无明显口渴感,血容量不足的临床表现出现较早;若细胞外液容量严重减少,可出现血压下降、脉搏细速、肢端湿冷、休克甚至肾衰竭。
检查生命体征,注意卧位时收缩压是否低于90mmHg,站立时血压是否降低15~20 mmHg或更多,坐位或站立时脉搏是否增快10次/分,如果检查到直立性低血压或静息时的心动过速,需建立静脉通路给予补液治疗。
评估患者的意识水平,如意识模糊、定向障碍及显著脱水的体征。检查患者的口腔黏、舌沟(尤其在舌下)和腋窝是否干燥。检查颈静脉是否塌陷并监测尿量。
1、发现有人脱水时,立即呼叫急救,同时将患者移至安全的地方进行抢救。
2、不要马上让患者大量饮水,若患者软弱无力,搀扶患者躺下或坐下,可以给患者饮用少量饮料。
3、注意判断患者的脱水原因,是在水源断绝、大量出汗、不能或不会饮水、胃肠道失液等情况下产生的脱水现象还是发生低血糖。如果是等渗性脱水、低渗性脱水的患者,需补充生理盐水和葡萄糖盐水。
4、不论何种脱水,除对症治疗外,病因治疗为重要原则。所以,一定要送脱水的患者到医院检查脱水病因。
1、霍乱
皮肤弹性减退、口渴、无力、肌肉痛性痉挛、少尿、心动过速、低血压。如不给予及时治疗可于数小时内死亡。
2、脱水
相关表现包括口腔黏干燥、出汗减少、舌干燥而有沟、进行性加重的口渴、体重减轻、少尿、发热及乏力。当脱水加重时会出现如眼球内陷、嗜睡、无力、神志不清、谵妄、迟钝、无尿及休克。即使患者处于卧位时仍有低血压。
在儿童、老年人、肥胖者、迅速减体重的患者中,即使少量的体液缺乏也会因总液量的减少使患者处于危急的状态。为了避免极度脱水的患者出现意识水平下降及周围循环受损,应每隔2小时将患者翻身一次,按摩背部和受压点,监测出入量,建立静脉通路给予静脉补液的同时频繁给予口服补液。每天相同的时候称体重。当尿量少于30 ml/h时或体重持续下降时要引起重视。严密监测患者水、电解质紊乱的体征。
建议有脱水倾向的患者(严重呕吐及腹泻)尽量多饮水以补充液量。为了避免脱水,每次排便或者呕吐后需饮至少一杯水。如果因为持续呕吐不能饮水,则需要止吐药或通过静脉补液来补充水分。[1]
1、按专科疾病一般护理常规。
2、病室温度宜18~20℃,相对湿度50%~60%。
3、仔细评估脱水,注意观察脱水的并发症发生。准确记录24小时出入水量,测量体重,密切观察生命体征的变化。
4、按医嘱进行补液,治疗原发病。轻中度脱水或呕吐不严重者,尽量予以口服补液,给予病人喜欢的饮料,补充每日的液体需要量。
5、向病人介绍有关皮肤弹性降低、脱水和电解紊乱的知识,使病人能密切配合,尽早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