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菊

戴菊

外文名 goldcrest
拉丁学名 Regulusregulus
脊索动物门
戴菊
命名人及年代 Linnaeus、1758
戴菊科
亚纲 今鸟亚纲
目录导航

形态特征

戴菊戴菊(8)雄鸟上体橄榄绿色,前额基部灰白色,额灰黑色或灰橄榄绿色;头顶中央有一前窄后宽略似锥状的橙色斑,其先端和两侧为柠檬黄色,头顶两侧紧接此黄色斑外又各有一条黑色侧冠纹;眼周和眼后上方灰白或乳白色,其余头侧、后颈和颈侧灰橄榄绿色。背、肩、腰等其余上体橄榄绿色,腰和尾上覆羽黄绿色。尾黑褐色,外翈橄榄黄绿色,两翅覆羽和飞羽黑褐色,除第一、二枚初级飞羽外,其余飞羽外翈羽缘黄绿色,内侧初级飞羽和次级飞羽近基部外缘黑色形成一椭圆形黑斑,最内侧4枚飞羽先端淡黄白色,中覆羽和大覆羽先端乳白色或淡黄白色,在翅上形成明显的淡黄白色翅斑。下体污白色,羽端沾有少许黄色,体侧沾橄榄灰色或褐色。

雌鸟大致和雄鸟相似,但羽色较暗淡,头顶中央斑不为橙红色而为柠檬黄色。

虹膜褐色,嘴黑色,脚淡褐色。

大小量度:体重♂5~6克,♀5~6克;体长♂92~105毫米,♀80~94毫米;嘴峰♂7~10毫米,♀7~10毫米;翅♂51~58毫米,♀48~55毫米;尾♂35~46毫米,♀35~43毫米;跗蹠♂15~19毫米,♀15~19(东北亚种)。[2](注:♂雄性;♀雌性)

栖息环境

主要栖息于海拔800米以上的针叶林和针阔叶混交林中,在西藏喜马拉雅山地区,有时可上到海拔4000米左右紧邻高山灌丛的亚高山针叶林,是典型的古北区泰加林鸟类。迁徙季节和冬季,多下到低山和山脚林缘灌丛地带活动。[2]

生活习性

除繁殖期单独或成对活动外,其他时间多成群。性活泼好动,行动敏捷,白天几乎不停地在活动,常在针叶树枝间跳来跳去或飞飞停停,边觅食边前进,并不断发出尖细的“zi-zi-zi”叫声。

迁徙:主要为留鸟,部分游荡或迁徙。

食性:主要以各种昆虫为食,尤以鞘翅目昆虫及幼虫为主,也吃蜘蛛和其他小型无脊椎动物,冬季也吃少量植物种子。[2]

繁殖方式

繁殖期5~7月。最早在5月上旬即见有成对活动和雌雄间的追逐,交配多在树冠侧枝上进行,伴随有翅膀扇动和金黄色冠羽耸起现象。雄鸟也不断发出“zi-zi-zi”的叫声。

攀爬树木攀爬树木5月中旬即有个体开始营巢,巢多筑在鱼鳞云杉、红皮云杉和臭冷杉等针叶树的侧枝上或细枝丛中,有时甚至筑在距树干2~5米远外的侧枝上,距地高5~22米。巢极隐蔽,常利用松树上悬挂的松萝和茂密的枝叶掩盖。营巢活动由雌雄鸟共同承担,营巢时先将蛛丝和其他巢材放在侧枝上的细枝间,然后卧伏在巢材上用身体反复压挤并用蛛丝等丝状物反复缠沾而成,每个巢营筑时间9~12天。巢呈碗状,结构甚为精致,巢材主要为松萝和苔藓,混杂有少量细草、松针、细枝和树木韧皮纤维,内垫有兽毛和鸟类羽毛。巢的大小据6个巢的测量为:外径9~11厘米,内径6~7厘米,高8~9厘米,深6~7厘米。

巢筑好后第二天或间隔1天即开始产卵,每窝产卵7~12枚。卵白玫瑰色、被有细的褐色斑点,尤以钝端较多,卵大小为12.8~14×10~11厘米。雌雄轮流孵卵,孵化期14~16天。雏鸟孵出后的头几天,一般是一亲鸟轮流在巢中暖雏,另一亲鸟外出觅食喂雏,以后则由雌雄亲鸟共同觅食喂雏,通常从日出前开始,到日落后结束,每天喂食时间长达14~15个小时,平均每5分钟喂食1次,觅食多在巢附近60米范围内的针叶树上。经过雌雄亲鸟16~18天的喂养,幼鸟即可离巢。幼鸟离巢后,常跟随亲鸟呈家族群活动和觅食,遇危险时亲鸟首先发出惊叫声,幼鸟立刻分散隐蔽在细枝丛中或松萝中。刚离巢的幼鸟多在林下幼树和灌木枝上活动,有时挤在一起取暖。亲鸟此时也常给幼鸟喂食,大约在离巢一周后,幼鸟才能独立生活和觅食,但仍以家族群形式活动,常一只跟着一只从一颗树飞向另一颗树,休息时或晚间则多栖息在一起。[2]

亚种分化

戴菊(14亚种)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 戴菊指名亚种 Regulus regulus regulus Linnaeus,1758
02 戴菊北方亚种 Regulus regulus coatsi Sushkin,1904
03 戴菊亚速尔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inermis Murphy & Chapin,1929
04 戴菊桑米古尔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azoricus Seebohm,1883
05 戴菊高加索亚种 Regulus regulus buturlini Loudon,1911
06 戴菊喜马拉雅山亚种 Regulus regulus himalayensis Bonaparte,1856
07 戴菊土耳其亚种 Regulus regulus hyrcanus Zarudny,1910
08 戴菊科西嘉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interni Hartert,1906
09 戴菊东北亚种 Regulus regulus japonensis Blakiston,1862
10 戴菊英国亚种 Regulus regulus anglorum Hartert,1905
11 戴菊圣玛丽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sanctaemariae Vaurie,1954
12 戴菊青藏亚种 Regulus regulus sikkimensis Meinertzhagen.R et al.,1926
13 戴菊新疆亚种 Regulus regulus tristis Pleske,1892
14 戴菊西南亚种 Regulus regulus yunnanensis Rippon,1906

地理分布

戴菊(14亚种)
序号 中文名 学名 命名人及年代
01 戴菊指名亚种 Regulus regulus regulus Linnaeus,1758
02 戴菊北方亚种 Regulus regulus coatsi Sushkin,1904
03 戴菊亚速尔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inermis Murphy & Chapin,1929
04 戴菊桑米古尔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azoricus Seebohm,1883
05 戴菊高加索亚种 Regulus regulus buturlini Loudon,1911
06 戴菊喜马拉雅山亚种 Regulus regulus himalayensis Bonaparte,1856
07 戴菊土耳其亚种 Regulus regulus hyrcanus Zarudny,1910
08 戴菊科西嘉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interni Hartert,1906
09 戴菊东北亚种 Regulus regulus japonensis Blakiston,1862
10 戴菊英国亚种 Regulus regulus anglorum Hartert,1905
11 戴菊圣玛丽岛亚种 Regulus regulus sanctaemariae Vaurie,1954
12 戴菊青藏亚种 Regulus regulus sikkimensis Meinertzhagen.R et al.,1926
13 戴菊新疆亚种 Regulus regulus tristis Pleske,1892
14 戴菊西南亚种 Regulus regulus yunnanensis Rippon,1906

保护现状

戴菊原生种地理分布(绿)戴菊原生种地理分布(绿)原生种分布:阿富汗、阿尔巴尼亚、阿尔及利亚、安道尔、亚美尼亚、奥地利、阿塞拜疆、白俄罗斯、比利时、不丹、波斯尼亚和黑塞哥维那、保加利亚、中国、克罗地亚、塞浦路斯、捷克、丹麦、爱沙尼亚、法罗群岛、芬兰、法国、格鲁吉亚、德国、希腊、匈牙利、伊朗、爱尔兰、以色列、意大利、日本、哈萨克斯坦、朝鲜、韩国、吉尔吉斯斯坦、拉脱维亚、黎巴嫩、列支敦士登、立陶宛、卢森堡、马其顿、马尔他、摩尔多瓦、蒙古、黑山、缅甸、尼泊尔、荷兰、挪威、波兰、葡萄牙、罗马尼亚、俄罗斯、塞尔维亚、斯洛伐克、斯洛文尼亚、西班牙、瑞典、瑞士、塔吉克斯坦、突尼斯、土耳其、乌克兰、英国、乌兹别克斯坦。

在中国主要分布于新疆、青海、甘肃、陕西、四川、贵州、云南、西藏、黑龙江和吉林长白山等地,迁徙或越冬于辽宁、河北、河南、山东、甘肃、青海、江苏、浙江、福建等地,也偶见于台湾。[2]

保护级别

种群现状

列入《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The IUCN Red List):无危物种(LC),2012年评估。

该物种已列入中国国家林业局2000年8月1日发布的《国家保护的有益的或者有重要经济、科学研究价值的陆生野生动物名录》。(注:第576项 戴菊)[3]

词条图册

欧洲的种群数量约30000~60000只,其中有约10000~20000繁殖对(BirdLife International 2004)。戴菊在中国分布较广,种群数量较丰富。[2]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