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原山下的古堆村是个泉村,大小泉眼就有29个,龙王泉、琵琶泉、莲花泉、涌珠泉、怪泉……名目多了,不管哪个泉里流出的水,统称鼓水。
相传一年夏天,李世民率了一千轻骑,路经古堆,向马首山挺进。当时九原山一片汪洋,可是水清如镜,一眼可以看到水底。李世民选了一条水浅又有青石河床的水道,骑马而过,刹时马蹄踏水击石,发出来的声音如鼓一般,铿锵有力,慷慨奔放,声传百里,动荡山谷,真像擂响了进军的战鼓。一千轻骑闻声飞奔起来,一时间,马蹄声汇成了一支有趣的鼓乐,响彻太空,惊动万物,后来李世民继位作了皇帝,人们才把古堆村的泉水叫作鼓水。
这是摘自《新绛县志》一则李世民与鼓的民间传说,有人说是李世民从父起兵,进攻长安,沿着官道从九原山下来,他的人马车辎途经鼓堆,淌水而过,水下是青石板,足踏蹄践,车过轮碾,声若擂鼓四响,其实,是李世民屯兵柏壁,逐北追击时的“万马奔腾”。宋朝一代大家司马光在嘉佑元年九月以事至绛,游鼓堆泉,撰有《鼓堆泉记》一文,文章开头便道:“鼓堆,在州西北二十五里。鼓者,言人马践之,逢逢如鼓声,盖水源充满石下而然。”这至少说明了至晚宋代,鼓在新绛已不是罕事了。明人乔宇的《鼓堆泉》指出:“自绛州以北,其泉溉田最多,利民久者,莫若鼓堆之泉,其泉发源于九原山之西鼓堆者。”司马光说鼓“堆周围四里,高三丈,穹隆而园,状如覆釜”。乔宇又说:“其北突有二山,高园如鼓。则泉以形似而名。志曰:泉上有堆,如覆釜形,履之声如鼓,则泉以声似而名。”传说鼓堆之所以取鼓而冠名即源于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