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木蕻良作品新编

页数 389页
书名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
出版时间 2011-1-1
语种 简体中文
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ISBN 9787020081325
目录导航

图书信息

书 名: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作 者:端木蕻良出版社: 人民文学出版社

出版时间: 2011-1-1

ISBN: 9787020081325

开本: 16开

定价: 23.00 元

编辑推荐

这本《端木蕻良作品新编》选录的均系端木蕻良平时不大被人关注的作品,有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杂谈、自述、诗词、书?等。想要了解端木蕻良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非看本书不可。

内容简介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是中国现代作家作品新编丛书之一。

《端木蕻良作品新编》既注重择选出自端木蕻良之手的经过时间淘洗、脍炙人口的优秀文学经典,又着意搜集他那些过去不大为一般读者所知的小说、散文、随笔、评论、杂谈、自述、诗词、书信等非虚构的精彩篇什,以更完整、更集中、更丰富地反映和体现作家端木蕻良一生著述的思想艺术全貌。这后一种文字,虽不是文学园林里的殿堂碑碣,但亦如其中的雕阑画础,于细微处或能见出真面目与真精神来,是解读、体悟端木蕻良作品所不可缺少的。两个部分各有千秋、各擅胜场,互为补充、相得益彰,读者可以“借一斑而窥全豹”,领略中国现代文学难以企及的博大气象和独特魅力。

作者简介

端木蕻良,现代著名作家、小说家,原名曹汉文,又名曹京平,曾用笔名黄叶﹑罗旋﹑叶之林﹑曹坪等。主要作品有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大地的海》、《大江》、《江南风景》,短篇小说集《土地的誓言》、《憎恨》、《风陵渡》,童话《星星记》,京剧《戚继光斩子》、《除三害》,评剧《罗汉钱》、《梁山伯与祝英台》及长篇历史小说集《曹雪芹》等,为世人所流传。同时,文章《土地的誓言》被录用为七年级下册语文教科书第9课。

目录

前言

小说

鸶鹭湖的忧郁

遥远的风砂

雪夜

浑河的急流

风陵渡

初吻

早春

雕鹗堡

海港

红夜

散文 随笔

香山碧云?漫记

鲁迅先生和萧红二三事

.................

试读章节

遥远的风砂

在三月梢,已是幸福的春之尾了。而在卓索图盟,春风还藏在从西伯利亚吹来的狂飙的后面。

这里没有樱桃园湿润的香气。也没有“溜鸟”的嘹亮迷人的调子。有的是蒙古包放马声——长鞭连落的脆响,回音由山谷中传来。游龙似的马的突唇声“咴,唬——噢唔噢唔——”远道来的人,也许不承认这是马声,以为是荒原里一种奇异的野兽。马怎会叫出“噢唔噢唔”的声音来呢?——实际上这就是出名的“马啸”。当它突突的抖战着反抗鞭打的时候,在月夜,清风里,用前蹄趴着槽前的泥土,想起从前的恋人的时候。

说马啸是塞外唯一的声音,也不是不可以的。因为原野里的鹰,是有着鹫一般的高傲的,不会学着雀鹰子,灰鹰,青鹰,……那样小家子气,一捕获了食物,就唧唧喳喳的叫的。它永远是悠闲的在蓝天里浮着,像一个神秘的巫婆,默念着咒语在兜圈子,像一片寂寞的云片。

黄羊子在塞外是精巧的造物。娇小的腿,如同袅袅欲折的竹节。竖起薄薄的小圆耳朵,常向远方去听。伊是神经质的,而且受不到保护,有一点儿风声草动,就只好拿起腿来便跑。伊的速率是可惊的,转瞬之间,依然是砂碛,远山,古道,成群的黄羊子早已不见了。……远远的天,飘来寥落的风响……

这就是我们这一行人长征中的伴侣。

还有羽毛和土色一样的不十分美丽的“百灵”,和它同属的头顶上鼓起一座英雄顶的“鹅儿翎”,在大地上凄凄的叫着。不要幻想它们能唱出在鸟市上金丝笼的家族那样婉好的歌声。不会的,在这愁苦饥饿的荒原上,它们不会的。它们吱吱啾啾的,看见马队过来,也不怎样想飞,好像长久没有遇见生人似的。

这就是我们在大塞中,唯一向我们招呼的亲人。

我们是昨天一早带着月亮出发的,昨无在郑家窑子吃了一顿“莜麦”面,我特意多吃了一点,现在肚里隐隐的还有点儿绞痛。今天一天没“打尖”,现在天色要晚了,在头顶上盘桓的鹰也忽扇忽扇的回家了。我们还在鞭着马跑,不知今夜宿在何处!

序言

崛起于抗战时期的东北流亡作家端木蕻良(1912—1996,原名曹汉文,学名曹京平),堪称中国现代文学史上为数不多的“才子文人”之一。他所作的诗文画及书法自成一体,小说叙述手法更是多彩多姿、别具风格。端木又是一个对中国民俗文化有深刻理解的“杂家”,一个有独特眼光的“红学”专家。
端木于1912年出生在辽宁昌图一个拥有大片土地的乡绅家庭。思想开明的父亲在他十一岁时就把他送到天津上中学,接受西方化的新式教育。在东北草原长大的端木,不仅很快就被西方文史哲作品以及欧美电影所吸引,而且也开始尝试编学生杂志并用白话写小说。“九一八”事变后,端木积极参与了学生运动。因此,只在清华读了一年历史的他,1933年就匆匆辍学逃亡到天津。无家可归的端木,一时陷入极端失望苦闷之中,但很快就把其满腔的郁闷和激愤通过文学的形式宣泄出来,其成果就是二十一岁的他仅用了四个月时间即一气呵成的长篇小说《科尔沁旗草原》。但由于战乱等原因,这部气势澎湃的长篇直到六年以后才得以出版。因此,在1936年10月发表的短篇小说《鸶鹭湖的忧郁》就成了端木在文坛初露锋芒的处女作。随后便一发不可收,在不到一年的时间之内连续发表了十一部短篇和一部长篇小说,从此成了颇有名气的东北流亡作家之一。
1938年端木与萧红在武汉结为伉俪以后,先后蛰居重庆、香港。不过,这段动荡的生活却成了两人的创作高峰期,曾被柳亚子誉为“文坛驰骋联双璧”。1942年多病的萧红悄然离世。孤独的端木,离开了刚被日军占领的香港,辗转桂林,常常把自己锁在房里,闭门谢客。他半年没有写过一个字,有一天突然文思顿开,一天之内就完成了短篇小说《初吻》。这是继当年创作《科尔沁旗草原》之后,端木再次明显地通过小说写作来宣泄自我情感,不同的是,这种情感已不再是当年对丧失了的东北家园的眷恋和对变革动荡的渴望,,而是强烈的失落感和孤独感。40年代成了端木的又一个短篇小说创作的丰收期。
年近七旬的端木,“文革”以后又开始了文学创作;为读者留下了大量诗歌、散文、杂文和回忆录,特别是开始了长篇巨作《曹雪芹》的创作。只可惜他的健康每况愈下,长篇创作已力不从心,最后只好带着没能完成《曹雪芹》下卷的遗憾,于1996年10月离开了人世。
端木的小说创作差不多都是在抗战时期发表的。从主题和内容来讲,萧红去世的1942年可以说是划分他小说创作前后期的分水岭。从1936年发表了第一篇小说以后的六年,可以算为早期。端木对文学主题的关注以及他自己刻意创建的文学话语,从一开始就已经远远超出了区域性的范围。表现的对象从遥远的东北边塞,一直到繁华的城镇都市,其中有粗野辽阔原始的大草原,又有繁华的大上海和战时的陪都重庆。而他的文学主题则始终环绕着对“国”、“家”和“自我”的关怀,既满怀爱国激情,又充满思乡感伤或怀旧情感。端木正是通过文学创作来宣泄内心的愁苦,牵动他的读者和他一起领略时代的动荡,同时一起体验流亡者自我的心理危机。还应该指出的是,无论是东北的方言、华北土匪的黑话,还是南方的吴语或上海滩的洋泾浜英文,在端木笔下竟都能运用自如,为无声的文字叙述增添了奇异的声音效果和浓烈的乡土色彩。
此书入选的端木的十个短篇小说,前五篇是作者早期的代表作,其中《鸶鹭湖的忧郁》是1936年端木第一次在全国性文学刊物上发表的作品,也是最早显露他文字写作独特性的代表作。这几乎是一篇没有故事的故事。小说里所表现的农民的贫穷饥饿,及其引发的阶级冲突,是30年代左翼文学中常见的主题。而不同在于,作品所具有的浓烈的乡土气息,甚至在中国传统诗和画中才常有的自然意境,一下子就把读者带进一个情、景、人、物交融的世界。小说结尾的鸡呜呼唤着黎明的到来,表达了对社会变革的渴望。整个故事又始终被一种忧郁情绪像迷雾一般笼罩着,引人深思。 后五篇小说是端木文学创作第二时期的代表。1942年以后,端木的小说主题和风格都有了明显的变化。宏伟粗犷、辽阔壮观的一马平川和江河湖泊,被细腻而又复杂多变的人物自我的心理世界所取代;当代的时势风云也被颇具神秘象征色彩的魔幻寓言所覆盖。虽然端木早期作品中的自我形象——《科尔沁旗草原》的主人公丁宁——仍然时不时地出现,如1943年发表的短篇《海港》,但是一个渴望成为当代英雄或至少成为“新人”的贵族少爷,现在却成了一个只能用游手好闲浪荡堕落,来掩饰他失落矛盾的内心世界的时代旁观者。童年往事成了进一步挖掘创作主体心灵深处的痛苦和彷徨的手段,而不再是端木用来反映时代主流和生活动荡的镜子,姊妹篇《初吻》和《早春》就是明证。这两篇作品玲珑精致,表现出一种浓烈的感伤失落的情感,如哀婉悲伤的挽歌。端木还运用了更多象征寓意甚至超脱现实的手法,来表现世事人情,如《雕鹗堡》和《红夜》,通过民间传说和寓言来间接反映或喻讽现实。端木的创作风格从早期的浪漫化、理想化的现实主义,转向寓言化、思辨化的象征主义或现代主义。这些变化反映了端木对社会人生,特别是对自我的再思索、再认识。
收入本书的数篇散文随笔,有对故人的回忆思念,也有作者中学时期写的充满激情的论文。端木喜欢写游记,《香山碧云寺漫记》就是其中范例。在写景和抒怀情感之间,他显然倾向后者;而这种情怀又并不是单纯借景抒怀,而是把个人的即兴之感和历史典故、地方风土人情紧密地结合在一起,因而特具历史感和民俗文化内容。端木对猫狗花鸟草木玉石古董都有着特殊的兴趣和敏锐的观察力,《鸟鸣》一文,算是显例。
评论杂谈部分收入了端木蕻良的几篇评论文字和漫谈文艺的文字。端木本人是一个有相当功底的书法家,他的字就带有些王羲之的秀美洒脱风格,因而他对书法的研究是颇有心得的,本书选入《傅山的书法美学》一文,聊作代表。同理,端木对散文、随笔以及木刻的看法也值得一读。他一直以鲁迅为其文学入门的引路人和终生敬重的老师,本集收入的《论鲁迅》一文可以让读者体会他对鲁迅的情感和理解。
编者还选了端木谈家庭和创作经验的两篇自叙。《科尔沁前史》是端木的家族史,既是非虚构又是虚构的。端木的本意是为读者提供一些了解作者家乡和家族的情况,以便更好地去解读他的长篇《科尔沁旗草原》和其他以东北为背景的小说。值得注意的是,所谓“史”端木也用了虚虚实实真真假假的方式来写,倒是令人再思。而他的创作谈更是直接介绍了他的写作动机和审美原则。
对《红楼梦》和曹雪芹,端木算是一辈子情有独钟。如果说他把曹雪芹当作自己如魂如父如师的楷模,大概也未必过分。选入本集的《宝玉新释》等四篇,只是他这方面研究的点滴体会而已。
入选的十通书信,是端木早年给鲁迅和茅盾,以及晚年给研究他的海外学者夏志清、葛浩文(Howard Goldblatt)及笔者的信。他的书信不仅为研究者提供了宝贵的第一手资料,而且同时表现出他的待人处事的准则及书信风格,无疑有助于读者了解他本人及其作品。另外,端木还是一位少有的擅长撰写旧诗词的现代作家,因此,本书刻意选了几首,以供读者鉴赏。
因篇幅有限,本书仅能精选部分端木的优秀作品,其中尽量顾及作品的代表性及体裁的多样性。所谓“新编”,就是为读者提供重新阅读端木作品的机会,以便重新认识他对中国现代文学的贡献,特别是其作品体现出的超越时空的美学价值。
孔海立
2010年5月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