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辖乡。1949年属莘县第五区,1956年改为大宋庄区,1958年划归范县,1961年复归莘县,1964年改为俎店区,1971年改为董杜庄公社,1982年更名为俎店公社,1984年改乡。
改革开放以来,俎店乡党委、政府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以农村产业结构调整为突破口,大力发展“两高一优”农业。依靠丰富的农作物秸杆等资源优势,采取重点扶持,推广科学饲养的办法,大力发展以养牛为主的食草型畜牧业生产,黄牛存栏从1987年的8600头,猛增到1995年的1.64万头,全乡户均3.2头,全乡畜牧业人均收入占农业收入的40%,连续八年被省、市评为“畜牧业生产先进乡”。驰名中外的鲁西黄牛体肥肉美,适用于各种深加工,是聊城的特产。
该乡大拼棚早春晚秋黄瓜1500余亩,发展双孢菇大棚2000余个,种植面积达40万平方米,新种殖草菇面积达20万平方米。瓜菌菜成为农民致富奔小康的又一主导产业。
被誉为“中国双孢菇之乡”的俎店乡年产鲜菇7600吨,草菇、双孢菇、杏鲍菇大量种植。并引进黄背木耳、鸡腿菇等优良品种。为精细深加工提供了充足的资源。
棚菜生产已经成为俎店乡发展副业的主导方向,现已建成大型蔬菜市场一处。蔬菜的主要品种有黄瓜、豆解、西红柿、冬瓜、白菜、甘蓝、辣椒等四季可供。在蔬菜大棚产业蓬勃发展的同时,洋香瓜的种植面积已形成规模,并且这一产品的销售量呈逐年上升趋势。优良的西瓜品种已在俎店乡大量种植,俎店乡政府引进了名优稀特的果品,根据规模相对集中的原则已经在人均土地面积较大的村庄发展桃、杏、梨、葡萄等十余个新品种。
俎店乡党委标本兼治,综合治理,着力抓好党风廉政建设。该乡全面加强了对乡村干部的思想道德教育,与14个乡直部门和33个行政村的负责人签订了党风廉政建设责任状,时时敲响党风廉政建设警钟。同时,该乡制定出台了一系列有关财务、事物管理和不称职干部处理规定等廉洁勤政规章制度,及时开展了“抓作风促落实”教育整顿活动,把各项重点工作纳入目标管理,与乡村干部工资挂钩。
俎店乡党委、政府注重对落榜回乡青年的科技培训,引导和培养他们走科技致富的路子。全乡已有300名落榜青年扎根农村,凭借掌握的科学技术投身家乡经济建设,人均年收入过万元。每年高、中考结束后,该乡党委、政府便及时组织干部到落榜生家中做工作,并邀请科委、农业专家来乡办班授课,并推荐落榜生报名参加农函大、农广校进行系统学习,鼓励落榜生学习农村实用技术,并把学到技术应用到实践中,使全乡90%以上的落榜青年普遍掌握了2-3门实用技术,并逐步成为养殖状元,种植能手。
[1] 中国乡村网 https://www.zgxc.org.cn/co.asp?id=22544
[2] 金农网 http://www.agri.com.cn/town/371522207000.htm
[3] 莘县在线 http://www.shenxian.ccoo.cn/gaik/xiangzhenShow.asp?id=175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