顺风车

顺风车

目录导航

政策监管

2016年7月28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了网络约车管理办法,明确了网络约车合法地位,并对网约车实行市场调节价,必要时实行政府指导价。《关于深化改革推进出租车汽车行业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以下简称《指导意见》)和《网络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暂行办法》(以下简称《管理暂行办法》)[1]

一个人的公益

从1998年开始,王永开顺风车搭载的路人超过万人。从最开始遭遇白眼和不解,渐渐获得人们的理解和认同,赢得了越来越多的信任和感谢。他曾经向有关部门提过很多建议,希望能够把顺风车制度化,鼓励更多的车主像他一样加入顺风车活动。

一群人的公益

顺风车公益活动发起人顺风车公益活动发起人“让你身边的空座,成为他人的希望!”2012年1月10日,王永联合邓飞、赵普、郎永淳、陈伟鸿五位公益人士在新浪微博发起的“春节回家顺风车”活动,倡议大家开顺风搭载同路的老乡一起回家,缓解春运困难。截至2月10日,参与活动的微博网友超过18000人,500余车主帮助约1000名余乘客免费回家过年或返城工作。得到了网友和社会各届的支持和好评。

一个社会的公益

让更多的人加入顺风车公益活动,倡导同路的朋友搭乘一辆车出行,为交通减压,为环境增分!大家都做点身边的小事,这个世界会变成美好人间。

不能以顺风车名义行非法营运之实

2018年5月21日,交通运输部表示,顺风车和网约车是不同性质的出行,规范私人小客车合乘,要探索建立政府部门、企业、合乘双方等共同参与的多方协同治理机制。

交通运输部表示,合法的私人小客车合乘应当具备两个核心要件:一是以满足车主自身出行需求为前提,二是分摊部分出行成本或免费互助,而且驾驶员提供合乘服务每车每日不超过2次。[2]

活动意义

节能环保

2012年2月北京机动车保有量突破500万辆,预计到2020年,中国汽车保有量将超过2亿辆。2013已经有十多个城市的机动车保有量超过了数百万辆。根据国外经验,“顺风车”每天可有效减少10%-25%的车辆。

以北京500万辆车最低标准10%进行计算,除去北京市平均每天尾号限行的100万车辆,每天可减少40万辆。据数据显示,我国在售轿车的平均油耗约为百公里8.06升。以每辆车每天行驶20公里为例,油耗约为1.6升,那么40万辆车每天可减少油耗约464吨,每年则可减少油耗约17万吨。

而汽车发动机每燃烧1千克汽油,就要消耗15千克新鲜空气,同时排出150克-200克一氧化碳、4克-8克碳氢化合物、4克-20克氧化氮等污染物。如果按38万辆车每天节约一千克汽油计算,那么我市每年将少消耗新鲜空气约250多万吨,减少排放一氧化碳约3万吨。

缓解交通压力

日益增长的城市人口和机动车数量给道路交通造成了巨大的压力。北京、上海、广州等大城市,都面临着汽车保有量惊人增速的严峻考验。车越来越多,路上越来越堵,尾号限行和错峰出行等措施也层出不穷,但北京的交通状况并没有得到改善。究其原因,“限”和“堵”并不是办法,“疏”才是解决之道。所以,除了大力发展舒适快捷的公共交通和轨道交通之外,减少汽车出行率是问题的关键所在。

“顺风车”每天可减少10%-25%的车辆,以北京500万辆车最低标准10进行计算,除去北京市平均每天尾号限行的100万车辆,每天可有效减少40万辆。可从小区内部或单位内部做起,同一社区在同一地点(沿线)上班的四个人开顺风车上下班,大家每人开一星期的车,一个月下来,每人只需要开一周的车。这样就会在上下班高峰期里有效的减少汽车的出行率,进而缓解交通的压力。

沟通信任

人和人最远的距离,是两颗心的间距。因为缺乏信任,人与人之间变得冷漠;因为缺乏信任,一些社会良俗正在离我们渐渐远去。

让路人搭顺风车,这是新型的文明行为、是和谐社会的一种体现。同时顺风车也给我们带来了更多的思考,其实期待友好互助的人际关系需要的是真诚与执著。因此,我们与其喋喋不休人世间的冷酷,不如打开心扉,把友好互助的手伸向陌生的人群,那么信任与真诚的人际关系就能回归到我们身边。

可提供工作效率减少经济损失

顺风车减缓交通压力,如减少10%的车辆则可提升10%的效率。还是以北京为例,由于北京地面交通压力巨大,居民出行速度慢,以平均每人每天出行时间1小时为例,按照提升10%的效率计算,每人每天可减少6分钟的出行时间。根据国家统计局统计数据显示,2012年北京职工年平均工资为56064元,即每月4672元,每天(按22天计算)212.3元,每6分钟(按8小时计算)2.6元。2012年初,北京市常住人口为2000万人计算,按50%出行人数计算,每天可提高效率的价值为2600多万元。每年按照200个工作日计算,则顺风车提升效率带来的价值为66亿元。

公益活动

春节回家顺风车

顺风车顺风车2012年,从1月10日开始至2月10日结束,参与活动的微博网友超过18000[3],参与城市达到20个,500余车主帮助1000余名乘客免费回家过年或返城工作[4]

2013年春运期间,“温暖2013——春节回家顺风车”大型公益行动,吸引来自全国各地超过40万热心车主和乘客参与,成功帮助超过9678人免费回家或返程工作。

2014“惊鸿回家·春节回家顺风车”累计帮助25755人免费回家返程工作。

顺风车日

首届顺风车日首届顺风车日顺风车日,时间在每年的6月6日,寓意为“六六大顺,一路顺风”。 旨在宣传顺风车环保节能、减缓交通压力、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信任,打造成由中国人发起的全球性公益活动,引起全世界的广泛关注。

“首届顺风车日”于2012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顺风车日”正值一年一度的高考期间,作为首届顺风车日成立后的第一次爱心传递,顺风车向全国所有车主及在国内生活、工作的港澳台同胞及外国友人共同发出“高考顺风车”倡议书,倡导所有车主在高考期间,尽量少开车,或者不开车,乘坐公共交通工具出行,减轻高考期间交通压力;倡导接送孩子参考高考的车主,也能为同社区、邻里或者朋友中有参加高考的考生提供顺风车;倡导尽量不要在考场周围鸣笛、停车、久留,尽量保证考场周围交通畅通。

“第二届顺风车日”于2013年6月6日在北京中华世纪坛举行。除北京外全国还有银川等六个城市同步举行顺风车日相关活动。会上宣传顺风车将开展对满载的顺风车代付高速费的试点,试点活动将从6月17日至9月20日(每天7:00-9:00早高峰期间内)开展为期三个月的试点,针对从京藏高速进京方向的回龙观载有3人及3人以上且贴有顺风车车贴的私家车将由顺风车公益基金代为支付高速通行费用。此次试点旨在观察优惠政策对顺风车的推动作用,有望成为民间组织通过试点来探索和推动政府出台公共政策的先例。

2014年6月6日,第三届顺风车日在京启动,顺风车发起人王永和来自全国28个城市的42位顺风车地方站负责人齐聚首都组成“绿色车队”在京展开巡游,向公众宣传顺风车绿色、低碳、环保的公益理念。历经16年,顺风车从王永一个人1998年开始“单打独斗闯天下”到如今发展成为在北京、广州、深圳、天津、郑州等全国40个城市设立地方站,爱心车主总数达10万人,已颇具规模和社会影响力的公益组织。目前,顺风车也正在积极探索,作为一个民间公益组织如何在非盈利模式下解决发展过程中的资源短缺问题以及在不断的组织扩大中如何形成合力,更好地对各地分站进行勾连和增加粘性,维护组织的可持续性和良性发展。

活动困境

制度障碍

顺风车之所以得不到民众的响应,很大一个原因是钓鱼执法的影响。没有制度的保障,很多想开顺风车的人望而却步。

2008年7月18日下午安徽合肥67岁退休职工老人免费骑摩托捎带陌生人,结果被当做非法营运处罚3万元。

2009年10月14日,司机孙中界本是好心搭载"路人",却被认定"非法营运",遭遇"钓鱼执法",18岁司机孙中界愤而断指自证清白。

搭顺风车看似简单,但必须考虑如何把需求和供给有效结合起来,如何区别顺风车和非法营运问题,避免黑车钻顺风车的漏洞。因此,有关部门需要对顺风车问题重视起来,使顺风车制度化,尽快提出解决方案。

安全问题

顺风车安全问题涉及两个层面,一是车主或乘客对另一方主动造成的抢劫等蓄意伤害,还有就是发生交通事故。如何避免和降低顺风车的安全问题,保障车主和乘客双方的安全,是顺风车发展的关键。

信任问题

不用花钱买票,不用耗时排队,符合节能减排、有助于减少路面交通压力,但是需要一点勇气去搭乘陌生人的“顺风车”,面对这样的邀请,您会怎么选择呢?绝大多数人是选择拒绝,社会都有防御心理。信任的缺失是导致顺风车无法常态化可行化的普遍因素。

解决之道

制度方面

2002年8月30日,王永起草《顺风车志愿者协会策划草案》。

2008年3月,两会期间王永委托全国政协常委欧阳明高提交《倡议节能环保顺风车的提案》。

2009年3月,委托皇明太阳能董事长、全国人大代表黄明提交《倡议节能环保顺风车的建议案》。

2010年12月1日,品牌中国产业联盟秘书长王永在《人民日报》撰文《汇聚全球智慧,求解堵城之困》。

2011年3月8日,组织举办两会顺风车提案座谈会,讨论两会顺风车提案。

2011年3月,委托全国政协委员华旗资讯集团总裁冯军提交《建立顺风车制度缓解北京交通压力提案》。

2012年3月,委托驻豫全国政协委员金正新建议《设立“世界顺风车日”建议案》。

当前可先采取以下一些简便易行的措施:

一、在进出城的高速公路收费站设置专门通道,对于乘坐3人及以上的小型车辆减半或免收高速费。

二、市内交通拥堵地段,提高停车费标准是合理的,但同时可规定小型车辆乘坐3人以上可减半征收。如果城市交通征收“拥堵税”,应对3人以上乘坐的小型车辆减免征收。

三、政府倡导并支持民间组织推动免费顺风车制度,比如在一些大型住宅区内倡导建立顺风车互助联盟,吸收车主和乘客自愿参与,签订相关协议,提供规范服务。

王永连续多年委托政协委员递交关于顺风车的提案,希望政府可以从实际行动上支持顺风车,以让人们享受到优惠与便利,相信很多人都会支持这一行动。

安全问题

安全问题是顺风车活动中最为关键的问题。2012年“春节回家顺风车”为了保证参与活动车主和乘客的安全,也是鼓励更多的爱心车主加入到活动中来,阳光保险集团为爱心车主提供了2012份保险,保险期限一个月,每份保额50万元,以自驾(乘)汽车意外伤害为保障责任的“志愿者关爱计划”保险。

顺风车与太平洋保险签订“顺风车安全出行保障计划”,为顺风车前66666位实名车主及乘客免费提供行车中的意外伤害保险及医疗保险,每人保额为3万元,期限为一年,总保险金额近22亿元。同时车主和乘客在顺风车平台确定搭乘顺风车时会签署一份电子搭乘协议书,里面包含如不是车主违反道路交通乘客所造成的伤害,车主将不向乘客赔付任何费用等规定以来免除发生交通事故的后顾之忧。

信任问题

顺风车建立实名认证体系,加入顺风车的车主和乘客需要进行实名认证,实名认证的内容有真实姓名、手机号,同时车主需要实名认证的信息还有车牌号、车型。

只有认证通过后的车主和乘客才能进行顺风车路线的发布,乘客选择车主的顺风车只能先行进行预约和留言,只有车主确定同意其搭乘的请求,此时乘客才能看到车主的联系方式。

相关规定

2016年12月21日,北京市《网约预约出租车经营服务管理细则》正式对外发布。北京市依旧延续了此前“京车京人”的规定,此外细则还规定网约车司机的驾驶证件需为北京市核发,接入网约车平台的个人和车辆必须经过审核,具备相关资质后方可上路参与营运。

整治办法

2018年8月31日,交通运输新业态协同监管部际联席会议召开第二次会议,决定自9月5日起,在全国范围内对所有网约车顺风车平台公司开展进驻式全面检查。[5]

2018年9月10日,交通运输部、公安部发出通知,自即日起至12月31日,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打击非法从事出租汽车经营的专项整治行动。加强顺风车平台驾驶员背景核查、严格督促企业落实安全生产和维稳主体责任、健全完善投诉报警和快速反应机制、严厉打击非法营运行为。[6]

活动事迹

12辆顺风车返家

1991年出生的谢子健2013年就读于上海大学,家乡在甘肃兰州。2013年寒假回家,谢子健另辟蹊径,自上海开始先后搭乘12辆“顺风”车,途经5省8地,全程分文未花,历时2天1夜到达家乡。谈及搭车的感受,谢子健直言:“一路经历了太多的感动,这次旅途是我永远的青春记忆。”

2013年1月16日早上谢子健仅仅携带了100元,背着帐篷和一块写着“学生求搭车回家”的木板从上海郊区出发,开始自己的“搭车之旅”。

谢子健印象最深刻是第一个愿意让他搭车的司机,从上海到昆山的路途上,两人交谈甚欢。当司机知道谢子健是名大学生且只带了100元路费返家,临别时,硬塞给谢子健50元钱。“司机大哥经济并不富裕,还担心我路途费用不够,真是出门遇好人。”谢子健说。

谢子健每次搭车都在高速服务区询问有无顺风车,“只要顺路一般都没有人拒绝,还遇到看我背着‘求搭车’的木板主动邀我搭车的好心人。”谢子健自上海开始途经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等5省8地,途中一共搭了12辆“顺风车”,其中3辆货车,9辆私家车。

邯郸9岁女童搭37辆“顺风车”游7省

邯郸9岁女童刘子墨搭37辆“顺风车”游7省邯郸9岁女童刘子墨搭37辆“顺风车”游7省9岁女童刘子墨用一种让人震惊的方式度过了自己的暑假,近一个月的旅行中,她和父亲用徒步搭乘陌生人“顺风车”的方式,游览了河南、湖北、湖南、贵州、四川、重庆、山西等7个省市,整个行程4000余公里。沿途中,小子墨问路、求搭车、买车票全部独立完成,父亲仅充当了“保镖”的角色。、

父母策划为9岁女童度过“特殊”暑假,经过慎重考虑和精心谋划,夫妻俩决定整个行程由只有9岁的小子墨主导,包括:问路、买饭、搭车、住宿等等行为。而爸爸刘涛只是一路随行,并充当“保镖”角色,保障女儿人身安全。

2014年7月5日,刘子墨和爸爸背起行囊,正式从邯郸市出发。

第一次和陌生人搭讪,小子墨各种的不好意思,内心充满了胆怯,不时的回头望着爸爸,但是爸爸站在身旁只是含笑望着她,一言不发。“不能还没有开始就失败。”小子墨给自己打着气,并勇敢的迈出了第一步。

在爸爸刘涛的眼中,女儿的成长很迅速,最开始的几次搭车,孩子的声音仿佛蚊子哼哼,但后来越来越顺利,不仅能够准确的表达自己的意图,有时还会扮扮“小可怜”。最明显的变化出现在孩子的表情上,起初的表达搭车想法的时候,小子墨很是扭捏,有时眼中还会噙满泪水,慢慢的脸红不好意思的神情消失了,变成了一脸灿烂的笑容。

谈起搭车的经历,刘子墨对燕赵都市报记者说,最多的感受是“正能量”。在贵阳的时候,她和父亲遭遇了一次“雪中送炭”。当时他们在荒郊野外差不多等了一个半小时,天色越来越暗,却始终没有一辆车往他们下一站的方向行驶,几近崩溃的时候,一辆轿车停在了身边,“那个叔叔本来往南走,我们往东,了解我们的事后,叔叔专门开车绕了一大圈送我们。好叔叔,我记得他。”一路行来统计,刘子墨父女俩搭乘了37辆“顺风车”,足迹遍布7个省,4000余公里。[7]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