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78年-198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工程专业(本科,学士)
●1982年-1983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系硕士研究生
●1986年-1988年:美国加州大学柏克莱分校语言学系、实验语音学专业博士研究班
●1988年-1991年:美国时代有限公司(《人民日报》海外版·旧金山代印点)副总裁兼电子出版部主任
●1991年6月至今:创办中美合资常州华文印刷新技术有限公司,任董事总经理;北京华文世纪科技有限公司,任董事长。
美国华侨界的社会活动
●组织参加美国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45周年活动
●组织参加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香港回归大型活动
●组织参加旧金山湾区各界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50周年,策划、组织中国空军蓝天儿童艺术团在旧金山、洛杉矶、香港的演出活动
●积极参与在旧金山召开的海峡两岸和平统一研讨会活动等
●策划组织美国西海岸华人支持北京申办2008年奥运会在北京长城上的《奥运龙》大型活动
●受北京市政府邀请作为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参加申奥工作
参加社会团体(长期非赢利机构)
●美国旧金山湾区各届华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委员会委员
●美国华商总会会员
●美国旧金山湾区中国统一促进会理事
●湖南省长沙市开福区海外联谊会荣誉会长
●美国《奥运龙》基金会副主席
组织领导开发的《华文字库》项目
●1992年列入国家级火炬计划,并经国家科委验收
●1995年被国家科委等五部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1997年被评为民政部科技三等奖
●1998年被农业部评为中国乡镇企业科技一等奖
●1999年被江苏省信息产业厅评为优秀软件
组织领导开发的《华文高效图像压缩系统》项目
●1999年被评为中国报协科技进步一等奖
●2000年被国家经贸委评为国家级新产品
2001年7月13日,莫斯科,北京时间22点左右,当国际奥委会主席萨马兰奇拆开信封郑重宣布:“2008年夏季奥运会主办城市是——北京”时,全世界的中国人顿时欢呼雀跃,热血沸腾。
黄克俭[1]此时正在莫斯科中国驻俄罗斯大使馆的礼堂中。“我虽然没有热泪盈眶,但内心里确实闪烁着激动的泪花”,黄克俭说。作为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作为旅美华侨,黄克俭先生奉献的爱国心终于有了回报。
原北京奥申委宣传部副部长张明女士说:“他的英文非常好,知道国外的人是怎么想的。当时我们的代表团有200多人,正式的代表有60多人,他是最核心的代表团成员之一。后来我们的陈述报告在五个城市中是最成功的一个,这与黄先生的工作有很大的关系。”
在谈到北京申奥多媒体工作,黄克俭很自信地说:“我既懂中国的文化,又知道西方的手段,我知道文字是体现文化更深层的东西。图片切分要按照一定的频率,内容要配上一定的图片,通过标题字的大小来体现分类。既要让人看上去你的陈述有整体感,又要很有节奏地让受众在听完以后有清晰的线条。”
然而,“北京奥申委陈述报告多媒体总策划”这个职务只是“临时抓差”,黄克俭一直痴迷的是汉字及其字库。微软公司中国研究开发中心总经理张湘辉这样评价说:“大概我没见到过一个人,在中文字体处理问题上,他的学问之深、激情之高、投入之大。黄克俭只要一谈字就眉飞色舞,甚至可以不吃饭不睡觉。每次跟他聊天,他都要把话题扯到字上面去。黄克俭对中国文字的计算机处理做出了很大贡献。”
黄克俭有一个信念:“就是要做世界级字库,它融合了中国文化和国外最先进的技术,可以供全世界人使用。”
黄克俭的话语并非大言不惭,他对汉字的痴迷和执著早就有了回报。
1996年,黄克俭的华文字库被美国苹果电脑公司选作其字库的专业级字库;
1996年,华文字库成为美国奥多比(Adobe)公司唯一系统中文字库,被广大国外系统厂家所采用;
1998年,华文字库被中国金山电脑有限公司选作WPS的高级字库;
1999年,美国微软公司为其Office2000选购的12套中文字体中有10套是华文字库的字;
2000年,华文字库被美国IBM公司选定为系统级字库
说起黄克俭和华文字库的不解之缘还要追溯到1977年恢复高考。那年他考取了国防科技大学信息系统专业,成为中国第一批接触信息工程的人。1982年7月他又成为一名计算机科学系的研究生。
就在其主持的“火车超编载研究”通过国家级技术鉴定的当天晚上,黄克俭踏上了赴美留学的行程。“到达美国时我身上仅有60美元,连途经香港海关的100美元都是朋友代付的。”他仍清楚地记得初抵异乡的艰苦。可就是在这种条件下,他仅用了3天的时间就在英文系统机器上合成了“我打他”3个汉字发音,从而获得了在加州大学攻读硕士的资格。
在硅谷的一次偶然机会,黄克俭接触到PostScript页面设计语言,敏锐的专业意识告诉他,凭借这种设计语言就能用曲线来构建字体,从而改变以往汉字字库开发只能以折线设计的方式。这将使电脑屏幕上的汉字一扫僵硬、呆板的面貌,变得更加美观和完美。当他用1年的时间拟订出华文字库生产流程的雏形时,微软、奥多比等公司却说还来不及考虑中国市场,要请他来开发日文字库。“作为一个中国人,怎么能先去开发日文字库,况且汉字市场比日文市场广阔得多”。黄克俭坚定了自己开发华文字库的信心。
荜路蓝缕创业路
创业的字典里没有“一帆风顺”这个词。黄克俭先是利用1990年回国讲学的机会,在外交部、印刷学院、中科院等地作了100多场讲座,向国内介绍PostScript语言。当时的中科院软件所研究员董韫美说:“就科学研究而言它被证明是正确的,但高科技要变成高技术产品却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黄克俭把字库研究的地点选在了江苏常州,因为那里有中国最优秀的字模设计师。让铅与火时代的字模师傅理解电脑时代的字库是艰难的,于是黄克俭买来最高档的打字机,当用PostScript在电脑里设计好字模师描下的字体后就一一打印出来,让师傅们反复修改,然后在电脑里重新设计。“华文字库总共70多套字体,一套字体最少6000多字,最多3万字,我们就是这样一个字一个字设计出来的。”黄克俭掩饰不住内心的自豪。从1991年到1996年,他在常州一呆就是5年。他夫人石小莉回忆道,那些日子每天听丈夫津津乐道的就是那些字,什么间架结构,什么笔画转折,听得自己每天眼前转的也是那些字。
功夫不负有心人,华文字库以其优异的高质量赢得了社会承认。1992年华文字库被纳入了国家级火炬计划中唯一的字库研究开发项目,并于1996年通过了验收;1994年通过国家语言文字工作委员会、全国印刷字体工作委员会和国家新闻出版署主持的国家级鉴定,称其“居国内外领先水平”。1995年被国家科委等5部委联合授予“国家级新产品”荣誉称号。
另辟蹊径通成功
作为国内最早一批接触计算机的留美回国人员,黄克俭没有去赶网络的潮流,却选择了计算机行业最冷僻的领域———中文字库。有人说太不值,但黄克俭却不这么认为:“即使在网络时代,电脑如果没有足够的字体也无法实现真正的信息共享。就像有人给你发了个日文E-mail,如果你电脑没有这个字库就根本显示不出来,我开发字库的初衷就是想实现全球真正的无障碍信息交流。”
让电脑字体变得更美是黄克俭的另一个愿望。在他看来,文字的字形与当时的工艺水平息息相关,商周时代产生了甲骨文,青铜时代产生了金文,而宋体则是宋代印刷技术发展的产物。他说:“工具的发展应该使文字进化,电脑时代的字库不仅是一个技术性产品,更应该是一个人文性、社会性产品;字库的字不仅要做得全,做得好,更要做得美。”
也许正是这份人文关怀的思路和这种精益求精的精神,铺就了黄克俭的成功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