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山水电站是东北地区最大的水电站,是一座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养殖等综合利用效益的工程,是东北电力系统主要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电源。电站分两期建设。一期主体工程于1975年开工,1983年第一台机组发电。1984年一期工程结束后二期工程继续施工,1992年二期机组发电,1994年6月工程全部竣工。
白山水电站二期工程利用已建成的水库及大坝,两个进水口已预留在28#及29#坝块上。整个工程布置在左岸。由于地面厂房及开关站位于左岸大平沟中,需在此沟内设置拦洪措施工程(堆石坝及泄洞)。大平沟暴雨洪水计算成果如下:500年一遇设计洪水流量291立方米/秒,2000年一遇校核洪水流量357立方米/秒。二期装机主要不是电量效益,而是容量效益。由于白山水库调节性能好,下游又有红石及丰满两水库反调节,因而在系统中运行比较灵活,只要运行调度得当,均可充分发挥调峰、调频及事故备用等容量效益,并可减少系统煤耗及年运行费用,是经济合理的。
水电站主厂房位于左岸,平面尺寸长为110m,宽为26m,内设2台30万kW水轮发电机组。[1]白山水电站由水电部东北勘测设计院设计,集团公司水电一局施工。二期工程于1984年9月开工,现已完工。二期工程多年平均发电量0.34亿千瓦时。
1981年11月正式建厂。主厂房高54米,容纳了五台单机容量约为30万千瓦的立轴混流式水轮发电机组。总装机容量170万千瓦[1]。白山电站大坝为三心圆混凝土重力拱坝,最大坝高149.5米,坝顶弧长676.5米,白山水库最大蓄水量64亿立方米。白山水电站是一个以发电为主,兼有防洪、防凌、水产养殖等综合效益的大型骨干电站。
调节性能:不完全多年调节
控制流域面积:19,000平方公里
多年平均流量:239立方米/秒
大坝类型:砼三心圆重力拱坝
正常蓄水位:413米
死水位:一期372米,二期380米
总库容:62.15亿立方米
死库容:17.1亿立方米
防洪库容:8亿立方米
防洪设计:500年一遇,19,100立方米/秒,水位418.3米
防洪校核:5000年一遇,26,200立方米/秒,水位420米
最大坝高:149.5米
坝顶长度:676.5米
总装机为150万千瓦,5台30万千瓦的机组[1]
设计者:东北水利勘测设计院
建筑者:中国水利水电第一工程局
建筑日期:一期1975-1984.12
1971年批准复建,1972年开始施工准备,1975年5月1日主体工程正式开工。1976年10月21日费时48小时截流成功。1982年11月16日下闸蓄水。1983年12月30日第一台机组发电,1984年7月8日及12月11日第二台及第三台机组发电。二期工程继续施工,1992年二期机组开始发电,1994年6月全部竣工。
白山水电站坝址以上流域面积1.9万平方公里,多年平均流量235立方米/秒。水库正常蓄水位413m,死水位:一期372m,二期380m。总库容62.15亿立方米,调节库容35.4亿立方米,为不完全多年调节水库。设计洪水标准为50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19100立方米/秒,库水位418.3m。校核洪水标准为5000年一遇,相应流量为26200立方米/秒,库水位420.02m。最大可能洪水保坝,相应流量32200立方米/秒,库水位423.45m。电站最大水头126m:一期最小水头81m,设计水头110m;二期最小水头86m,设计水头112m。
坝址处河谷呈“V”形,两岸坡度不对称。基岩为前震旦系混合岩,基岩中有断层和中性岩脉,左岸风化较深。基础处理措施:坝基开挖至微风化岩层,对缓倾角裂隙采用开挖处理。为减少基岩不均匀变形和增强其整体性,加强了基岩的固结灌浆;对断层采用挖除后,回填混凝土塞的处理方法;坝基设置防渗帷幕并设排水孔和排水洞。
白山水电站处东北电力系统中部,是第二松花江开发的第一个梯级,它与下游红石、丰满水电站群进行联合调度,提高了全梯级运行效益。在系统运行中其调峰调频和事故备用作用非常突出,投产以来发挥了巨大的效益。在防洪方面,起拦洪消峰作用。1986年一次洪水,白山水库拦蓄水量20.2亿m,使丰满水库入库洪峰由6736m/s削减为5528m/s,削减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