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长心内科、心力衰竭、心脏起搏[1]。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心电图室主任
中国医师协会心律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搏分会室性心律失常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搏分会心力衰竭器械治疗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搏分会搏专业委员会委员
CRT工作组副组长
上海市生物医学工程学会心脏搏与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1][2]。
心脏再同步化技术对心肌能量代谢的影响机制及其意义的研究[3]。
在中山医院心内科工作近20年,熟练掌握心内科各种疾病的诊断及处理,尤其擅长缓慢心律失常的诊治。除临床工作外,主要负责中山医院心脏起搏器的植入及随访工作,已主刀千余台各种类型人工心脏起搏器手术,近年来每年主刀完成200余台手术,使我院植入心脏起搏器数量(每年400台左右)在华东地区连续第一名。另外尚负责ICD(心脏自动复律除颤器)的植入工作。积极组织开展新项目,如双房同步预防房性快速心律失常、双室同步治疗药物难治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等与起搏相关的工作。
为PI在研的国内研究项目: 1、上海市科委课题:国产植入式双腔心脏起搏器系统研究与开发(12DZ1940102) 2、3830导线和5076导线对静脉血栓及三尖瓣返流的影响(MITIGATE研究), 3、家庭监护在心脏植入式器械患者中安全性和有效性的应用研究-双腔起搏器,心脏再同步化治疗((SUMMIT研究) 4、起搏器预防房颤的多中心临床研究(Para研究) 作为分中心负责人在研国内和国际研究: 1、“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心血管疾病关键治疗技术临床多中心研究信息平台——心律失常介入治疗注册登记” 2、“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心脏性猝死的一级预防(课题编号:2011BAI11B11) 3、MADIT-Asia 4、亚洲心力衰竭心源性猝死 (ASIAN-HF) 5、用同位素指导左室导线放置的远期临床疗效观察(Guide-CRT)。
课题“病毒性心肌炎与扩张型心肌病的临床与实验研究”获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第五完成者);课题“黄芪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牛磺酸对病毒性心肌炎作用机理的探讨”(第二完成者)获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合成肽检测CVB3 IgM抗体和中西医结合治疗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完成者)获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室性心律失常和心脏性猝死的综合防治新方法“获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第三完成人);“右心室流出道起搏的临床应用及评价”获2013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第一完成人)。
1998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三等奖
2004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
1998年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
2011年上海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2013年上海市医学科技三等奖
2001年中国高校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