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角象

长角象

中文名 长角象
目录导航

分类地位

       昆虫纲 Insecta 鞘翅目 Coleoptera 象甲总科 Curculionoidea 长角象科 Anthribidae Billberg, 1820长角象长角象小型或中型。喙短而宽;上唇明显而分离,下颚须4节,柔软可弯曲;外咽缝有的消失;触角细长,不呈膝状,仅端部 3节膨大,有的触角很长,形如天牛;前胸后缘有隆线,并延伸至前胸两侧,腹部腹板5节。成虫多出现于死枝条和树皮下。幼虫有短足或无足,一般生活于寄主植物的木质部或危害种子;有些种类为肉食性,取食蚧壳虫。据报道,此科昆虫尚有生活于真菌中者。

  

形态描述

        体长2-15mm,长形;头部喙宽短或长扁,短型触角第1节长于第2节,末端3节棒状,长度不超过前胸背板;长型触角丝状,一般超过体长,第2节长于第1节;外咽缝消失;前胸背板基部宽,端部窄,基部1/2有边缘;鞘翅两侧接近平行,盖及腹端,也有臀板外露者;前足基节窝相连,中足基节窝关闭;胫节无棘刺,跗节5-5-5,第3节双叶状,第4节小型,位于第3节基部;腹部可见5节腹板,前4节愈合一起。

  幼虫蛴螬型;头大,上颚具臼齿,下颚具合颚叶,下颚须2-3节,下唇须仅1节;触角1节或缺无;足退化或消失,无尾突。

  生物学描述 成虫食叶,幼虫多栖于木质部或食害种子、果实,个别捕食蚧虫,多在花中可见。

  

分类分布

       全世界已知近3000种,我国记载不超过100种。

  常见种 Anthribus kuwanai (Yuasa) Euparius koreanus Park et Morimoto, 1999 Sphinctotropis laxus (Sharp) Gibber nodulosus (Sharp) Phaulimia confinis (Sharp, 1891) Mecocerus allectus maculatus Mecocerus asmenus Jordan Nessiara stomphax Jordan Cedus tuberculatus Pascoe

 

生物特性

形态

  全变态。但有部分种类如芫菁科、步甲科、隐翅甲科、大花蚤科和豆象科等均具有复变态,即幼虫各龄出现多种不同形态。如芫菁科的豆芫菁属,幼虫共6龄:第1龄炳型,或称三爪蚴,行动敏捷,在土中取食蝗卵,第2—4龄为蛴螬型,第5龄为象甲型,第6龄又转变为蛴螬型。雌虫产卵于土

鞘翅目昆虫

表、土下、洞隙中或植物上。产在植物上的卵,常包围在卵鞘内,如肖叶甲科的部分种类;产在水中的卵,多包于袋状的茧内,如水龟虫等。产卵方式多是以伪产卵器直接产于土内或植物上;但天牛类可用上颚咬破树皮,然后产卵其中;而某些象甲类则可用喙先在植物上挖洞,再将卵产于内部。幼虫一般3龄或4龄,在一些大的类群中龄数常固定而一致,如步甲科和金龟甲科幼虫多为3龄,叶甲科中的某些类群多为4龄。蛹在地表下者,多藏于土室内;在植物上化的蛹多具茧,象甲的蛹茧系由马氏管的分泌物构成的。很多种类的成虫具假死性,受惊扰时足迅速收拢,伏地不动,或从寄主上突然坠地。有的类群具有拟态,如某些象甲外形酷似一粒鸟粪。

食性

  成、幼虫的食性复杂,有腐食性(阎甲)、粪食性(url]粪金龟)、尸食性(葬甲)、植食性(各种叶甲、花金龟)、捕食性(步甲、虎甲)和寄生性等。植食性种类有很多是农林作物重要害虫,有的生活于土中为害种子、块根和幼苗,如叩头甲科的幼虫(金针虫)和金龟甲科的幼虫(蛴螬)等;有的蛀茎或蛀干为害林木、果树和甘蔗等经济作物,如天牛科和吉丁甲科幼虫等;有的取食叶片,如叶甲类及多种甲虫的成虫;有的是重要的贮粮害虫,如豆象科的大多数种类专食豆科植物的种子等。捕食性甲虫中有很多是害虫天敌,如瓢甲科的大多数种类捕食蚜虫、粉虱、介壳虫、叶蜗等害虫,步甲和虎甲能捕食多种小形昆虫,尤其是对鳞翅目幼虫等有很强的捕食能力。芫菁幼虫寄生于蝗卵和蜂巢内,大花蚤有些种类的幼虫寄生于蜚蠊体内,有些在蜂巢内营寄生生活。腐食性、粪食性和尸食性甲虫,如埋葬虫科、蜣螂科中的许多种类,可为人类清洁环境。还有一些甲虫具有医药价值,其中应用较广的如芫菁科的某些种类成虫分泌的芫菁素(亦称斑蝥素),具有发泡、利尿、壮阳等功用,近年来在中医学上也用于治疗某些癌症。

相关图片

     如右图 图片 图片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