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年来,学校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切实加强教师综合素质培训工作,以质量求生存,以改革求发展,与时俱进,开拓进取,坚持走“科研兴校”之路。自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先后开展了“拼音学话、注音识字、提前读写”及“童话引路”等语文教学实验;90年代中期又相继开展了“现代小学数学”及“尝试教学法”等数学教学实验研究;90年代末到21纪初期我校把科研工作提上了重要的议事日程,培养了一批科研人才,积累了丰富的科研经验。先后有六个课题在国家、省、州立项。已经全部顺利结题并获奖,其中《促进民族贫困地区教师专业发展方式》课题荣获教育部一等奖、《实施国家课程标准,促进少数民族地区学生发展的数学学习评价》课题荣获省级一等奖、《信息技术环境下民族地区学生德育建设》课题荣获省级二等奖、《新课程改革中体育教师、学生对体育课程标准认同的研究》课题荣获省级二等奖、《激发兴趣,主动识字》课题荣获江苏教育出版社课题评审一等奖、《改革体育教学,推进素质教育》课题荣获州级二等奖。经过多年实践,教科研工作成绩喜人:向邦松、孙明红等教师的课题研究报告在教育部、省、州获奖;魏波、梁茜、田红、李婧、刘永红等老师的实验论文、研究课例、教学课件等在全国性的学术研讨会上得以交流发表或者荣获一、二等奖;学校也因此被评为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单位;向邦松、孙明红等教师被评为教育部师训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同时又被评为湖南省“十五”课题研究先进个人;学校少儿艺术团的节目曾获全省乃至国家级金奖,多个节目先后在湖南卫视《少男少女》及央视一套《同一片蓝天下》等栏目中播出;学校也先后被评为市级“科研先进单位”、州级“电化教育示范校”省级“艺术教育先进单位”、“国家基础教育课程改革项目省级实验学校”及“全国少数民族地区德育工作先进单位”。
如今,我校又启动了“十一五”科研计划,相继又有8个州级以上的新的课题申报立项成功并开始实施。学校将继续走“科研兴校”之路,加大教科研改革步伐,与时俱进,让这所百年老校永葆青春活力!焕发出蓬勃生机![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