椒园乡位于四川省古蔺东部,赤水河沿岸,距县城75公里,全乡辖18个村,124社,全乡4650户18950人。幅员面积97平方公里。农业总产值1473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1219元,粮食总产量5238吨,椒园乡地处偏远,经济落后,交通不便,全乡还有七个村未通公路,多数食物运送都靠人背马驮。气候变化无穷,不是干旱,就是洪涝,从而影响农作物的生长。椒园乡是泸州市卫星城,古蔺县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位于成都市西北面,距市区仅14公里,地处县城周围,国道213线、成灌高速公路贯穿全境。早在2900多年前,古蜀国第一个帝王杜宇在此建都,秦汉以来即为县治。全镇辖21个农业行政村,121个农业社,8个居委会,总面积38平方公里,总人口6.9万,其中农业人口2.49万。椒园乡现有耕地面积22283亩,农业以水稻、油菜、蔬菜、林果、花卉等作物种植为主,全年粮食总产量1732公斤,经济作物面积0.9万亩,经济收入1300万元,年生猪出栏1.7万头,产量1240吨,小家禽14.35万只,产量287吨。在结构调优中,全镇先后建成初具规模的镇东南片(晨光、书院、双喜三村)双喜经济林果生态示范基地,合江大棚蔬菜生产基地,中心林业科技园区和花木生产基地等。双喜经济林果生态示范区规划面积1500亩,13000多株优质金花梨2008年将挂果成林,10多家生态旅游项目已落户示范区;合江大棚蔬菜规划面积500亩,已建成各类时令蔬菜面积5000亩;中心林业科技园区500亩,现已建成大棚名贵花卉基地150亩;望丛、洪石花木生产基地2000亩,各类名贵花木数万株,其中晨光引进培植的万株荷兰郁金香、风信子等已陆续投放市场,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全方位促进了农民增收。
椒园乡是泸州市古蔺县一个边远的山区,离县城60多公里,有一所中学,一所小学校中心校,十所村小。为适应现代教育的发展,椒园乡从2006年起,以中心学校为依托,在乡党委和政府的高度重视和支持下,开办了家长学校,积极开发家庭教育。两年多来,家长积极支持和配合,教学工作顺利开展,教学质量不断提高,促进了青少年的健康成长,收到了很好的社会效果。
为了实施科教兴县战略,全面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泸州市古蔺县委、政府加大对教育的投入,2008年划拨资金60万元,用于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奖励。2007年11月2日上午,古蔺县教科局隆重召开了古蔺县2007年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表彰会,各乡镇中心校、乡镇中学及直属中学校长参加了表彰会,古蔺县副县长罗素平、泸州市教育局基础教育科科长巫道祥到会指导工作。
按照《古蔺县教科局关于2007年中小学教学质量综合评估表彰的通知》要求,评估表彰包括五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小学毕业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奖金110300元,有丹桂镇、椒园乡等13个乡镇获奖。二是小学三年级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奖金27000元。三是初中毕业班教学质量综合评估,奖金155900元,分等级、分层次进行颁奖。四是高中非毕业班工作奖,奖金28000元。五是高考奖,奖金260400元。2008年,我县高考本科上线人数334人,超额完成了市下达的指标,创历史新高,县政府和县教科局高度重视,对高中学校教师取得的成绩给以重奖。其中古蔺中学获奖102300元,蔺阳中学获奖58200元,二郎中学获奖27800元,皇华中学获奖20400元,白沙中学获奖6400元。隆重的颁奖仪式结束后,永乐镇中心校、东新中学和二郎中学作了经验交流。
在2007年12月27日召开的古蔺县委、县政府工作会议上,长期以来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滞后的椒园乡获2007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一等奖,受到县委、县政府的表彰奖励,并在会上书面交流了工作经验。
椒园乡地处古蔺县东南,辖8个行政村,55个村民小组,幅员面积94.5平方公里,人口2.3万人,属赤水河沿岸典型的贫困乡之一。过去因受诸多因素影响,椒园乡群众生育观念落后,1999年—2001年计划生育工作连续三年被县委、县政府“黄牌”警告,工作极其被动。2008年来,特别是从2006年起,乡党委政府认真反思过去计划生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结合椒园乡实际情况,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人口和计划生育工作统筹解决人口问题的决定》为契机,按照“依法管理、村(居)民自治、优质服务、政策推动、综合治理”的要求,把人口与计划生育作为经常性工作重点抓,清理漏统人口,完善违规生育建档,落实避孕节育措施,加大社会抚养费征收工作力度,使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质量逐年稳步提高。通过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7年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取得较好成绩:全乡计划生育率89.86%,人口自然增长率为7%。,落实手术273例,征收社会抚养费57.4万元,财政投入计生事业费9.25万元,县级社会抚养费解缴率为100%,各项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均高标准、高质量地完成了古蔺县委、县政府年初下达的各项目标任务,人口与计划生育各项工作均取得长足进展。
椒园乡抓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的经验是注重落实“七个强化”,全面夯实计生基础工作。
一是强化“三查”。全年共投入资金2万余元,对乡计生服务站进行全面装修,新增添B超、显微镜等设备,完善了计生服务站的服务功能。认真开展以“环情、孕情、病情”监测为主要内容的已婚育龄妇女普查,将妇查组织工作任务落实到村、社干部头上,要求在家育龄妇女的普查率100%,外出育龄妇女的普查率80%以上。以社为单位进行考核,实行进村定时、定点普查。四个季度共普查已婚育龄妇女10000余例;已婚育龄妇女“三查”率为95.24%,已婚育龄妇女避孕及时率为77.7%,同时不定期地对育龄妇女进行术后随访。
二是强化计生“三结合”工作。2007年新建了两个计生“三结合”帮扶基地村,由“部门帮村,党员帮户”联系单位县地税局与乡政府共同帮扶,全年共落实“三结合”帮扶户100户,其中新增65户。制订了多条帮扶优惠政策,免费发放种植、养殖技术资料及生产物资,帮助他们解决生产、生活方面的实际问题。乡政府拿出资金1.5万元,县地税局出资金0.5万元对“三结合”户进行真帮实扶。乡党政领导还从工资中每人拿出200元对自己联系的“三结合”户进行帮扶。
三是强化奖励扶助。认真落实60周岁以上计划生育家庭奖扶和独生子女父母奖励工作,切实做到了不重报、不错报、不漏报。2007年,通过对象申报、村级初审评议、计生干部深入村社调查核实,以及乡复审、公示后,全乡享受奖扶的对象共42人,其中新增2人。乡政府及时将奖扶资金兑现到奖扶对象手中,解决了奖扶对象“老有所养,老有所靠”的问题,逐步改变了全乡群众养儿防老的生育观念。
四是强化基础台账资料建设。严格按照台账资料规范化建设标准,组织人员对乡、村计生台账资料软硬件进行进一步完善。落实专人负责,全面收集相关资料,认真完善WIS系统、手术台账、育龄妇女台账等基础台账,做到账表、账册、账账、账实相符。
五是强化计生干部队伍管理。乡计生办定期(每月28日)召开计生工作例会,由联系村干部定期(每月25日)到各村召开村计生工作例会,将全乡计划生育工作情况及时准确收集、整理、上报。在每月的例会上,采取以会代训的形式对村计生专干进行培训,提高了村计生专干的整体素质,确保了村级计生工作的落实。
六是强化出生人口的清理上报。为保证出生人口及时上报,椒园乡按照各村往年实际人口自然增长率,将应上报人口数下达到各村,年终完不成应上报数,每差1人,惩村干部每人工资100元。通过严格考核,改变了过去出生人口上报难现象,真正实现了“家底”清楚。
七是强化流动人口管理。将流动人口管理纳入计生工作考核指标,明确乡计生办、派出所及全体村、社干部在流动人口管理中的责任,计生办安排专人负责流动人口管理工作。制度完善、责任明确,全乡外出人口的办证率达100%,流入人口查证率达100%,流动人口信息回复率达100%。
椒园乡党委书记何睦、乡长宋第金在接受采访时说,我们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成绩的取得,得益于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得益于县人口与计划生育局的大力支持与指导,得益于全乡干部、群众的共同努力。2008年,我们将认真学习宣传贯彻落实党的十七大精神,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继续完善“部门配合,齐抓共管、整体联动,强化责任”的工作措施,扎扎实实地抓好全乡的人口与计划生育经常性工作,以“凝聚力量,增添活力,务求实效,争创一流”为目标,推动椒园乡人口与计划生育工作再创新高。
四川泸州古蔺县有9名干部因抗灾救灾不力,被县纪委、监察局分别问责或通报批评、待岗等处分。自1月中旬当地出现冰雪灾害后,古蔺县纪委、监察局加强了对干部在抗灾救灾中的履职行为监督检查。
据介绍,从1月中旬古蔺县纪委、监察局就及时印发了《关于严肃纪律确保抗灾救灾工作顺利进行的紧急通知》,同时派出6个督察组深入受灾乡镇,将救灾钱物是否公平、公开、公正发放到位,党员、干部是否坚守岗位,有无违纪违规行为作为督查重点。
2008年2月5号晚,督察组在椒园乡发现,椒园乡联系中山村的乡干部何某擅离职守回家过年,没有及时组织将救灾物资发放到受灾群众手中,致使临近除夕,救灾物资还囤在村主任家中。督察组当即予以纠正,并督促发放救灾物资。当晚,县纪委、监察局会同椒园乡党委联合对何某作出全乡通报批评,责成写出书面检查,扣除年终目标考核奖金的处分。桂花乡党政办干部任某多次电话通知仍以道路不通为由不到岗,连续旷工8日。县纪委、县监察局经查实后,与桂花乡党委联合对任某作出在全乡通报批评、扣发奖金、待岗等处分。
一、落实责任。强化对网络建设工作的领导,成立了网络建设领导组,由局办公室统筹抓好网络建设的组织协调工作。
二、加强网络平台建设。在开通党政网的基础上进一步夯实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劳动保障网站内容,及时充实和更新网站内容。
三、加大经费投入。投入了3万余元资金,先后开通了政府信息公开网和劳动保障局网站,添置了计算机、计算机维护杀毒软件等设备。
四、抓好网络建设维护。抽调基础好、业务精的人员参加市、县举办的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业务培训,具体负责本系统的计算机网络建设维护工作,确保计算机正常安全运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