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概述
水产养殖产业发展较快,其品种主要有鲟鱼、螃蟹、甲鱼、乌龟和黄鳝,年水产品销量可达400万近。猪、禽养殖业有较大规模,工业主要以粮、棉、油加工和化工助剂为主。程集镇是一个享有盛名的文化古镇,建镇历史可上溯到宋乾隆年间。古镇程集私塾遍布,家家尚文。具有40余年创校历史的程集中学,创造了连接15年在全县同类中学中一直领先的佳绩,这里孕育了原驻港部队司令员熊自仁将军等一批风云人物,被人们誉为荆楚大地上的一颗明珠。 颍州区程集镇地处阜阳市郊,距阜阳市区9公里,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2省道穿境而过,是阜阳市、颍州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镇。全镇国土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万亩,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77个自然村,总人口41058人。全镇共设立党支部42个,共有党员1120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602名已上岗407名。程集镇党政一班人团结拼搏,凝心聚力,使经济建设和社会各项事业都取得了突出的成绩,是省中心镇。1999年程集镇被省体改委命名为“省综合改革试点镇”,2001年7月镇党委被中组部和省委分别授予“全国先进基层党组织”和全省“先进基层党组织”荣誉称号。2004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24999万元,粮经比例调整为6:4,颍州区程集镇地处阜阳市郊,距阜阳市区9公里,属城乡结合部,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102省道穿境而过,是阜阳市、颍州区重要的交通枢纽和中心城镇。程集镇国土面积48.0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4.04万亩,辖7个村委会、1个居委会,177个自然村,总人口41058人。程集镇共设立党支部42个,共有党员1120名,其中农村无职党员602名已上岗407名。
2007年,全镇社会生产总值达到2.7亿元,实现农业生产总值1.5亿元,财政收入325万元,完成固定资产投资3000万元,城乡居民储蓄余额达到3.1亿元,完成招商引资2450万元。颍州区程集镇以三元杂交猪生产占主导的畜牧业经济在农民收入的比重明显增加。目前,已建立了市级养殖小区6个,区级养殖小区10个,年生猪出栏量为15万头,其中三元杂交猪7.8万头。已与近10个城市建立供求关系。程集镇三元杂交猪生产已成为皖西北的繁育基地,农民人均纯收入2506元,人均住房面积达27.5平方米,集镇配套设施齐全,有线电视、广播等建设进一步发展。程集镇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把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全面进步。
程集镇继续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步伐,把社会各项事业推向全面进步。
程集镇地处监利县西陲,南枕长江荆江大堤,西邻江陵、石首两县市,为监利西大门。沙(市)洪(湖)公路横穿全境;程(集)姚(集)公路直达古镇,辐射各村,具有较便利的交通条件。境内河网密布,纵横交错,自然生态环境良好。
全镇版图面积124平方公里,下辖37个行政村(居委会),人口58198人,其中农业人口51116人,非农业人口7082人,耕地面积8.9万亩,水田55855亩,旱地33145亩,属监利县传统的农业大镇。2005年度实现国民生产总值21784万元,其中工业产值4053万元,农业产值5306万元,人均纯收入为2578元。
程集镇境内有历史悠久的程集古镇(史称程家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就在此修建了豪华的离宫――荆台;南宋嘉定年间,有位程姓富商临河辟建石级码头开设店铺,临河一带始成小街,人称“程家集”;明初,凭借得天独厚的发达水陆交通,便成为远近闻名的商埠码头。程集古镇便利的交通、发达的商业为这里遗存了大量的明清时期的古建筑,其现存明清古建筑数量之多、规模之大、保存之完好在江汉平原乃至湖北都是独一无二的。1985年11月4日,监利县人民政府公布“程家集明代民居群”为第一批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程家集优越的交通条件和繁荣的商贸市场,曾在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抗日战争时期,为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的贡献。1929-1932年,该地曾是贺龙、周逸群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创建湘鄂西革命根据地的后勤物质集散地;红二军团曾在此设伏,阻击沙市之敌,一举攻克了监利县城;新四军第五师襄南指挥部分分支机构曾设于此,有力地指挥了监沔抗日斗争。
程集古镇悠久的历史和独特的商埠文化吸引了越来越多的专家、媒体和游客到此驻足。“武侠小说之父”金庸先生在其《连城诀》里就多次提到过“程家集”;《枪声再起》 、《老辙》等多部影视剧也把程集古镇老街作为外景拍摄地。很多历史、建筑、民俗、旅游等方面的专家到程集进行考察后,认为程集古镇的民居是“最具湖北特色的商埠建筑”。省、市新闻媒体曾多次专题采访报道过古镇的建筑艺术风格、历史人文景观及保护利用等方面的内容。现在慕名前来参观游览的人群逐年成倍增长。
为了完整地保护好古镇民居群,程集镇人民政府于1985年在古镇以北另辟了新的城镇发展区,并将新老区相接,使之浑然一体,使之既有古镇古色古香的风貌,又有现代文明气息的华章。
程集镇-
(一)用工业理念谋划农业,推动农业产业化经营。
程集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全新的工业理念统筹谋划蔬菜、畜牧、食用菌三大特色产业发展,进一步调整结构,调优品种,调高品质;大力发展农副产品加工业,促进农民增收和农业增效,加快农村小康步伐。重点抓好农贸批发交易市场的引资筹建,使之尽快成为农副产品的集散中心、价格形成中心和生产指导中心。组织食用菌生产基地与农户搞好对接,形成“公司+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实现公司与农户双赢的效果。进一步健全完善“公司+基地+农户”等产业化经营模式,强化企业与农户之间以合同、订单为主要形式的利益联结关系,巩固扩大优质特色农副产品生产基地规模。制定相关措施,规范土地流转程序,促进农业的适度规模经营。鼓励、引导和支持民营企业和个体大户参与农产品基地建设,形成产业化的多元投入机制。加强对农民经纪人队伍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农民经纪人的素质,搞活农产品流通。
(二)用经营城市的理念谋划集镇建设,加快实施城乡一体发展战略。
加快小城镇提档升级的步伐,拓大程集城镇区域面积,按照小城镇建设规划,依托程集集镇,实行东南西北周延扩张。南面开发与张郢连成一片,北面以阜临路北侧新街建设为契机,形成新商业区,并与小寨、豆棚连成一片,原老区委院向西延伸,建成步行街。增强城镇功能,提升城镇品位,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进程,提高城镇化率水平。抓住“村村通”工程项目的惠农政策,继续加大镇村公路建设。争取全部实现村村通柏油。
(三)进一步做好招商引资工作。
充分利用阜阳市向西发展的重大发展机遇,切实增强紧迫感,快速行动,主动出击,加快区域经济对接,积极承接产业转移。充分发挥自身产业优势和人力资源优势,积极开展资源招商、产业招商、委托招商和以商招商等活动,力争引进一批重大项目。继续下大力气优化经济发展环境,建立健全政府服务中心“一站式办公、一条龙服务”的工作机制,进一步规范职能部门行为。
(四)协调推进社会事业发展,保持社会大局稳定。
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和可持续发展意识,突出抓好教育、科技、文化、卫生以及社会保障等工作,加快社会事业发展。认真处理和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出现的各种矛盾和问题,保持社会大局稳定。一是夯实计划生育基层基础建设,确保人口计划全面完成。二是加强环境污染防治,改善人居环境。三是健全土地监管机制,严格耕地保护。四是加强安全生产的监督管理,进一步健全安全生产长效机制,确保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五是强化信访工作责任制,认真做好人民群众来信来访处理接待工作,把矛盾解决在基层。六是加强民主法制和文明新村建设,强化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着力构建和谐社会。
程集古镇旅游资源十分丰富,人文历史、自然景观相得益彰,是荆州未来旅游精品工程的重要景区之一,是荆州至周老红色旅游线路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江汉平原打造蜚声中外旅游胜地的亮点。程集将对全镇旅游资源进行全面普查,实施抢救性保护,组办江汉平原古建筑君学术研讨会。深入挖掘文化内涵,高起点做好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将研究成果转化为商品。 程集还将增补古镇建筑群旅游点,达到景区互动。按照策划先行,规划发展的原则,完成旅游策划和发展规划。当地还将主办古镇保护的法律法规宣传栏,向居民讲授古镇保护的法律课。
程集古镇地处湖北省监利县西陲,位于江陵、监利、石首三地交界处,素有“一声鸡鸣闻三县”之称,水路上“西进蜀黔,北通汉口”,是监利西部的门户重镇。程集镇所在的监利县处于江汉平原、洞庭湖两个凹陷盆地的结合部,历史上地貌的变迁形成了这个地域众多的河间洼地和积淤湖泊、河流、湖汊、湿地和万顷粮田,构成了其自然历史环境价值最大的特色。
程集镇始建于南宋嘉庆年间(1208-1224),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就在此修建了豪华的离宫——荆台。程集镇特殊的地理位置,传统的民俗习惯,为后人惠存了大量的人文古迹和传说,古寺庙、古桥、古墩等古建筑遍布全镇。同时,还保留了老茶馆、老酒馆、老药房、剃头镇、打铁铺等传统作坊。
程集古镇是江汉平原保存原貌最为完好、保存规模最大、传递历史文化信息最直观的重要古建筑群体。作为保存较为完好的湖北古镇之一,在800余年的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独特的地域性特色。古镇的起址和布局、街道的空间形态,街巷尺度体现了商业、集市在自然条件影响下的功能特点和发展要求,其建筑院落构成和建筑构件则体现了当地根据气候特点改善自身居住环境,满足生产需要的生态性、节能性。
由于该地区发达的水陆交通,形成了远近闻名的商贸码头,各地物资集散于此,享有“小汉口”的美誉。因此,商业文化、红色文化、宗教文化、行帮文化和酒文化历史久远。
由于古建筑数量多且历史岁月相对完整,古镇近年来在当地的影响与日俱增,国内外不少专家学者频繁光临小镇开展课题研究,新闻媒体广泛关注,旅游前景看好。
程集镇史称程家集,早在春秋战国时期,楚王就在此修建荆台。明初,因其发达的水陆交通,成为商贸重地,逐步发展成为长江北岸一个较大规模的集镇,老街民居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宋时,成于元,兴于明,盛于清。
1958年属汪桥公社。1975年析汪桥公社为程集、汪桥、莲台3个公社,1984年合并为汪桥区,1987年析汪桥区划出汪桥镇建程集镇。
荆台:又名景夷台,春秋时为楚王所建。故址在今程集姚集街附近,汉边让《章华赋》载:“楚灵王既游云梦之泽,憩于荆台之上前方淮之水,左洞庭之波,右顾彭蠡之奥,南眺巫山之阿,延目广望,聘观终日。顾谓左史倚相曰:‘盛哉斯乐,可以遗老而忘死也!’于是遂建章华之台。”后荆台顷废。唐开成年间(836-840)建荆台观于荆台旧址。唐罗隐游憩荆台,写有五言绝句:“道院迎仙客,书堂隐相儒,庭栽栖凤竹,池养化龙鱼”。后梁开平年间(907-911),邛州(今四川邛来)依政梁震过荆州时,武信王高季兴识其才,挽留为官。梁以己为唐进士,不愿事二主。武信王感其心,留为幕宾,并重修荆台观,让梁震披鹤闲居荆台。梁震自称“荆台处士”,写有“桑田一变赋归来,爵禄焉能浼我哉?黄犊依然而花竹外,清风万古凛荆台”诗句。台、观俱废,仅存遗址。
临街房屋:大多建于明,少数建于清,均为前后多进的砖木结构民宅。这些商业店铺,中进是客堂或作坊,侧有账房,后进则为货栈或晒场。每幢房屋进与进之间设有天井(或报顶)、厢房,均用木格扇门和木格扇板相隔。门窗一律镂格,木板排门居多,石质门框较少,刷桐由而不施彩绘,保持原木本色,其建筑风格古朴典雅而独具江南水乡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