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蔚云建筑工艺学校的刘校长在报纸上看到一则新闻,自己学校的高材生陶建平将被判处死刑,刘校长来到监狱看望陶建平,陶建平讲述了自己的遭遇:他与表妹黎丽琳结婚后怀抱着理想走向社会,陶建平在鸿济轮船公司找到了职位,他因反对超重运载货物与经理发生冲突,继而辞职。陶建平重新想找个工作却处处碰壁, 黎丽琳只得出去工作,她到一家公司做秘书,但却受到经理的骚扰只能辞职。陶建平到同学的营造厂工作但还是因为正直被迫辞职。 黎丽琳产后意外受伤,陶建平被逼无奈偷了工头的钱,妻子还是病死了,陶建平只能把孩子送到育婴堂,最终他被判处死刑。陶建平被判处死刑,临刑前他向以前的校长讲述着事情的缘由……陶建平和黎丽琳刚从学校走进社会。他们结婚后,陶建平到了轮船公司工作,但和公司 经理发生矛盾,双方冲突起来,陶建平一气之下辞了职。陶建平四处奔波寻找工作,但到处碰壁,遇到的不是白眼就是欺骗,对此他深感灰心。看到丈夫这种状况,黎丽琳也出去找工作,很快被一贸易公司录用了。陶建平也找到了一份在营造厂的工作。但不久,正直的陶建平不肯为老板偷工减料,再次辞职。黎丽琳也因不堪受贸易公司经理的污辱离开贸易公司。为了生活,陶建平只得去做造船厂的苦工,每天做着繁重的劳动。不幸的是,黎丽琳因产后身体虚弱,晕倒跌伤。为了救治重伤的妻子,陶建平恳求工头借用一笔钱,而工头说什么也不肯。被逼无奈的陶建平只好偷了工头抽屉里的钱。当陶建平拿着钱去请医生时,黎丽琳因伤势过重得不到及时治疗死去了。陶建平忍痛将孩子送到育婴堂。当承受着亡妻离子的巨大悲痛的陶建平回家的时候,工头带着巡捕来逮捕他。经过一番挣扎与反抗,陶建平还是被判死刑。老校长听他讲述完,不禁万分惋惜。[2]《桃李劫》利用声音和画面的不同结合方式,对增强影片艺术表现力作出了成功的探索,特别是在环境音响的运用方面。1934年出品的《桃李劫》是中国最早以有声电影手法创作的影片,音响第一次成为中国电影的一种艺术元素。从《桃李劫》开始,到1936年,有声电影渐渐将默片驱逐出了时代,完全的有声片也逐渐取代了配音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