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效模式分析

失效模式分析

目录导航

适用范围

  失效模式分析对产品从设计完成之后,到首次样品的发展而后生产制造,到品管验收等阶段都可说皆有许多适用范围,基本上可以活用在3个阶段,兹说明如下:

设计

1.针对已设计的构想作为基础,逐项检讨系统的构造、机能上的问题点及预防策略。

2.对于零件的构造、机能上的问题点及预防策略的检讨。

3.对于数个零件组或零件组之间可能存在的问题点作检讨。

试验计划订定阶段

1.针对试验对象的选定及试验的目的、方法的检讨。

2.试验法有效的运用及新评价方法的检讨。

3.试验之后的追踪和有效性的持续运用。

制程

1.制程设计阶段中,被预测为不良制程及预防策略的检讨。

2.制程设计阶段中,为了防止不良品发生,而必须加以管理之特性的选定,或管理重点之检讨。

3.有无订定期间追踪的效益。

注意事项

除了上述所用的范围可以运用此一分析技巧外,使用者亦可自行运用在合适的地方。但是在运用上要注意到:

       1.要充分收集失效模式分析检讨对象的资讯情报。

  如能在事前收集好对象产品、制程、机能等的相关资讯情报,对于分析有很大的帮助。在收集资料上要把握不要轻言放弃可能的因素,如果真的难以判断,就交由专案小组讨论确定。

        2 .参与分析检讨的人员要足够

  为防止分析时的偏差导致失之毫厘,差之千里的谬误并能收集思广益之功,一定的人数参与是必要的,至于多少人才算足够,当视分析对象的特征或公司能力而定。对这一点,固然在量上面要足够,质方面也要考量各个层面的代表性,每个功能别组织要有,专业技术和管理人员都有则能更具周延性。

  对于初次导入失效模式分析手法的企业而言,也许延聘外部顾问或指导者,进行人员训练、执行协助等是一项可行的作法。

  3.考虑开发计划时间上的整合

  由于绝大部分进行此类分析的人员,都有既定的原本任务,一方面要能进行日常工作,另一方面要能顺遂分析工作,因此开发时间的妥善安排是非常重要的,可以专案性工作组织来进行失效模式分析可以获得更有利的分工。

  同时,也要明示设计审查的检讨对象,界定谁有权利作最后定案的人。

  4.实施结果要加以追踪

  任何专案工作都须订定追踪日期,比较好的作法是将追踪的作业也当成分析工作的一部分,并且在工作计划中也安排进去,当然,负责排定工作的人也要对追踪工作安排负责人,最好能对追踪情形定期提一份报告给公司执行长。

  专案进度是检视失效模式分析成就多寡的重要指标,依照后叙的实施步骤,建立一套模式化的分析流程。

模式及后果分析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实验手册一书 失效模式与后果分析实验手册一书  

过程功能和要求

是指被分析的过程或工艺。该过程或工艺可以是技术过程,如焊接、产品设计、软件代码编写等,也可以是管理过程,如计划编制、设计评审等。尽可能简单地说明该工艺过程或工序的目的,如果工艺过程包括许多具有不同失效模式的工序,那么可以把这些工序或要求作为独立过程列出;

   

潜在的失效模式

是指过程可能发生的不满足过程要求或设计意图的形式或问题点,是对某具体工序不符合要求的描述。它可能是引起下一道工序的潜在失效模式,也可能是上一道工序失效模式的后果。典型的失效模式包括断裂、变形、安装调试不当等;

失效后果

是指失效模式对产品质量和顾客可能引发的不良影响,根据顾客可能注意到或经历的情况来描述失效后果,对最终使用者来说,失效的后果应一律用产品或系统的性能来阐述,如噪声、异味、不起作用等;

严重性

是潜在失效模式对顾客影响后果的严重程度,为了准确定义失效模式的不良影响,通常需要对每种失效模式的潜在影响进行评价并赋予分值,用1-10分表示,分值愈高则影响愈严重。“可能性”: 是指具体的失效起因发生的概率,可能性的分级数着重在其含义而不是数值,通常也用1—10分来评估可能性的大小,分值愈高则出现机会愈大。“不易探测度”: 是指在零部件离开制造工序或装备工位之前,发现失效起因过程缺陷的难易程度,评价指标也分为1—10级,得分愈高则愈难以被发现和检查出;

失效的原因和机理

是指失效是怎么发生的,并依据可以纠正或控制的原则来描述,针对每一个潜在的失效模式在尽可能广的范围内,列出每个可以想到的失效起因,如果起因对失效模式来说是唯一的,那么考虑过程就完成了。否则,还要在众多的起因中分析出根本原因,以便针对那些相关的因素采取纠正措施,典型的失效起因包括:焊接不正确、润滑不当、零件装错等;

现行控制方法

是对当前使用的、尽可能阻止失效模式的发生或是探测出将发生的失效模式的控制方法的描述。这些控制方法可以是物理过程控制方法,如使用防错卡具,或者管理过程控制方法,如采用统计过程控制(SPC)技术;

风险级

是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三者的乘积。该数值愈大则表明这一潜在问题愈严重,愈应及时采取纠正措施,以便努力减少该值。在一般情况下,不管风险级的数值如何,当严重性高时,应予以特别注意;

   

建议采取的措施

 是为了减少风险发生的严重性、可能性或不易探测性数值而制定的应对方案,包括行动计划或措施、责任人、可能需要的资源和完成日期等。当失效模式排出先后次序后应首先对排在最前面的风险事件或严重性高的事件采取纠正措施,任何建议措施的目的都是为了阻止其发生,或减少发生后的影响和损失;

措施结果

是对上述“建议采取的措施”计划方案之实施状况的跟踪和确认。在明确了纠正措施后,重新估计并记录采取纠正措施后的严重性、可能性和不易探测性数值,计算并记录纠正后的新的风险级值,该数值应当比措施结果之前的风险级值低得多,从而表明采取措施后能够充分降低失效带来的风险。

实行失效模式分析的目的

•能够容易、低成本地对产品或过程进行修改,从而减轻事后修改的危机。

•找到能够避免或减少这些潜在失效发生的措施;

实行失效模式分析的益处

•指出设计上可靠性的弱点,提出对策

•针对要求规格、环境条件等,利用实验设计或模拟分析,对不适当的设计,实时加以改善,节省无谓的损失

•有效的实施FMEA,可缩短开发时间及开发费用

•FMEA发展之初期,以设计技术为考虑,但后来的发展,除设计时间使用外,制造工程及检查工程亦可适用

•改进产品的质量、可靠性与安全性[1]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