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子兰

香子兰

拉丁学名 Vanillafragrans
植物界
树兰族
兰科
单子叶植物纲
分布区域 墨西哥东南部至中美洲、我国福建、广东、广西、云南、台湾
香荚兰属
目录导航

植物属性

形态特征

学名香荚兰,又名香草、香草兰、香兰,是热带雨林中的大型兰科香料植物,多年生木质草本。具圆柱形回旋性茎,节上有气生根。叶卵圆形至披针形,肥厚多肉,深绿色。花大,黄绿色,有芳香。花期4-6月。

攀援植物,长可达数米。茎稍肥厚或肉质,每节生1枚叶和1条气生根。 叶大,肉质,具短柄,有时退化为鳞片状。总状花序生于叶腋,具数花至多花;花通常较大,扭转,常在子房与花被之间具1离层;萼片与花瓣相似,离生,展开;唇瓣下半部边缘常与蕊柱边缘合生,有时合生部分几达整个蕊柱长度,因而唇瓣常呈喇叭状,前部不合生部分常扩大,有时3裂;唇盆上一般有种种附属物,无距;蕊柱长,纤细;花药生于蕊柱顶端,俯倾;花粉团2或4个,粒粉质或十分松散,不具花粉团柄或黏盘;蕊喙通常较宽阔,位于花药下方。 果实为荚果状,常称之为豆荚,肉质,不开裂或开裂。种子具厚的外种皮,常呈黑色,无翅

生长习性

土壤

要求富含腐殖质,疏松,排水良好的微酸性土壤(pH值为6.0~6.5之间为宜)。

气候

喜高温和湿热带气候,不耐寒,要求静风和适当荫蔽的环境,年降雨量1500~3500毫米(要求9个月雨季,3个月旱季),空气湿度一般在75%以上,海拔1500米以下地区都适宜香草生长。

温度

生长适温为21~32℃之间,日照时数2473~2564小时,营养生长期遮荫度为60%~70%,投产期遮荫度为50%。

成长期

植后1.5年部分植株开花结荚,2.5年全面开花结荚,花芽形成的最低温度为16-19度,开花适温为22-24度。平均温度超过25度以上,花期即将结束。若在春末遇到低温,花芽萌动、现蕾、始花期都会推迟;从开花到荚果成熟约需1年时间。果实成熟后需进行生香加工。

产地分布

原产于中美洲,主要分布在南北纬25°以内,海拔700m以下地区。商业性生产仅限于墨西哥、马达加斯加、科摩罗群岛、留尼汪、印尼等热带海洋地区,塞舌尔、毛里求斯、波多黎各、斯里兰卡、塔希提、汤加、乌干达、印度等地也有少量栽培。 我国福建、广东等省均有。

品种分类

全世界有香子兰约100种(其中热带属约50种),800多个品种,中国有2-3种,分布于云南、福建、广东、台湾等地区。全世界有商业价值的仅有三个种,其中品质最好,栽培最多的是墨西哥香荚兰。种植后一般两年半至三年就能开花结果,六至七年则进入盛产期,经济寿命在十年左右。

中药属性

香子兰具有特殊的香气,可放在饭后甜点、饼干或冰激凌中。阿兹特克人认为香子兰能够抵抗疲劳和心情郁闷,并使人远离痛苦。香子兰是上好的进补品,具有刺激作用,有抗腐烂、助消化、助荷尔蒙分泌、舒缓焦虑及改善失眠等功效。

在医疗领域,对帕金森症、泌尿系统病、性病、心脏病、皮肤病等有特殊功效。果荚有催欲、滋补和兴奋作用,具有强心、补脑、健胃、解毒、驱风、增强肌肉力量的功效,作芳香型神经系统兴奋剂和补肾药,用来治疗癔病、忧郁症 、阳痿、虚热和风湿病。

香子兰还可用于化妆品业、烟草、发酵和装饰品业上。

种植栽培

香子兰喜高温和潮湿气候,不耐寒。要求静风和和适当隐蔽环境。生长温度:21-22℃,年降雨量宜1200毫米以上,相对湿度宜80%。花芽形成最低温度为16-19℃,开花室温为22-24℃。在10℃以下的低温,植株顶梢会受寒害。喜疏松,富含腐殖质的微酸性土壤,pH6.0-6.5。

香子兰用播种,扦插和茎尖组织培养繁殖。栽培时应设支架,以供枝条攀附。花期用人工辅助授粉,可多结种子。

现代研究

化学成分

据科学分析,香荚兰果荚含有香兰素(或称香草精)以及碳烃化合物、醇类、羧基化合物、酯类、酚类、酸类、酚醚类和杂环化合物等150—170种成分。香荚兰的种子含:

1、挥发油类成分:香荚兰(vanillin)、香草酸(vanillic acid)、香草醇(vanillyl alcohol)、香草乙酮(acetovanillone)、肉桂酸(cinnamic acid)、肉桂醇(cinnamyl alcohol)、甲基肉桂酸酯(methyl cinnamate)、肉豆蔻酸(myristic acid)、茴香酸(anisic acid)、茴香醇(anisyl alcohol)、茴香甲酯(anisyl formate)、愈创木酚(guaiacol)、4-甲基愈创木酚(4-methylguaiacol)、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

2、糖苷类成分:葡萄糖香草醛苷(vanilloside)、香草酸葡萄糖苷(vanillic acid glucoside)、vanilloloside、邻甲氧苯基-β-D-葡萄糖苷(o-methoxyphenyl-β-D-glucoside)、对甲苯基-β-D-葡萄糖苷(p-tolyl-β-D-glucoside)、glucosyl ferulic acid、苯乙基-2-葡萄糖苷(phenylethyl-2-glucoside)、对硝基苯基葡萄糖苷(p-nitrophenyl glucoside)等。

香荚兰的提取物还含有:乙基香草醚(ethyl vanillyl ether)、甲基香草醚 (methyl vanillyl ether)、对-羟基苄基乙酯(p-hydroxybenzyl ethyl ether)等。

应用价值

香料之王

香子兰是一种兰科植物,它在花落后会结出豆荚形的果实,成熟的香子兰果晒干变黑后,就会成为散发浓郁香味的香料,这种香料可以被广泛用于食品和化妆品。由天产量低,其价格仅次于藏红花,是世界第二昂贵的调味“香料之王”。最初,香子兰只生长在墨西哥,这是因为只有墨西哥特有的长鼻蜂才能给它授粉结果,因为香子兰的珍稀与贵重,当地的印第安人部落经常为了争夺它发生武力冲突。

1793年,南印度洋留尼汪火山岛上的居发引进了香子兰和为之授粉的长鼻蜂,那年春天,香子兰在岛上生长茂盛,并开出了淡淡的花朵,这令留尼汪人很高兴。但令人们想不到的是,那些长鼻蜂竟然都出了问题:它们无法适应火山岛上的气候,最后都死去了,而当地蜜蜂对这种外来的植物毫无兴趣。

香子兰的花期短暂,每朵花只开一天,没有授粉者,就意味着这些花儿全部凋谢也结不也果实来,人们心急如焚,却只能眼睁睁地看着这些花谢而绝望。

一天,一个心有不甘的人偶然用手捻了一下一朵香子兰的花心,没想到这一捻竟捻也了奇迹,不久以后,这株香子兰结出了香喷喷的果实。这样。岛上的人们才知道,香子兰是雌雄同体的植物,没有长鼻蜂,人工也可以为祖国统一授粉,这个发现,使得香子兰的足迹开始遍及全世界。 每当香子兰花开时,人们只要随身带一个长长的针,刺一下花心,就完成了授粉任务。

经济价值

香子兰花大,有芳香,是良好的悬挂花卉。蒴果可提取香兰精,是食品加工中一种极为优良的天然香料,素有“食品香料之冠”的盛誉。

香子兰用途广泛,内含170多种芳香成分及17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香韵独特、芳馥宜人,是一种名贵的绿色天然香料,由于其具有特殊的香型,广泛用作高级香烟、名酒、奶油、咖啡、可可、巧克力等高档食品的调香原料,成为各国消费者最为喜欢的一种天然食用香料,故有“食品香料之王”的美称。 还可用于化妆品业、烟草,发酵和装饰品业上。

在中国,香荚兰被名列“五兰”之首(香荚兰、米籽兰、依兰、白兰、黄兰)。

早期应用

墨西哥的阿兹台克人最早使用香草作利尿剂和血液净化剂。公元1520年,西班牙探险家把香草从墨西哥带到欧洲,十九世纪开始商品化种植。香草的香味源自其豆荚(香草豆)里名为香草精的化合物。鲜豆荚没有什么香味,需要杀青、发酵、烘干、陈化等加工过程,然后才发出浓郁香气。上一年的11月份收获鲜豆荚,要到次年的5月才能完成加工过程,形成成品上市。

兰花的幽香浓郁持久,神秘又诱惑。香子兰真的是兰花不是草,所以才会这么香,它原产墨西哥,属兰科热带攀缘藤本,可以攀爬又高又长几十尺。这个奇怪植物开花结硕果,七八寸长的豆荚里含有2%~3%的香兰素,晒制好的香草干豆荚是产地最后成品,广泛用于高级食品和化妆品。零售市场上每个干豆荚就卖到三四块美金,纯浸提液比较普遍,每小瓶美金十块钱以下,很多超市架上就有。化工合成的香草精很便宜,但香味醇感完全是另一回事。大部分洋式蛋糕和冰淇淋的主要香味就是香草,食品使用纯真香草才够格标示“天然”(All Natural)。

相关产业

人工授粉使得香子兰不依赖墨西哥特有的蜜蜂,非洲马达加斯加岛、印尼、印度逐渐成为主要产地。香子兰是优秀经济作物,是许多西太平洋岛国的主要外汇来源之一。因是劳力密集的精耕细作,全球产量供不应求,价格偏高。香子兰春天开淡黄绿色花,每朵只开一天,当天早上就得人工授粉,七八个月后豆荚成熟,采下烫水杀青,白天晒大太阳,晚上裹毯子闷,几个月后豆荚变干变黑,香味就出来了,再分等扎束。2000年的世界产量约4500吨,80%以上被欧美购用,批发价每公斤约80美金。每个欧美人每年平均吃掉四五克。如果买来香草干豆荚,可把它埋在密封糖罐里,那糖的香味常常就够用在烹饪上了。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