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孝忠 1970年至1979年在壶关县常平村任会计、队长、保管;
1980年至1989年任常平机砖厂、电石厂厂长及支部书记;1990年至1995年任常平企业总公司经理、常平村支部书记;1996年至2000年任常平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经理、常平村支部书记;2001年至今任山西常平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常平经济开发区党委书记。
陈忠孝同志是十一届全国政协委员、山西省人大代表、长治市企业家协会副会长、壶关县人大常委、壶关县民营企业协会会长,并先后荣获"全国乡镇企家"、"全国劳动模范"、"全国工商联直属会员"、"山西省十大杰出民营企业家"、"山西省小康路上带人"、"山西省五一劳动奖章"、"2004
年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2004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
陈孝忠 陈忠孝同志是土生土长的常平人[1]。作为党培养多年的农村致富带头人,陈忠孝有着强烈的社会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一人富了不算富,一村富了也不算富,让常平村的老百姓都富起来,是他的人生追求和价值理念。
常平集团的前身是常平村的几个村办小企业,因此,在企业不断快速发展壮大过程中,他时刻把回报村民作为自己应尽的义务。在陈忠孝的带领下,短短十多年间,常平村由原来的"光屁股"村发展成为了闻名三晋大地的小康村,2008年常平村实现工农业总产值50亿元,村民人均收入达到9000元,在长治市农村经济行列遥遥领先。在经济建设取得长足发展的同时,社会各业也呈现出突飞猛进的发展势头,常平村全村民每人每天供应一斤白面,逢年过节按时分发福利,村里建起了广场、街心公园、小学、幼儿园、六轨制完全中学,村里每年为村民办理家庭财产保险、人身意外伤害保险,还为60岁以下村民办理了社会养老保险;全村村民都要住进统一规划的水电暖、闭路电视、宽带、程控电话齐全,集中供热、供煤气的小别墅,现在的常平村真正建设成为了工业现代化、农业科技化、环境园林化、区域城市化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为了解决全村老年人的后顾之忧,做到老有所养,老有所乐。常平集团出资,常平村在全县率先出台了为60岁以上老年人发放养老金的规定,并认真付诸实施。连续多年来;不管企业村里有什么困难,资金有多大缺口,在发放养老金方面,从没有打过折扣,都按时能做到按季发放。同时,发放的标准逐步提高,在开初每月每人10元的基础上,逐步增加,60岁、70岁、80岁的老人每人每月分别发放60元、70元、80元的养老金,是党员的比村民多10元,党员逝世后还发放300元的安葬费。另外,为了让老年人真正享受天伦之乐,常平村先后投资2600多万元用于老年人基础设施建设。首先是投资2000万元,建成观光、休闲为一体的晨练点。在晨练点修通了条条道路,栽植优质果树,修建宾馆别墅、音乐喷泉,扎起了富根,盖起了世纪大舞台,绿化了通道,美化了环境,亮化了道路,给全村村民创造了一个晨练的好地方。其次是投资450万元,建成了120套敬老院,敬老院有卧室、客房、厨房、卫生间,同时设立了老年活动室,凡是60岁以上的老人,不愿意和子女在一起的,就可以入住敬老院,常平村的敬老院一切免费,春节还为老年人发放柿饼、核桃、枣、花生、爪子、水果糖、猪羊肉、粉条等13样东西和100元压岁钱。常平村的老人们形象的说:"忠孝呀!你就是咱全村百姓的儿子"。
陈忠孝不仅胸怀开发区的父老乡亲,还把更多的目光放在回报国家、回报社会、回报百姓上。陈忠孝同志坚持守法经营、诚信纳税,使常平集团累计交纳国家税金8亿元,成为壶关县域经济的财政支柱。陈忠孝积极推行"以人为本"的经营理念,常平集团除安排开发区2500多名劳动力全部就业,还接收下岗职工、周边村庄劳力、外来打工者以及大中专毕业生等3200余名,并吸收各类专业技术人才300余名,全部为员工办理了劳动保险和意外伤害保险。陈忠孝同志还积极对外投资,帮助贫困地区发展。2001年,他买断长治市东风钢铁厂、平顺后曼选矿厂,使两个濒临破产的国有老厂重新起死回生,2003年,在忻州五台兴建了20万吨选矿厂,在沁源、武乡等贫困地区兴办煤矿和焦化厂,有力地推动了老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创造就业机会5000多个。近年来,常平集团累计对外投资8亿元,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8600名,为推动区域经济的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陈孝忠 陈忠孝同志热衷于光彩事业和慈善活动。多年来,他以一颗赤子之心和奉献情怀,个人先后资助优秀穷孩子上学、救助困难职工生活,捐资修路、援助抗洪抢险、支援国防建设、修建敬老院等用于社会光彩事业累计3000多万元。他把五龙山乡东黄野池民族集聚村结为帮扶对象,先后捐款捐物100余万元,帮助他们修缮了清真寺,建起了民族学校,修通了进村公路。他投资70万元为50名孤儿建起了常平爱心楼,他捐款成立了"忠孝慈善基金",用于帮扶弱势群体1000余人次。他以自己的高尚品德和诚挚爱心赢得社会各界和广大职工群众的一致好评。
陈忠孝同志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中国光彩事业促进会常务理事、中国乡镇企业协会常务理事、省光彩事业促进会副会长、长治市慈善总会副会长,并先后荣获"全国劳动模范"、"全国优秀乡镇企业家"、"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中国光彩事业奖章"、"全国首届百名慈善人物"、"2006年度中国扶贫爱心大使"、"2004年中国农村新闻人物"、"中国乡镇企业十大新闻人物"等荣誉称号。
“别人发财、我们发展。”
自己发财致富不算本事,让老百姓都富起来才是正理
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陈孝忠 1992年浙江郑鱼杰投资30万元与常平合资兴办塑料纺织厂,每条纺织袋净利润5分钱,对半分红。但陈忠孝很快得知,对方通过购料等渠道每条袋就获利1角5分,也就是说,是常平应得利润的6倍。但陈忠孝并没有像有些人耍坐地虎,没有惊呼上当,更没有终止合同,而是认为没有人家的合作投资,我们一分钱也挣不上,并理智地按合同办事。由于他守信誉,双方很快在公平的基础上,又愉快地兴建了第二、第三条生产线,并由此引来了更多的投资者。
1993年,本来是来看看而已的江苏无锡庄富泉老板被排队踊跃入股村民的热情所打动,当下拍板投资100万元。不到一年庄老板净赚100多万元,陈忠孝不打折扣地兑了现。庄老板高兴地又投入了300万元,双方合资兴建了2#炼铁高炉,从那以后,庄老板先后向常平集团累计投资5000多万元,成为常平村最好的合作伙伴。
常平的诚信不胫而走。江苏淮阴徐经理慕名而至找上门来投资400万元,与常平、庄老板三方合资兴建了3#炼铁高炉。因设计疏忽事先没有考虑电压负荷,这意味着常平要单方面多投资150万元,重新架设专用输电线路,吃亏也要守信,他们默默地承担了这一切。 庄老板一语破的地说:“常平的发展不占天时,不占地利,仅占人和。我们到常平投资,就是看中了常平人的诚实守信!” 常平村从来不拖欠一分钱的工程款,每年都要进行彻底的清理。
1997年,一施工队经理李长江为了拖欠工人工资,年底迟至腊月二十四不到常平结算,陈忠孝便亲自打电话把他叫到公司清账。办完手续银行已经不办公了,常平集团把准备闹十五红火的十几万元现金直接拿出来与他兑了现。
2004年初春,因钢铁市场过冷,常平集团的生产受到了一定的影响。社会上有些传言:常平倒了!许多不知根底的社会股民纷纷要求退股。守信的常平人在这最艰难的时刻一次拿出6000万元,满足股民的要求,结果只退了200万元,再没有人来退了。常平人不欠股民一分一厘红利。每年的4月15号是股民分红的日子,20多年来都是按时照发。常平人不欠银行的一分钱利息,都是按时结息。被山西省农业银行连续八年评为
AAA信用度企业。常平村有些做法似乎不合常规,是经济词典上没有的,但陈忠孝认为它符合常平实际,只要有利于发展的东西就可以试行。在常平村,一些村民分配、村民管理、用人标准等方面建立的一整套堪称“常平特色”的乡村治理新机制,成功地破解了一系列农村发展遇到的新问题。
2000年,常平村组建了山西常平集团有限公司,陈忠孝担任董事长兼总经理。作为拥有58%股权的控股人,陈忠孝始终把社会责任放在第一位。
他们开展了以“创造优美舒适的生活环境,创造安全文明的生产环境,创造规范有序的治安环境”为内容的“三创”活动。投资100万元,实现了壶关县电话第一村、手机第一村,接通了有线电视;投资1000万元,兴建了10座万方蓄水池,修建了常平大街;建起了功能设施齐全的六轨制完全中学,本村学生全部免费上学;建起了统一的殡葬区、常平广场和敬老院,本村60岁以上老人均可免费居住;盖起了450多栋二层别墅式住宅小楼,改造了污水排放河道;建立了“五会一队”村民自治组织,即民事调解会、治保会、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协会、老年人协会和治安巡逻队。此外,常平村民每人每天供应一斤面粉,逢年过节人人都有福利。去年以来,该村还开发了太行八泉峡旅游区、世纪大舞台,一个工业现代化,环境园林化,农村城市化,管理民主化,行为文明化的现代新农村展现在人民面前。所有这些,使常平人感受到了村党委、村委的关怀,他们也为做一个常平人感到由衷的自豪。
为充分发挥先富带后富,实现共同富裕,2000年12月,以常平村为中心,吸收周边9个行政村8000多人,成立了常平经济开发区,在常平村的带动下,其他各村先后上马了30余个配套小企业,形成了紧密的经济联合体,全区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去年这9个村的人均纯收入由2000年的1000元提高到3500元。 近年来,常平村还坚持互惠互利、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原则,积极扩大对外投资,辐射带动贫困地区发展。先后投资5.6亿元,在忻州五台兴建了20万吨选矿厂,在沁源县合资经营了马军峪、王庄、东盛、下壁、新兴、松罗等10个煤矿,并投资兴建了60万吨焦化厂;2004年采取参股形式在武乡县同山西太行老区投资有限公司、山西三元煤业有限公司等4家共同出资重组了年产120万吨的武乡东庄煤矿,有力地推动了老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并带动了周边运输业、建筑业、商业、饮食业的发展,创造就业机会5000多个。
常平经济发展的速度越来越快,常平人的素质越来越高,常平百姓口袋里的票子越来越多。这是常平村落实科学发展观,实施可持续发展战略的贴切表现和具体实践,也正是太行山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现在以及将来的前进方向。
绿色和谐———常平人的理想追求
一提起煤焦铁,许多人就会想到,产地一定是烟尘滚滚,污水横流,寸草不生。然而在常平村看到的却是另一番景象:花园式的工厂绿树成荫,一栋栋别墅衬着田园风光格外夺目,昔日荒凉的元宝山变成了水果满枝头的花果山。
用陈忠孝的话说,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
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是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也是常平村经济发展的重要特色。党的十六大精神为常平的可持续发展指明了前进的道路。2002年,他们果断决策,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环保的目标,按照现阶段企业可能达到的水平,实施清洁生产。由传统、落后、粗放的生产方式逐步向高科技、高品位、高效益的方向提升和发展。如今,随着各个配套厂的建成投产,常平村已形成一个完整的循环经济体系。他们的做法是:
围绕减污增效目标,逐步推行清洁生产。党的十六大报告中指出,要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小,人力资源优势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常平村紧紧围绕节能、降耗、减污、增效、环保的目标。不断巩固延伸产业链,自办煤矿供应焦化厂,焦炭供给高炉炼铁,铁炉富余煤气用于发电,矿渣成为制造硅酸盐水泥的原料。对高炉、水泥厂、发电机组、风机和水泵冷却塔产生的废气、噪声、粉尘均采取消声、减振、除尘、阻尼等措施,保证了达标排放。他们还修建了12个大水池,工业用水实行闭路循环,做到废水不外排,一水多处用,从而实现了炼焦、炼铁、发电相互供需,相互配套,废水、废气、废渣综合利用,“榨干吃净”。常平村年产60万吨焦化厂,配套的煤气净化、化产回收工程已经建成投入运行,全部铁厂配套了机烧结,黑大粗的传统产业,在常平村实现了与环境的协调发展。
围绕环保主题,建设生态园区。陈忠孝说得好:环境问题是在发展中产生的,也必须在发展中去解决。近三年来,他们在制定发展规划时,同时考虑园林、绿化、林果等环保产业,每年环保投资均在千万元以上。他们在路旁、厂区、空地共栽种乔木5000余株,灌木、花卉18万株,建草坪3万平方米,五条大街15平方米,雇用了100多名清洁工,每天打扫得干干净净,形成了“村前办工厂、村中变庭园、村后花果香”的别具特色的产业链。
为保持生态平衡,从2000年开始,他们利用本村的山、坡、沟地开发建设千亩农业观光园区。园区分为五个区:果园区内种植新、优、特品种;蔬菜花卉区引进以色列和荷兰技术,实施无土栽培、电脑控制;养殖区内饲养1万只鸡、1000头猪、100头奶牛;加工区发展果品奶蛋深加工;度假区内建造人工湖、宾馆、瀑布、音乐喷泉、世纪舞台和别墅群。经过三年建设,如今满山种植了油松、松柏,多处人工景点建成,初步形成了一个集休闲、观光、疗养于一体的旅游景区。
在新形势下,常平村新的发展蓝图已经绘就!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围绕循环经济理念,优化产品结构,提升改造传统产业,在巩固壮大煤、焦、铁、电、钢、材产业链条的基础上,逐步完善废气、废物、废水的处理设施的配套,继续加大生态农业园区和太行八泉峡旅游景区开发建设力度,并力求开辟房地产、运输、化学肥料、农产品深加工等新的产业,逐步形成一个投入低、产量高、污染小、资源综合利用,相互协调发展的绿色生态园,到2007年,力争实现产值100亿元,利税15亿元,步入全国先进民营企业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