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圈仔,是泛指从大陆到港澳台或海外从事黑社会犯罪活动的人和群体,这些群体组成的各种帮会被统称为“大圈帮”。其实,“大圈帮”无论在其开始还是都从来不是一个严格意义上的统一帮会组织,“大圈帮”仅仅是一个泛指的名词而已,这个名词之所以被广泛使用其目的是为了区别唐人街上那些主要由本地或者港澳和台湾人组成的传统老旧帮会。
大圈一词的来源有几种不同说法,据香港的书刊报章称,上世纪的大规模偷渡潮中,大陆偷渡者利用轮胎等圆形漂浮物漂河入境,故称这些偷渡者为“大圈仔”,后来部分偷渡者为生活所迫走上犯罪道路,大圈也演化成为“大陆跨境犯罪势力”的代名词,由这些大陆犯罪分子组成的各种黑社会团伙则被统称为“大圈帮”。另一说法则指大圈最早源自旧时洪门切口(暗语),在黑社会背语中称“城”为“圈”,“大圈”即“大的城”,后来又把地图上以三个同心圆圈为标志的百万人口大城市称为大圈。虽然这几种说法来源已无从考究,但后来经影视作品的影响,大圈作为“大陆跨境犯罪势力”的代名词已深入民心。
"大圈仔":广东口语
上世纪60-70年代“知青上山下乡”运动中,那些操纯正广州方言的广州知青群体里也“创造”了一些“广州口语”,30多年过去了,这些口语单词并未因这个社会群体的消失而消亡,有些至今仍在坊间使用。
具有代表性的学术作品是:Alex Chung, "The big circle boys: Revisiting the case of the flaming eagles", Global Crime 9, no. 4 (2008): 306-331. 作者为牛津大学犯罪学博士Alex Chung,文章选取大圈帮的一个重要贩毒组织“炽焰雄鹰”,对于“炽焰雄鹰”的组织形式、领导人、主要犯罪活动、以及团伙性质等做了深入的研究,是不可多得的学术作品。
此外,著名军事安全杂志《简氏情报评论》也曾发表相关的文章:Peng Wang(王鹏), "Vicious circles - Gang legacy of the Cultural Revolution", Jane's Intelligence Review 23, no 8 (2011): 46-50. 作者来自于伦敦大学国王学院,文章对于大圈帮的历史、组织形式、活动范围、犯罪运营环境、威胁等级评估等进行了详尽的评述。
四名犯案累累的“大圈仔”,被港警察全面通缉中,夏成是他们一起偷渡的伙伴,也因为夏成的帮助,使得四人能顺利的又偷渡到了台湾。大圈伍在台湾为了生存不断在各银行抢劫,一时间人们为上银行各个莫不胆战心惊的。台湾的报章等新闻媒体不断报导大圈仔的罪行,引起香港方面的注意,也派出二男一女干辣的探员来台配合捉拿“大圈仔”。黑道一方面派代表谈判,另一方面召集人马,准备火拼,免除后患。四人也都挂了采,“福气”的伤最重,四人逃至偏僻山区中养伤,认识了秀秀,并顾他们。大圈仔逃至乡间猪舍,猪舍主人偷偷打电话告密有人藏匿。警方在四人不听劝降而开枪反抗后,无奈展开反击,港女警奋不顾身冲上前与大圈仔搏斗,“大山东”不敌被打死,另外三人也在枪战中被击毙,结束了他们四人罪恶的一生。
大东(林威饰)是香港十大通缉犯之一,他带人偷渡到港打劫珠宝。但是开始便很不顺利,当他们来到尖沙咀珠宝店时,发现早有人已经先行打劫,但已经被警察擒下,四周已经布满了警察。大东只得再次布署行动,他到收货人阿泰(沈威饰)那里要求贷款,不想被阿泰利用了去除掉警探肥狗,而阿泰原本是肥狗的线人,此事惊动了警署,大东的人马如入陷阱。阿泰的奸诈被警署识破,他被带到警署问讯,出了警署便被大东等人抓走。阿泰的手下无人肯出面,阿泰只有出卖大东来求生。大东第二次抢劫珠宝后,与阿泰交换巨款时,暴露在阿泰车上的跟踪器前,警方派出直升机抓捕大东等人,混战中,阿泰死于乱枪之下,大东等人亦被医师的妻子出卖,死亡逼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