番薯叶根系发达,分布在5-30cm的土壤层。茎蔓细长,多条分枝,茎上有节,茎蔓的节上都能发根生长成独立的植株。单叶,叶柄长3-12.8cm,叶片淡绿色 ,心形,全缘,叶宽5-0.6cm,长7-10.7cm。花形较小,花柄长,从叶腋抽生,丛 集成聚伞花序或单生,淡红色,为异花授粉作物,自然结实率很低。
番薯喜暖怕冷,低温对甘薯生长有害,喜光喜温,属不耐阴的作物。它所积累贮存营养物质基本上都来自光合作用。对土壤的适应性强,耐酸碱性好,长中后期薯蔓较厚密,薯蔓间的空气含有较高的水蒸气及其他有害气体,不利于植株的呼吸作用,同时也影响光合作用。
蕃薯叶(2)番薯原产于热带亚热带地区,起源于南美洲、非洲南亚地区。我国各地均有栽培。
番薯叶喜温暖,不耐霜,15℃条件下,生长极缓慢,适宜家庭春、夏、秋3季种植。定植时秧苗按深5厘米、株行距10cmXl0cm栽入土中,浇透水,保持土壤湿润,约3天即可生根。幼苗生根后茎蔓生长迅速,远离地面的茎节萌芽能力逐渐减弱并老化,因此主茎上的分枝不宜过多、过长,每次采收嫩茎后,主茎宜留3-5个分枝,每个分枝5cm长,以上部分全部剪去。同Ht在采收嫩茎2-3次后及时追施1次速效氮肥,每次每平方米施尿素20-30g,保持茎叶旺盛生长。如果中后期植株出现早衰,应及时按以上方法采收嫩芽并整枝复壮。整个生长过程中需及时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番薯苗移栽后,墓秋季约15天即可采摘嫩茎叶食用,冬春季约30天即可采摘嫩茎叶食用。
薯瘟病:采用无病壮苗。实行水旱轮作,严格销毁病残 物以防止蔓延。高温季节避免在土温高的中午灌水施肥。科 学用水,合理排灌,防止畦沟渍水,降低土壤湿度。合理施肥, 施用腐熟肥料,增施磷钾肥;避免施用未腐熟肥料和偏施氮肥。[1]
薯疮痂病:在发病初期选用以下药剂(每667m2用量):50% 多菌灵 100-150 g,70% 托布津 100 g,0.3° Be 石硫 合剂,对水60-75 kg喷雾,连续2-3次,每7-10 d一次。 剪除病部可防止蔓延。收获后集中销毁发病茎叶。[1]
番薯小象鼻虫:近年来普遍发生且为害严重的害虫,受害薯块俗称沙虫咬、秤星孔,臭辣不堪食用。
防治方法:水旱轮作,隔断虫源。清洁田园,收获时将病薯及藤头及时销毁。
药剂防治:
(1)种薯前用小块鲜薯或藤头作毒饵(90% 敌百虫 100 g 加水 20 kg 浸 24 h)放置田间,可诱杀成虫;
(2)结 薯期每 667m2用1605粉3 kg混细土撒于薯嘴,再培土; 或混细土50kg,撒于茎基部;
(3)薯块膨大期可用乐果100 g/667m2、敌百虫200- 300 g/667m2或乐果150 g/ 667 m2加杀虫双 200 L/667 m2,对水 60 - 75 kg/667m2于16:00 后喷雾,重点是喷茎基部。
(4)整地时用茶麸或废烟叶、 烟枝等适量,施于顶部作基肥,再培成垄,有显著的防治效果。[1]
可食用,番薯叶的食用方法很多,既能鲜食又能干制。深秋出番薯前后将叶子摊在阳光下,晒干收起,用时温水泡开,捞出控水后进行烹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