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澳县

南澳县

中文名 南澳县
车牌代码 粤D
地理位置 闽、粤、台三省交界海面
邮政编码 515900
地理坐标 东经116°53′~117°19′、北纬23°11′~23°32′
行政区类别
国家/地区 中国
政府驻地 后宅镇
人口数量 6.24万人(2017年常住人口)
行政区划代码 440523
目录导航

建制沿革

地名由来

南澳,曾有“岛南”、“瀛南”、“井澳”、“白城”之称。究其来历:

岛南:南北朝以前南澳居民主要集居于云澳,云澳在主岛的南部,故称“岛南”。

瀛南:南北朝·梁普通四年(523年),潮州一带的义安郡改名为瀛州,南澳在瀛州的南面,故称“瀛南”。

井澳:据传,深澳的校场有一古井,水清甘,因而有“井澳”之称。《南澳志》(齐冲纂修)载:“张学举曰:南澳,古之井澳也。城北有古井,清甘上出,相传有南澳即有是井,故名井澳”。

白城:明万历四年(1576年),诏设南澳副总兵,首任副总兵白翰纪,在深澳圈地建城,病逝。为纪念其功绩,称南澳为“白城”。

南澳:南澳原为云澳名称,相传隋朝已有此名。南表示在南方,澳为海湾可停泊船之地。明《东里志》(陈天资纂修)载:“淳熙七年(1180年)杨万里为广东提点刑狱,先是海寇犯南澳,万里命诸郡兵讨平。此南澳一名见于记载之始”。自此,南澳成为主岛称谓。

历史沿革

旧石器时代,南澳县已有人类居住繁衍。

新石器时代,距今约8000年的潮汕南澳象山文化遗址,是早期南方海洋文化的代表。

商朝时为南越地。潮汕饶平浮滨文化遗址距今3000年,是商代的文化遗存。

西周、春秋时期为扬越境地。

战国时期为百粤地。

秦、汉时期为南海郡揭阳县地。

南澳岛叠石岩俯瞰南澳岛叠石岩俯瞰三国后主时,揭阳改隶扬州,南澳仍属揭阳县地。

晋咸和六年(331年),南澳属东官郡揭阳县地。

晋义熙九年(413年),分东官郡揭阳县地,立义安郡,辖绥安、海宁、海阳、潮阳、义招五县,南澳属绥安、海阳两县地。

隋开皇十年(590年)罢郡,改海阳县为义安县,隶循州,南澳属义安县。开皇十一年,置潮州,复立海阳县,南澳属海阳县。隋大业三年(607年),复立义安郡,南澳属义安郡的海阳县。

唐武德四年(621年),义安郡称潮州,南澳属潮州的海阳县。唐天宝元年(742年),潮州改称潮阳郡,南澳隶潮阳郡海阳县。唐乾元元年(758年),潮阳郡复称潮州,南澳为潮州海阳县。

南汉乾和三年(945年),南澳仍属潮州海阳县。

北宋宣和三年(1121年),宋绍兴二年(1132年),元至元十六年(1279年),明洪武二年(1369年),虽建置有所变革,但南澳仍属海阳县。

明成化二十一年(1485年),置饶平县,信宁都,南澳隶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信宁都。明万历三年(1575年),南澳设漳、潮副总兵,镇城设深澳,分福建、广东二营,划深澳、隆澳属广东潮州府饶平县,云澳、青澳属福建漳州府诏安县。1576年,始置南澳镇,属广东潮州府。

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澳属郑成功藩地(郑成功仍奉桂王永历正朔年)。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南澳镇将杜辉降清,徙民内地,境地属饶平。康熙二十四年,南澳设总兵,下置游击二,帅闽粤舟师,分福建、广东二营,深澳、隆澳属广东潮州府,云澳、青澳属福建漳州府。清雍正十年(1663年),潮州府析饶平县所属隆澳、深澳,漳州府析诏安县所属云澳、青澳,置南澳厅,照州县之例建置。清雍正十三年,设粤闽南澳巡检司巡检,“主管监仓,以专责守事”。清宣统三年(1911年),国体改革,地方秩序遂起纷扰,南澳官绅各界协议维持地方治安。翌年,改总镇府为军政府、同知为民政长。

中华民国元年(1912年),废道府,改厅为县,南澳直隶广东巡按使管辖。民国三年(1914年),设潮循道,云澳、青澳划归广东省,结束两省共管建制。民国九年(1920年),废潮循道,由省长直辖,嗣以旧潮州府属(大埔除外),设第五行政监察区,置专员,南澳属第五行政监察区。民国二十一年(1932年)1月,设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南澳隶属其管辖。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10月,国民政府撤东区绥靖委员公署,另设第五区行政督察专员专署,南澳隶属其管辖。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6月,日寇侵澳,南澳沦陷;民国二十九年(1940年),南澳受伪东区行政督察专员专署管辖。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南澳成立县政府,饶平县海山岛归南澳管辖,称第四区(后划归饶平县管辖)。民国三十四年(1945年)9月24日,日本投降,南澳复员。

1950年2月23日,南澳解放,6月1日,成立南澳县人民政府,10月1日起隶属广东省人民政府潮汕专员公署管辖。

1952年,成立粤东行政公署,南澳属其辖区。同年6月,撤销南澳县建制,改称为澄海县南澳特区(因国务院没有批准,没有对外公布)。翌年5月,南澳恢复县级建制,仍属粤东行政公署辖区。1956年11月16日,经国务院批准,撤粤东行政区,设汕头专区,南澳属汕头专区辖区。1958年11月,撤销南澳县级建制,其行政区域并人饶平县,称饶平县南澳人民公社(1959年3月20日,国务院行文批准执行)。翌年11月13日,恢复南澳县级建制,成立南澳县人民委员会。

1968年3月,成立南澳县革命委员会,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75年11月22日,南澳县仍隶属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领导。1980年1月1日,汕头地区革命委员会改称汕头地区行政公署,南澳属其管辖。同年12月,恢复南澳县人民政府,属汕头地区行政公署管辖。

1983年12月22日,撤销汕头地区行政公署,设立汕头市,南澳县属汕头市管辖。

区划沿革

民国前

西汉元鼎六年(前111年),南澳始人版图,属南海郡之揭阳县地。

明洪武二十年(1387年),朝廷命澳民尽迁徙入海门守御千户所,至明永乐二年(1404年),迁澳民回籍耕种。明永乐七年,又迁澳民于海阳县苏湾都,虚其地,故南澳成为海盗倭寇巢穴。明万历三年(1575年),设南澳副总兵,首任白翰纪在深澳建城设镇,置中军及四钦依把总,分福建、广东两营,将隆澳、深澳区域划归潮州府饶平县管辖,云澳、青澳区域划归漳州府诏安县管辖。南明隆武二年(1646年),南澳属郑成功藩地。

清康熙二年(1663年),南澳总兵杜辉降清,徙民内地,至康熙八年(1669年),澳民迁回原籍。清雍正十年(1732年),潮州府分出饶平县所属隆澳、深澳,漳州府分出诏安县所属云澳、青澳,置南澳厅。雍正十三年(1734年)十月,又设“粤闽南澳巡检司巡检”,“主管监仓,以专责守事”。

民国

民国元年(1912年),南澳设立军政府。

民国二年(1913年),改民政长为县知事。

民国三年(1914年)10月,云澳、青澳划归广东省。南澳县分3个区:第一区辖深澳、青澳;第二区辖隆澳;第三区辖云澳。民国二十二年(1933年)裁为2区:第一区青澳、深澳、云澳;第二区隆澳。民国二十五年(1936年),第二区隆澳又分为隆东、隆西2个区,不久再行合并。

民国二十七年(1938年),南澳沦陷,设1区4乡64保。

民国三十一年(1942年)6月,全县划为4个区,第四区辖饶平县海山,后来海山仍归属饶平县,南澳仍设3个区。

民国三十五年(1946年),撤区置乡,全县划分为隆东、隆西、深澳、云澳4个乡。

解放后

1950年12月,全县设隆东、隆西、深澳、云澳4个乡行政委员会,下辖各村渔、农民协会。1951年6月21日,全县4个行政乡重新分为8个乡。

1952年6月,撤南澳县建制,成立中共澄海县南澳区特别委员会(因国务院未批准,故未对外公布),全区成立7个行政乡,即隆东、隆西、东山、西山、云澳、深澳、青澳。

1953年5月,南澳恢复县级建制,全县不设区,按原7个乡不变。

1954年5月20日,全县设10乡1镇,即隆东、山顶、羊屿、西山、荖园、澳前、云澳、青澳、深澳、东山和后宅镇。

1957年12月25日,10乡1镇合并为4乡1镇,即隆东、云澳、深澳、东山和后宅镇。1958年5月,全县4乡1镇合并为2个镇,即后宅镇(包括原后宅镇、隆东、东山)、云澳镇(即云澳、深澳2乡合并)。

1958年11月,撤销南澳县级建制,其行政区域并入饶平县,称饶平县南澳人民公社。

1959年1月3日,南澳设3个管理区,即隆澳(包括隆西、西山、东山、羊屿、宫前)、云澳(包括云澳、荖园、澳前)、深澳(包括深澳、青澳)管理区。

1959年11月13日,南澳恢复县级建制,恢复原来管辖区域,成立南澳县人民委员会。

1960年3月,全县设4个管理区,为隆西、隆东、云澳、深澳。

1961年3月19日,全县原1个人民公社调整为4个人民公社。生产大队由原来25个调整为32个,生产队由原来的127个调整为153个;同年4月24日,成立南澳县盐业人民公社。至此,全县设后宅、隆东、云澳、深澳、盐业5个人民公社和黄花山国营林场,下辖40个生产大队,247个生产队。

1965年初,后宅人民公社居民大队从后宅人民公社分出,组建后宅镇。

1968年3月,南澳县革命委员会成立,以区域划分,设后宅、隆东、云澳人民公社(深澳并入云澳人民公社)和后宅镇。盐业3个生产大队分别划入隆东、后宅人民公社。

1980年6月,深澳恢复人民公社建制。全县设后宅、隆东、云澳、深澳4个人民公社和后宅镇。

1983年11月,撤销云澳、深澳、隆东3个人民公社建制,设立区。

1984年2月9日,撤销后宅人民公社建制,其区域归后宅镇管辖。

1985年1月成立隆澳盐场,辖宫前、狮山、南光盐业管理区。同年3月,改称南澳县盐场。

1986年12月,撤区建乡镇,全县设3镇1乡,即后宅镇、深澳镇、云澳镇、隆东乡。同时撤销17个乡政府、10个管理区、2个街道办事处,设置4个居民社区、34个行政村。全县共有78个自然村。

1990年12月,南澳县农村基层行政区域进行调整变更。原设村改设管理区。并将原山顶、龙地、港畔、宫前4个渔农合并的村,分设为渔、农8个管理区。同时增设了黄花山管理区和明东居民社区。调整后南澳县设3个镇1个乡,辖39个管理区、5个居民社区。

1992年8月5日,隆东乡人民政府办公址迁至羊屿村,原隆东乡辖区内的山顶、龙地、港畔、宫前4个村共8个管理区和明东居民社区(同时更名城东居民社区),划归后宅镇管辖。隆东乡辖羊屿、走马埔、园山、松岭4个管理区。

1994年上半年,原青澳管理区分设为后窑、六都、山岗3个管理区。9月6日,南澳县撤销隆东乡改设镇建制,原隆东乡的行政区域为隆东镇的行政区域。南澳县设后宅、深澳、云澳、隆东镇4个镇和南澳县盐场、青澳旅游度假区管委会、黄花山国家森林公园管委会。

1996年10月,南澳县盐场改称为隆澳盐区。

1999年,根据广东省理顺农村基层管理体制工作的通知,撤销青澳管理区办事处。南澳县设置41个行政村,5个居民社区。

行政区划

区划概况

截至2021年,南澳县下辖3个镇。[5]

区划详情

3个镇:后宅镇、云澳镇、深澳镇。[5]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40523100000 后宅镇
440523101000 云澳镇
440523102000 深澳镇

自然环境

统计用区划代码 名称
440523100000 后宅镇
440523101000 云澳镇
440523102000 深澳镇

位置境域

地质构造

南澳县位于广东省东端海面,东到破涌礁,南到南大礁,西与澄海县相邻(以凤屿与澄海县五屿海域中流分界),北靠饶平县。介于东经116°53′—117°19′,北纬23°11′—23°32′之间,[6]海域面积4000平方千米,陆地面积109.12平方千米,由23个岛屿组成,海岸线长99.22千米。其中主岛南澳岛面积104.04平方千米,[7]东西相距21.5千米,东半岛最宽处10.5千米,西半岛最宽处5千米,岛中部最窄处宽11千米,海岸线长77千米。

南澳岛通往各地水陆距离:

东至福建省东山岛13.6海里(25.2千米);距离台湾省高雄市162海里(300千米)。

西从长山尾至澄海县莱芜岛4.1海里(7.6千米);距离广州市201.4海里(373千米)。

北从猴鼻头至饶平县海山岛黄隆2.75海里(5.1千米);距厦门市77.7海里(144千米)。

西南从长山尾至汕头市11.3海里(21千米);至香港170海里(315千米)。

地形地貌

构造

南澳县地质构造带是欧亚板块和太平洋板块运动的产物。在封闭条件下,板块碰撞速度的加快,导致区域热流值升高,从而形成了南澳县的主体构造。

(一)岛内存在新华夏系和东西向构造系的一部分这两种构造体系。

(二)南澳县构造带是北东向分布,南起惠来县靖海,经南澳县至福建省的东山、厦门、长乐至浙江省沿海,全长500千米,呈北东45°左右展布,略向东南凸出,大体上与海岸线及20米等深线一致。南澳县处于断裂南东侧,岛南东侧的后宅前江至云澳镇一带下沉,近岸水平阶地明显,东南侧的云澳镇澳前村海边的“宋井”,现已接近没于海中。洪积、海蚀阶地不发育,但多呈小型海湾。

(三)根据变质岩的分布、岩石组合和所处的构造部位,北东向分布的南澳县构造带是一条切割上地幔的活动性深断裂带,为滨太平洋断裂体系东南亚沿海断裂系的一部分。

(四)位于南澎列岛的东侧海域,是泉州──汕头断裂带的最东面断裂,处于太平洋板块与亚欧板块的俯冲部位,地壳不稳定。南澎列岛附近海域是汕头市地震活动频繁发生的地方。

地层

南澳县地处欧亚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俯冲地带,出露地层有侏罗系(J)和第四系(Q)。侏罗系分为上侏罗统高基坪群(Jigj)火山岩系,如走马埔、前烟墩、猴鼻尖一带;下侏罗统金鸡群(Jlin)碎屑岩系,如云澳一带。本岛第四系(Q),距今250万年,最新的全新统距今约一万年左右。在岛分布是:

(一)沿海湾分布,属全新世海积及洪积(QD)。主要是海滩砂、砾石及贝壳等松散堆积物、碎屑风化物(未被完全胶结的粘土、亚粘土等)及现代洪积。

(二)由大小平等的角砾状碎屑物堆积,属全新世坡积(QC)。充填物主要为粉砂质及粘土质,在海岸带分布较少。

(三)山麓坡度变缓处堆积,属第四系红色粘土层(QA),几乎遍布全岛,岛中腹部较厚,南部较薄。

岩石

南澳岛的岩石大部属于燕山三、五期花岗岩。岛东部细粒花岗斑状花岗岩、花岗斑岩小岩株,呈北东方向展布,呈示新华夏系构造体系对燕山晚期第五次岩浆侵入活动的控制;岛的北侧大尖山一带有上侏罗系的流纹斑岩、凝灰溶岩;岛的中部葫芦山下有侏罗系的变质长英砂岩夹变质石粉构造运动的产物。

主要岩石类型有:

(一)岩浆岩:包括黑云母花岗岩、细粒花岗岩(这两种岩石属花岗岩类型,为本岛最老、分布最广的岩石);石英斑岩、花岗斑岩(这两种岩石分布于黄花山、西阁一带),面积约共25.22万立方米。

(二)变质岩:为中生代低压递增变质岩带,沿深澳断裂带分布,分为两个亚带:(1)绿片岩相变质亚带,出露于构造带北西侧,主要由绢云母石英岩、云英岩、白云母片岩、黑云母片石英片岩、变质砂岩、变质火山岩组成。该变质岩带出露原地型混合岩为主;(2)低角闪岩相变质亚带,出露于岛的东侧,由混合岩、混合花岗岩、变粒岩、片麻状混合岩组成。分为黑云母角岗片岩,分布于海岸带的局部地方,如赤石湾、澳前村、湾顶山一带;黑云母变粒岩,零星分布于明南亭、深澳、五坪等处的混合岩中;变质长石石英砂岩夹变质粉砂岩、片岩,主要分布于烟墩仔与葫芦山一带;沉积岩(由沙岩、页岩组成)分布于云澳、东澳的局部地方,如大尖山有凝灰熔岩夹凝灰质粉砂岩、硅质岩、炭质泥岩。变质岩总面积约58.4万立方米。

气候特征

南澳岛属低山剥蚀丘陵地貌。主岛形似葫芦,海岸多为岩石陡岸。东西两端为宽而突起的山峦,东部最宽10.5千米,西部最宽5千米,东西长21.5千米;中部为狭小的冲积平原,最狭处仅有2.1千米。西部的高嶂岽海拔587.1米,是全岛最高峰。东部的果老山海拔576米,白牛大尖山海拔524米,其余的为低山、丘陵。由于海湾的沉积及山洪的冲积,形成隆澳、深澳、青澳、云澳4个小平原。

南澳岛的南坡因受风雨侵蚀,表层泥沙流失严重,岩石裸露,形成典型“石蛋”地貌;北坡粘土层比南坡厚。

海岸地带可见到海积小平原、海蚀阶地、谷口、小型洪积扇、泻湖。按地貌特征划分,主要有:

沉降山地基岩侵蚀海岸

主要位于南澳岛南面、东南和西南面,岸缘水深坡陡,泥沙堆积甚少,湾底沉积物主要为深灰色粉砂质淤泥。

山丘溺谷海岸

主要位于南澳岛北岸、东北岸和西北岸,山地直通大海,岸线曲折多湾,主要沉积物以砂质、粘土为主,含有大量的生物贝壳碎屑。

山峰

高嶂岽:高嶂岽原名大尖山,别名笔架山,东距县城5.35千米,海拔587.1米,面积1593亩,为全岛最高山峰。山脉以主峰为中枢,向北和东南方向延伸。

果老山:果老山别名古老山,在东半岛中部,西距县城6.1千米,北坡建果老山水库,主峰海拔576米,山脉呈东至北走向。

白牛大尖:白牛大尖西南距县城6.1千米,山脊是隆澳与深澳的分水界,东向是深澳,西向是隆澳。主峰海拔524米。岭脊尖峭,呈南北走向,北坡直延至海。

葫芦山:葫芦山西距县城3.05千米,主峰海拔396.3米。

竹笠山:竹笠山西距县城3.5千米,南连葫芦山,主峰海拔405米。

马鞍山:马鞍山北距深澳2千米,西距县城7千米,东距雄镇关1千米,主峰海拔416.2米,前后两峰紧连,中间凹陷。

石尖山:石尖山西距县城6.4千米,主峰海拔465.4米。山体由中生代花岗岩构成,北部山坳宽广,东部山坡缓慢,西南面山势陡峭。

隆澳金山:隆澳金山原名面前山,在隆澳地区西部,主峰海拔82.4米。山的南坡缓慢,北坡陡峭。

黄花山:黄花山原名狗槽、鸭母坟,东南距县城3.2千米,主峰海拔156.6米。

龙颈山:龙颈山别名内洋寿,东距县城4.8千米,主峰海拔354.2米,为高嶂岽山脉向北延伸山脊。

深澳金山:深澳金山在东半岛西部,北距深澳3千米,西距县城8.75千米,主峰海拔398.7米。

员山:员山别名三尖仔、笔架山,南距云澳镇址1.5千米,西距县城9.1千米,主峰海拔379.2米。

新山:新山别名大尖山,南距云澳镇3千米,西距县城9.2千米,主峰379.6米。

其他山峰,大小共47座。

自然灾害

气候

南澳县地处广东省东端的海岛,北回归线贯穿主岛,属亚热带季风气候,海洋性气候明显,盛行东北风。受台湾海峡窄管效应影响,素有“风岛”之称。常年气温温和,光照充足,雨量相对华南地区偏少,热量丰富、霜冻很少。平均气温21.6摄氏度,平均气温最高月份7月、8月27.5摄氏度,平均最低月份1月14.2摄氏度,极端最高气温35.6摄氏度,极端最低气温2.5摄氏度。平均雨量为1448.2毫米,雨季始于3月下旬,终于10月上旬。年平均日照时数2135.7小时,平均雾11.4天,岛上≥8级大风日数73.5天,5—8月盛行西南风,9月至翌年4月盛行东北风。7—10月为热带风暴影响盛季,平均每年对南澳有影响的约5—6个。按南澳的气候特点及人们的生活习惯,南澳县四季划分;2—4月为春季;5—7月为夏季;8—10为秋季;11月至翌年1月为冬季。

气温

南澳各地累年平均气温在20—22℃之间,滨海、洼地略高,山区略低。其趋势是:2月上旬最低,2月中旬至3月下旬缓慢回升,4月上旬后明显上升,至4月下旬达22℃以上,7月中旬,气温为27.6℃,8月中旬,气温为27.7℃。9月中旬,逐渐下降,至11月上旬,降至22℃以下。一般年份最高气温为32—34℃,最低为4—6℃。

日照

6月份可照时数最长为13.5小时,12月份最短为10.7小时。实照时数:因地形、天空状况(主要云)等因素影响,实际日照时数小于可照时数。年际变化大,最多2770.9小时(1963年),最少1834.5小时(1983年),两者相差达936.4小时。但总的来说,南澳日照时数相当多,80%年份在2000小时以上,居汕头市各县之冠。年内各月分配不均,7月份最多为262.9小时,平均每天为8.5小时,2月份最少为127.8小时,平均每天为4.6小时。

蒸发

南澳累年平均蒸发量2045.6毫米,最多2389.1毫米(1963年),最少1866.6毫米(1975年)。每年以10月最多,达225.9毫米,2月最少,仅121.5毫米。

降水

南澳县各年平均雨量在1200—1400毫米之间,其趋势是:滨海地区的青澳、深澳略多于隆澳,隆澳略多于云澳,山区略多于滨海,主岛略多于南澎列岛。全县年平均雨量1355.9毫米,云澳1300毫米左右,青澳、深澳及山区1400毫米左右,南澎列岛1200毫米左右。各地月雨量分布基本呈单峰型,1—6月逐月增多,6月达到高峰为263.7毫米,最多达589.6毫米,7—12月逐月减少,12月最少为23.1毫米。云澳1月最少,少数年份的11月、12月全月无降水,雨量随季节变化很大。

南澳全年最盛行的风为东北到东风,其次偏南风。5—8月以吹偏南风为主,9月—次年4月吹东北到东风。全年平均风速4.1米/秒,刮≥8级大风的天数,平均每年86.2天,最大风速为52米/秒。

自然资源

南澳县气象灾害影响较频繁,主要有台风、强风、干旱、寒露风,低温阴雨等灾害性天气。

水域资源

植物资源

近海

南澳县近海捕捞水域(指传统的生产海域),主要为南澎列岛、勒门列岛周围和东洋、表角东、前江、后江等海区,总面积4000平方千米。

浅海滩涂水面,在主岛周围水深10米以内水域,面积约165.6平方千米,水面总面积24.85万亩。

台湾浅滩

台湾浅滩简称“台浅”,以台湾浅滩为中心,位于东经116°30′—119°00′,北纬23°30′以南到200米等深线之间,总面积4.3万平方千米。“台浅”已被开发利用的有302、303、304、314、315、316、317、332等海区,面积约1.58万平方千米。“台浅”海底地形复杂,水深在60米以内的约占85%以上,30米以内的,面积约7800平方千米。海区底质有砂砾、部分生物遗骸和自然矿物的沉积。

动物资源

南澳县共有植物102科,约1400多种,森林覆盖率、绿化率分别达到72.9%和95.7%。

林木资源

南澳县林木:主要有台湾相思、马尾松、日本黑松、杉、竹、油茶、油桐、苦栋、大叶相思、麻栋、罗汉松、小叶桉、阔叶桉、大叶竹柏、山柳树、槐树、胶丹树、木麻黄、清金、月丹、湿地松、柠檬桉、隆檬桉、川楝、垂柳、石栗、鸭脚木、木棉等。

野生灌木:主要有蔷薇、草本、桃金娘等。

野生盆景:主要有细叶葡萄、榆树、九里香、黄杨、瑞香、竹柏、义娥、雀梅、凤尾、侧柏、楠香、七里香、山稔子、映山红等。

果树资源

南澳县栽培果树共20科、30属、43种、103个品种,其中优稀品种有深澳石榴、菠萝蜜、东山包冬梨、黄花山桔红等。

花卉

南澳的花卉品种主要有:兰花,树兰,玉兰,蟹兰,珍珠兰,莲,桂花,山茶花,菊花,海棠,茉莉,夜合,百合花,蔷薇,龙须,凤仙,剪春罗,牵牛花,杜鹃花,佛桑,紫荆,木芙蓉,金凤,山丹,蜀葵,鸡冠花,七寸金,夹竹桃,金银花,昙花,双龙吐珠。

中草药

南澳县药用植物622种,其中属省重点药用植物11种。主要品种有:漏芦、天蒜、风毛菊、白马鞍藤、灵芝、九层塔、粬茸、麦门冬、天门冬、葛、马鞍藤、紫苏、栝楼、马蹄金、获苓、苍耳子、金栖藤、金英、金钟、薄荷、菖蒲、车前草、铺地锦、猫毛草、蛇舌草、猪肝菜、蒲公英、乌点奎、灯笼草、六月霜、蛤壳草。

水产资源

鸟类

主要有鸽、鹊、斑鸠、乌鸫、翡翠、燕、鸲鹆、鹌鹑、莺、山鹦鹉、鹭、牛奴、杜鹃、雁、鸮、毛鸡、红胁绣眼鸟、白腹军舰鸟、鵳鸟、水鸭、白头翁、乌鸦、鹧鸪、水鸟、鱼鸟、海燕、雀、海鸥、苍鹰、啄木鸟等。

兽畜类

主要有猴、水獭、老鼠、田鼠、钱鼠、狸、狐、鲮鲤等。

爬行类

主要有:金环蛇、银环蛇、眼镜蛇、红头娘蛇、青竹镖蛇、黄头娘蛇、草花蛇、红草花蛇、过山辣蛇、蟒、乌梢蛇、水蛇、狗母蛇、蜥蜴、壁虎、赤米龟、大头龟、金钱龟、蛤蚧、蜈蚣等。

两栖类

主要有:青蛙、蛤虬、花姬蛙、棘胸蛙、树蛤、白颈蛤、蟾蜍等。

昆虫类

主要有:蜻蜓、蝴蝶、蚱蜢、蝉、蛾、螳螂、蟑螂、土鳖、蜣螂、蛀虫、蝙蝠、陵螺、蜘蛛、蚯蚓、蟋蟀、蜂、纺织娘、蝼蛄、松毛虫、牛虻、雨蝇虎等。

饵料资源

鱼类

南澳近海鱼类有471种,分隶于25目、131科、284属。“台浅”海区鱼类已鉴定的有471种。

南澳县主要经济鱼类表
鱼类名称
鲈形 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红斑)、鲑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青石斑)、六带石斑鱼(黄鳍过)、网纹石斑鱼
真鲷(赤鲸)平鲷(胶脐)黑鲷(乌魻)灰鳍鲷(白齿牛)、二长刺鲷(赤鲩)
马鲛 康氏马鲛(锭柱)、斑点马鲛(大白腹)、蓝点马鲛(马鲛)
金枪鱼 金枪鱼 青干金枪鱼(大青干)、裸狐鲣(大耳婆)、扁舵鲣(水棍)、鲔(阳棍)
鲐鱼(花鲱)
羽鳃鲐 羽鳃鲐(白面)
笛鲷 笛鲷 黄笛鲷(黄鸡仔)、黑斑笛鲷(乌板鸡)
石首鱼 黄花鱼 大黄鱼(红瓜、小黄鱼(三良)
石首鱼 牙鰔 银牙鰔(三牙)
石首鱼 须鲛 勒氏须鰔(赤头)
石首鱼 黄姑鱼 黄姑鱼(春只)、日本黄姑鱼(乌淄鳌)
石首鱼 白鰔(泡鳞鰔)
石首鱼 黄唇鱼 黄唇鱼(金钱鳌)、石首鱼、白姑鱼、大白姑鱼(红袄)
园鰔 兰园鰔(赤尾巴浪)长体园鰔(长腰巴浪)、颌园鰔(竹叶巴浪)
竹筴鱼 竹筴鱼(阔目)

虾类南澳近海对虾类有30种,其中对虾亚类26种。还有:大蝼蛄虾(虾虱)、鼓虾(大脚鳌虾)、藻虾、水母虾、褐藻虾。

南澳县虾类表
属称 种数 海虾名称
对虾 7 墨吉对虾(大虾、白虾)、长毛对虾(大白虾)、日本对虾(花虾)、宽沟对虾(青尾虾)、短沟对虾(竹节虾)、班节对虾(乌节虾)、中国对虾(大虾)
新对虾 6 近缘新对虾(大沙芦)、刀额新对虾(沙虾)、周氏新对虾(黄虾)、布氏新对虾(尖头虾)、中型新对虾、独角新对虾
仿对虾 5 哈氏仿对虾(剑虾)、刀额仿对虾(剑虾)、角额仿对虾、亨氏仿对虾(竹虾)、细巧仿对虾
鹰爪虾 3 粗糙鹰爪虾(厚壳虾)、鹰爪虾(厚壳虾)、澎湖鹰爪虾
赤虾 3 须赤虾(粗糠虾)、巴贝乌赤虾、胖爪赤虾
拟对虾 2 长途拟对虾、长足拟对虾
管鞭虾亚科 4 管鞭虾(红虾)、中华管鞭虾(红虾)、高脊管鞭虾、扁管鞭虾
毛虾 4 中国毛虾(苗虾)、普通毛虾(苗虾)、日本毛虾(苗虾)、红毛虾(苗虾)
龙虾 5 中国龙虾(龙虾)、密毛龙虾、锦锈龙虾(龙虾虎、涂虾)、日本龙虾、杂色龙虾(外水龙虾)
扁虾类 2 多毛扁虾(虾婆头、琵琶虾)、东方扁虾(虾婆头、琵琶虾)
虾轱类 2 口虾蛄(虾蛄)、猛虾蛄(兰假姐)

蟹类

南澳海域的经济蟹类有20种。

南澳县蟹类表
经济蟹类种数 蟹类名称
有经济价值9种 锯缘青蟹(蟳、赤蟹)、斑纹蟳(六月白)、日本蟳(蟳猴、蟳猴)、异齿蟳(细蟳猴)、中华绒螯蟹(毛蟹)、河蟹(米蟹)、远游梭子蟹(青脚、黄鸡母)、三疣梭子蟹(冬)、红星梭子蟹
其它11种 蛙蟹、关公蟹(狗再)、卷折馒头蟹、乳斑虎头蟹(狗母擂)、斜方玉蟹(蜘蛛蟹)、红绒黎明蟹(松柏擂)、七刺粟壳蟹(红指甲)、强壮昆握蟹(大蜘蛛)、中华豆蟹(蚝虱)、痕掌沙蟹(沙马)、招潮蟹(大脚蟹)

贝类

南澳海域有贝类375种。分隶5纲、106科、225属。

南澳海洋主要经济贝类表
海洋贝类名称
贝类 栉江珧、旗江珧、羽状江珧(马唊)、栉孔扇贝(扇贝)、日月贝(日月壳)、复瓦牡蛎(红蚝)、僧帽牡蛎、密鳞牡蛎(蚝仔)、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蚝)、丽文蛤(车白)、杂色蛤仔(蚶仔)、西施舌、大竹蛏(大蛏)、螠蛏(蛏)、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内螺)、管角螺(角螺)、天狗螺(螺)、瓜螺(红螺)、泥蚶(血蚶)、毛蚶、结蚶、魁蚶(大蚶)、翡翠贻贝(青匙)、水彩短舌蚶(薄壳)、红肉盔蚶(红肉)
枪乌贼 中国枪乌贼、火枪乌贼、小管枪乌贼、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苏门枪乌贼、五岛枪乌贼、神户枪乌贼、长崎枪乌贼、田乡枪乌贼、剑尖枪乌贼(鱿鱼、尔仔、锁管)、莱氏拟乌贼(软匙)、太平洋斯氏柔鱼(东洋尔)、鸢乌贼(外水尔)、菱鳍乌贼(鱿鱼)
乌贼 9种
章鱼 4种

海藻类

南澳海域主要海藻有:绿藻门、褐藻门、红藻门、蓝藻门4门。初步鉴定共85种,分别为绿藻门22种,褐藻门22种,红藻门40种,蓝藻门1种。

盐业资源

南澳县主要经济鱼类表
鱼类名称
鲈形 石斑鱼 赤点石斑鱼(红斑)、鲑点石斑鱼(红斑)、青石斑鱼(青石斑)、六带石斑鱼(黄鳍过)、网纹石斑鱼
真鲷(赤鲸)平鲷(胶脐)黑鲷(乌魻)灰鳍鲷(白齿牛)、二长刺鲷(赤鲩)
马鲛 康氏马鲛(锭柱)、斑点马鲛(大白腹)、蓝点马鲛(马鲛)
金枪鱼 金枪鱼 青干金枪鱼(大青干)、裸狐鲣(大耳婆)、扁舵鲣(水棍)、鲔(阳棍)
鲐鱼(花鲱)
羽鳃鲐 羽鳃鲐(白面)
笛鲷 笛鲷 黄笛鲷(黄鸡仔)、黑斑笛鲷(乌板鸡)
石首鱼 黄花鱼 大黄鱼(红瓜、小黄鱼(三良)
石首鱼 牙鰔 银牙鰔(三牙)
石首鱼 须鲛 勒氏须鰔(赤头)
石首鱼 黄姑鱼 黄姑鱼(春只)、日本黄姑鱼(乌淄鳌)
石首鱼 白鰔(泡鳞鰔)
石首鱼 黄唇鱼 黄唇鱼(金钱鳌)、石首鱼、白姑鱼、大白姑鱼(红袄)
园鰔 兰园鰔(赤尾巴浪)长体园鰔(长腰巴浪)、颌园鰔(竹叶巴浪)
竹筴鱼 竹筴鱼(阔目)

矿产资源

南澳县虾类表
属称 种数 海虾名称
对虾 7 墨吉对虾(大虾、白虾)、长毛对虾(大白虾)、日本对虾(花虾)、宽沟对虾(青尾虾)、短沟对虾(竹节虾)、班节对虾(乌节虾)、中国对虾(大虾)
新对虾 6 近缘新对虾(大沙芦)、刀额新对虾(沙虾)、周氏新对虾(黄虾)、布氏新对虾(尖头虾)、中型新对虾、独角新对虾
仿对虾 5 哈氏仿对虾(剑虾)、刀额仿对虾(剑虾)、角额仿对虾、亨氏仿对虾(竹虾)、细巧仿对虾
鹰爪虾 3 粗糙鹰爪虾(厚壳虾)、鹰爪虾(厚壳虾)、澎湖鹰爪虾
赤虾 3 须赤虾(粗糠虾)、巴贝乌赤虾、胖爪赤虾
拟对虾 2 长途拟对虾、长足拟对虾
管鞭虾亚科 4 管鞭虾(红虾)、中华管鞭虾(红虾)、高脊管鞭虾、扁管鞭虾
毛虾 4 中国毛虾(苗虾)、普通毛虾(苗虾)、日本毛虾(苗虾)、红毛虾(苗虾)
龙虾 5 中国龙虾(龙虾)、密毛龙虾、锦锈龙虾(龙虾虎、涂虾)、日本龙虾、杂色龙虾(外水龙虾)
扁虾类 2 多毛扁虾(虾婆头、琵琶虾)、东方扁虾(虾婆头、琵琶虾)
虾轱类 2 口虾蛄(虾蛄)、猛虾蛄(兰假姐)

风力资源

南澳县蟹类表
经济蟹类种数 蟹类名称
有经济价值9种 锯缘青蟹(蟳、赤蟹)、斑纹蟳(六月白)、日本蟳(蟳猴、蟳猴)、异齿蟳(细蟳猴)、中华绒螯蟹(毛蟹)、河蟹(米蟹)、远游梭子蟹(青脚、黄鸡母)、三疣梭子蟹(冬)、红星梭子蟹
其它11种 蛙蟹、关公蟹(狗再)、卷折馒头蟹、乳斑虎头蟹(狗母擂)、斜方玉蟹(蜘蛛蟹)、红绒黎明蟹(松柏擂)、七刺粟壳蟹(红指甲)、强壮昆握蟹(大蜘蛛)、中华豆蟹(蚝虱)、痕掌沙蟹(沙马)、招潮蟹(大脚蟹)

人口

南澳海洋主要经济贝类表
海洋贝类名称
贝类 栉江珧、旗江珧、羽状江珧(马唊)、栉孔扇贝(扇贝)、日月贝(日月壳)、复瓦牡蛎(红蚝)、僧帽牡蛎、密鳞牡蛎(蚝仔)、近江牡蛎、长牡蛎(大蚝)、丽文蛤(车白)、杂色蛤仔(蚶仔)、西施舌、大竹蛏(大蛏)、螠蛏(蛏)、泥东风螺、方斑东风螺(内螺)、管角螺(角螺)、天狗螺(螺)、瓜螺(红螺)、泥蚶(血蚶)、毛蚶、结蚶、魁蚶(大蚶)、翡翠贻贝(青匙)、水彩短舌蚶(薄壳)、红肉盔蚶(红肉)
枪乌贼 中国枪乌贼、火枪乌贼、小管枪乌贼、日本枪乌贼、长枪乌贼、苏门枪乌贼、五岛枪乌贼、神户枪乌贼、长崎枪乌贼、田乡枪乌贼、剑尖枪乌贼(鱿鱼、尔仔、锁管)、莱氏拟乌贼(软匙)、太平洋斯氏柔鱼(东洋尔)、鸢乌贼(外水尔)、菱鳍乌贼(鱿鱼)
乌贼 9种
章鱼 4种

政治

南澳地处闽粤交界海面,多股水系交汇于此,形成广阔的混合水域。海区的浮游生物极为丰富,约有380种以上,已鉴定有337种,多数为热带性种类,暖温带种类较少。原生动物12种、腔肠动物103种、栉水母5种、毛颚动物14种、节肢动物162种、软体动物23种、被囊动物18种。

南澳海区除有丰富的浮游动物外,浮游植物量也很丰富,大量的浮游植物密集于“台湾浅滩”的东西两侧,平均值大于109/立方米;西南海域浮游生物量达到2×10³/立方米。

海水浮游植物,以绿藻、硅藻、甲藻、兰藻等门类为主。生物量可达0.5万—1万个/立方米。

浮游动物以端足类、挠足类、多毛类、枝角类、莹虾类等类为主。生物量可达100毫克/立方米左右。

经济

南澳县因离澄海县、饶平县较远,受江河淡水影响较小,海水盐度比其他沿海县高,年平均盐度31.92‰,月平均盐度10月最大(32.86‰),6月最小(30.92‰),变化幅度小,除6月变化幅度稍大点外,其余相差不超过1.6‰。

综述

南澳花岗岩蕴藏量丰富,可供制作建筑用的石板材约775万立方米。南澳周围的滩涂质底层沉积着丰富的海蛡。钨矿、锰矿、铁矿等矿有零星分布。硅砂分布于东部海滩,蕴藏量尚未探明。普通瓷土也有一定的储量。南澳县9个主要岩石区总量约775万立方米。

南澳县主要岩石资源勘查表
产地名称 岩性特征 主要成份 储量(万立方米)
下田安猴鼻尖海边 英安质凝灰容岩灰黑色致密地状粒度均匀 班晶、中长石、石英 0.068
走马埔村顶湖山 英安质凝灰容岩灰黑色细粒,中细粒 溶岩物质、火山碎屑、班品品屑、钾长石、石英 2.34
隆东镇白沙堆 凝灰质英安岩,黑色致密块状细晶——隐晶结构 班晶(主要为斜长石基质、其中以黑云母与砂质为主,含少量黄铁矿、磁铁矿) 5.63
云澳镇乌坑山 闪长岩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致密块状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 16.20
深澳镇狮子湾 强混合岩化=长花岗岩灰白色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等 22.85
黄花山林场龙颈山 中粒黑云母=长花岗岩浅黄色致密块状,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 21.00
云澳镇湾顶山 中粒角闪花岗岩浅红肉色,致密块状,局部有斑晶变余花岗岩结构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绿帘石 9.02
后宅镇西山村后山 中粒角闪花岗岩(混合岩化花岗岩)金黄色灰白色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 4.22
长山尾 混合岩化长花岗岩浅黄色灰白色、致密块状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 2.30

第一产业

南澳县主要岩石资源勘查表
产地名称 岩性特征 主要成份 储量(万立方米)
下田安猴鼻尖海边 英安质凝灰容岩灰黑色致密地状粒度均匀 班晶、中长石、石英 0.068
走马埔村顶湖山 英安质凝灰容岩灰黑色细粒,中细粒 溶岩物质、火山碎屑、班品品屑、钾长石、石英 2.34
隆东镇白沙堆 凝灰质英安岩,黑色致密块状细晶——隐晶结构 班晶(主要为斜长石基质、其中以黑云母与砂质为主,含少量黄铁矿、磁铁矿) 5.63
云澳镇乌坑山 闪长岩灰白色中粒花岗结构,致密块状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角闪石、磁铁矿 16.20
深澳镇狮子湾 强混合岩化=长花岗岩灰白色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绿泥石、磁铁矿等 22.85
黄花山林场龙颈山 中粒黑云母=长花岗岩浅黄色致密块状,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磁铁矿 21.00
云澳镇湾顶山 中粒角闪花岗岩浅红肉色,致密块状,局部有斑晶变余花岗岩结构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普通角闪石、磁铁矿、绿帘石 9.02
后宅镇西山村后山 中粒角闪花岗岩(混合岩化花岗岩)金黄色灰白色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黑云母、石英、黄铁矿、磁铁矿 4.22
长山尾 混合岩化长花岗岩浅黄色灰白色、致密块状粒度较均匀 钾长石、斜长石、石英、黑云母 2.30

第二产业

南澳岛地处台湾海峡喇叭口西南端闽粤交界附近海面上。由于海峡的“喉管”效应和迎风地形突起受到的动力抬升作用,使南澳岛具有十分丰富的风力资源,故素有潮汕“风县”之称。据岛上1975—1986年连续12年的气象资料分析和1987年在岛上果老山风场实测风速数据,该风场年平均风速在8.5米/秒上下。南澳年有效风能密度在150瓦/平方米以上。其中果老山风场高达664.4瓦/平方米(年平均风速为8.54瓦/平方米)。且风向较稳定,冬春盛风季节持续刮东北风,夏季主要是西南风。属一等风场。

第三产业

2008年未,全县户籍总人口72659人,其中:男性人口37569    人,女性人口35090人。[8]

截至2017年末,南澳县户籍总人口7.62万人,比上年增长0.4%。常住人口6.24万人,比上年增长0.3%。

文化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林钢塔
副主任 振辉、陈壮雄、黄伟文、黄淑华、柯韩生

参考资料来源于[4]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姚玳勇
副县长 蓝剑鹏、林展宏、黄秋城、蔡琛、许楚娟

参考资料来源于[4]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黄海生
副主席 林泽红、黄卫丹、张海航、陈桌洧

参考资料来源于[4]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林
县委副书记 姚玳勇、詹毅

参考资料来源于[9]

文物古迹

人大领导
职务 姓名
主任 林钢塔
副主任 振辉、陈壮雄、黄伟文、黄淑华、柯韩生

民俗风情

政府领导
职务 姓名
县长 姚玳勇
副县长 蓝剑鹏、林展宏、黄秋城、蔡琛、许楚娟

舞蹈

政协领导
职务 姓名
主席 黄海生
副主席 林泽红、黄卫丹、张海航、陈桌洧

交通

党委领导
职务 姓名
县委书记 张林
县委副书记 姚玳勇、詹毅

社会

科技事业

2008全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71152万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

全县在岗职工工资总额8501万元,比上年增长11.8%。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16389元,比上年增长17.1%。[8]

2017年,南澳县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191848万元,同比增长7.1%。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47096万元,同比增长2.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0.6%;第二产业增加值60555万元,同比增长7.8%,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2.6%;第三产业增加值84197万元,同比增长9.1%,对地区生产总值增长的拉动为3.9%。三次产业结构为24.5:31.6:43.9。全县人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30794元,同比增长6.8%。

固定资产投资

2017年,南澳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总额191521万元,同比增长23.5%。在固定资产投资中:城镇投资项目104364万元,同比增长100.2%;房地产开发完成投资86616万元,同比下降27.9%。在固定资产投资中:第一产业0万元,第二产业9606万元,第三产业181915万元,分别占固定资产投资的0、5%和95%。

财税收支

2017年,南澳县实现公共财政预算收入23119万元,同比增长10.1%。

人民生活

2017年,南澳县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3021元,同比增长8.8%。其中;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4310元,同比增长7.9%;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113元,同比增长9.1%。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1.29倍。

2017年,南澳县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1.5%;社会商品零售价格比上年上涨1.7%。

教育事业

2017年,南澳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197600万元,同比增长3.1%。其中:农业产值11186万元,同比增长1.2%;林业产值1279万元,同比下降3.2%;牧业产值10099万元,同比下降6.8%;渔业产值167035万元,同比增长2.9%;农林牧服务业产值8000万元,同比增长6.8%。在全县农、林、牧、渔业总产值中,渔业产值占84.5%。全县完成水产品总量186891吨,同比增长2.5%。其中:海捕63738吨,同比下降6.2%,养殖123153吨,同比增长7.6%。

文化事业

工业

2017年,南澳县工业总产值91688万元,同比增长5.3%。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28483万元,同比增长6.2%;规模以下工业总产值63205万元,同比增长4%。全县工业增加值35006万元,同比增长6.4%。其中:规上工业增加值22090万元,同比增长8.1%;规模以下增加值12911万元,同比增长4%。全县风力发电量38722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5%。其中:规上工业风力发电量34095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5%;规下工业风力发电量4627万千瓦时,同比增长7.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4家,盈利企业3家,盈利企业盈利总额9582万元,亏损企业1家,亏损总额453万元,企业亏损面达到25%,盈亏相抵后净盈利9129万元。

建筑业

2017年,南澳县实现建筑业增加值26366万元,同比增长10%,占地区生产总值13.7%。

卫生事业

国内贸易

2017年,南澳县社会商品零售总额244452万元,同比增长10.9%,在社会商品零售总额中,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210295万元,比上年增长11.1%;住宿和餐饮业零售额30444万元,比上年增长10%。全社会商品销售总额302610万元,比上年增长9.1%。

对外经济

2017年外贸出口总额5914万元,同比增长39.7%;外贸进口总额2136万元,同比增长27.3%。

招商引资

2017年,南澳县招商项目23个,预计投资额75亿元。23个招商项目中开工建设项目10个,投资额约21亿元;签约项目13个,投资额约54亿元。

邮电通信

2017年,南澳县电信业务量同比增长61.5%。电话交换机容量达2.98万门,全县城乡电话用户1.53万户,每百人拥有电话20部;全县每百人拥有移动电话71部。

房地产业

2017年,南澳县房地产业增加值12734万元,同比增长19.1%,占地区生产总值6.6%。22家房地产公司,完成房地产投资86616万元,全县房屋建筑施工面积119.9万平方米,房屋竣工面积13.4万平方米,商品房销售面积17.6万平方米。

旅游业

2017年,南澳县进入景点游客达593万人,同比增长10.5%;旅游总收入174900万元,同比增长20.6%。

金融业

2017年,南澳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378187万元,比年初增长10.8%;其中: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235217万元,比年初增长13%。各种贷款余额231653万元,比年初增长34.9%;其中:短期贷款41993万元,比年初增加17033万元,增长68.2%,中长期贷款189660万元,比年初增加42964万元,增长29.3%。存贷比为61.3%,资金收支相抵净投放26772万元。

劳动就业

社会保障

南澳县在新石器时代即有人类活动,象山文化、东坑仔文化遗址对研究南方文化起源具有重要意义。南宋皇帝、南明监国鲁王、民族英雄戚继光、郑成功、刘永福都来过南澳,留下了古宋井、招兵树、雄镇关等相当多的历史遗迹。明、清两朝历时300多年在南澳驻跸了158任总兵、副总兵官,总兵府故址尚存,已成为南澳一处重要的文化旅游景点。

南澳县古遗址遗迹
名称 时代 性质 地点
象山新石器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生活遗址 南澳县后宅镇东北面海边
东坑仔商周文化遗址 商周时期 古生产遗址 南澳后宅镇东北角的东坑仔
古瓦窑遗址 明代 古生产遗址 南澳青澳六都村以西约
许公城遗迹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东侧山脚下
上水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东坑内
下水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东东坑东段
东烟墩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山顶村东偏南山麓
西烟墩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西半岛龟埕龙颈山
吴平寨遗迹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深澳城东村东侧筑堡建寨
总镇府旧址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城内
南澳城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
雄镇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云澳与深澳交界的山坳
猎屿铳城(上座)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中部山腰
猎屿铳城(下座)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西侧
猎屿铳城瞭望台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顶峰
云盖寺铳城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云澳澳前村东郊
长山尾炮台 清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西半岛西角
猎屿新炮台 清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海滩
南澳县渔民公馆执行委员会旧址 民国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山顶村头

社会福利

南澳县古遗址遗迹
名称 时代 性质 地点
象山新石器文化遗址 新石器时代 古生活遗址 南澳县后宅镇东北面海边
东坑仔商周文化遗址 商周时期 古生产遗址 南澳后宅镇东北角的东坑仔
古瓦窑遗址 明代 古生产遗址 南澳青澳六都村以西约
许公城遗迹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东侧山脚下
上水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东坑内
下水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东东坑东段
东烟墩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山顶村东偏南山麓
西烟墩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西半岛龟埕龙颈山
吴平寨遗迹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深澳城东村东侧筑堡建寨
总镇府旧址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城内
南澳城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
雄镇关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云澳与深澳交界的山坳
猎屿铳城(上座)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中部山腰
猎屿铳城(下座)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西侧
猎屿铳城瞭望台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顶峰
云盖寺铳城 明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云澳澳前村东郊
长山尾炮台 清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西半岛西角
猎屿新炮台 清代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深澳猎屿海滩
南澳县渔民公馆执行委员会旧址 民国 兵防与军政活动遗址 南澳隆澳山顶村头

环境保护

南澳民间广泛开展文娱活动风气甚盛,春夏季间,市井的商店,为招徕顾客,在店前挂起标上古代英雄人物名字的“宣斑鱼”,议明价格,让两鱼相斗,吸引过往行人观看。也有的自己持鱼到店中参与争斗,称为“斗宣斑”。斗宣斑是少年儿童喜爱的一种活动。

仲夏时节,民间有看斗蟋蟀的习俗,通常要找“虎头钉丁尾”、“鸣声铿锵”的雄蟀,挑其决斗,让众人围观,此俗今已少见。

南澳旧时民间还流行着“托手尾、拒脐(对抗)”等斗力、斗勇、斗智的活动。

秋高气爽时节,民间有放风筝活动。旧时岛内开展这项活动的风气颇盛。

旅游

南澳舞蹈渊源很长,明、清年代古城深澳就有过舞龙、舞麒麟等,后来相继传授普及到全县各地。舞蹈有车鼓舞、龙舞、狮舞、麒麟舞、蜈蚣舞、鲤鱼舞、宣斑舞等。民间舞蹈表演多是配合常年的游神赛会而进行的,有时是作为游行时一个内容或有节目会演时参与上台演出。南澳承传至今的舞狮(双狮抢珠舞)和舞龙(长龙舞)等舞蹈还经常在各种庆典仪式上表演,以增添热闹气氛。

荣誉

2017年,南澳县交通运输邮政业完成增加值2727万元,比上年增长14.5%。完成隆长线滨海旅游公路、中岛公路安保工程建设,完成县城瑞祥路南段、南中路改造项目。动工建设金澳路(国道539连接线、环城西二路),环岛公路大修全线路面主体工程、环城东路、金龙路、广新路、金山南路、隆澳大街以及深澳集镇部分道路。

南澳地处汕头市至香港、福建厦门、台湾高雄之间。明清时期仍成为东南沿海的海上商埠和互市之地。但岛上的陆路交通却一直落后,解放前,仅有5条乡间小径,客、货运输均赖肩挑、轿抬。

解放后,历届南澳县委、县政府致力于基础设施建设,大力拓展交通运输事业。至1985年,县境内已有省道及地方公路15条,长89.3千米,公路桥梁23座,海上客运航线2条,货运船舶28艘。至1994年底全长68千米的环岛公路及陆岛交通工程均建成通车、通航,实现了村村通汽车的目标。

词条图册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