串墨辊

串墨辊

目录导航

压力调节机构

胶印机串墨辊压力调节机构着墨辊轴承座和着墨胶辊摆臂。着墨胶辊摆臂一端套接串墨辊的转轴,其上设有与着墨胶辊轴承座相配合的滑槽,限位压块将着墨胶辊轴承座固设在滑槽中。着墨胶辊轴承座和滑槽之间还设有半圆块,半圆块一端铰接着墨胶辊轴承座,圆弧面抵住滑槽底面,平面抵住设在着墨胶辊轴承座上的控制件。限位压块上设有限位件,用来辅助控制件限制着墨胶辊和串墨辊之间的压力。这种压力调节机构与现有技术相比,由于设有串墨辊压力调节机构,因此可以保证着墨胶辊和串墨辊之间均匀接触,且调节方便,制造成本低。

从墨斗中输出油墨,到版面上均匀地附着油墨,有一系列的相关装置,平版和凸版印刷中这些装置相似,而凹版印刷中则不同。

1-墨斗辊;2-传墨辊;3-半墨辊0

4,6-匀墨辊;5-着墨辊

平版印刷机上墨装置

平版和凸版印刷机上,从墨斗(inkfountain)中由墨斗辊(inkfountainroller)传出少量的油墨,传给传墨辊(inkfeedroller),再传给串墨辊(inkvibrator)、匀墨辊(inkdistributingroller)使油墨均匀后由着墨辊(forminkingroller)向版面上上墨。作为附属装置有搅拌器。

凹版印刷时,印版滚筒在墨斗中,进行高速旋转,由刮墨刀刮去多余的油墨。其方法有淹辊方式、上墨辊方式和喷淋方式三种,高速印刷时采用喷淋方式较多。

工作原理

油墨传输过程中的调节包括:墨斗出墨量的调节,传墨辊接触力的调节,以及着墨辊接触压力的调节。

1.墨斗出墨量的调节

墨斗出墨量的调节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改变墨斗辊与墨斗刀片之间的间隙调节;二是改变墨斗辊转角的大小。

墨斗辊与墨斗刀片间隙调节,有手动调节、电动调节两种,手动调节是用螺钉的正向,反向来改变墨斗辊与刀片的间隙。而电动调节是用遥控装置来进行的,一般的墨斗座上面装有一排琴键式铁板,表面覆盖一张硬塑料片(有的机器则不装塑料片),而塑料片具有弹性,防止油墨的渗漏,每块铁板的前端装有一个偏心辊,辊两边的支承环将塑料片顶紧在墨斗辊上,墨斗座上共装有30~32个偏心辊,每个偏心辊的宽度约为30~32mm,当伺服电机接受控制台的信号后,通过机械结构,改变偏心辊与墨辊的间隙,因此当墨斗辊转动时,带动油墨挤压塑料片,根据间隙大小形成不同墨层厚度,附着在墨斗辊上,通过传墨辊输入匀墨机构,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可以正确地限制每个供墨区的位置,防止一个墨区的调节对邻近墨区供墨量产生影响,塑料片受到不断摩擦,易磨损,需定期更换。

2.传墨辊的接触力调节

国产胶印机传墨辊的接触力一般是要通过拉簧和凸轮的转向来调节。改变簧力的大小是属于简单的操作,而根据凸轮的转向来调节接触压力,符合一般的调节规律。

3.着墨辊的接触压力调节

着墨辊的接触压力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着墨辊与串墨辊的压力调节;二是着墨辊与印版滚筒的压力调节,一般地着墨辊与串墨辊压力调节依靠偏心机构来进行,着墨辊与印版滚筒压力调节是依靠斜面原理来进行,调节着墨辊的接触压力通常是以着墨辊在印版或串墨辊上的压痕数值为依据的,有时为了调节准确通常采用钢片,插在着墨辊和印版或串墨辊之间,通过手感来判断压力大小。大多进口机器利用纸条来测试接触压力的大小,其方法和调节水辊的方法是相同的。再根据调节压力手柄的"+/-"标符来进行调节。向"+"方向转动手柄,增加和墨辊之间的压力;向"-"方向转动手柄,减少压力。着墨辊的压力调节是非常重要,所以必须注意以下几点:

(1)在调节步骤上,一般先调节着墨辊与串墨辊之间的压力,后调节着墨辊与印版滚筒之间的压力。

(2)在调节着墨辊压力时,可以在不再使用的印版上来校正其压力大小,若是在印刷过程中需要调节,应选择在印版两端或拖梢空白部分进行测量。

(3)印版的衬垫厚度要符合要求,以避免由于衬垫厚度不合适而引起着墨(水)辊与印版接触压力的变化。

(4)必须严格注意各个调节方向上的对称性和压力的一致性以保证串墨辊,着墨辊和印版滚筒之间的轴线平行,压力均匀一致。

(5)J2205型机四根着墨辊在印版上压痕宽度依次为6、5、4、3mm或5、5、4、4mm(该数值仅供参考)。而CD-102型机四根着墨辊在印版上的压痕以及和串墨辊的压痕均为4mm。

4.着墨辊起落机构的调节

着墨辊根据工艺要求,有三种情况:一是跟随滚筒离、合压,着墨辊自动地与印版脱开或接触;二是在滚筒合压时,人工使着墨辊与印版脱开;三是在滚筒离压后人工使着墨辊与印版接触。

着墨辊自动起落机构有机械机构控制,也有气动机构来控制,无论哪一种机构控制,其起落幅度的大小,基本上都是由起落架上的顶螺丝来调节,也有通过偏心机构来进行调节的。

输水过程各水辊的接触压力调节和各墨辊的调节方法相似。

相关百科
返回顶部
产品求购 求购